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這4000多人在爭議中逆向而行,只為保障廈門人的日常生活

疫情來勢洶洶,病毒卻遲遲不肯離去...


疫情之下,這4000多人在爭議中逆向而行,只為保障廈門人的日常生活


平日裡人來人往的

街道和商場變得空蕩蕩的,

整個城市好像陷入了一場漫長的冬眠,

所有行業也彷彿按下了暫停鍵。


疫情之下,這4000多人在爭議中逆向而行,只為保障廈門人的日常生活


就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有一群人,

他們不是醫生護士,

不是公安執法人員,

也不是新聞工作者...

但他們卻也在一線。


可是,同樣是堅守在崗位上,

大家贏得了表揚、掌聲和支持,

但他們卻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

受到了許多的不解、責備甚至是投訴。


疫情之下,這4000多人在爭議中逆向而行,只為保障廈門人的日常生活


“我理解大家此時恐慌的心理,但在災難面前,更需要大家團結一致的決心,更需要相互理解、設身處地的思考。”


----來自一名特別的“一線人員”


這樣一群特殊的“一線人員”,

我們真的瞭解他們嗎?


安置來廈的湖北籍旅客 被質疑


為了防止新型冠狀病毒的肆虐,1月23日10時起,武漢“關”上了大門,隨後,湖北省多個城市也相繼“封城”。


疫情之下,這4000多人在爭議中逆向而行,只為保障廈門人的日常生活


不少湖北籍的旅客因此被滯留在外,他們中也有許多是沒有被感染的普通人,但因為湖北籍的身份,在這個“談鄂色變”的大環境下,他們失去了容身之所。


疫情之下,這4000多人在爭議中逆向而行,只為保障廈門人的日常生活


這時候,有一群特殊的“一線人員”向我們的同胞們伸出了援手。


在仔細詢問、檢查、消毒、確認沒有發熱等症狀後,他們為湖北籍的旅客辦理了集中安置酒店入住。


疫情之下,這4000多人在爭議中逆向而行,只為保障廈門人的日常生活


旅客入住後,這群“一線人員”積極配合各個部門,定時定點對酒店內外的公共區域進行消毒。


每天測量兩次體溫,出入佩戴口罩等等。在保障周邊環境安全的同時,也對同胞們給予暖心的服務。


疫情之下,這4000多人在爭議中逆向而行,只為保障廈門人的日常生活


但是,隨之而來的是來自四面八方的質疑聲,周邊的居民對此表示不解,還跑到酒店大堂謾罵。酒店的電話和市長熱線等接到了數百件的投訴...


疫情之下,這4000多人在爭議中逆向而行,只為保障廈門人的日常生活


“一線人員”也都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們也有各自的家庭,但在這個特殊的時間他們卻選擇堅忍,擔著罵名冒著風險,給這些不能回家的同胞們給予溫暖。


相比身在一線的他們,在安全區的我們是不是應該多一份寬容、體諒和支持呢?


疫情之下,這4000多人在爭議中逆向而行,只為保障廈門人的日常生活


“我理解人們的恐慌,我甚至比誰都擔心此時懷著孕仍在醫院堅守崗位的妻子,但現實擺在面前,我和她都要在這場戰‘疫’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他們中的一員所發出的感慨


銷售平價口罩 被誤解


疫情之下,這4000多人在爭議中逆向而行,只為保障廈門人的日常生活


大年初二,夏商民興超市開始售賣平價口罩,沒想到,一大早指定門店就大排長隊,沒過多久,5萬個口罩便“搶購一空”。


疫情之下,這4000多人在爭議中逆向而行,只為保障廈門人的日常生活


次日,市委市政府便緊急調撥了100萬片口罩,指定在夏商的66家門店銷售。結果,又有許多人聚集在各個門店購買口罩。


為了避免交叉感染,當晚市防抗指揮部當即叫停了口罩的現場發售。


疫情之下,這4000多人在爭議中逆向而行,只為保障廈門人的日常生活


他們的初心是為了讓廣大市民都能買上口罩,可沒有料到這樣的結果。一時之間,這群人被冠上了“引人哄搶,製造噱頭”的帽子。


疫情之下,這4000多人在爭議中逆向而行,只為保障廈門人的日常生活


頂著責罵聲,這群人第一時間做的不是解釋或者挽回聲譽,而是自我反思、檢討、尋求解決方案。


在不到兩天的時間,被廈門人戲稱為“人生首搖”的口罩預約搖號便誕生了。


疫情之下,這4000多人在爭議中逆向而行,只為保障廈門人的日常生活


之後又經過了銷售方案的調整,夏商集團發佈公告,廈門市民購買口罩採用網上實名登記、公證搖號、結果公開、現場購買的方式。


至此,廈門自此開始了“全民搖號”。


疫情之下,這4000多人在爭議中逆向而行,只為保障廈門人的日常生活


買口罩的問題解決了,斥責聲開始弱了下來,但這群“一線人員”卻更加忙碌了。


為了能讓大家準時領到口罩,採購員們“搬貨、卸貨、清點、裝貨,一天重複三遍,搬到手都會抖。” 頓頓吃泡麵,寒夜、雨裡配送已經是他們的日常。


疫情之下,這4000多人在爭議中逆向而行,只為保障廈門人的日常生活


從廈門每天供應各式各樣的口罩款式中,我們不難看出,在這樣的特殊時期,要購置這些口罩並不容易。


直至此時此刻,這4000多名的“一線人員”還在為了廈門人的生活保障而奮鬥著...


都是為了生活在努力著,將心比心,我們是不是也應該要對他們多一些包容和理解?


“犧牲假期也好,承擔風險也罷,這些在我們心裡並不重要,我們需要是更多的理解,和更多的感同身受”。


----這是他們由衷的心聲


食物瘋搶引起恐慌 加大供應穩住物價


疫情之下,這4000多人在爭議中逆向而行,只為保障廈門人的日常生活


春節前,為了抑制節日期間可能出現的豬肉價格波動,這群人便早早擴大了豬肉的平價優惠,還累計啟動了數百萬元的春節補貼豬肉銷售。


疫情之下,這4000多人在爭議中逆向而行,只為保障廈門人的日常生活


可前陣子,那張河南某超市標價63.9元的大白菜圖片在朋友圈裡瘋傳後,超市可能斷貨的消息不脛而走...


超市的蔬果肉蛋、米麵糧油等一時間被“搶光”,就連泡麵貨架都被一一清空…


疫情之下,這4000多人在爭議中逆向而行,只為保障廈門人的日常生活


為了穩住菜價肉價、這群“一線人員”當即調配人手,拼命的搬貨、補貨等來加大蔬菜供應量。夏商集團旗下兩大農產品批發市場24小時內就完成3000多噸蔬菜緊急調撥保障全市。


夏商國際水產交易中心、夏商各大農貿市場也同步加大保障供應力度,並在夏商民興超市上架政府儲備肉,設立糧油應急保障網點等措施來堅守營業保供。


疫情之下,這4000多人在爭議中逆向而行,只為保障廈門人的日常生活


採購人員“一天打了不下100個電話”;

理貨員“從節前到現在,連續奮戰在一線”;


門店店長一人頂三人崗,

“收銀、擺貨、維序,哪裡缺人就往哪頂”;


支援同事從各地緊急馳援,

“退掉火車票,換乘飛機趕回”;


而超市管理者也是

開了一晚的夜車來回調配,

只為那句“責任在肩,望不辱使命”。


疫情之下,這4000多人在爭議中逆向而行,只為保障廈門人的日常生活


這群人本來也是普普通通的人們,

他們不怕嗎?他們也會有擔心、害怕吧!


在這場戰“疫”中,只因他們的指責所在,

他們必須衝在一線,直面更大的風險。


“其實那些醫生、護士、警察,他們是衝在最前線的人,他們比我們付出得更多”。


----同樣身在一線,他們如是說


前一陣子,上海醫療救治專家張文宏醫生在接受採訪時的一段發言,受到了許多網友的認可。


他說,他做了一個決定,“把華山醫院的所有一線崗位的醫生換下來,換成科室的所有黨員”


“因為共產黨宣誓的時候說了,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迎著困難上。”


口號平時喊喊可以,但在這個時期,不論是因為信仰還是黨的約束,沒有討價還價!


同樣的,廈門這群特別的“一線人員”,

只因他們身在夏商,身在國企,

在大家遇到困難的第一時間,

承擔起社會重責,

舍小家顧大家,逆流而行,保障民生。


疫情之下,這4000多人在爭議中逆向而行,只為保障廈門人的日常生活


哪有那麼多的歲月靜好,

不過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

這群堅守在一線崗位的夏商人,

我們是不是該點個zan?


疫情之下,這4000多人在爭議中逆向而行,只為保障廈門人的日常生活


我們的敵人並不是武漢人,

更不是湖北人,

我們共同的敵人是病毒!


希望在這樣特殊的時期,

大家都能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理解,

讓希望驅散陰霾,以正能量抗擊疫情!

要堅信,

再嚴峻的疫情也阻擋不了春暖花開!


疫情之下,這4000多人在爭議中逆向而行,只為保障廈門人的日常生活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夏商集團、攝圖網、@林晨同學Hearing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