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所應為》:以戲謔嘲諷的表面展現嚴肅思辨的主題

關於電影中種族問題的表達,該如何做才是正確的?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但《月光男孩》、《水形物語》、《綠皮書》三元連中,奧斯卡對政治正確矯枉過正的妥協太明顯,帶動著整個好萊塢也開始急功近利地樹立旗幟。


《為所應為》:以戲謔嘲諷的表面展現嚴肅思辨的主題

以一個不帶任何反思精神的主題去探討種族問題,這就是曲意逢迎的懶政。面紅耳赤地爭論也好過表面文章,這很直接但並不高級。


電影《為所應為》豆瓣評分8.2分,導演以戲謔嘲諷的表面表達嚴肅思辨,是這麼多年來同題材電影超越不了的最酷最清醒的種族電影,完全高於流於表面的走過場和空喊口號的走形式。


<strong>01

種族問題


《為所應為》講述紐約布魯克林的黑人街區中24小時內發生的的故事,街區中微妙的平衡被一系列細碎的小事打破,原本尷尬但至少平和的種族關係變得劍拔弩張。

《為所應為》:以戲謔嘲諷的表面展現嚴肅思辨的主題

作為一部黑人電影,觀眾原本的期待是為黑人又一次的伸張正義,又一次的呼籲種族平權,但是《為所應為》裡,黑人把他們曾經遭遇的暴力不公加諸在了人數更少的其他族裔頭上。


很諷刺的是,在實施暴力時,黑人們仍然以弱者、受害者自居。而導演則冷冷旁觀這一荒謬的現實,不帶任何傾向地思考著種族問題的現在和未來。


<strong>02

人物塑造


為了描繪複雜的種族衝突,《為所應為》裡出現了大量的人物,而且每個人物完成度都極高,因此這部電影也可以說是史上最偉大的群像電影之一。


Mookie是電影的線索人物,既是Sal父子披薩店的送貨員,同時也是為生計發愁的黑人青年。他可以看做是這個高包容性黑人街區的人化,他在衝突發生時成了打砸披薩店的先鋒,象徵著街區原本的平衡被打破。


《為所應為》:以戲謔嘲諷的表面展現嚴肅思辨的主題

Sal父子是在黑人街區生活多年的意大利人,代表著美國其他的少數族裔:既想在美國掘金,又難以認同甚至歧視同為弱勢群體的黑人。


這種搖擺不定的態度和隱約的高高在上的心理最終導致了他們畢生經營的事業的覆滅。


秩序的直接破壞者Buggin' Out和Raido,是上世紀很多黑人青年的縮影——無所事事,憤世嫉俗。Buggin' Out故意找茬,一定要在意大利人的披薩店裡掛黑人照片。


而Raido則每天扛著收音機四處遊走,播放噪聲般的黑人說唱。


街區裡還有很多遊手好閒的黑人青年,而這恰恰才是被掩蓋在種族平權呼聲中的更尖銳的現實。

《為所應為》:以戲謔嘲諷的表面展現嚴肅思辨的主題


《為所應為》裡其他登場人物還有,互相拌嘴的歡喜冤家Mayor和大媽修女,天真的支持平權的白人少年Smiley等等,儼然就是一卷布魯克林浮世繪。


在眾多的人物裡,神盾局長塞繆爾·傑克遜也出演了一個角色——完整旁觀了這一天的電臺DJ愛心老爹,這個人物最貼近導演觀點,他的解說冷靜敘述著這個街區,或者說是美國所有的黑人聚居點裡的相同的矛盾。


<strong>03

構圖、色調、快速剪輯


之所以加冕《為所應為》為最酷的種族電影,不僅僅因為巧妙諷刺的敘事,還因為電影自身風格化的視聽語言本身也成為了一種服務於主題的敘事模式。


比如,大量的傾斜構圖,象徵平衡的打破和建立。在暴力衝突瀕臨爆發前,Sal和客人對話的正反打鏡頭變傾斜,之後衝突爆發,店內所有人說話的特寫鏡頭都變為傾斜,脆弱的秩序已被徹底打破。


再比如,電影的紅色調,建築也大多是紅色這樣的暖色,其實也暗示平和中藏匿的波瀾


人物的衣著也明顯暗示著他們的行動,Buggin' Out的黃上衣暗示危險,Smiley的粉上衣暗示天真無知。


《為所應為》:以戲謔嘲諷的表面展現嚴肅思辨的主題


影片快節奏的聲軌比起畫面更加直白。音樂母題說唱段落fight the power在電影裡反覆出現,其寓意卻從本來的抗擊強權的慷慨激昂。


隨著衝突爆發,黑人在這個封閉的社區裡成了大多數,成了暴力強權,此時再響起的說唱已經變了調,儼然是對這場種族衝突的最好諷刺。


<strong>04

導演斯派克李的作品風格

《為所用為》出自斯派克·李之手,沒錯,就是那個手上帶著love&hate排戒,曾大鬧奧斯卡典禮的那個倔老頭斯派克·李。他去年提名的影片《黑色黨徒》同樣關注種族問題,只不過這次的主題從簡單的社區衝突轉移到了對白人至上的3k黨的揭發。作為曾經新好萊塢六子裡種族意識最強的斯派克·李,他對於黑人問題的思考始終獨樹一幟,而且《為所應為》裡那種犀利的敘事風格和視聽語言也依然在新作品裡延續。

《為所應為》:以戲謔嘲諷的表面展現嚴肅思辨的主題


所以怎麼才能以遺世而獨立的姿態闡釋這樣一個宏大又糾結的母題呢?


斯派克·李看起來給出了答案,但又確實沒說什麼。種族問題電影比種族問題更復雜,好萊塢顯然做出了一個壞選擇。


魯迅先生說:惟沉默是最高的輕蔑。


斯派克·李冷眼旁觀、冷靜思考的冷處理熱諷刺,一針見血。前兩幕多線索多人物散點敘事,第三幕則由導火索匯聚所有人物命運,人物刻畫更是栩栩如生,立體可信,巧妙的將古典劇本結構融合於反諷中,探討尖銳的種族矛盾問題,嚴肅而不僵硬,尖銳而不偏頗,為世界電影貢獻了一部關於種族問題的現代寓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