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武汉的“战地”日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沂源县中医医院 王丽(左二)、博山区中医院 吴海燕(左三)、博山区医院 吕蕊(右二)、沂源县人民医院 桑园(右一)

时间:2020年2月11日 星期二

记录人:淄博市博山区医院 ICU护士长 吕蕊

来自武汉的“战地”日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很难形容现在的心情,自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此次武汉之行是今生职业生涯中,最艰巨也是心情最沉重的一次挑战和任务。疫情之初,已经知道医务工作者对此次战"疫"责无旁贷,早已做好战斗准备。看到山东省第一批医疗援助人员出发后,我就时刻准备着。看到疫情人数不断攀升,看到同学、师友一批批奔赴武汉,盼战请战的心越来越炽热。

大年夜,中央台播放了采访医务人员的画面,“穿上白大褂就得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朴实无华,却掷地有声,说出了从医者的担当和使命。大年初四,下午3点15分,ICU患者家属探视时间,正忙碌着,接到护理部电话,报名去武汉请在科室护士群里说一声,我说:我去,我最合适,我早就想好了,就等电话了。

感谢医院答应了我的请求,并迅速帮我整理随身物资。大到防护物资、院感(医院感染)注意事项,小到生活用品和个人物品,事无巨细。老师们忙前忙后帮我整理,看在眼里暖在心间。科室护士知道了我要去武汉的消息,纷纷请战,我对她们说,家是另一个战场,你们守护家和我去武汉同样重要。

控制疫情刻不容缓,2020年2月5日,我接到了紧急出发的命令。告别了家人们的不舍和嘱托,踏上征程。2月6日,我们山东省第四批援助湖北医疗队一行35人,坐动车顺利抵达武汉。

空旷的大街,湿冷的空气,凛冽的寒风和阴霾的天空,就像这场疫情一样让人感到压抑。但送别乘务人员的挥手,接站领导的话语,同行战友的互帮互助,武汉司机的“谢谢你们来帮助我们”,就像暖阳照进生命。哪有谁帮谁,我们本来就是一个国,一个家,我们爱的是同一个祖国母亲。

我们接到的任务是赴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总床位数1600张,均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轻症患者。经过四天的岗前培训和对内调整,2月10日早上六点从酒店出发,去医院接班。因为是第一个班,为了能完成任务,从前一天晚上八点就没有再饮水。更衣处,有老师严格把关防护服穿戴流程和安全性,队员们变成了彼此的镜子,互相帮忙检查和整理。用时一小时,仔细准备完毕,进入工作人员通道,正式入仓。

每个班次的任务不同,工作时长均为6小时,我第一天的工作是初筛和办入院登记,并引导入院。穿上防护服整个人是笨拙的,因为不透气,不一会就感觉汗如雨下,眼罩上全是雾气,什么也看不见。一层医用防护口罩,一层挂耳口罩,憋得我喘不过气来。交接班,瞪大眼睛,竖起耳朵听上一班介绍情况,耳朵嗡嗡的。

我们负责的B厅共409张床位,已入住近300人,舱内场地空旷,空气流通良好,本来分诊要在舱外铁皮屋内完成,因为实在是太冷了,怕患者体弱,排的队又太长,有安全隐患,临时搬进了舱里。按照个人习惯,接过班后,我们迅速熟悉了一下环境,病区分区、治疗室、仪器设备、移动护士站和抢救室。各班所承担的职责,合作的医护人员,以及暴露时找谁,有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怎么对接。上一班的小伙伴刚刚抢救了一名猝死的患者,心肺复苏、留置针、简易呼吸器、除颤仪、抢救车……需要迅速熟悉,这里没有带教的老师,命令就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不一会,眼镜里的冷凝水开始往下滴,在镜底形成了一个小水洼。进来之前虽然用碘伏和手消毒液预先处理过,但效果还是不理想。第一轮汗浸下去之后,浑身冰凉,感觉防护服跟漏风一样,不断的问同事我是不是漏了,鼻梁颧骨和耳后,受压部位开始疼痛。患者一个接一个陆续入院,不一会护士长过来叮嘱,一定分好床号,指挥室接到电话60个患者一起入院。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一定要冷静,一定要维持好秩序,一定不能乱,把所有剩余床号立马汇总,AB分区,男女病号分号,准备迎接。

患者不断涌入,有人呼吸机循环不好了,有人站不起来了,有人情绪不安了。安抚、安排、疏导、调度……我和博山区中医院的吴海燕搭档工作,你来我往配合默契,按照流程成功收入65人,转走2人。终于坐下喘口气了,一抬头眼镜里的冷凝水倒灌进了口罩,口罩湿了,问了一下时间,下午1点半了,再坚持坚持,2点接班的小伙伴就来了。护士长走过来,告知要来85个患者。有的床是坏的,要立马调整,那些空着的床位,立即整理出来……一忙起来,就忘了饥饿和恐惧,没有时间想别的,就想着如何把工作做到位,如何杜绝差错。

6个小时不知不觉过去了,小伙伴们来接班啦。她们的任务是把B舱收满,缓冲间门口排起了队伍,脱防护服要经过缓冲间,一脱间和二脱间,两个一组,利用这个时间段,大家开始交流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分享经验和提醒注意事项,和我们山东搭班子的是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和宁大附医。脱衣间有专门的老师指导,避免相互污染。

走出医院,抬头望天,来了五天,下了四天雨的武汉,多希望你快点好起来。我们广大医务工作者,愿意做吞噬细胞,把病毒一点点吞噬掉,盼着你快点恢复健康,快点好起来。

思虑再三,让牵挂我、爱着我的家人们知道我的情况,不必为我担心。我会好好保护自己,好好工作。你们多珍重,勿挂念,祝安好!

日期:2020年2月12日 星期三

记录人: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肺病科主任宿献周

来自武汉的“战地”日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宿献周穿好防护服准备进舱工作。

来自武汉的“战地”日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来自武汉的“战地”日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宿献周(右二)与医护人员合影。

今天轮到我们组上岗了,是2月12日凌晨4点的班,要求提前1小时进舱。晚上我彻夜难眠,心情很复杂,既有对未知环境的焦虑,也有对安全的担忧,虽说收治的都是轻症确诊病人,但因为是刚刚启用,短时间内接收那么多病人,如何隔离和防护都面临挑战,压力一点都不比危重症病区小。

凌晨1点半我起床、洗漱,准备好进舱防护用品,穿上了纸尿裤。作为一个大男人,这还是我人生第一次穿它,感觉很尴尬。一切准备就绪,按照领队安排,我们2点50分出发,3点到达汉阳方舱医院,领取检查装备,再次检查穿戴是否防护到位,这个不敢有丝毫马虎,既是对自己负责、对战友负责,更是对病人负责。为了相互鼓劲,我给我们组制定了战斗口号“不辱使命、出战必胜!”大家进舱前再次高呼。

凌晨4点,我正式带领我们组第一个班的13名同志“进舱”战斗。与上一班交接完毕,随即投入到紧张忙碌的工作中。汉阳“方舱医院”刚刚启用,山东队就收入病人420人,13名医护人员要同时管420个病人,这真是场寡众悬殊的战斗!人手少,任务重,患者的精神压力普遍很大,我们不仅要做好诊疗工作,还得兼职做“心理医生”,疏导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虽说收治的都是轻型病例,但很多病人同时合并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都很普遍,相应的治疗也得跟上。

紧张繁忙的一个班次,从凌晨4点进舱到上午10点换班。下班脱防护服的过程也很慢,为了安全,一次只允许出2个人,脱一件衣物洗一次手,等我们走出舱外的时候都12点了。回到驻地,再继续消杀,衣服要84浸泡消毒,洗澡得半小时以上,饭不能自己取。等我回到房间,吃到送上门的饭菜时,已经是下午2点了。从前一天晚上吃完饭,到吃到这顿饭,我已经20个小时没吃一口饭了,觉得那顿饭真香!

回想我在前线的第一个值班,真是感慨万千。说心里话,在汹汹疫情面前,我们面对的是那么多确诊患者,相对封闭的空间,近距离的接触,进舱前说不紧张、不担心是假的。面对生死,一个血肉之躯的人不可能做到那么洒脱。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医生,在党和国家需要我的时候,我必须上!这就是责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才是考验一名共产党员本色的时刻,我绝不退缩!

时间:2020年2月10日 星期一

来自武汉的“战地”日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月9日凌晨,我接到集结出发通知,赴湖北抗击疫情一线。

医院在防护物资紧缺状态下,却给我配备了最全的生活、防护物资。

收到领导、同事、亲人朋友数百条祝福,我回复“已准备好,放心!”

出征前的“誓师大会”我们以“坚定信心 众志成城 不辱使命 敢打必胜”为口号,当所有人员用力呐喊的那一刻,感觉就像电流划过了身体,眼眶不由得地再次湿润。这个时候大家都只有一个信念:“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去前线毫无疑问是危险的,但能有机会为国家、为湖北献一份力,这就是一种家国情怀。省委书记刘家义再一次给山东医疗队呐喊助威,倾全省之力驰援湖北,为了国泰民安这个共同的心愿。

抵达武汉后,经过两天严格的防护知识培训。为了避免交叉感染,队员集体剪发,女同志把留了多年的长发剪掉,男同志一致剃光头发。

2月11日上午11点30分,山东省第八批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成立并举行了第一次全体党员会议。下午4点,我们成为武汉汉阳“方舱医院”首批进入的第一组医疗队员,在山东省第八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领队、山东省立第三医院院长吕涌涛的带领下,我们开始正式接收首批入驻患者。

四川、山东、福建三省的医护人员一起工作。“方舱医院”的每张病床上都配备了电热毯、暖手袋、防寒服、纸巾等生活用品。每一个单元还配备了一台微波炉和饮水机,方便患者生活。有的病区还设有阅读区域和活动区域。

时间:2020年2月9日 星期日

记录人:淄博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董琳

来自武汉的“战地”日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每天出门,房间门口都会有两瓶矿泉水。这是酒店工作人员送来的,他们怕敲门打扰我们休息,虽然这个举动很简单很普通,但我觉得好贴心。谢谢酒店给我们的温暖,这两天早上起不来,都是侯姨(侯君)帮忙给拿的,所以完全不用担心起晚了没饭吃。带着母爱光环的侯姨,对我这个五妹关爱有加,我是我们五个人里年龄最小的,大家都很照顾我。

休息了两天,这两天光收快递了。市妇联寄来的巧克力、坚果、睡衣、保暖衣、袜子、内裤、卫生巾……这么贴心,真的很感谢;医院范老师给我们寄来的手消、卫生巾、大宝……真的很感动。满满的两大箱,远方寄来的温暖!还很用心地放了一个“平安果”,谢谢。

虽然远在武汉抗疫,但家的温暖一点也不减,不止一个家的温暖,是好多个家给的温暖。除了说“谢谢”,我只有用实际行动来回报了。我会在做好防护的同时,认真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安全回家!

今天上午翻看着手机的聊天记录,发现群里说35床的爷爷很可惜没抢救过来。我就回忆起那天夜班,我见他的第一眼……情绪没控制住,直接泪崩了。多么好的爷爷,连家人也没见一面就走了。

可恶的病毒,能不能快点走?不要再折磨我们人类了,真希望自己有超能力能帮助这些病人。这些话听起来挺幼稚,我知道我不可能拥有超能力,我现在可以做到的,是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我自己充满信心,才会让他们也对自己有信心,我相信一切都会好的。

看到我哭,姐姐们都来劝我,别太难过了。我要调整好心态,要帮助更多的人,努力跟大家一同战胜这场战“疫”!

记者 李波 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