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有专职的农夫吗?在家务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有心阅读


现在还有专职的农夫吗?在家务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肖为华回答回答你,看我说的行不行,不行也将就着听吧!

首先是来气。管种地的叫农民其实就够不好听的了,你又来个农夫,我很气愤。这使我想起古代农民的一首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尤饿死。这是我小时候上学时学的,当时都为种地人报不平,吃着农民的,喝着农民的,还得骂着农民,这样的人还有没有良心?连农民都不叫了,还农夫,是人话吗?

其次是更来气。农民种地啥体验?不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吗?

你们要记住,没有辛勤的劳动人民你们吃啥喝啥,农民地位是低点,但是谁敢说自己的老祖宗不是农民,我们不能忘本,每当你端起饭碗的时候你想到农民一个汗珠掉地摔八瓣换来的香喷喷的米饭吗?

我不想说了,请尊重农民吧!还农民一个好听的名字吧!我永远不愿意再听到农夫二字。


肖为华


我亲身体验过的农夫生活,就是到了农忙季节会定期的出去给那些忙不过来的人家打工帮忙,赚些养家糊口的费用。在我小的时候,还有专门从事这项工作的这个农民,到了农忙时节,他就会结队一起的出去找活干。也都是干的辛苦活,十分的劳累。这些农活不只是那些庄稼,还有一些木匠、泥瓦匠等等。如今天看来,这简直就是一群匠人,他们凭手艺吃饭,只是活跃在农村这样的一个舞台里,没有被更多的人关注。

如今的农村已经远远好于从前,就拿我们北方(山东)这里的农村来讲,以前的时候我们这里是种小麦玉米居多,一到了秋收、过麦(mei)时节,家家户户都忙得不行。那时候机械化还远,没有那么发达。往往秋收、过麦,这两个时节都要占用一个月的时间。而如今全部都是机械化,有专门儿开收割机,播种机,耕地机有这样一群人。一到了秋收、过麦(mei)这两个时节,他们都会出来打工。通过机器机械化的手段,很短的时间就会收割完毕,大大的节省了劳工,而这样一群人也就是新时代的“农夫”吧。

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在我们当地对于种植传统粮食面积越来越少。更多的人开始种植温室蔬菜,就是那种反季节蔬菜。温室大棚在冬天种植西葫芦,基本上一个家庭,就可以种植一个100米左右的大棚。一年的经济作物收入远高于粮食收入,现在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蔬菜种植。但毕竟这是一个有技术门槛的行业。虽然也算是农民,也算是在家务农,但是每天都要在大棚里,悉心照顾蔬菜,要定期的施肥打药,看着他们一天天的生长。等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还要定期的采摘也非常的劳累。

久而久之这样种植蔬菜的农民越来越多,也形成了当地的蔬菜市场,家家户户都会在凌晨很早就把自己采摘的蔬菜卖到市场里。但毕竟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西葫芦结果的时候每天都会有收入。与种植庄稼粮食作物来讲,收入相对高一些,对于整个家庭的开销也是主要的收入来源。

如今再家务农,农民收入生活也高一些,很多的农民在农闲的时候都会去学驾照,然后也开始买车,然后整个农村的生活面貌也在逐渐的发生改变。比起很多外出务工打工的一些农民工来讲,在家种植蔬菜,虽然劳累一些,但毕竟收入稳定。作为农民来讲,如果在农村的生活,那只能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吃的苦多,耕种的土地多,然后自己的农民的一家日子才会越来越幸福。


养蜂能手


现在还有专职的农夫吗?在家务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在阿兮老家胶东农村,以种地为生的专职农夫还是很多的,尤其是家有果园的农民,平均下来一年收入也还不错,不比背井离乡进城打工少多少。

而且因这些专职农夫都已不年轻,多数为60岁以上城市打工都不要的留守老人,阿兮个人观点来看,做专职农夫反而更适合这个群体。

前几天阿兮提过种露天西瓜很厉害的那位李老哥,他夫妻二人就是专职农民,以种田为生。他去年一年种田结构和收成如下:



5亩粮田,其中3亩冬小麦,2亩花生,小麦夏收后又抢种了夏玉米。这粮田是洼地,是水肥能跟上的好田,一年产了3600多斤小麦,2100余斤花生(带壳),4000余斤玉米。除去自家吃粮和榨花生油,去除肥料打药浇水买种子等费用,5亩粮田余6000元还是能做到的吧?

还有4.5亩盛果期苹果园,去年套了八万袋,去年苹果价格好,基本一个袋一块多钱,去除各种费用两万元,这4.5亩园能有收益6万余元。

另有4.5亩幼树果园,一半春季套种露天西瓜300多棵,另一半种菜。他去年这300多棵西瓜苗,净收入一万多,蔬菜也是赶集卖,具体收入没问。西瓜夏季抽蔓儿后又套种了白菜,可惜白菜臭了行市,白瞎了。



这样算下来,老两口一年靠种田收入,也能攒下七万多。去城里打工的年轻夫妇,一年未必能攒下这些钱吧?何况老哥家4.5亩幼树满六个年头,还是新品种,很快也能成壮树有苹果产量,到那时收益还会增加。

所以在我们以果园著称的胶东农村,专职农夫还是可以养家糊口的,并不是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惨。苹果算普通水果,家有大樱桃等高价值果园的,收益更高。



但为什么农村靠种田可以生活很好,农村年轻人仍坚决离乡背井,去城市打工寻找机会呢?这就与在家务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息息相关了。

阿兮是60后,从小农村长大,啥农活都做过,还没上学就跟着大人去自留地摘绿豆、豇豆,浇地看流子,上小学放学后挖菜、拾草、捡麦穗,揽花生,勤工俭学挖草药。初中开始割麦子、刨玉米、刨花生、刨地瓜,往家推棒子、推地瓜,从猪圈里往外撂粪,往地里推粪,好些男娃子干的活儿,我都干过。

记得有一次,我用独轮车推地瓜,两个偏筐里的地瓜装的有点多,又赶上下坡,结果拽不住车把,人跟着小推车狂奔,乡土路不平,遇到个坎儿一绊,车朝前翻过去,因我死拽着车把不放,就这么划了个弧被甩到车前方,胳膊在泥土路上磨的都秃噜皮了。



还有一次,跟父亲割麦,酷暑难耐,从早晨一直干到快中午,阿兮华丽丽中暑晕倒在麦田里,幸亏父亲及时发现给我灌了好几口水,我才醒过来。更别说满手血泡,皮肤红黑,记得我离开农村四、五年,手上的老茧还没褪掉。

农村就没有什么干净轻松的活儿,天天一身臭汗一脚泥,累死累活种出的东西,又不能像工人拿工资一样马上兑现换成现金,天灾人祸农产品滑铁卢都得受着,除了留守老人,哪个年轻人能甘心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窝在农村?又要被一些人看低,娶媳妇都难。

综上所述,在阿兮看来,之所以现在农村老龄化,年轻人都选择进城打工,一是因为种地纯靠天吃饭风险大,二是因为种地苦,三是想谋求个更广阔前程(农村说法叫“换换门庭”)。


阿兮随笔


这个必须有!娘家哥哥高业毕业以后就留在了村子里,务农至今。

三十多年来,他种庄稼、干农活成了精,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为了村里面的农业推广技术员,村里人买种子、施化肥、防止病虫时有个疑难杂症的都爱找他咨询,后来他开了一个农资服务店,方便村里人购买,自己也多了一份收入。



我家兄妹四个,只有哥哥留在了村子里。其他人都随父亲办了农转非,哥哥当年因为已超18岁无法办理,只好一个人留了下来。后因为怯场高考失利,最终还是留在了村里。为此,父母愧疚了好多年!

两条进城之路被斩断之后,哥哥死心塌地留在了村里面结婚成家生孩子,成为了村里边高学历农民。现在五十多岁的他在村子里面可算是最年轻的农民,比他年轻的七零后、八零后以及他的儿子九零后们大都进城务工去了,留在村里面的尽是些3869队伍(妇女老人和儿童),哥哥一直以他的年轻和知识帮助和带动着周围农家人。



现在的哥哥,多次接受了县里面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有关知识培训,还有各个农资厂家的专业培训,种起地来,越来越专业,越来越游刃有余了。现在的哥哥,多次接受了县里面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有关知识培训,还有各个农资厂家的专业培训,种起地来,越来越专业,越来越游刃有余了。

今年开春,县里边一个农业托管合作社找他合作,一起为我们村外出打工的农家人办理土地托管业务,进行规模化种植,从推广省农科院高新技术成果,使用农业机器人,以及在农资优惠供应和粮食收购高于市场价三个方面让农家人增收得实惠。

可见,行行出状元!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像哥哥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专业的农夫之路应该会越来越宽广。


村姑说村事


现在还有专职的农夫吗?在家务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这辈子没出去打过工,一直窝在农村里,过着春种秋收的日子。

每年春天是我大变身的时候,从冬天藏了一冬,皮肤白净,到春天天天去地里种庄稼,硬生生让春风和太阳亲吻成了非洲人的模样,这是蜕变的过程。

人是不好看了,可看着整理出来整整齐齐的地,点种的各种庄稼和蔬菜,站在地头扶着有些酸痛的腰杆看时,想象着用不了一个月时间,地里面就会是一片绿意盎然,心里满满的都是成就感。

种地是力气活,也是技术活,种植深了浅了,都会导致作物生长不好,所以要当一个好农民也是需要认真学习各种技能的。

种地确实比上班累,庄稼是靠我们付出辛勤汗水浇灌出来的,咱出十分力气对待土地,土地会回报十分庄稼的收成,因此种地偷不得懒。

虽然如今的粮食卖不了多少钱,可是到了秋天收获的季节,我们还是那么欢天喜地的享受着丰收带来的喜悦和快乐,民以食为天,有了粮食,最基本的生活保证了,从古至今还有什么比吃更重要的事情啊。

我是农民,喜欢热爱我们的土地,种植是我们的本分,收获是我们的快乐!


悠然见东山


今天三姐分几个阶段来跟大家说说,做农夫的真正体验。

第一个阶段是15岁到30岁的阶段。

这个阶段是从人民公社到83年包产到户之间的体验

众所周知,那个阶段是吃大锅饭的阶段。

那个阶段的农夫心里边很简单,每天早早的吃完早饭等待生产队的敲钟声音,我这个人是个比较积极向上的人,在敲钟之前,把家里的一切事物打理好,钟声一响马上带着工具到生产队聚齐。

每天早上规定到地头的时间是早晨五点半,超过这个时间不但要扣工分还会被队长大声的骂。

因为那个时候没有经商和打工的这一说法,大家也不会去想别的,每天只跟着队长干好自己的活就行了

那时候的人非常团结,无论是铲地还是割地,如果你因为某种情况,落到后边了,只要你不是刻意的,前边到头的人都会主动回来帮你

那个时候大家都生活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几乎天天出勤希望自己多挣几个工分。

记得有一年我们家在年末结算开支的时候,除分到一年的口粮之外还分到600多块钱,我父亲拿回钱的时候我们全家别提多高兴了

我们分到这600块钱是由我们四个人参加劳动所得,其中有我父亲,我弟弟,我妹妹,我,母亲有时也参加

我们家的钱全部由我父亲转交给母亲掌管,我们姐弟几个从来不会伸手管爸爸妈妈要钱,每天劳动并快乐着。

第二个阶段是我结婚以后。

到了80年代的初期,国家已进入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农村也时兴了分田到户

作为第二个阶段农夫的我,心里边也开始涌动起来,但从来没有放弃土地的想法

因为长辈都有特殊情况不能帮我照顾孩子,我作为三个孩子的妈妈选择小打小闹,在种好自己承包地之余,做过扛大包走家串巷卖服装和鞋子,开过小卖部,服装裁剪部等等。

虽然每天特别辛苦,但我对生活一直都是充满信心,也从来没想过要离开农夫这个职业

不想离开农村的原因是,我觉得农村是我的根,是我的家,土地更是我的命,我只有在种好地的同时,才能兼顾其他别的副业。

这个阶段做农夫的我觉得

虽然每个家庭或多或少都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我觉得那是插曲,在我们人生这部大戏的里边,如果没有几段插曲,就不会有回归主题的重要性

第三个阶段是已经步入老年阶段的农夫

我的儿女现都已成家,而且在城市里打拼的也小有成就,看到他们每天都忙忙碌碌的生活节奏,我还是觉得做农夫好

做农夫的好处是,我们每天面对着我们的土地,只要我们尽心尽力的对待它,对它精心呵护,给它足够的营养,他就会义无反顾的给我们回报,并让我们在和土地打交道的过程当中产生谁也离不开谁的乐趣。

总结。

做了一辈子农夫的体验是,农夫的责任是多打各种优质的粮食

农夫的好处是自己当老板,自己说了算

农夫的快乐是,土地不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意见,只要你诚心对她好,它就会毫无保留的给你回报

农夫的烦恼是,土地,你如果对他苛刻,他会让你一整年都白干

我是三姐,以上是我做了一辈子农夫的总结和体验

希望大家热爱土地,爱护土地,希望对土地有热爱情节的年轻人不要离开土地,让土地在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手里演变出各种各样的财富做新时代的农夫。


三姐118农家三姐


现在还有专职的农夫吗?在家务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我是好摄农夫,头条号:乡村搜罗社。

如果你在外面上班,突然有一天和父辈的人说,要回家务农了。保证99%的家里人都会反对,而且是极力的反对。农夫,很久以来是一个不被肯定的职业,甚至农民自己都看不起这个职业。


现在的专职农夫大多是58岁以上的人,例如我们村里就是这样的。这一批农夫是传统型的专职农民,他们依旧在沿用传统的耕作模式。在他们要思维里,农民就是从土地里刨食,然后等待小商贩们上门来收购,年成好的时候或许能赚些家用,万一年景不好,可能投入的钱都赚不回来。这也是他们反对自己的子侄回家务农的原因,非常现实与真实。

近几年随着网络的普及,回乡创业的现代农民才渐渐多了起来,那么在家务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好摄农夫可以说说自己的经历与感受。

好摄农夫本就是农民,在外出潮的年代也曾到外地谋生,奔波于各个城市之间,又在返乡的号召下回到生养自己的那片土地上,重新当了农夫。因为喜欢摄影,所以在网络上以“好摄农夫”与网友们交流。


显然,现在如果再用传统的耕作模式已不能养活自己,更别提一家人了。好摄君在乡亲们质疑的眼神中开始走自己的路,用网络搭建城乡、异地之间的快速通道。

好摄农夫家乡的土特产大多是挺有特色的地域产品,别的地方即使有,但品质方面根本模仿不来,所以这就是我的优势。我就将自己特长的“摄”与“农”相结合,通过各大网络平台,让更多的网友看到真实的我,还有真实的农夫特产。


经过几年的沉淀,农夫的真诚得到网友的大力支持,事业也慢慢地稳步发展。那个曾经不务正业,背着相机拿着手机整天满山跑的“假农夫”,也渐渐改变在村民眼中的形象,曾经的质疑也慢慢变成肯定与羡慕。

再过几年,最多十年。等现在那批传统型的农夫都老了,谁在农村?谁又来务农?我想这该是我们提前思考的问题了。农夫,是可以作为一种专职来做的,只要你有与时俱进的思维模式。


乡村搜罗社


我是在2014年至2017年的这三年的时间里在我的老家专门种地的,及一年四季都没有出去打工挣钱!因为媳妇在中学教学孩子太小,所以在家里就流转了26亩多地再加上自己的3亩地在家搞种植业。

我就谈谈自己在农村老家的务农的生活状态,有可能不是大家想的那么艰难:

首先得适应农村的慢节奏的生活状态,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除了收种的时候或者浇地的时候比较忙一些,有可能加班!主要还是自己给自己打工所以什么事都得自己多费心和操心。但是有一点很值得我骄傲的,就是农村的夜里很安静,睡眠质量很高,并且早睡早起,农活不忙的时候还能在田间地头的小路上跑步锻炼身体,

能种植一些自己喜欢吃的水果,蔬菜和农作物!在家种地我每年都喜欢种红薯,葡萄也栽了两颗,唯一遗憾的是没有买到一棵好的石榴树苗。因为孩子们特变喜欢吃石榴。


因为在家种地的基本上都是老年人,所以我也习惯了经常跟年纪大的人在一起。孩子们玩耍比较方便,因为每家每户都是独门小院,大都是土地所以就不害怕孩子们磕着碰着。下地的时候也能带着他们下地干活。庆幸的是我的两个孩子从出生到现在没有打过点滴。{大的女儿5岁了,小儿子2.5岁了}两个小家伙在农忙的时候还帮组我们夫妻两个干活呢!

在农村这几年养成一个良好的存钱的习惯和勤俭节约的习惯,既在阳历7月份和冬季的时候是卖大蒜和其它粮食的季节,只有这个时候才是见到收益的时候!

现在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相信在农村当一个新时代的新农人或者叫新农夫也是对有志于在农村创业的年轻人的一个很好的机遇!毕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豫东小农


现在还有专职的农夫吗?在家务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这个问题让我这个农民来给大家回答,简直就是如鱼得水,说实话最近几年我本人在家从事的就是专职农夫,除了种植3亩地小麦还有2亩地油菜,还有3亩地的果园,平时还在菜园在种一些蔬菜,供自己家人食用,全家现有五口人,母亲、两个孩子、还有我们两口子,农闲时媳妇外出打工,农忙时回家帮忙,媳妇就这样穿行在两点一线之间,而喂养孩子和种植庄稼的重任就落在了母亲和我身上,作为一名80后的青年农民,在家里做全职农夫,其实这几年一来,也有不少的感慨,有心酸、有喜悦、但也很快乐。


在家务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说到体验只能用一个形容“忙”,尤其像我这种情况,闺女上小学二年级,儿子还不到两周岁,母亲已过六旬,媳妇外出打工,况且村子里没有学校,女儿上学还得到镇上才行,而又离得太远,只能租房陪读,这种情况在我家乡随处可见。

对于地里的农活也只能抽时间来干,尤其是苹果收获季,忙的有时候都顾不上吃饭,早起喝点茶、吃一些馍馍,直到天黑才回家,有时候累得半死,但看着自己懂事的孩子好家人,顿时感觉又好了许多,就这样日子一天一天的持续着,农闲时给孩子洗衣做饭、缝缝补补,还得上地里干些零活,期间要是村民有事邀请,也得去给人家帮忙。

为啥农村专职农夫越来越少,尤其是年轻人

其实整个村子像我这样的专职农夫还是不太多见,大多数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主,大部分年轻人都到城市打工,只有在过年、过节时才回来一次,有些人甚至几年才回家一次,作为80后的我,有时候也在想,到城里打工,但就是无法脱身,上有老、下有小、走了之后谁来照看他们,只能踏踏实实在家种地、多栽一些果树补贴家用。



这几乎就是目前整个农村现象,年轻人都感觉在家种地不划算,不如打工来的实际,有时候赶上市场行情不好,种植庄稼根本几乎是没有收入,还得往里投钱,记得那时候我闺女还小,自己辛苦种植的苹果才卖几毛钱一斤,品质稍差的只有几分钱,一年下来的收入,还不到人家打工挣钱的一半,这也是为什么年轻人都去打工的原因。


农村想要发展,就得种植人无我有、高品质的农作物,结合科学技术,深入了解行业发展,如观光农业等,不过还得结合市场销路,唯有如此才能有较好的收益,这也是近几年做专职农夫以来,得到的最大醒悟,所以做专职农夫就要走一条不寻常的路,未来我们这些青年农夫才能更好的扎根农业种植。


乡村陇原


感谢豫东小农的提问,很高兴为您解答这个问题,大家好我是椒乡帽子哥。

作者在这里说到现在有职业的农夫吗?我可以明确的回答:有!因为我就是一个专职的农夫。本人自2013年12月份退伍以来,因为学问不高,工作又不好找。就去了工地干了两三年,在2016年的时候和父亲大人经过一番谈话,决定在家以种地为职业,很快我和父亲的思想达到一致!


在2016年11月份的时候在我们当地的大力支持,在我们当地政府的指导下,我父亲成立了我们自己的合作社:柘城县康柘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土地流转了1000余亩!



主要种植农作物有:西瓜.辣椒.小麦等农作物!其中我合作社辣椒分别在17年和18年连续两年获得了全县辣椒种植大户的第一名!种植的西瓜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等一些大城市!并先后带领附近300余名群众在我合作社参加劳动,并得到我们当地政府的高度支持!




经过这两年的种地心得总结,自己感觉种地没有什么丢人之处!反而让我看到了更多的希望!以上不足之处望大家多多指教!喜欢椒乡帽子哥的可以关注我一下,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