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診斷病例與確診病例有什麼不同?

數學山人行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開始提出“臨床診斷病例”這一概念,主要是用於湖北省。

只要符合臨床表現2條(①發熱和/或呼吸道症狀 ②發病早期白細胞計數正常或減少,或淋巴細胞計數減少),就屬於疑似病例。

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徵,就屬於臨床診斷病例。

臨床診斷病例或疑似病例,具備病原學證據之一(①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 ②病毒基因測序與新型冠狀病毒高度同源),就屬於確診病例[1]。

[1]

之所以提出這一概念,是因為目前用咽拭子進行核酸檢測有很多假陰性。

王辰院士在接受採訪時提到:

核酸在檢測中對於陽性病人,最高有30~50%的陽性率。也就是說通過咽拭子這種辦法,還是有很多假陰性的。也就是說核酸陰性,但實際上是陽性,因此設立臨床診斷的意見是非常的必要的,便於臨床處置,便於病人的分類管理[2]。


影視先鋒線


以前的確診病例都只有核酸檢測,就是病人情況看著像新冠,由於試劑盒少,檢測人員少,在沒接受核酸檢測,或者核酸檢測顯示陰性,都不叫確診。

臨床診斷呢,就是可以醫生通過CT等手段,結合新冠特點就能判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