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虎將中的一縷清風,淺談儒將曹彬為人稱道的原因

引言

五代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亂世,割據藩鎮之間的相互征伐是這個時代的主基調。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湧現出了一批具有優秀軍事才能的將領。終結了五代亂世的北宋雖然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漸成為中國歷史上"武功"最差的王朝,但是在北宋建立初期,他們還是繼承了大量後周的優秀將領,並不是人們口中所謂的"弱宋"。

北宋虎將中的一縷清風,淺談儒將曹彬為人稱道的原因

影視劇中的宋朝名將

在這些將領中不乏石守信,高懷德這樣的名將,但是在《宋史》中被稱為第一良將的卻是溫文好禮的曹彬。曹彬作為後周的外戚,在北宋建立之後對宋太祖忠心耿耿,與其他亂世之中的梟雄猛將不同,曹彬雖然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學習,但是其卻有儒將氣度,其仁愛的性格讓其得到了士兵們的尊敬和擁戴。

無論是在平蜀之戰還是攻取後唐的時候,曹彬都依靠自己的力量保全了當地的百姓。而且曹彬不喜爭功,生活儉樸,是在那個紛亂時代中難得的君子。而這也是即使他在雍熙北伐中曹彬犯下了致命失誤導致整體戰局的崩盤,但是他依然被稱為第一良將的原因。

北宋虎將中的一縷清風,淺談儒將曹彬為人稱道的原因

北宋名將曹彬



反對屠城,禮待降臣,亂世中難得的仁愛之心

在五代十國時期,由於國家處於長期的分裂狀態,因此中央政府對於藩鎮將領幾乎沒有任何約束力,權力的大小與軍事實力的強弱直接相關。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讓這些將領養成了跋扈的行事風格,對於百姓也沒有絲毫的憐憫,每當攻陷城池之後,屠城是十分常見的現象,對於百姓的劫掠就更是司空見慣了。

北宋虎將中的一縷清風,淺談儒將曹彬為人稱道的原因

五代時期戰亂頻繁,民不聊生

曹彬作為亂世之中的武將,卻與當時其他的武將十分不同,其馭下有方,能夠管住自己的士兵,對於劫掠百姓,屠城之類的事情更是嚴令禁止,這也讓他在當時留下了美名。

曹彬第一次展現出自己的仁德是在平蜀的戰爭中,當時趙匡胤在登基之後,接受了趙普的建議,開始平定中國南方的割據政權,而曹彬被任命為兵馬都監前往平定蜀地。在進攻蜀地的過程中,強大的北宋軍隊勢如破竹,蜀軍無力抵擋。當時北宋軍隊中有的將領想通過屠城來激勵將士的士氣,順便搜刮財產。但是遭到了曹彬的制止,在曹彬的嚴密管理下,北宋軍隊始終沒有做出太出格的事情,贏得了四川人民的擁戴,

在蜀地平定之後,部分北宋將領整日裡在成都喝酒作樂,不理政事,也沒有好好體恤士兵。曹彬深知長此以往一定會出現問題,便請求回師,但是遭到了其他將領的反對。不久之後全師雄果然叛變,曹彬便又率兵前往平叛,在新繁擊敗全師雄,終於讓四川地區徹底安定下來。在班師回朝之後,其餘將領都攜帶了大量搜刮而來的金銀珠寶,而曹彬只隨身攜帶了自己的衣物和一些書籍,其清廉由此可見一斑。

北宋虎將中的一縷清風,淺談儒將曹彬為人稱道的原因

南唐後主李煜

在平蜀之後,曹彬有參與到了攻滅南唐的戰爭中,南唐的都城建康比蜀地富庶地多,在進攻都城之前,曹彬擔心自己麾下的將領們在城破之後會行劫掠之事,於是在攻城之前詐稱有病,閉門不出,軍中將領紛紛前來探視,瞭解狀況。曹彬藉此機會向他們傳達了自己的想法,他與這些將官說自己的病是心病,只要北宋將士在城破之後不枉殺一人,自己就會好起來。其麾下的一眾將官向其做出保證後,曹彬才對南唐都城發動了攻擊。此事在《宋史》中有如下記載:

"長圍中,彬每緩師,冀煜歸服。十一月,彬又使人諭之曰:'事勢如此,所惜者一城生聚,若能歸命,策之上也。'城垂克,彬忽稱疾不視事,諸將皆來問疾。彬曰:'餘之疾非藥石所能愈,惟須諸公誠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殺一人,則自愈矣。'諸將許諾,共焚香為誓。"

在南唐城破之後,曹彬在城中活捉了南唐後主李煜,與其他獲勝的將領不同,曹彬並沒有在李煜面前飛揚跋扈,而是以禮相待,這是十分難得的。而南唐的許多臣子也得到了保全,這些人在之後為北宋的發展也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北宋虎將中的一縷清風,淺談儒將曹彬為人稱道的原因

名將曹彬

在五代這個亂世之中,曹彬能夠擁有一顆仁愛之心,不與其他將領同流合汙,將屠城當作激勵士兵的手段是十分可貴的,而這也讓曹彬在北宋的軍隊中擁有了極高的聲望,雖然曹彬不像高懷德及其他猛將一般擁有威名,但是曹彬這種德名無疑是更加具有重量的。

優秀大局觀顯智將本色,低調謙恭贏君子名聲

曹彬之所以能夠成為北宋的第一良將,顯然不是僅僅依靠人品好就可以解釋的,在其指揮的戰鬥中,他出色的大局觀讓他能夠料敵機先,取得輝煌的勝利。

在征服南唐的過程中,曹彬先是分析了南唐政府的防守形勢,之後制定了由荊州發兵,順流而下,以水軍為主力與南唐作戰的方針,這樣的部署出乎南唐的預料,池州,當塗,蕪湖等長江沿岸的重鎮被北宋軍隊相繼攻克,南唐處於了十分危急的境地之中。之後曹彬又讓大軍駐紮在採石磯一帶,曹彬下令在江上做浮樑,幫助北宋大軍迅速渡河,在白鷺洲大敗南唐軍隊,徹底奠定了北宋軍隊的勝勢。

北宋虎將中的一縷清風,淺談儒將曹彬為人稱道的原因

北宋進攻南唐路線圖

除了善於分析敵人之外,曹彬還十分擅長揣摩上意,在其平定了南唐之後,潘美向曹彬祝賀,認為其一定可以憑藉此功官至卿相。但是曹彬卻認為言之尚早,雖然之前宋太祖曾經提及此事,但是由於北漢未平,自己還不能獲得這樣的獎賞。再回到開封之後,宋太祖果然以北漢未平為理由,讓曹彬先暫待獎賞。這件事也顯示出了曹彬的智將本色,而這也是其能在北宋的一眾猛將中脫穎而出的根本原因。此事在《宋史》中有如下記載:

"初,彬之總師也,太祖謂曰:'俟克李煜,當以卿為使相。'副帥潘美預以為賀。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廟謨,乃能成事,吾何功哉,況使相極品乎!'美曰:'何謂也?'彬曰:'太原未平爾。'及還,獻俘。上謂曰:'本授卿使相,然劉繼元未下,姑少待之。'"

北宋虎將中的一縷清風,淺談儒將曹彬為人稱道的原因

北宋名將潘美

雖然曹彬在北宋的建立過程中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是其依然保持了低調的行事風格,做事遵循禮數,在出行時一旦遇到其他士大夫,就會繞路躲避,也從來不直呼下屬的名字,而是使用敬稱。在面見他們的時候,他也必定先整理衣冠,確保合乎禮數之後再與他們見面。

曹彬無論在什麼時候都保持了謙謙君子的做派,這對於一名出身行伍的武將來說是十分難得的,而這也讓他得到了朝中群臣的尊敬,尤其是文臣們對他印象極佳,這也是他在日後能夠獲得高評價的重要原因。

北宋虎將中的一縷清風,淺談儒將曹彬為人稱道的原因

曹彬像

太宗失策,屬下爭功,雍熙北伐之敗無損名將風采

在北宋建立之後,中國的大部分地區終於重新歸於統一,國力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到了宋太宗在位期間,北宋的國力已經十分強大,這讓宋太宗有了北伐契丹,奪回燕雲十六州的想法。於是在雍熙三年的時候,北宋發動了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北伐,而曹彬也被任命為東路軍的主帥。

北宋虎將中的一縷清風,淺談儒將曹彬為人稱道的原因

雍熙北伐進軍路線圖

當時制定的策略本來是三路軍馬齊頭並進,之後在幽州地區會合,對遼國發起總攻。在戰爭剛剛打響的時候,北宋在三路戰事中都取得了不俗的戰績。當時的東線遭遇了連日的降雨,因此後勤遇到了一定的問題,曹彬認為此時應該回軍等待糧草,但是卻遭到了宋太宗的反對,曹彬只得繼續進軍。

但是此時西路軍捷報頻傳,作為主力的東路軍將領們擔心戰功會被西路軍搶走,於是紛紛向曹彬請命希望能夠加速進軍。由於曹彬為人謙和,並沒有表示強烈的反對,於是東路軍便開始了加速行軍,其與後勤部隊之間的距離越拉越大,終於耗盡了糧草,只得回撤,但是在撤退的過程中,他們遭到了遼軍的追擊,損失了大量軍隊,東路軍徹底潰敗,雍熙北伐也宣告失敗。此事在《宋史》中有如下記載:

"亟遣使止彬勿前,急引師緣白溝河與米信軍會,案兵養銳,以張西師之勢;俟美等盡略山後地,會重進之師而東,合勢以取幽州。時彬部下諸將,聞美及重進累建功,而已握重兵不能有所攻取,謀議蜂起。彬不得已,乃復裹糧再往攻涿州。契丹大眾當前,時方炎暑,軍士乏困,糧且盡,彬退軍,無復行伍,遂為所躡而敗。"

在雍熙北伐的過程中,曹彬確實要對東路軍的失利負有一責任,但是宋太宗對於曹彬的催促,以及下屬對於其的嚴重干擾也是要被考慮在內的。正是因為這些外在因素才造成了東路軍的潰敗。因此曹彬個人的威名並沒有在此戰中受到太大的折損,依然是朝堂之上的軍事領袖之一。

北宋虎將中的一縷清風,淺談儒將曹彬為人稱道的原因

曹彬塑像



結語

北宋作為終結了五代亂世的朝代,其在建立的過程中,自然少不了優秀軍事將領的輔佐。在這樣的時代中,顯然是勇猛的虎將與時代背景更加契合,在整個禮崩樂壞的年代,過於堅守底線的人往往難以取得成功。然而曹彬就是這樣一個異類,他始終堅持著自己所認同的道德,以仁愛為先,禮賢下士,潔身自好,成為了北宋初期不可多得的儒將。

也正是他的這些特點,讓他在軍隊中取得了好的名聲,更贏得了北宋統治階級的信任。更重要的是,知書達禮的曹彬與北宋文人集團的治國,治軍理念十分契合,是他們理想中的將軍,這也讓曹彬在文武兩界都受到人們的尊敬。加上其餘其他人的區別,更顯示出其稀缺與珍貴。在文人意見為主導的史書編纂中,曹彬獲得第一良將的稱號也是不難理解的。



參考文獻

1《遼史》

2《宋史》

3《續資治通鑑長編》

文章內容為本號100%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存在疑義,請聯繫刪除。)我們將持續為大家輸出精彩的原創文章,歡迎小夥伴們訂閱轉發及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