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书法作品创作,怎样安排章法,有什么规律?简洁明要最好?

爱芳书画


行书书法作品和草书相同,它主要是看一个作品的运笔笔势。行书的作品在章法上笔势要有来龙去脉。另外,一幅行书作品,笔墨要有浓有淡。有枯有湿,章法布局有虚有实,留白方面要有密有疏,常言说的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就是这个道理。


半根笔


行书的章法较楷书的章法复杂得多,行书可分为字字独立的行书,如《兰亭》、《韭花帖》等,典型的是《韭花帖》,由于字距行距较大,使人视觉易于集中到单字上来,这类行书追求单字内的完美,字的大小变化含蓄,字与字之间呼应含蓄,行轴线变化不大,这类行书有静气,更为灵空平淡;另一类是夹杂草书、字的大小变化比较大的行草书,如《祭侄稿》、《箧中帖》等。这类行书字距小,行距大,一行中字大小变化大、字与字之间呼应强,行轴线变化大,行与行之间有变化,整张作品的节奏、情感变化大。

一、字的轴线与行的轴线

所谓字的轴线是指经过字的重心,把该字分成平均两部分的直线,如图中的第二行我们给各字画出了它们的轴线,它能表示出字的运动趋向。

行的运动线是指参考字的轴线,用一条曲线来表示一行中字的运动变化,如上图第四行我们用绿线来表示行的运动线。

上图第三行是把字的轴线调整后,行的运动线呈现直线的效果,如果不是字的大小有变化的话,这样真的是如古人所说“字如算子”了。

二、一行中单字的外轮廓变化及行的外轮廓变化

我们给一行中各字画出它们的外轮廓,发现一行中并非字字都是长方形的方块字,而是多个形状各异的美妙的图形串联成一行的。

给一行字画出它们的行外轮廓线,我们发现一行字的外轮廓呈现起伏变化的曲线,这都要靠创造性的对单字进行收放伸缩、大小错落、疏密对比等来处理变化。

三、线的变化

从《箧中帖》我们可以看出字数不多的一件作品中,线有长短粗细、枯润浓淡等变化,如果说《兰亭》前后可以划分出三四部分不同但变化很微妙的线质,那《祭侄稿》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强烈的线质对比。粗线给人厚实、沉稳,细线则是灵动飘逸;圆线温润,方笔则见凌角;长线舒展,短线利落;浓墨晕化,枯笔飞白......作品一气呵成,这些线有机结合,看似随意,实为巧安排。行书难,难在有法有情,自然而然,方为佳作,当然如能如李白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来雕饰”最妙,那是可遇不可求。至于风格、个性就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了。

四、墨的变化

我们从《箧中帖》看出墨的变化:如果我们把字理解成强弱不同的墨点的话,我们可以看出一件书法作品中墨点的丰富的变化、巧妙分布,一行中强弱墨点参差分布,行与行有变化,有如五线谱上动人的音符;古人在有意无意中,粘一次墨,写几字,直到墨枯,再粘再写,这样通过墨色变化,暗示出一种流动、时间延续、情感变化;墨的变化的另一层意思是书家有意使用不同浓淡的墨色来配合笔、纸写出不同美感的行书作品,如米芾的《值雨帖》用枯墨,效果完全不同于《箧中帖》。

五、书写速度的变化

从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前三行的书写速度慢,倒数的二三行应该是行笔如飞,杀纸更见痛快,最后一行来来个跳跃,老米每多出如此不可思议的创造性表现,如《致彦和国士》后几行枯笔作书,何其怪,何其狂,何其妙!


书法小冯


你好,行书的章法简介的来讲一方面就是对比明确,大小、粗细、长短、斜正、疏密、墨的干枯浓淡等对比关系,善于制造矛盾,甚至夸张对比,但要因字而书,小字可写小、写粗、写密,大字可写大、写细、写疏。字可斜,但要左右摆动,上下承接气息或左或右或正,不可通篇往一处斜如风吹麦浪。字与字,行与行,全局布白,要有些地方疏可走马,有些地方密不透风,参照(图一王羲之《廿九日贴》)上下顺气,左右避让。

另一方面就是行气,让通篇气息流畅。行书笔画与笔画之前或有连带,或笔断意连。行气也如此,酣畅淋漓之处一笔写几字,顺势急笔奋书,连带之处可以参考下草书(图二怀素《自叙帖》、图三),精细之处字字如珍珠,力求单字完美,甚至可以写楷书(图四)。

当然最好的、最简洁明要的、最靠谱的还是临名帖,如经典的《兰亭序》(图五)。找一些名家的字帖找自己喜欢的章法布局,每日临摹,慢慢就能找到规律了。

希望这些经验能帮到你。







简艺书法


在书法创作中所谓的"章法”,就是在写好字的基础上按照一定规矩和要求去设计、安排整篇作品的内容。特别是在行书和草书作品的设计上,章法布白尤为重要。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在书写形式上要从纸张的右边从上而下竖式写,(首行字不低格且第一个字适当大点肥点为好)第二行至右向左依次类推。(书写内容与纸张四边要留下适当的边距,可根据作品大小而定)。(2)在书写前要根据纸张的大小与内容的多少布局设计整篇作品的字数与行数以及字的大小,这也是决定整篇作品艺术效果好与差最关键的一步。以免出现前紧后松(前面字小后面字大)或前松后紧(前面大后面字小)现象,从而影响整篇作品的美感和舒适性。这就需要在脑海中精心设计,周密安排(在脑海里设计出具体到哪个字的大小,虚、实、肥瘦、疏密、欹正、以及字与字,行与行间彼此呼应,相辅相成等等)。(3)落款时要紧上不紧下,也就是说尽量往上提,下面多留白。如果落款字数多可安排两行或多行。(4)盖章。书法印章分姓名章和闲章,姓名章要盖在落款的末尾或末行下端的左侧,也可在姓名章下面加盖一枚闲章(两枚章大小相仿,皆为方形,两章间距相当于章的边长,两枚章要上阴下阳)。然后在作品首行首字右侧盖一闲章,称引首章。引首章要略低于第一个字为好,引首章多为上下长方形、圆形或不规则图形。

以上几点是书法作品章法布局必不可少的,也是与一般的写字不同之处。写好字只是书法作品的一部分,整篇作品能否让人赏心悦目,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章法布局至关重要。











以心相见


书法作品的创作离不开笔法(用笔)、写法(结构)和章法(布局)。一幅好的行书作品章法很重要。章法在书法中亦称布局或布白。我认为,首先要根据内容确定形式,比如用多大纸张,是写竖幅、横幅,还是写条屏、斗方等;其次,要意在笔先,就是对整幅作品的艺术效果作出统筹考虑和安排,包括对字的排布、落款的处理和印章的钤盖等;第三,一幅好的行书作品应整体布局合理,字形有大有小,用墨有浓有淡,用笔有轻有重,笔势起转承和一气贯通,如行云流水,左右顾盼,上下相连,气韵生动。





HO19801101


行书千姿百态,但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气韵为上,技巧次之。

创作关键

1.八面出锋 墨有浓淡 ,作品富有节奏感 2.刚柔并济,铁画银钩为粗,行云流水为细 3.惜墨如金,建议一笔墨写3到6个字 4.留白有宽有窄 5.中锋侧缝并用 最后深思熟虑之后一气呵成,希望能帮到你啦



墨染的白月光


首先,大量临摹古帖,让字有晋唐之味。其次,我们在说一下说一下行书的章法,我认为,一开始要构思一下,先饱浸笔墨,一笔写下去,越到后面越要写细,写得至枯笔,然后再第二次润墨,这样有枯湿对吧,在字的大小也要有所改变,,字势要摇曳多姿,长短,行距处理要独到,最后落款写得相对正文要小一些。再敲章,头有起首章,尾有姓名章。这样才比较算一副完整的书法作品,至与简洁,和草书有关,和行书关系不大。以上拙见,仅供参考。



墨客秦


您好,我也是书法爱好者。我认为行草书章法的主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布局上要如写文章一样,要有“起承转合”,整件作品要一环扣一环,严谨紧凑,气脉贯注,尽量做到一气呵成。

二是要善于制造矛盾。一件作品中,笔法上要有方圆、藏露、疾徐的矛盾,墨法上要有枯湿、浓淡的矛盾,字法上要有大小、长短、奇正、疏密的矛盾,但整体上,又通过顾昐照应、承接映带、穿插争让,让这些矛盾和谐统一,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

自己的拙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互相学习,互相交流。

可以多多参考米芾和赵孟頫的作品。





chl1981chl


行书创作从书法本体上说,笔法,结构,章法,墨法。都有不同要求,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应以整体格局,气象气韵上看,要有美学参与,塑造意象,给人精神满足和价值追求,妍美流便,阳刚崇高,兰亭序,祭侄稿,黄州寒食诗等,都让人回肠荡气。


张顺海棠访客


春花秋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