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能在多大程度上控制英聯邦呢?

英聯邦是個國際組織,而不是國家,這個國際組織的成員絕大多數都是獨立的主權國家,英國與他們的地位是平等的,自然也就談不上控制或者不控制了。關於英國女王的地位,也有很多誤區,比如說很多人認為英國女王是英聯邦國家的元首,這個說法是不準確的,其實只有16個英聯邦國家將英國女王當做國家元首,其中包括加拿大和澳洲,而英聯邦國家的總數有53個。

英國能在多大程度上控制英聯邦呢?

即使是16個國家將英國女王當作國家元首,但這只是名義上的元首,並不掌握實權,甚至包括英國本身,女王也不掌握實權,只是象徵意義上的。因此英國並不能控制英聯邦國家,英聯邦只是英國女王提供的紐帶,作為前大英帝國所轄地區的俱樂部,但是大英帝國早就解體了,很多國家在這個俱樂部,只是為了和英國保持所謂的關係,並沒有實際的目的。

同時還需要明白,英聯邦能夠維持的下去,並不完全在於這些國家和英國有著歷史淵源,還有個重要的原因在於英國和美國存在特殊關係,因此英聯邦國家並不完全看在英國女王的面子,還會看美國人的面子,因為英美是親密的盟友,所以俱樂部才玩的下去。假如英美關係惡化,英國和美國沒有這層特殊的關係,英聯邦自然也就維持不下去了,因為這些國家不願意得罪美國,更何況很多英聯邦國家,早就認了美國人當爹,比如說加拿大和澳洲,基本上不把英國人當回事了。

其實從19世紀開始,大英帝國比較值錢的地盤就開始鬧獨立,比如說加拿大成立了加拿大聯邦,澳洲成立了澳大利亞聯邦,後期大量的殖民地都獲得了合法的主權國家地位,到了二戰之後,印度也宣告獨立,大英帝國從此退出歷史舞臺。在英聯邦內,也並不是同心同德的,比如說巴基斯坦和印度這對冤家。說白了,英聯邦就好比大英帝國這家公司散夥後,大家為了面子上好看,還能繼續坐在一塊裝逼吹牛逼,所以搞了這樣的場合,滿足大家精神上的需要。但說到實實在在的利益,好像還真看不到太多,因為二戰之後英國的兄弟們基本上都跟美國混了,英國人自己成了孤家寡人,自然也是沒什麼可以拿的出手了。在西方世界,最牛逼的組織是北約和歐盟,英聯邦其實是個比較尷尬的存在,畢竟在全世界範圍內還有個聯合國,很多事情聯合國就能解決了,要是美國人感覺不痛快,還能通過北約這個小圈子單幹,而英國也是北約成員國。假如英聯邦國家鬧了矛盾,或者出了事,英國政府充其量就是說幾句話,既不能強制干涉英聯邦成員的內政,又不能組織聯軍進行武力干涉,也不能發起經濟制裁,只能動嘴不能動手。

綜上所述,英聯邦只是個單純的國際組織,而且並沒有太多的實權,只是為了滿足溝通和交流的需要,象徵性比較強。英國能夠控制的,也只能是英國本土,英聯邦國家基本上都是主權國家,早就不是過去那種臣屬關係,而是平等的國際關係。比較滑稽的在於,雖然英國控制不了英聯邦國家,但是美國卻有能力控制這些國家,雖然美國不是英聯邦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