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據水斷橋,許褚和張遼為何都不敢上前?

談文論史


這便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張飛據水斷橋阻百萬曹軍的故事。原因不外乎有兩個:一是張飛有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之勇,二是曹操作為主帥表現失當,三是諸葛亮有驚天地泣鬼神之謀。

長坂坡一戰,劉備大敗,帶著少數人逃跑,可是曹軍大多是虎豹騎精銳,要跑根本跑不過曹軍,因此張飛為給劉備逃跑創造機會,因此斷後掩護劉備逃跑,張飛來到一座橋邊。



張飛據水斷橋時,只有張飛一個人在橋上,另外張飛還有20個隨從是埋伏在後面的樹林中,並用馬尾綁上樹枝,騎馬奔走製造塵土飛揚的假象,來迷惑曹軍,張飛為了阻擋曹軍,騎著馬拿著丈八長矛一個人站在橋上。

這個時候,曹軍大批人馬趕到,江夏太守文聘最先趕到,一會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樂進、張遼、張郃、許褚都趕到,看到張飛一個人在橋上,有點懵逼。



一、張飛有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之勇。

首先張飛是一個人在橋上,橋就那麼寬一點,諸將想要衝過去,一次也就並排一兩個人,等於要和張飛單挑了,張飛之名,對於曹將來說,都不陌生,因為關羽一直在曹營宣傳:我三弟有萬夫不當之勇,可於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然後關羽本身就很歷害,曾和許褚、張遼共事,尤其是張遼,非常瞭解關羽,因此對關羽的話是深信不疑。



雖然是戰爭,可是那些曹將也是要命的吧,和張飛單挑這事,弄不好就會送命,而且他們中很多人還看過張飛戰呂布,對於天下第一的呂布,張飛都毫不畏懼,曹營諸將,就你看著我,我看著你,不敢上前,畢竟性命要緊啊。

這還不算,張飛見曹軍站著不動,還主動大喊讓曹軍來戰: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這不擺明了就是要拼命嘛,曹將就更加不敢了。張飛見沒人上前,覺得不過癮,又喊了一句: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一死戰!結果把曹操身邊的夏侯傑嚇死了,掉落馬上,沒想到張飛還會獅子吼的神功,許褚、張遼等曹將更加不敢上前了。



二、曹操作為主帥表現失當。

曹操為啥表現失當呢?因為長他人志氣滅自已威風。曹操趕到橋邊後,看到是張飛,於是令人拿掉自已的傘蓋,對左右的人說:我曾經聽關雲長說過,他三弟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

曹操這麼說的目的是讓眾將不要輕敵,結果卻成了反面教材,眾曹將一聽曹老闆都這麼說了,說明張飛確實歷害,就更加不敢上前了。



再就是曹操本人的表現,看到身邊的夏侯傑被張飛吼死了,身為主帥的曹操居然帶頭逃跑,曹操這一跑,手下眾將全都跟著跑,哪還有人敢上前打張飛啊!曹操在逃跑過程中,連固定頭髮的冠簪都掉了,披頭散髮的跑,這是失態,身為主帥,既然被一個敵將嚇到這樣,這是曹操嗎?還是張遼和許褚上前安慰曹操,曹操才神色稍為安定,看起來曹操也是很怕張飛的呀!

三、諸葛亮有驚天地泣鬼神之謀。

為啥張飛嚇退曹軍和諸葛亮孔明有啥關係,因為在長坂坡之戰前,諸葛亮剛剛出山不久,就燒了兩把火,一把火是博望坡,一把火是新野,兩把火都是諸葛亮用計謀,採用誘敵深入之計將曹軍殺得大敗,曹軍正心有餘悸呢。



現在張飛一個人站在橋上,而且後邊的樹枝裡塵土飛揚,實際上是張飛的20個手下製造的假象,目的就是嚇退曹軍,正因為如此配合,曹軍眾將看到張飛身後,擔心又有埋伏,一過去就會中計,因此都不敢過去。

別說許褚、張遼不敢上前,曹軍眾將沒一個人敢上前,全部隨曹操撤退了,張飛一個人就全身而退了。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張飛當陽橋一聲怒吼,嚇死夏侯傑,吼退曹操百萬兵,這是《三國演義》的情節。其實這虛構的情節很不合常理,不合理的不是許褚、張遼不敢上前,而是曹操的態度。

許褚是張飛的手下敗將,估計他也沒心思再戰張飛,如果再敗,他也沒臉再混了。劉備對張遼有恩,張遼和劉備、關羽的關係非常好,也不願意主動出這個頭。

但是消滅劉備是曹操很迫切的事,為什麼曹操不下令進攻?難道是畏懼張飛?

恐怕不是,劉備有關羽、張飛、趙雲等猛將,也沒能阻止劉備一敗再敗,可見這不是武將能阻擋的。

那麼就是曹操擔心劉備設有伏兵,這個有說服力嗎?劉備已經被打的潰不成軍,還有能力設伏?能伏擊這樣多的軍隊?

假如曹操派一支軍過橋,自己率大軍接應。劉備已經喪失大規模作戰能力,只能逃竄,如果追擊及時,也許就沒有後來的漢中王劉備了。

那麼就只有一種解釋,曹操不想馬上捉住劉備,貓捉老鼠,逗你玩,就是要劉備跑,然後不斷地保持追擊態勢。劉備跑到哪,曹操就追到哪,順勢就把哪的地盤打下來。

其實這麼說也很勉強,羅貫中的心思很難猜啊。


龍濤的海闊天空


一個號稱虎痴,裸衣鬥馬超;一位大戰合肥,嚇得江東小兒不敢夜裡哭泣。在當陽橋,許褚和張遼為何面對張飛連屁都不敢放?

三國裡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故事——猛張飛當陽橋前喝退曹操百萬雄兵。話說,曹操南下取荊州,在新野大敗劉備,劉備扔下妻小倉皇而逃。忠肝義膽的趙雲孤身犯險,單騎救主,在曹營七進七出,救出了阿斗,向劉備撤退的方向逃去。文聘和夏侯傑率兵追擊,追至當陽橋遇到殿後的張飛。張飛在當陽橋前大喝三聲,嚇死了曹將夏侯傑,喝退曹操百萬雄兵,張飛也全身而退。

在當時,曹操身邊有數位大將,李典、張遼、樂進、夏侯惇、曹仁,還有號稱“虎痴”的許褚,但他們沒有一個敢上前跟張飛決一死戰,為何他們全都認慫了呢?

喜歡三國的朋友們都知道,許褚的武力值是不低於馬超的,而在當時張飛跟馬超戰成平手,那麼為何許褚面對張飛不敢上前一戰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當年曹操攻打張繡失去典韋,而典韋主要的責任就是保護曹操。在那時許褚跟典韋一樣,就是保衛曹操,如果曹操沒有發話,他是不會擅自行動的。張遼、夏侯惇等人,儘管武力超群,但是他們沒有跟張飛對面交手過,對張飛並不瞭解。而且,在當時眾人都知道,張飛跟呂布大戰十回合不分勝負,由此可見張飛是不容小覷的。所以面對張飛,他們都不想吃虧,更重要的是不能再曹操面前吃了虧,不然在曹營中的地位就不保了。

所以張飛能夠全身而退,如果從追上來的曹營人馬先後順序上來分析,個人認為有三點原因:

首先追上來的是文聘,文聘作為降將,根基不穩怕出錯,外加在劉表手下不可能不知道張飛的武力值是98,所以不敢輕易行動,要回去請示;

之後上來的夏侯惇曹仁等,在諸葛亮手下都吃過大虧,所以會對張飛身後的大量灰塵驚疑不定;

關羽在曹操那裡十年,曹營有頭有臉的大將應該都清楚關羽的武力值,說不定很多人還經常和切磋,經過關羽對張飛的大力宣傳(說張飛武力值比他高很多),自然會有畏懼之心。

至於張飛直接把橋給喊斷了,這個是純屬虛構了。後來的文人,也用了神話的手法去解釋了當陽橋斷裂的緣故,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

當年虎牢關前大戰,呂布方天畫戟一抖,直取公孫瓚後心。公孫瓚嚇得一閉眼,心說“我命休矣”。正在這千鈞一髮之際,猛聽得身旁一聲暴喝,如晴空霹靂:“呔,三姓家奴休要猖狂,燕人張翼德在此,看槍!”話到傢伙到,就見橫刺裡伸過一條丈八蛇矛往外一格,一下子把呂布的戟給擋回去了……

呂布系天上一青龍下凡。張飛當時的怒吼驚嚇了呂布的靈魂青龍。而呂布死後,其靈魂青龍並沒有上天,躲在當陽橋下藏身。曹操南下追殺劉備至當陽,張飛橋頭大吼,驚動了橋下青龍。它隨著張飛的吼叫,嗷嗷吼叫著衝了出去,沖斷了橋樑,衝得江水倒流……

當然了,這都是神話了,不足為信。那麼,歷史上有沒有張飛大鬧長坂橋呢?

有,也很壯烈。

史書記載:曹公入荊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當陽長阪。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可見歷史上的張飛也非常英勇,真的是萬人敵。


王銘葦


既然說許褚和張遼為何不敢上前,那就是說《三國演義》了。

首先要說一下,張飛據水斷橋並非虛構,而是在《三國志》裡確有記載,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時還是參考了這一史實,只是在細節上做了一些處理。根據《三國志 張飛傳》記載,在當陽之敗後,張飛率二十騎斷後,據水斷橋,阻擊曹軍:

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張飛以一擋千,應該說這是非常出彩的一個場景,羅貫中自然不會錯過,他還增加了一些細節,讓這一故事更加生動。

首先,在第二十五回關羽斬顏良以後,曹操誇關羽“真神人也”,而關羽對曹操說張飛要比自己更厲害。在顏良逞威時,曹軍軍中眾將慄然,包括許褚、張遼在內都不敢出戰,顯然都不是顏良的對手,更不要說和關羽相比了。

關羽自承不如張飛,許褚、張遼等人在一旁聽了,自然也是記在心裡,不敢掉以輕心。而且在長坂坡時,張飛是橫矛立馬長坂橋上,這麼一來曹軍眾將雖多,但是每次都只能一人上去。有了關羽之前所說的話,許褚等人自付不是對手,自然沒一個人敢貿然上去送死。

其次,張飛特意讓手下騎兵在馬尾栓上樹枝,在樹林裡來回奔馳,揚起飛塵,設了一個疑兵計。這無疑大大增加了曹軍將士的疑慮,畢竟此前他們連中諸葛亮的計,損失慘重,心裡有了很大的陰影。

而張飛發現曹軍畏懼不前時,故意主動搦戰,曹軍眾將聽到了“盡皆股慄”,顯然已經被張飛之勇和諸葛亮之智嚇住,連曹操都“頗有退心”,古代打仗都是近身肉搏,士氣一洩根本沒法打。

而偏巧夏侯傑膽子小,被張飛幾聲大吼嚇得肝膽碎裂,死於馬下,這就成了壓斷曹軍士氣的最後一根稻草,曹操帶頭狂逃,眾將本來就心驚膽戰,老大一跑自然順勢一起逃走。

羅貫中這個描寫,既參考了事實,而且用細節豐富了張飛粗中有細的形象,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一段文字。


不沉的經遠


小小小百科全書觀點

說起三國時期武將張飛,想必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吧。即使不瞭解三國曆史的人,但對於張飛這個“三國紅人”也還是有所耳聞的。很多人對於張飛的印象來自於小說《三國演義》。但《三國演義》中所塑造的張飛和歷史上真正的張飛還是有蠻大出入的。首先張飛和關羽劉備並不是結義兄弟。他們只是君臣關係。其次,歷史上並沒有三英戰呂布。同樣也沒有張飛長板橋一聲斷喝嚇死夏侯傑。這些都是演義杜撰出來為了凸顯張飛勇猛的例子。


事實上這些事情並不存在。 張飛據水斷橋事件發生在曹操南下荊州佔領荊州之時。劉表死後劉琮繼位。但劉琮在看到曹操南下兵臨荊州之時就率眾投降了。而背叛過曹操的劉備得知劉琮投降後自能倉皇而逃。正所謂仇人見面分外眼紅。曹操對於劉備的背叛一直都是耿耿於懷的。所以在劉備逃跑後,曹操派遣曹純率領虎豹騎追擊劉備。劉備在危急之際派張飛帶人斷後。這就是歷史上當陽橋張飛力敵萬軍的故事原型。

事實上當時追擊劉備的只有曹純帶領著虎豹騎。曹操以及其他將軍都在忙著接收荊州。所以說張遼根本就不在場。而許褚身為曹操的貼身護衛。自然也是曹操去哪他就跟著去哪。所以長板橋追擊劉備的也沒有許褚。既然張遼和許褚沒有追擊劉備。那就自然也談不上上前迎戰張飛了。 小說和影視作品中都有講到曹操親自追擊劉備至長板橋被張飛所震懾。但這些都是杜撰的產物。而且曹純沒有越過張飛繼續追擊劉備也並不是怕了張飛。


要知道當時曹純可是帶了幾千虎豹騎。虎豹騎作為三國時期最精銳的騎兵部隊顯然不是張飛一個人可以抗衡的。即使張飛全身是鐵又能碾碎幾顆釘呢?曹純之所以不追擊劉備是擔心遭遇伏擊。張飛當時只帶領了二十餘騎在橋邊阻擋曹軍。按正常人的邏輯來想這都是不可能的。所以曹純懷疑劉備有埋伏伏兵。所以就沒有繼續追擊劉備。這實際上都是先入為主關鍵的影響。如果追擊劉備的不是曹純而是一個愣頭青的話。那說不定還真能把劉備給殺掉。畢竟無知者無畏嘛。曹純就是想的太多太謹慎。所以才使得劉備逃過一劫。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小小小百科全書


張飛據水斷橋,為啥許褚、張遼都不敢上前?



這要從長坂坡一戰的背景、劉備諸葛亮的安排、張飛趙雲的任務等說起。劉備自新野撤退、到襄陽後,劉表已死,但劉備當時並不知道。蔡瑁、張允、蔡夫人,秘不發喪,扶立幼子劉琮繼位,在襄陽城外,劉備呼叫劉琮,讓打開城門,接納百姓進城,劉琮雖然暗投曹操,但心中羞愧,既拒開城門,也不露面。劉琮部將魏延,看不過去,打開城門,大聲呼叫已經轉身,準備離去的劉備,趕快進城,誅殺奸邪,按理法扶大公子劉琦,接掌荊州,但劉備顧慮重重,最終不理會魏延,帶著百姓、家眷毅然決然前往江陵。



由於帶著百姓,婦女兒童,老弱病幼,一天只行十多里。曹操大軍到了襄陽,探馬報告說劉備一行,拒離約三百多里。據史料記載,曹操派曹純,率領精銳虎豹騎,大約五千餘人,連夜追擊,限一日一夜,趕上劉備。如果是這樣,許褚、張遼很可能不在追兵中,自然不可能在長板橋遭遇張飛。在演義中,曹操下令,從各部抽調精銳騎兵,組織快速反應部隊,也是五千餘人。提問顯然是按演義說的。



當時,劉備的總兵力約三千人。還在幾天前,劉備派關羽、孫乾帶五百人,前往江夏,向劉琦求援。距離長坂坡不遠時,因為探報不斷、軍情緊急,關羽救兵毫無音訊,又讓諸葛亮、劉封再帶五百人,往江夏催促。隨在身邊的張飛,任務是斷後掩護;趙雲是保護老小。曹軍騎兵追上劉備時,大約四更天,還沒有完全大亮。騎兵動靜很大,聽見馬蹄奔騰,震動大地,劉備趕緊派人,通知張飛趙雲,履行職責,小心應對,自己帶上隨身護衛,就早早往前面跑路了。



據《三國志.武帝紀》:“虎豹騎,兵營名。曹操的宿衛軍中有是名,與鐵騎、虎騎等並列,所選之騎兵,皆精銳之士。領其兵者,皆為操之親信。”《三國志·魏書》說:“純所督虎豹騎,皆天下驍銳,或從百人將補之”。《裴注三國志》說,虎豹騎損失後,一般從百人中選拔替補,這100人不一定都是騎兵,步兵騎射精良,也是可以加入的。



張飛拒守的當陽橋,不是隊伍最後邊,因為十多萬百姓,離離拉拉距離很長,曹軍追殺,百姓慌亂,呼兒喚女,哭爹喊娘,趙雲重點保護的甘、糜二夫人和阿斗,都被衝散了。趙雲急火攻心,多次反殺、衝入曹軍騎列,先找到糜竺、甘夫人,並一路護送至 長坂橋,交給張飛後,又反殺回去再找糜夫人,這時候的張飛,獨自帶二十名騎兵,在橋頭等待趙雲時,張飛覺得自己人少勢孤,心❤生一計,令二十騎兵砍下樹枝,綁於馬尾,在身後不遠的樹林後,飛奔馳騁,揚起灰土,此時,已是上午八時左右。



這時候,趙雲救了阿斗,被曹軍眾將追擊,趙雲精疲力盡,大叫張飛援助,張飛上前,讓過趙雲,截住追擊而來的文聘,這文聘是原劉表部將,和張飛是友軍,見了張飛,因為不是蔡瑁、張允之類鐵桿叛逆,覺得自己已投敵,有點不好意思,見張飛獨霸橋東,就立馬橋西,伸長脖子傻望。因為有文聘作榜樣,隨後追來的曹洪、李典、樂進、夏侯惇、夏侯淵、許褚、徐晃、張遼、張郃等人,不清楚人家望啥,也就跟上看西湖景,一直等曹操聽報告後,親臨現場。



在曹操沒來之前,曹軍眾將多數隨眾,不一定是不敢。當然,張飛大喝叫戰,加上曹操以前叮囑,以後碰到張飛,不可輕敵,肯定有威懾力;在敵情不明、又經過長途奔襲、一天一夜沒閤眼,本身很疲勞情況下,先看看動靜,不急於出手也很正常。曹操到達後,最高領導的動作,就成了風向標。身體素質較差的夏侯傑,陰差陽錯橋邊看熱鬧時,並馬🐴在曹丞相身旁,張飛一聲大喝,夏侯傑一個激靈,從馬下滾落,倒栽蔥摔個腦漿漰裂,曹操受到刺激,想起關羽那句:“吾弟張翼德,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的話,不由得後怕:身為丞相,湊啥熱鬧,還是靠後安全點。



試想,曹操勒轉馬🐴頭,轉身就跑,許褚、張遼左右陪同,還沒弄清啥事,能撇下曹操上去,幹張飛嗎?加上前面趙雲那一頓狂殺虐打、張南、焦觸、馬延、張凱頭破血流、兵器殘損的熊🐻樣,誰都心裡有點發虛,丞相沒發話,何必逞能呢?



其實,張飛開始只是拒水,也就是拒橋,是曹操帶著一群傻逼,沒命逃跑後,張飛怕曹軍復來,下令二十軍士,解開馬🐴尾樹梢,才拆斷小橋,這件事實際是愚蠢的,回去一說,劉備當場就批評說,不拆橋,曹操還懷疑,一拆橋曹操立馬就判斷,是吾軍人少,人家大批人馬,搭橋很容易。而且,當時是大熱天,就是不搭橋,涉水也不是大問題。劉備以此判斷,曹軍馬上就會反殺回來,趕緊帶上眾人逃走了。



果不其然,曹操沒跑多遠,張遼上前牽住馬韁,勸說曹操不用緊張,曹操派人回橋頭查看後,立即就下令,全軍重新追擊劉備,不過,這次遇到點麻煩,被關羽帶著一萬生力援兵,從刺斜殺出,突然的衝殺,曹軍被打蒙,一時慌亂,又被戲弄一番。(1020)


流譽後


翻看三國,全書六成筆墨都是來描寫蜀漢人物,為了突出蜀漢將領,羅貫中同志特地給蜀國的五虎上將寫了成名戰役。忠勇關雲長斬文丑,過五關斬六將,趙子龍長坂坡大殺四方,作為桃園三結義的老三張翼德,身份地位都不在前兩者之下,自然也需要一個揚名立萬的代表作。

1、 演義版本

人力終究有窮盡,一個將領哪怕再勇猛,至多隻能戰敗數十位戰士,大家可自行對照葉問同學說的:我要打十個!

一群士卒想要殺傷一員猛將也是非常的簡單,只需要一齊放箭就能夠把猛將射成刺蝟,實在不行拿個長矛捅也可以,畢竟雙拳難敵四手,勇猛如關羽不也是傷在箭傷之下,既然曹操大軍能夠輕而易舉對付張飛,為什麼最後還要放過他?

我們先從演義的角度來看一下這個問題,在當時的長坂坡的時候,曹操軍就已經成功殺散了劉備的軍隊,劉備可以說幾近全軍覆沒。對於曹操來說,那時候的劉備人馬不過千,充其量是個不入流的小軍閥,根本沒有威脅他的能力,要不是有個皇叔的虛名撐著,誰知道他是誰?而此時的曹操卻是橫跨中原和北方的漢室丞相,帶甲幾十萬,一呼百應,應者雲集。其實力、人氣,都不是劉草鞋可以相比的。

所以,很有可能曹操根本沒有將劉備除之而後快的想法,因為劉備對他來說不值一提,可殺可不殺。

況且,張飛還有一重特殊的身份,他是夏侯淵的女婿。夏侯家在魏國可是不一般,曹操本人就是出自夏侯家,後來被曹嵩收養才改姓為曹,作為夏侯家的女婿,曹魏當中的大將也不好意思出手傷他,大家抬頭不見低頭見,如果真是傷到了夏侯女婿,以後有些事就不好辦了,畢竟三國亂世,今天是仇人,明天就有可能在一個屋簷下混飯吃,宛城的張繡,連續兩次投降,曹操大人大量,都沒有計較,何況是身份地位更高的張飛。

而曹操本來就對追劉備興趣不大,殺雞焉用牛刀,再加上看到張飛斷後,想想親戚關係,也不想傷害張飛,所以乾脆就領兵回去了。

2、 史實版本

接下來我們來說一下史實是如何的?我們通過《三國志》來還原一下當時的場景,根據《三國志.曹仁傳》的記載,當時追到長坂坡的並不是曹操的大軍,而是虎豹騎的統領曹純,帶著手下的士卒追來了。

也就是說,張飛根本沒有正面面對過曹操的大軍,而且根據史書記載,跟張飛對弈的就是曹純,作為先鋒官,曹純當時的兵馬可能也就只有幾十人。因為根據《三國志》當中的記載,曹純當時手下大部分虎豹騎都在收其散兵。

當年關羽在曹營的時候,曾提到過三弟張飛的勇猛更甚於自己,是名副其實的萬人敵,這些流言一直在曹魏流傳,所謂“人的名,樹的影”,在三國那個通訊不發達的年代,人的形象受制於輿論氛圍,往往被無限放大或者無限縮小,有些人並沒有真才實學,卻牛皮吹的震天響,例如蔣幹之流,騙一次騙兩次,水的一塌糊塗,有些人才高八斗,卻因為不會營銷自己報效無門,例如容貌醜陋的龐統,求賢若渴的孫權都看不上。

張飛的實力和名氣都很大,畢竟有二哥在前邊開道,誰都要高看一眼,曹純年紀雖輕,但道理還是明白的,在兵力處於劣勢的情況下,肯定不會貿然攻擊。更為穩妥的方法當然是,等待後方的援軍來到,再將張飛部給擊潰。

我們可以做如下猜測:張飛的部和曹純部下相遇,互報姓名後,雙方都沒有主動發動攻擊,張飛的目的在於阻攔對手,曹純囿於對手名氣,希望等到援軍到來後再行攻擊,結果遲遲等不來援軍,而張飛見劉備已經走遠,於是各自罷兵撤退。

試想,如果真的按照三國演義之中所寫的,前來追趕的是曹操本人還帶著十萬大軍的話,只消一波箭雨,張飛那幾十個人根本抵擋不住。而且,與十萬大軍相比,張飛的幾十人根本就是小菜一碟,在十萬大軍面前根本抵擋不了片刻。哪怕當時斷橋抵擋住了曹軍片刻,但是曹軍人多勢眾,所謂投鞭斷流,不一會就能夠的重新立起一座橋,所以張飛的部根本不可能如演義上所寫和曹軍主力相遇。

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的時候,一直是側重描寫蜀漢的人物,刻意醜化曹魏的人物。所以,在這場原本平淡的戰場上,羅貫中花了不少的腦洞,來創造出了一個猛張飛的形象。一聲怒吼擊退十萬大軍,看著雖然爽,但是卻是完全脫離史實的。

不過在正史上,張飛也是一員非常厲害的武將,而且張飛此人早年家裡有錢,還讀過一點書,肚子裡也有著墨水,而且還寫著一首好字。而且,更加有趣的是,在史書的記載上張飛的容貌甚偉,是一個美男子,所以才能夠騙得夏侯淵的女兒。



日慕鄉關



張飛據水斷橋,許褚和張遼為何不敢上前?許褚是當時的曹營的第一猛將,為人過痴,打架過猛,救主不要命,人送外號“虎痴”。張遼的武藝雖然比不過許褚,但軍事能力可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的,即便個人勇武,他也有威震逍遙津,嚇得江東諸將“聞張喪膽”,小兒不敢夜啼等壯舉。

——這兩人,是作戰勇猛,無懼生死的典型名將。

可是!在當陽長坂坡的時候,他們遇到了另一個不要命的主。蜀漢大將,劉備的小老弟——張老三。張飛在當陽橋上,轟隆隆,轟隆隆,轟隆隆……打完三陣響雷之後。張遼、許褚兩人愣是沒敢上。



那麼?張遼、許褚二人,打架從來不惜命,為什麼在當陽長板橋,不敢去懟猛張飛呢?他們在慫什麼?

————慫肯定是不能慫的————

張遼、許褚之所以不上,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張飛設了一支“伏兵”。話說這猛張飛繡花——粗中有細,張飛搞了一個疑兵之計,在樹林里弄得是沸沸揚揚。張遼、許褚見樹林裡這等氣勢,肯定是不帶上的,明知有伏兵,還上去的,那不叫不怕死,那叫愣頭青。不怕死跟送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且看原文:

張飛引二十餘騎,同至長坂橋。張飛回看,橋東一帶樹木,飛生一計,教從者而是餘騎,卻砍下樹枝,拴在馬尾上,只在樹林裡往來馳騁。——參考,“演義”羅本

所謂虛者實之,實者虛之,虛虛實實,用兵之道。在不知虛實的情況下,貿然進軍,個人生死事小,倘若全軍覆沒了,這個責任應該由誰來承擔。

另外一點!張飛匹馬立橋頭,三聲巨喝,聲如雷響,底氣十足。更加堅定了曹軍“橋後有伏兵”的想法。

——這三聲巨喝才是點睛之筆

張遼、許褚等人見狀,明顯都有點懵了。完全搞不懂,張飛這貨一個人站在橋頭,他丫的究竟想幹嘛?

——所以在沒弄清虛實的情況下,張遼、許褚等人絕對是不能上的。

說到底,還是張飛的疑兵之計用的好。我明擺了告訴你,我樹林裡有伏兵。你信不信?不信是吧,來啊,我一個人在橋上等你們過來。張飛在橋上大喊三聲,幾番挑釁,就是想告訴曹軍,他的目的是要將他們引過來。

二次明示,這種東西是很難去揣度的,等到你看破端倪之後。對不起!劉備丫的早就跑了好遠了。


愛尚文史


曹操追到據水斷橋,看到張飛背後塵土飛揚,怕中了疑兵之計,沒有曹操的軍令,張遼許褚沒有出戰,而曹操的命令是撤退!


難忘的人46


張飛在長板橋喝退曹軍,確實使得曹軍不敢進逼。許褚和張遼武力上與張飛有的一比,但曹操不讓動。主要原因是曹操認為張飛粗疏,不知用計,認為張飛敢這麼做,一定是諸葛亮指使,是在使詐。所以曹操忌憚的是諸葛亮,不是張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