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幫兒子照看兩個孫子,兒媳對婆婆的不屑讓母親崩潰,離開又是孤苦一人,該何去何從?

深秋楓葉林aa


你只是為了照顧孫子,減輕兒子的負擔,有兩個選擇,一、為了兒子留下,不看媳婦臉色。二、扭頭走人,誰都不靠,自己活著。


清香竹2


角色定位很重要。婆婆是來幫忙的,不是事事要做主的。有實在看不慣的地方只能適當提提建議,成年子女不喜歡被幹涉。一般兒子能看得慣的,婆婆就不要沒事找事總以自己的標準挑剔兒媳說這不好那不對。否則苦吃盡了還討人嫌。應該明白的一點是:人與人相處,你有多看不慣別人,別人也就有多看不慣你,只是有人不說而已。

年輕人最怕的是頑固不化、自以為是、嘮嘮叨叨、抱怨不休的老人。兩輩人如果生活習慣有太多不同實在讓人難受,忍一兩天還可以,長時間忍真是要人命。我與公公婆婆同住三年,從來就沒睡過一個好覺。這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就是作息習慣沒辦法調和。飲食習慣、衛生習慣的差異更沒法說了。後來不住在一起,大家都自在多了,連呼吸都暢快了。否則,我恐怕會得抑鬱症的。這裡聲明一下,我公公婆婆在人品方面是相當好的,他們對我好也是真心實意的。

認為自己做得很好了,找不出被嫌棄的原因,可以直接心平氣和地問問兒媳到底有哪些地方讓她不滿意了。互相溝通,用心傾聽,多多理解。想辦法解決問題。

明智的老人在自己能自理的時候寧願與子女的小家庭保持距離。買不起房子,就在附近租個小房子住也好,有事時相互之間也能照應。與其一家人都不痛快,不如一個人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多跟外面的老夥伴玩玩,找點有意思的事做做。


天地因我而一色


我覺得我們應該利用頭條這個很好的平臺,正面的教教人們怎樣做個好兒女和好父母,而不是今天弄個聲討母親、婆婆的話題,過兩天又弄個聲討女兒、媳婦的問題。憑心而論,婆婆、母親如果不愛自己的兒女,會離開老窩去帶孫子嗎?她們是去奉獻可不是去享受!女兒或媳婦如果自己能自己把孩子帶好就最好不要讓父母給帶,如果需要父母幫忙,就多多的理解和接納父母的不完美,多多感恩她們的付出,有話好好說,自己也要學的很勤快多做家務!父母也要改變觀念,多聽兒女的建議少管他們的事情。有人說“不要管他們,自己有時間跳跳舞或出去旅遊”,你家孫子沒人帶你能安心去遊玩,那兒子或者女兒是你親生的嗎?有人支招說“只幹活別說話”,是人都有說話的權力,只幹活不說話那除非是啞巴,或者憋著,那麼將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所以,我覺得應該探討一下:“婆婆(母親)幫我帶孩子,我怎樣做才能和她相處的好”?“幫女兒(兒子)帶孩子,怎樣做才能和睦相處”?


雲淡風輕2524091


家庭成員的角色定位很重要。

作為婆婆,並沒有義務,一定要幫兒媳照看兩個孩子,奶奶疼孫子,隔代親,這些都沒有錯,但畢竟孩子的養育主要在於父母。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一代有一代養育孩子的方法、觀念。當這些方法和觀念有衝突的時候,作為婆婆,該放手讓兒子媳婦去做。兒子成家了,應該以他們的小家為主。這並不是說娶了媳婦忘了娘。而是婆婆為人父母的責任已盡,孩子已長大,應該讓他們自己去承擔各種責任。包括放手讓他們按他們自己的方法去養育孩子。婆婆培養一些自己的興趣愛好,不要完完全全的圍著孩子孫子轉。

作為媳婦,對婆婆,應該給予對長輩應盡的尊重。養兒方知父母恩。自己也有兩個孩子了,應該特別能體會到養育孩子的不容易。婆婆本沒有義務幫忙帶孫子,既然在幫忙帶,應該心存感激。

一個家庭,每個人把自己角色扮演好了,就能夠和睦相處。



喻家紅


從前有位老者告訴同伴,不聾不啞不作阿翁,做爺爺奶奶的與兒孫們在一起,要裝聾作啞,細看極有道理,年紀老了聽到兒子媳婦說話聽不清楚以為媳婦在講自已,氣得很,那就自尋煩惱了,不管他們說什麼當作沒有聽到,兒子媳婦不管做什麼你少開口講他們,他們自有他們的活法,媳婦叫你照看孫子應按他們的去做,他們比你更講科學。如果能做到這兩點,皆大歡喜,他們也不會厭你了。


Zomin008


現在的年輕人,都怎麼啦,有婆婆給你帶孩子,省錢又省事,回到家就有熱飯熱菜吃,不用搞衛生,連小孩沖涼,洗衣服都是,婆婆一手搞掂,但是,就是沒被兒媳待見,反而兒媳還,這不行,那不行的,真的不明白喲。


林菲5704


不知道以誰的身份提問的,但是“不屑”二字就自帶立場了,感覺有指責兒媳的味道。任何帶立場的言語都不利於婆媳關係的溝通,不管是老公,大小姑子還是別的親戚。

婆婆帶孩子是好事,家務等零碎事多聽聽兒媳婦的意見,別把家務帶孩子都變成爭權奪利的地盤了。老人了,權利要退居二線多學會放手放下最好。其實,退就是進,你退了,兒媳婦反而願意親近你。能幫襯時幫哈,老了需要兒媳婦照顧的時候,兒媳婦也願意出力了。

老公該有的立場還是要有,和稀泥不是長久之計,要讓老人懂得你的難處適可而止,也要讓老婆懂得你不容易將心比心。互相考量和尊重。

至於家裡大姑小姑等,只能送和氣送正能量,不能一邊倒,挑撥離間的事千萬做不得。要不最後會落得裡外不是人,遭幾輩子的人抱怨。

家和萬事興,想家和,靠每個人都要努力。


010平安是福


如果實在是相處不來,你又何必勉強自己,讓兒媳婦不開心不感恩你呢,離開了難道自己不該有自己的生活嗎,學會放鬆生活,自己找一找同伴追求一下時尚,多參加有利於身心健康的活動,老人不一定非要和孩子們在一塊,既然不快樂又何必委屈自己,惹得家庭不和呢


母嬰護理培訓講師


完全可以不去兒子家嘛!就自己過怎麼就不行呢,無法獨自生活的人必定是內心虛弱無力的。這時候要緊的是強大自己而不是尋別人的不是。


海風又起Z


離開吧,自己過想幹啥幹啥,沒亊時和老姐妹一早_晚去跳廣場舞,或到老年大學去學一門你愛的功課,平時訂點刊物看看,時間很快打發掉了。又麼你買個智能手機,一機在手天下亊基本都明瞭。你苦繼續呆在兒子家,搞地彼此不開心,何苦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