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白门楼上曹操选择缢死吕布?

老许


“君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这是刘备告诫曹操的当时对话。丁原,原本是吕布义父,然吕布为了高官厚禄和赤兔马杀了丁原投靠董卓,最后又为了貂蝉杀了董卓,故张飞一直骂他“三姓家奴”,曹操正因如此才选择杀了吕布。


木金木火


给各位讲一个细节把,其实吕布被缚白门楼的时候,谈话细节啊、过程啊,大家大致都是清楚的。

公元199年2月7日,即建安三年十二月癸酉日。

吕布万万没想到,平时他自认为待之不薄的几个部将集体反叛。宋宪,侯成,魏续……不过即便如此,吕布也没想过会在这一天,在这里殒命。

曹操爱才,世所皆知。《三国志·魏书》记载当初刘备来投,

程昱说公曰:“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觽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公曰:“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何况是无敌飞将吕布。

布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布今以服,天下不足忧矣。明公为步将,令布为骑将,则天下不足虑矣。”

这句话并不是空口戏言,当年黑山军张燕很难打,袁绍一筹莫展,吕布出马迅速搞定。在当时,以曹操的实力和雄心,加上吕布的能力,确实是天下可图。

有的人会说了,吕布三姓家奴的属性,导致了曹操下决心杀他,其实不然,我以为,当时群雄并起,侍过多位主公的人不在少数,张辽更是从丁原何进董卓直到吕布,只不过是张辽没有亲自动手杀了他们,这个其实并不是曹操动杀心的关键原因。因为上述几个人的水平,曹操也不放在眼里,所以刘备拿他们比较曹操,曹操根本不会听进去。

在此之前,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吕布被绑的太紧,见气氛尴尬,就套近乎说了一句“明公瘦了”。

曹操一听,问道:你见过我吗?

吕布说:当年在洛阳的温氏园中我见过您。

曹操是个认真的人,于是仔细想了想:有可能,我全忘了。现在是有点瘦了,那是因为一直抓不到你的缘故呀!

曹操虽然爱才,但前有张绣事件吃了大亏,他也是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因此,正是吕布的这一句话提醒了曹操,

多年前在温氏园,吕布还记得那些事!

最初董卓率领西凉军马来到洛阳,曹操还是朝廷的骑都尉,董卓大权在握,总揽一切,而吕布刚杀了义父丁原投靠董卓,是董卓身边的得力干将。

吕布出入都跟着董卓,了解很多不为人知的事。

在董卓制造的恐怖氛围下,曹操被迫做过很多阿谀奉承董卓的事。有故事说曹操曾向董卓献过刀,这个故事虽然被美化为一次“刺杀董卓之举”,但至少说明曹操在董卓面前是装过的,拉拉扯扯、套套近乎、献个媚什么的,估计曹操没少干。

献刀的故事也许是传说,但曹操向董卓献美女却记录在案。

《汉书通志》记载:“曹操未得志,先诱董卓,进刁蝉以惑其君。”

这是记录下的,没记下的,不知还有多少见不得人的事,俱往矣,但是!但是!!吕布还在,吕布还记得,他不说,曹操倒差点忘了,自己不堪回首的往事、寄人篱下时做过的龌龊的事,天知地知自己知,竟然还有个吕布知道。

这时候联想到吕布的声名狼藉、反噬主公属性,以及他手下的旧将和兵马,毕竟,吕布不除,这些把他绑了来的宋宪魏续等人,就没法混了。

正好,刘备说了一句:

“明公不见事丁建阳、董卓乎?”

行吧,顺水推舟,给这次的合伙人——刘备一个台阶和许愿的机会,把吕布杀了把。

吕奉先,卒,享年40来岁。


戰國君


曹操在白门楼选择杀吕布,可谓是必然的,我认为原因有下:


1.三姓家奴

想必这个绰号大家都听过吧,还是张飞给他起的。吕布不仅跟随过许多人,还拜过三个义父,而且为了权力和女人,杀死了丁原和董卓这两个义父,真是实实在在忘恩负义的小人。如果把这样的人留在身边,恐怕曹操每天更加难以入眠,时刻提防着吕布的刺杀,这种事情,曹操是定要将其消灭在萌芽中。


2.求饶

吕布被抓后,跪地苦苦求饶,没有一点大将风采,这样的人在曹操眼里是最看不起的,那个时代被抓后,贪生怕死的武将很少有能活命的,因为他们给武将这个职业丢脸了,在这个职业里,他也再没有脸混下去了。贪生怕死之人,定是墙头草,摇摆不定,这样的人曹操自然也不会留。


3.有勇无谋

吕布武力天下第一,但却没有一点智谋,正应了那句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按说以陈宫的智谋加上吕布的武力,在乱世中存活是没有多大问题的,但吕布却偏偏不听陈宫的直言,每天守在貂蝉身边,花容月下,时间久了,连武艺可能也生疏了,这样的人又怎么长久呢?


4.被属下绑

吕布因为一个貂蝉而弃众将士生命不顾,最终被属下绑着去见了曹操,以这样的方式被抓,足以看出吕布的人品,让这样的人去带兵打仗,能靠谱多少次呢?搞不好哪天就把曹操的大军带偏了。曹操手下的名将都是有勇有谋的,假如招了吕布,以吕布的心性,肯定不甘心只带小部队,但如果把大部队交给他,迟早是要坏大事的,可预见的结果曹操当然不愿意让他发生。


既然不能招降,能放吗?那更不能,放了吕布,那就是放虎归山,虽然无论放多少次他都打不过曹操,但真打起来也是要费一番功夫,何必去自找麻烦呢?所以最终吕布被抓后的结局,只有死这一条路可走。


我是鼠行者,欢迎来讨论~


鼠行者


吕布在白门楼上摇尾乞怜,据说曹操当时准备给他松绑,但是被刘备一句“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就挖坑把吕布埋了。于是有人说刘备这个大耳朵太坏了,全忘了吕布辕门射戟的救命之恩。但是我们把白门楼上那场活剧来个复盘,就会发现吕布实际是自己作死——他那三句话句句找死,用诸葛亮的话来说,就是“引喻失义”,气炸了曹操,等于给自己套了三根绞索,曹操不杀他都不行。

为了证明吕布是说错了话自己作死,咱们就先按照正史(《后汉书》《三国志》《英雄记》)记载,把吕布这四句话全文展示:“明公之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令布将骑,明公将步,天下不足定也。”“玄德,卿为坐上客,我为降虏,绳缚我急,独不可一言邪?”“明公何瘦?”“大耳儿最叵信(是儿最叵信者)。”

这第一句话一出口,就已经注定了曹操必须杀掉吕布以绝后患。大家都知道,一般降将在胜利者“亲解其缚”甚至“解衣衣之”的时候,都要纳头便拜,表示“吾之生死,唯明公之命”。但是请读者诸君看看看吕布都说了些啥:“往后我管骑兵,你管步兵,天下都不够咱们打的!”人家曹操还没答应你投降呢,你却开始惦记上曹操的骑兵队了。大家都知道,曹操最为依赖的精锐部队,就是当时最强悍的虎豹骑。这支骑兵部队,不姓曹和夏侯(一般来说必须姓曹,姓夏侯都不行),是没有资格当统领的:“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太祖难其帅。”选谁来当虎豹骑统帅,曹操都要深思熟虑之后才好下决定,而吕布以来就要动曹操的命根子,这岂不是要了曹操的老命?

吕布没有认清形势,以为自己统帅骑兵有经验,被绑着跟在他身后的张辽更是称职的骑兵教官,有他俩管理,曹军骑兵的战斗力肯定会大幅提升,甚至比曹操带领的步兵更能打,但是只要曹操脑袋没进水,又怎么会把自己的命根子让吕布攥着?

除了大言不惭地要跟曹操“分家当”,吕布居然还脑抽地当着曹操的面跟刘备套近乎,想让刘备给自己讲情儿,这可把刘备吓出了一身冷汗:你还没投身曹营,就开始拉帮结派了。如果我给你讲情儿,明显是站在你这一边,白门楼够宽敞,曹阿瞒有足够的绳子把咱俩都吊上去!

当刘备刚投奔曹操的时候,程昱郭嘉都劝曹操早点干掉刘备,曹操也知道将来刘备会成为大麻烦,又怎么会让吕布和刘备走得太近?一个刘备或一个吕布尚且不好对付,这两个心腹大患抱成团儿,其危害可就是一加一大于二了。所以吕布等于又给自己糊上了一张催命符,又向鬼门关跨了一大步。

接下来的第三句话,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当面揭曹操的短了:“曹老头,你瘦了!”读过三国正史的读者都知道,曹操这个人长得不怎么样,矮小猥琐“不足以雄远国”。在宋朝以前,男人都讲究阳刚之美,没有连鬓络腮胡须,肥头大耳也是一种美,而尖嘴猴腮则是无福短寿的面相。曹操本来就不胖,要是再瘦一些,岂不成了人干儿?而且这句话也勾起了曹操的怒火:“当年你放火差点烧死我,一戟拍在我脑袋上,吓得我好几天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咋能不瘦?我这头风病,可能就是那时候被你敲成的脑震荡!”

其实说完这三句话,吕布还有一线生机,而这一线生机恰恰是刘备带给他的,而他不但没抓住,反而狗咬吕洞宾开始破口大骂刘备。这要是换做别人,不管是刘备有心相救还是故意挖坑,都可以用一番说辞轻松化解。

刘备确实是说了“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但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这是当着曹操的面跟吕布划清界限,打消曹操心中的顾虑(怕刘吕合流),而擅长平衡之术的曹操一看刘备跟吕布已经翻脸成一对斗鸡眼,正好留下吕布来牵制刘备——这样一来,吕布就活了。

如果刘备是在挖坑要埋吕布,并且拉出丁原董卓当反面教材,吕布只要没被吓傻,可以就高骑驴:“丁原斗筲之徒,董卓残暴寡恩,哪能跟胸怀天下英明神武的曹公相比?良禽择木而栖,良辰择主而事,曹公皓如明月,丁董米粒之珠,我投曹公,是弃暗投明、韩信归汉,又怎么会有二心?”这话一出,曹操一定会被拍得眉开眼笑 ——曹操很喜欢听奉承话,所以他最喜欢的是郭嘉而不是荀彧。

曹操一听吕布骂街,也从心眼里感到膈应(曹操经常挨骂,所以特别讨厌喷子),于是“缢杀布。布与宫、顺等皆枭首送许,然后葬之。”由此可见,懂语言艺术的高人和自以为是的喷子,下场是完全两样的:高人懂得花花轿子人抬人,越抬越高;喷子是以无知为有知,胡骂乱嚼,最后骂丢了前程和性命。

只是有一点笔者一直没闹明白:刘备在白门楼上对曹操说的那句话,到底是想救吕布,还是在给吕布挖坑?《三国演义》的作者曾经很遗憾的说:“玄德既知(吕布)能啖父,争(怎)如留取害曹瞒?”但是以刘备的老谋深算,是真的不想留下吕布来给曹操制造大麻烦吗?刘备那句话确实是挖了一个坑,但是他想埋的是曹操还是吕布,还真的很难说……






没事闲拉呱


这很正常,我们知道在现代管理学中对人才有几大分类,我们来看看吕布属于哪类人。

一、德才兼备的优等品

这类人兼具才华与品德,可以让主公毫无顾忌的使用,无论是在庙堂之上执宰天下,还是放任到地方去做一方长官,或是领军到前线征伐防守,这等品德高尚,能力一流的人物都让人无比放心。代表人物就是蜀汉丞相诸葛亮,他为了复兴汉室而殚精竭虑,事必躬亲,最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以说的上是人臣典范,优品中的优品!这等人物如果曹操遇到,是一定会重用的,但这显然和吕布不符。

二、有德无才的次品

这里的例子是刘璋,刘璋在西蜀人民眼中,绝对算是一位好君主。在乱世之中,让蜀地人民安居乐业。但刘璋虽然有德,但是无才。连父亲之前的下属都节制不了,以至于盘踞在汉中的张鲁频频侵犯疆土。 这类人在生活中很好举例,但在三国之中不太好举例。因为能在数千年后留下名字的人通常都有些能力,且才能高低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这里的举例大家不要喷,只是觉得他的才能确实差了些。这等人物如果做别人的臣子,也是受欢迎的。虽然能力一般,但如果不是特别重要的职位给他,这样的人还能比较让人放心的,但这也不是吕布。

三、无德无才的废品

这种人看似无用,但历史上很多这样的人还身居高位。比如说三国后期刘禅身边的宦官黄皓。这人就是无才无德的典型。奈何这样的人往往有一些独特的本领,可以讨君主喜欢。所以这样的人,有些君主也会使用,只是要避免让他身居高位,乱搞一气就行,这也不符合吕布的人设。

四、有才无德的危险品

这种人就十分可怕了,他们有反主弑君甚至祸患苍生的能力,又没有德行上的约束。这就和吕布十分符合。吕布反复无常,先杀丁原,后杀董卓,甚至在他落魄的时候,收留他的刘备也被他抢夺了徐州。当他的主公要慎之又慎,一不留神就伤及自己。曹操正是看出了这一点,才选择在白门楼绞死吕布。


胖子说:其实曹操在用人上是比较大胆的,所谓不拘一格降人才。往往私德有亏的人他也敢于重用,只是吕布实在是太不像话,面对一个弑主率100%的人,曹老板也要掂量掂量。


胖哥侃历史


曹操(155年一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曹魏政权的缔造者。

他在白门楼上选择缢死吕布的做法是恰到好处的,缢死后再枭首也是很正确的。其实,曹操与吕布早就是老相识了,曹操很爱惜人才,又非常赏识吕布的勇猛,只可惜吕布声名狼藉,人品不好,是个反复无常、不忠不义、以身侍贼之人,身聚许多不确定因素,让曹操这个胸怀天下之人都不敢安然用之,所以必须除掉。而缢死,相当于现在的绞刑,虽然痛苦,但可以留下一个全尸,因为古人比较在乎保留全尸。

那么,曹操选择缢死吕布后,为何又要枭首呢?那就要从吕布本身说起,吕布先是跟过丁原、董卓、王允、袁绍、袁术、刘备等,与曹操也多次打仗, 所谓三姓家奴,如此反复的小人在三国时是人皆尽知的。所以将吕布缢死,又将其枭首厚葬,显示了曹操对待吕布的态度,对于天下群雄士子之心,也算是一个交代。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再次征剿张绣获胜还朝后,想趁时扫除心腹之患吕布,曹操采纳郭嘉计策,致书刘备共除吕布,刘备应允并回书,却被吕布帐下陈宫截获。吕布大怒,兵发小沛向刘备问罪,刘备一面让关张二弟迎战吕布先锋张辽,一面派简雍前往许都告急,曹操听郭嘉、荀攸之言兵发徐州,形成了曹、刘联军共讨吕布局面。

徐州城内,陈登父子见曹操大兵已到,巧使计策,使曹操轻而易举地连夺萧关、徐州、小沛,吕布大败,兵退下邳坚守。两个月后,吕布因连续奋战,疲劳过度,在白门楼上沉睡过去,被手下大将宋宪、魏续捆绑在白门楼上,开城门投降。

曹操在白门楼上处理吕布及其随从,当曹操去楼下与旧友(俘虏)陈宫谈话时,吕布对刘备说,“公为座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救乎”,刘备点头应允。曹操上楼后,吕布表示自己愿意投降,辅助曹操平定天下,曹操回头问刘备说,“何如”?刘备却回答:“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气得吕布大骂刘备是天下最无信之人。殊不知正因为吕布在哀求曹操放过自己时犯了一个忌讳,就是他不该当刘备之面说辅助曹操平定天下,因为,刘备也是胸怀大志之人,如果让吕布和曹操联手,将来哪里还有他刘备的天下呀?还有,刘备已该报吕布夺他徐州之恨了。如此种种,一代名将,就此丧生。


M易2


吕布反复无常,杀之可惜,留之后患无穷,曹操不得不杀!


无论是真实三国历史上还是小说三国演义中,在曹操众多的形象中都有其爱才的一面。这其中尤其以曹操和关羽的特殊情谊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曹操不仅欣赏关羽的武艺高强,更加看重关羽为人忠义。因此关羽才能够上演千里走单骑的传奇一幕,试想如果没有曹操的默许,恐怕关羽早就身首异处了。




吕布则不然!论武艺高强,吕布要比关羽还要更胜一筹。这里可以参照三英战吕布的,关张三兄弟齐上阵采取群殴战术才打败吕布,那仅仅是打败了而已,并没有能力杀了吕布。

但要论为人忠义,关羽和吕布却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可以说吕布是一个反复无常,见利忘义的小人。他最开始认丁原做义父,后来为了利益杀掉丁原而改投董卓做义父,再后来又在王允的美人计之下再次杀掉了义父董卓。




在那个群雄纷争的乱世,曹操特别重视武将的作用,因此曹操的麾下汇集了典韦,许褚,徐晃,张辽等一大批一流的武将。面对吕布这样超一流的武将,曹操怎能不心生爱才之意?

但是吕布的所作所为却让曹操看到了吕布不能为我所用,必须除之以绝后患!曾经在曹操率领大军攻打徐州的陶谦时,吕布却趁机率军偷袭曹操后方的大本营,记得曹操讨伐区徐州功败垂成。兵败的吕布投靠了占据徐州的刘备,却趁刘备不备反客为主占领了徐州。




有了上面的这些前因后果,才上演了白门楼曹操和刘备共同杀吕布的这一幕。人中龙凤的吕布身首异处虽然令人惋惜,但也是咎由自取!


亘古怀念说史


曹操是三国时期比较大气的军阀,喜欢有才能的人,基本上可以做到既往不咎,比如对张绣,对陈琳,对关羽总能显示出海纳百川的气度,可是对吕布就不同了,吕布是当时最优秀的武士,曹操为何要当众缢死吕布。

曹操这个举动,让很多人很费解,曹操毕竟是唯才是举的人物,在当时自己确实需要人手的情况下,曹操为何自断臂膀。

  其一,关羽和吕布比

  关羽在后人眼里是忠义的化身,就是在当时也是很了不起的人物,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心里只有一个刘备,曹操心里敬服关羽。而吕布对主人不忠,经常换工作,其实良臣择主而事是对的,但你不能到一个地点之前,先把以前的主子给杀了。

  其二,吕布和张辽比

  张辽是吕布的部将,在曹操面前,立而不跪,甚至数落曹操,以濮阳城丢盔弃甲来表示自己对曹操轻视,充分表现出一个男子汉大丈夫的宁死不屈可贵品质,这是做人的根本。可是吕布则不同,吕布在被擒之后,数次求饶,并且请求刘备说好话。

  其三,曹操自己政治上不成熟的表现

  曹操尽管睥睨天下,可是并没有看出吕布的作用,而听从了刘备的建议,其实当时曹操和吕布正在感情的蜜月期,他误以为刘备对自己很崇拜,也错误的认为刘备没有太大的权力欲望,因此送一个人情给刘备,想以此示好,不过也确实失去了吕布这样的一流武将。

  尽管吕布是一员上将,甚至亲手刺杀董卓,可是当时颇重气节的情况下,吕布在很多人眼里,并不是大丈夫,况且离开了赤兔马、方天戟的吕布毫无是处,再加上早年的飞扬跋扈,所以吕布尽管很优秀,可是他必然要走向死亡的那一天。


笑看往事如云


吕布字奉先,五原(今内蒙古包头市)人,汉末群雄之一。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征讨吕布,围攻三月未胜,最后水淹下邳,于199年2月7日攻破城池。

吕布被俘后曾向曹操求情,《三国志-魏书-吕布传》载:“明公所患,不过于布,而布今已服矣……太祖有疑色。刘备进曰,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太祖颌之,于是缢杀丰”。

曹操本是求贤若渴之人,吕布求情,他也为之心动。刘备的一句话却让他动了杀心,张飞曾骂过吕布“三姓家奴”,吕布共投靠过:丁原、董卓、王允、袁术、袁绍、张杨、刘备。曹操想今日不杀,是否会养虎为患。

其实曹操之所以杀吕布,也有其它因素。首先,吕布见利忘义

反复无常的性格为曹操所不耻。

陈寿对吕布的评价是:“吕布有枭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而不夷灭也。”其次,吕布的旧将张辽、臧霸、宋宪、魏续都已被曹操招降,吕布又是人中豪杰,必定曾诛杀董卓,击破张燕,大败袁术。他和这些旧将在一起久了,定不愿久居人下。当时群雄逐鹿,吕布多变之人会不会再另投他人。

综上所述,曹操只有杀了吕布以绝后患。





墉上闲人


白云楼上曹操选择杀死吕布有以下原因。

吕布有先科

吕布此人虽骁勇善战,几乎无人是吕布的对手,“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可见一斑。然而吕布的人品实在不怎么好。

吕布最先在并州刺史丁原手下干活,后来丁原听从何进召唤率军来到王都洛阳诛杀宦官。此时董卓也进了洛阳,与丁原成水火之势。一番争斗下,董卓看重吕布之勇,就去招揽,吕布禁不起金钱诱惑,改投董卓,杀了自己义父丁原。

在董卓控制汉皇帝时,吕布一时作为董卓义子风光无二。之后董卓挟天子至长安,朝中大臣密谋杀董卓,而吕布又因为董卓对自己的怀疑在王允的劝说下,毫无气节地带头杀了自己的第二个义父。之后与王允等人共同执掌朝政。

后吕布被董卓旧部打败,逃走不断投靠他人。他东投西奔,可是由于的骄横,目中无人,很多人都怕养虎为患,到了最后得到了刘备的收留。狡猾贪婪的吕布直接用计夺了徐州,让刘备在小沛驻守。腾出手后的曹操开始攻打吕布了。能人将领极多的曹操很快打败了吕布。

在一众谋臣和刘备的劝说下,又有吕布奸滑狡诈的真实案例,曹操决定还是杀了好。

吕布有声望,实力,易造反

怎么说吕布也摸爬滚打了许多年,自己也经营了自己的实力,尽管被曹操打败,可是自己大多将士都投降幸存了下来。只要一有机会,打曹操一个措手不及还是可以的。

吕布作为一个诸侯,自己一手建立了作战能力很强的军队。八健将,高顺,张辽,臧霸都是赫赫有名的战将,其中大部分都投降了曹操。念着吕布的旧情,难免之后在吕布准备反叛之时帮助一起对抗曹操,这是曹操不能接受的。

接下来是如果曹操收留吕布,那些真心投诚的吕布手下如宋献魏续将如何面对他呢?

曹操生性多疑,与袁绍开战在即,不想有后患

作为一代枭雄,自然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而且曹操在此时正是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很快将与袁绍进行争斗,军队人物一定要信得过。不然,在战斗中,万一吕布又禁不住诱惑反过来又杀一个“义父”,后果不堪设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