中國歷史5000年,一直被質疑的夏朝,是否真實存在?

空心樹子


1、商之所以代夏,周之所以代商,這都是因為商與夏之間、周與商之間,並無任何親密關係,大家都是從部落逐漸演進而形成的方國,僅僅存有一點政治聯盟關係,夏、商充其量只是聯盟“盟主”,因此各方國可以在強大後吞併“天下共主”。中國古話說,事不過三。改朝換代的事情連續出現了兩次,促使周朝反思了前面兩個王朝覆滅的原因,進而創立了分封制來取代那種鬆散的政治聯盟制度,加強了王權。而且在宗法制度上,制定“周禮”,廢除夏商兩代的兄終弟及的繼承順序,改為父死子繼,並通過嫡庶區分來嚴格繼承順序,保證了統治階級內部的平穩過渡,鞏固了政權。2、文字的發展過程。商代已經有甲骨文,但是甲骨文只用於占卜,商代其他方面的文字比如百姓生活、記事等文字也基本沒有遺留下來,是不是因為文字的載體不易保存,而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了呢?那麼,夏代的文字是不是也屬於這種情況?而且,夏代的文字也許更加原始。這個還有待考古發現進一步證實。3、青銅器的發展。商代出土的青銅器,器型巨大、造型精美、工藝複雜。那麼,從事物的發展規律上看,我們還缺乏從陶器到比較粗糙的青銅器這一階段的實物憑證,這一時期是否應該是夏朝的青銅器時代?4、秦漢之前的史官,我認為是從商代那種主管占卜的神官、或者說祭司,演化而來,有著獨立的記述權,連君王都不能干涉史書的記述。世俗權力不能干涉的,只有神權。我故此推斷。所以,春秋戰國時期很多史官敢於冒死按事實記述歷史,有很多歷史故事可查,不表。司馬遷本人也敢於冒死為李陵辯護,也證明了這一點。後世儒家當道,史官的道德已經淪喪,記載的歷史反而不真實。所以,由此推斷,司馬遷及他以前的史官,不會把夏朝的歷代國君和夏朝所發生的故事,象編小說一樣載入史冊。而且歷年的考古發現,無一不印證了史記等這些史籍的真實性。所以說,這些史書的真實性極高。


橋喜說


都說中華文明5000年,特別是2000年正式確定了夏商周斷代工程是,中華文明史從公元前3000年的伏羲時代到現在,剛好5000年,但質疑聲此起彼伏。很實際的一個問題,商朝以後是有大量文字、文物、遺址出土來考證的,這個是被國際認可,沒有任何疑問,商朝是從公元前1600年開始的,到現在才3000多年文明,而夏以前的三皇五帝有近2000年時間,都是神話傳說,特別是夏朝,都是個若有若無的朝代,雖然幾個遺址都在考查,最起碼到現在為止,夏朝是否存在無法被證實。

圖為河南嵩山啟母石,相傳大禹妻子塗山氏所化之石,生下兒子啟,也就是夏朝第二任王夏啟。

史書上關於夏朝的記載僅有隻字片語,比如《國語》的“昔伊洛竭而夏亡”;東周青銅器叔夷鍾記載的“溥受天命,刪伐夏司”。而很多史料記載夏朝第一位王就是大禹,《史記》也引用其記載,大禹之後的事件也有很多,但但都沒有提及“夏”這個字,特別是出土最早關於大禹治水的記載是西周的青銅器“遂公盨”,上面記載大禹治水事蹟共98個字,並沒有夏的字樣。

圖為二里頭出土的商代青銅爵。

1959年在河南發掘了二里頭遺址,後來考證了是消失在歷史中的夏朝遺址,有發掘出道路網絡,宮城牆基址,有國家的雛形,當時確定是夏都斟鄩的宮殿,後來都知道了,並經過碳14檢測,其實是商朝早期的文化,出土的文物也都是商代的,並且面積實在太小,還沒足球場大,不可能是都城,斷代夏朝有400多年曆史從大禹到夏桀共17位王,二里頭也沒發現任何與王相關的證據,說白了,二里頭遺址在早於商代之前有部落聚居,但跟夏朝沒任何關係。

圖為新砦遺址的建築基址發掘現場。

1979年在河南新密又發掘了早於二里頭遺址的新砦遺址,約公元前1850年,《史記》裡記載太康失國的事件就發生在這一時期,其主人翁就是射日英雄後裔,說白了還是神話,當然新砦遺址面積很大,有100萬平方米,發掘有城址和陶器,有專家認為這是苦苦尋找的夏朝都城,但新砦遺址仍然未無法與夏朝聯繫上,所有都是猜測;在發掘新砦遺址同時,在登封又發掘了王城崗遺址,年代略早於新砦遺址,面積30多萬平方米,目前結果同上。

從1959年“夏朝”遺址首次發現到今天,經過了幾代人的勘探,雖取得巨大成果,但仍沒找到與“夏朝”直接聯繫,圖為河南博物館。

總結來講,商朝以前遺址有幾處,都正在發掘,並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歷史學家至今沒有考證出有“夏”這個朝代,沒有找到夏的都城,沒有夏的文字、文物的出土,從原始到奴隸過渡的這段歷史正在慢慢被還原,但是否與夏朝有關,夏朝是否存在,依然打上大大的問號,這很可能是未來幾代中國人考古的工作了。


圖文繪歷史


手頭在寫一個《中學大歷史》,剛寫到夏商周。這三個朝代,在一百年前,只有周是被廣泛認可的,大家不但認為夏不存在,連商也不存在。為什麼呢?因為沒有找到商朝的遺址。

到了近代的時候,有一位大師的意見很震驚。這就是疑古派的顧頡剛,他認為中國的古史是世代以來層層累積而成的,不是真的。他主要從研究古籍入手,疑經辨偽。他就發現,時代愈後,古代的歷史就越詳細,古史的時代越前,比如周朝的人是崇拜大禹的。而到了孔子,突然往上尊崇起堯舜來。再往後,就出現了大量炎帝黃帝的崇拜,再往後,盤古也出來了。

所以,他認為古史很多是假的,就是商朝夏朝存不存在都是一個疑問。這個提出來,大家很震驚,我們的祖先是假的?顧先生是泰山北斗,他這樣提,主要是喝醒中國人,不要老往中國古代的輝煌找出路了。放下歷史包袱,去面向未來。

那到底有沒有呢?這就需要證明了。顧先生的短板在於,他主要是史料分析,沒有實質的考古。

到了後面,我們發現了甲骨文。從甲骨文上看到了商王祭祀的記錄,分析這些甲骨文,我們發現,從中可以找到商王的傳承體系,這些商王都在史記有記載。這一下,商朝的可能性就大增了,畢竟史記有記載啊。

緊接著,我們又發現了殷墟,這是一錘定音了。所以,西方人也認可,他們寫歷史書,就說我們中國的文明從商朝開始。

那夏朝呢?
夏朝還要繼續努力尋找,王國維就提了一個雙重證據法,就是史書中要找到實物,實物要跟史書記載對應。兩者都有,才可以下定論。比如我們商文明的發現就符合這個標準。

但是,夏朝目前還不符合這個硬標準,主要是我們沒有找到夏朝的都城。

有一個考古學家叫徐旭生,他通過查資料,找到了河南的偃師,果然發現了一個古遺址,稱為二里頭遺址,是一個古城,大概有兩萬人居住的規模。

出土了大量的銅器、玉器。

那麼可以說這是夏都嗎?徐旭生自己是懷疑的,因為這裡離商都也很近,他就說,這可能是商朝的一個城市。

而後面,又有學者提出這應該是夏朝的城市,剛提出來時,也是爭議很大,但現在基本形成定論,就是二里頭是一個夏朝的城市,中學教材裡就是這樣說的。

但是,還是缺乏直接證據。上面都是根據推測得出的邏輯結論,不是直接證據。什麼叫直接證據,就是發現夏的實物,實物上的東西能跟史書記載掛上釣。比如史記說夏朝有個叫孔甲的夏王,曾經吃過龍,如果發現一個陶器,發現上面寫著:孔甲食龍,五星好評。

這是開個玩笑,但大概是這麼個意思,就像甲骨文上,寫著武丁出征,拿多少人祭祀一樣。這些都是直接證據。夏朝就缺少這樣一錘定音的證據。

那到底夏朝存不存在呢?應該還是存在的,還需要我們繼續尋找,這個尋找可能需五十年,也可能此刻正在某位考研人員的剷下。

歡迎大家到今日頭條關注我的專欄《中學大歷史》,搞懂初中歷史那些事。


腦洞歷史觀


我認為,我國有史記載的第一個世襲王朝夏朝是存在的。夏朝存在於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之間近500年時間,距今有4300多年之久。有以下證據證明夏朝的存在:

第一,史書記載。中國最權威的史書司馬遷的《史記》有記錄:大禹傳位於子啟,成為世袋“家天下“。唐朝張守節文獻中記載:舜派大禹治水20年,根治黃泛成功,人民不再受水患且連年豐收,團結匯聚各部落成大的部族,後又派禹驅除外族三苗之侵犯,取得勝利,大禹受封為王,地點在夏伯。禹在夏伯建起了第一個世襲統治王朝從此廢除了部落禪讓制度。根據地名夏伯取朝代為大夏 ,即夏朝開始。自此 ,開始用“華夏“作為中華民族之代名詞。

第二,考古發現。考古學家從1966年起對河南西部二里頭遺址發掘中出土了陶器青銅器和玉製禮器,以及宮城遺址。考證其存在的年代在夏朝。

第三,夏曆記年。夏曆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偉大貢獻。古人根據月亮的圓缺變化和地球的四季變化,推算出一年時間為364一一365天,月亮圓缺一週期為一個月,十二個月為一年。用天干地支配對作年號共60年週期輪迴。每年四季又分24個節氣表示務農節令及氣候變化。這個60年甲子和每年的24節氣有對農業生產極高的指導性,幾千年沿用。這種農曆也叫夏曆 ,說明了夏朝早己存在,而且有相當的科技發展水平。另外,史書最早用甲子記年在西周的共和年代,公元前841年,當年甲子年號為庚申。這說明早在以前就有了夏曆的存在。

雖然有以上事實證明夏的存在,但在中國歷史記錄的官方文獻中只有五帝,夏,商周各個時期的帝王或首領名字,沒有準確的始終年代。至今沒有確切而完備的事實證明夏朝的存在。

由於古代文字處於甲骨文時期,最早出土的甲骨文始於商代,在研究甲骨文的內容中也沒有對夏朝的記錄。

由於以上原因,西方學者否認了夏朝的存在 ,否認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 ,歪曲說中華文明晚於古埃及文明和兩河流域文明幾千年。他們視前文列舉的三條事實而不顧肆意歪曲和否認中化文明的悠久,很顯然是出於政治上的排華反華目的。

夏朝存不存在,這只是一個學術界的爭論的問題。但前文三種事實己客觀證實了夏朝的存在,這是任何人也否認不了的,連英國的慣用語也稱中國為“華夏中國“,這也實際上變相承認了中國夏朝的存在。

可以相信,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和考古發掘工作的深入,一定會找到夏朝存在的更多依據。

中華文明的淵源久遠而厚重,是每個華人的驕傲和自毫。


存銘歲月1


中國歷史五千年,被質疑的夏朝存在嗎?

華夏文明古國,從黃帝到現在,約四千多年了,通常稱上下五千年。具有優秀基因的祖先,在這片廣袤的大地上,繁衍生息,漫長的歷史進程,成就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

夏王朝存在嗎?她是一個什麼樣子?據有關記載推演,夏王朝是黃帝后裔顓頊高陽氏,與炎帝的分支工氏通婚,以城邦部落的形式存在的。夏氏族強大,與其它城邦部落的關係,是朝貢關係;但有的城邦部落,是夏氏族分封任命的,如同諸候地。夏氏族王朝始居於渭水中下游,後移遷到晉南一帶(今天的河南,故有中原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說)。後經過爭奪打鬥的變化,夏氏族對其它城邦部落經濟和管轄上形成了控制,演變成了夏王朝!

五千年中華文明,絕非空穴來風。商朝時期就有甲骨文,和相當發達程度的青銅文明,但其來源,必有一定的延續性,和對夏王朝的傳承性。只不過是夏王朝時期,落後原始,沒有文字記載,也沒有實物出土,來證明夏王朝存在的真跡!

夏王朝是城邦部落聯盟,向封建皇權王朝過渡的起源。由此而形成了華夏曆史上,漫長的世襲封建王朝!

謝謝!



闊海6013


十多年前我就發貼否認中華文明在中原的說法,肯定良渚文明才是中華文明發源正統,結果被各大網站封了十幾個號。地域利益把民族文明發源作為一個自己符號,一直在歪曲左右我們對自己民族的認知。

中華黃河,北方文明證據在那呢?歷史是要以考古證據說確定的,那些專家們沒證據整天瞎扯,胡吹抬高中原倭化江南諸省,典型的自卑意淫。也怪不了世界學術界會認為;中國華文明是外來西方人傳入的誤解。

石器時代文化與文明起源並不是同一個概念,非洲黑人,澳洲等地方土著人也有自己幾千年的自己文化傳承,但從沒有他們文明發源這說法。就算是中華土著文化最早也不是中原北方,南方浙江,湖南,廣西等地發現的古人種植水稻有一萬二千多年,但這隻能是古人部落文化,能算文明發明嗎?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北方產玉,但只是生活用品,裝飾品,玩具類,這與江南良渚同時代把玉作為精神信仰,及身份,祭祀文化高度,這是同一個概念嗎?國內一些專家們連這常識也不懂嗎,一直刻意混淆只能說明是個人情感目的主導嚴肅的文化研究方向。

談文明發源,首先要尊重考古與文明傳承證據,用事實說話。 世界學術界承認的”中華農耕文明發源地”是”浙江的馬家浜文明”,是”世界二大農耕文明發源地之一”。其後的”良渚文明”有完整的考古證據鏈證明這種文明的傳承!”

中華文明靈魂核心的代表,絲調,茶葉,文字,磁器,青銅器,玉文化,龍文化等等,那個發源在黃河流域了?全圍繞在江南杭州周邊地區,這絕對不是什麼巧合。谷歌,百度等搜索上找,”大英百科”唯一有記錄的是浙江的馬家浜文明。2013年在浙江平湖發現的”良渚文字”距今5000多年。

7000多年前浙江”馬家浜人”就大規模人工種植水稻了,4500多年前的”炎帝”是如何教比他早3000年的祖先農耕的?先入為主的“北方中原發源說"更多的是主觀先定位,然後再找證據,近代中國找了百年,有的只是否認北方中原這一說法不可信的證據。


鶴林雨露3


夏朝存在與否無需多言,現在要論證的是夏朝距今真的只有四千年嗎?

“殷周七百餘歲,虞夏兩千餘歲,而不能定儒墨之真,今乃欲審堯舜之道於三千歲前,意者其不可必乎?”

這是《韓非子-顯學》中的一段話。

翻譯:自儒家所稱道的殷周之際到現在七百多年,自墨家所推崇的虞夏到現在兩千餘年,就已經不能判斷儒家墨家所講的是否真實了。現在還要去考察三千多年前堯舜的思想,想來更是無法確定的吧。


這段話中含有一個重要的時間概念。

不是“虞夏兩千餘年”,這句話沒有多少參考價值。重要的是下一句:今乃欲審堯舜之道於三千歲之前。

由於開夏的禹與堯舜都是一個時代相差無幾的人物。堯舜既然距韓非子有三千年之久,所以禹距韓非子也應該差不多有三千年。也就是說,夏朝的立國時間應該在韓非子前三千年,距今五千多年前。

《韓非子》這部書是戰國時代的“法家”代表,成書於焚書坑儒前。韓非子是一個嚴肅的政論家,做為韓國王室的公子,他撰寫此書時所能參考的史料顯然要遠遠多於司馬遷等後世史學家,故韓非子的說法可信度應當較高。

如果大家對以上推論仍然感到疑惑,請接著往下看。


《禮記·祭法》中有:是故厲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農,能植百穀,夏之衰也,周棄繼之,故祀以為稷。

厲山氏:古史記載神農之父,炎帝。

周棄:周王室所認定的祖先。

“夏之衰也,周棄繼之”:夏朝末年,周棄取而代之。

翻譯:炎帝厲山氏富有天下,其子孫神農氏善於種植糧食,是當時的植物學家。夏朝末期國勢日漸衰落,周棄成為了夏朝的接班人(注意,是接班人,而非暴力奪權)。

這段話證明了神農與夏的關係。

通過以上論證,得知夏朝距今應為五千多年前。

《史記》記載皇帝生活在距今大概4700——5000年前,這也是中華上下五千年之說的源頭。皇帝之前是人皇神農王朝,從第一代炎帝神農到末代炎帝瑜惘,《呂覽·慎勢》記載:“神農十七世有天下”。而《史記》中記載的夏朝有前十四與後三世的說法,前後相加剛好十七世。

同樣是十七世王朝,又同樣存在於史前傳疑時代,難道是巧合。

神農氏取代伏羲王朝最主要的功績有兩點:嘗百草以救萬民、砥木為耜教民耕種。

種種跡象表明,五千多年前的人們還處於茹毛飲血的階段,還需要神農來教受耕種。

可據考古新發現揭示,大約在一萬年前,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人們開始耕種野生稻穀,開啟了水稻的馴化過程,同時也標誌著人類社會開始由採集狩獵向農業的逐步轉化過程。大約在六千年前,稻作農業最終完全取代狩獵,成為長江中下游地區經濟的主體(參考《水稻起源之戰又添一有力證據,一萬年前野生稻在中國已經種植》)。

考古發現,遠在神農之前幾千年,人們就已經進入了文明時代。近些年發現,六千多年前的人們就可以做開顱手術。可為什麼神農還要教民耕種呢?

種種跡象表明,那個時代的文明突然退步了?是什麼原因導致文明的退步呢?現代有學者指出,伏羲王朝末期,由於未知原因導致的一場全國範圍的大洪水,將人類的文明徹底摧毀。

在華夏文明危在旦夕之際,東夷部落首領神農氏挺身而出,帶頭治理了大洪水,且為民治病,教民耕種,攬狂瀾於既倒,最終拯救了華夏民族。而此時,距今大約在5400年前。

大洪水發生後,有一部分僥倖逃脫的人來到了中亞、美洲,利用伏羲王朝的科技,在當地創造了燦爛的文明,並將恐怖大洪水的故事傳與了後世。這就是全世界範圍內都有大洪水傳說的原因所在。

請注意,古埃及文明始於公元前5300年前、兩河流域的蘇美爾文明最早可以追溯到5400年、瑪雅文明太陽曆法起始日為5200年前。創建這些文明的,正是洪水發生時逃往世界各地的黑髮黃種人。

之前,這些地方什麼文明都沒有。希羅多德在《歷史》一書中指出:很明顯,創造古埃及燦爛文明的神們是來自於其它地方。神到來之前,這些地方沒有任何文明存在。《上帝的指紋》一書也指出:創造瑪雅文明的神,當初是從遠方渡過東海來到中美洲,然後又傷心的離開,揚帆遠去,返回他來自的地方。

言歸正傳

神農氏、大禹,做了同一件事——治水。且王朝都是延續了十七世。

難道是巧合?

通過以上論證,史記中記載的夏朝很有可能就是傳說中的距今五千多年前的神農王朝。

我國史籍浩如煙海,其中矛盾之處甚多。我不敢說以上說法就是正確的,但最起碼解釋得通。

網絡上高手眾多,如有什麼更好的建議,歡迎在討論區留言,我們一起來探討。也歡迎朋友們添加關注,稍後我還會奉上更優質的原創文章,謝謝😜。


歷史動車


第一,這是中國人自己的歷史,用不著西方人說三道四,有還是沒有,話語權都在我們手裡,別崇洋媚外不知道自己是誰。

第二,中華文明是獨立發展的,在整個文明宇宙之內有其特有的邏輯架構,一脈相承是最明顯特徵。而這一脈相承的佐證就是數千年史籍的記載。這是中華文明以文字方式研究歷史的獨特特點,史籍中記載的更多的是依據,具體如何需要我們去挖掘去推理去分析。

第三,夏朝肯定存在。古人不是傻子,不會閒的蛋疼給後人寫小說寫段子玩。尤其是上古或者幾千年前,科技不發達,記錄方式不發達的時代,知識分子惜墨如金,能記載的一定是有事實根據的,當然也有時代侷限,當時的知識分子也無法搞明白的就可能會意會扭曲,或者記載傳下去留給後人解答。

這是中華文明史學的基本情況,只有確定這種正確認知,才能不偏頗的研究分析。夏朝當然存在,而無法挖掘證據,也恰恰是歷史久遠的特點,地質變化,滄海桑田,埋在地下的東西或許已經沒了。加之夏朝龐大,如果沒有確定夏朝的版圖疆域,任憑你以現有的認知去考古,肯定南轅北轍。發現不了也是活該。

夏朝存不存在,你記住,是你中國人說了算!


華夏通考


關於夏朝,歷來就不缺乏質疑之聲!

不光是西方學者對此存疑,甚至是國內不少人,也對夏朝的存在與否持質疑的態度!

但關於夏朝,個人認為是肯定存在的,這沒有太大的問題,如果要深挖夏朝的歷史,那麼重點應該是放在夏朝的建立時間,發展過程,如何滅亡及都城在何處等問題上!



如果在考古過程中,能夠找到證據解決上述問題,那麼對夏朝的質疑將不攻自破!

現在一般來講,認為夏朝是建立在約公元前2070年的新石器晚期,青銅時代初期,距今約四千一百年曆史!

其實在河南二里頭遺址發掘中,考古學者們就已經認定二里頭文化是不同於周邊商文化的一個文化存在!

二里頭文化的年代早於商代,又與二里崗商文化存在諸多差異,因此二里頭文化成為研究夏文化的關鍵研究對象,因此有學者就認定二里頭文化為夏文化!



而在《史記》中,司馬遷詳細的記載了夏王世襲表,雖然當時已經過去兩千多年,但對照著司馬遷關於商王世襲表的記載在後來考古活動中被證實具有真實可靠性,那麼夏王世襲表的真實性應當也是可信的!

反推過來,在古籍中有關於夏朝的記載,而在考古發掘中,也找到了關於夏朝的文化遺存,雖然如今的二里頭還存在爭議,但更多的仍是其究竟是否為夏都上,而不是其是否為夏朝遺存!

關於夏朝文字,在被推測為夏朝早期都城的陶寺遺址,在一個灰坑中曾出土過兩個文字,因此,文字是肯定存在的,只是至今沒有大規模發現而已!



可見,在我國史學界,對於二里頭遺址的定性就是夏朝的文化遺存,那麼如此看,夏朝是存在無疑的!

沒有必要再去質疑!

那麼,對於夏朝是否存在,大家有何看法呢?歡迎留言評論!


期待您的關注與支持,十分感謝!


Mr這史香


我只能說質疑夏朝不存在的是無稽之談

考古就能證明一切嗎,必須考古出來才能證明存在嗎?

商朝之前沒有考古出來也說不存在,純屬胡扯!

後來商朝的文物出來了,說哎呀,原來商朝真的存在啊!

我的看法是這樣的,有歷史明確記載的肯定是存在的,夏朝一直有歷史記載,那就肯定存在!其實加上夏朝也就4000多年的歷史,夏朝400千,商朝600年,周朝800年,秦朝到現在2200年,加在一起也就4000多年,那麼華夏五千年的歷史又是怎麼來的!

那麼就是加上我們的炎帝黃帝時代,堯舜禹時代,五帝時代等等,這些可能更沒有考古出來就不能說華夏有5000年曆史了嗎?

炎帝皇帝蚩尤就不存在了嗎?

有歷史記載的都是存在的,我始終認為中華歷史5000年,不僅有炎帝皇帝,就是華胥族,伏羲、女媧都是存在的,只不過時間可能更長一些,很有可能,我們的文明史不止500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