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现已回升,是否对抗击此次非冠肺炎有所帮助?

天高云淡689


病毒就是这样,人不灭,天也会灭!气温升高病毒自顾不暇,还有功夫攻城掠地?病毒就是这样一面镜子,让你看看到底是人性的扭曲呢?还是道德的沦丧


东张2020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从暴发到现在,虽然社会、政府和医疗机构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防控疫情,大多数人民群众也自觉留在家里,减少传染机会,但确诊病例仍在持续增加。

戴口罩、洗手、消毒、减少外出、保持通风、尽快就诊、隔离病人等预防措施都已经深入民心,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但是,有一个影响因素很少被提及,那就是天气。

我们知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其中气候因素,对呼吸道传染病尤为重要。

虽然目前新冠肺炎的传播方式仍未明确,但从感染广泛、快速的特点来看,空气、飞沫和近距离接触传播的可能性极高,新冠肺炎还有着起病急、传播快、人群普遍易感、病死率高、传染性强等特点。

这些特点,都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极为相似,而且,这次疫情发生的时间、季节和气候都与2002年的非典有相似之处,两者也同属于β冠状病毒。因此,了解SARS流行时的气候特点,对这次新冠肺炎的转归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SARS流行时的总体气候特点

SARS整个流行过程主要在冬、春季,表现出与普通呼吸道传染病相似的季节性。

患者主要集中出

据统计研究,SARS病毒最易流行的气象条件为:平均气温在16.9℃(10.7~23.1),平均相对湿度为52.2%(33.0~71.4),平均风速为2.8m/s(2.0~3.6)。

发病与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降水量、平均云量等呈负相关,与平均风速、平均气压等呈正相关。也就是说,一段时间内气温低、湿度小、降水少、云量大、风速大、气压高时,发病例数会增加。

在社会上存在传染源的前提下,如果连续5天出现上述气象条件,则可能在1~2个潜伏期内出现一次发病高峰。

气温和气压

气温下降容易导致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因此呼吸道传染病呈现冬春季高发的现象,例如麻疹、猩红热、百日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结核等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

这是因为,气温较低时,鼻腔局部温度会降低到32℃左右,这个温度适合病毒繁殖生长;风速大,人体受凉后,鼻腔局部血管收缩,一些抵抗病毒的免疫物质会明显减少,为病毒入侵创造了有利条件。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大多寄生在鼻咽部,当病人说话、打喷嚏时、病菌、病毒会随着飞沫散布到空气中;冬、春季节气候寒冷,人们在户外活动减少,如有传染源存在,则室内病原体浓度较高,容易在人群中传播。

SARS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的发生和暴发也与气温呈负相关,与气压呈正相关。也就是气温越低、气压越高,越容易发生和发展。

而这次的新冠肺炎的发生和暴发也是在冬、春季气温较低之时。随着日后气温逐渐回暖,对疫情的控制有一定帮助。



九久云


冠状病毒的原宿主为蝙蝠等动物,其生活在阴暗潮湿温度较低的环境,病毒存活、繁殖率较高。随之温度回升,对病毒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抗击肺炎应当有所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