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算不算縱橫家?他的能力比起張儀蘇秦如何?

歷史浮塵


毛遂可以算縱橫家,如果單從成就方面來說的話,張儀、蘇秦要比他高;不過具體到人生智慧就難說了,至少毛遂得了善終,張儀、蘇秦雖然曾經輝煌,結局可不怎麼好。

這裡解釋一下,“縱”是指合縱盟約,即將六國聯合起來抗擊強秦,蘇秦、毛遂都算是這一方的;“橫”是指連橫,這是張儀提出來的一種策略,分頭擊破六國的聯盟,以橫破縱。

單說毛遂這個人,大家可能不太瞭解,但如果在後面加上“自薦”兩個字,就都恍然大悟了,毛遂自薦嘛,指的是自我推薦。

這是個什麼典故呢?是毛遂的人生高光時刻,他的能力在這一事件中體現無餘。具體怎麼回事兒?請看下文。

毛遂自薦的前因

公元前262年,秦國攻打韓國,韓國不敵,在位的韓桓惠王決定獻出上黨郡,求得秦國罷兵。不料上黨郡郡守卻不願意,韓桓惠王罷免了他,另選大臣馮亭為上黨郡郡守,令他投降秦國。

出乎韓桓惠王意料的是,馮亭也不願意降秦國,而是禍水東引,獻上黨郡於趙國。趙國白得一郡,當然樂意。

但秦國可就憤怒了,到嘴的鴨子飛了,誰能不怒?秦昭襄王下令攻趙,經過數次戰役,最終發展成了傾盡雙方國力的長平之戰,結果大家都知道了,趙軍大敗,秦國大將白起坑殺四十五萬降卒,天下震驚,趙國國力大損。

趙孝成王極為驚恐,趕緊派使者去秦國,願意割地求和。

其實長平之戰對秦國造成的損失也挺大的,再打下去也很勉強,秦昭襄王便同意了趙國的議和請求。但是後來趙孝成王覺得割地太多,又認為秦國大概無力再打,反悔了。

秦王大怒,再次舉全國之兵攻趙,一直打到了趙國的首都邯鄲。趙國無力抗秦,遂向各國派出使者求援。

(趙軍統帥趙括戰死沙場)

如同囊中之錐的毛遂

楚國強大,趙王派往楚國的是很有份量的平原君趙勝。趙勝決定挑選二十個門客隨自己前往,挑到十九人的時候,毛遂站出來自薦。

他到趙勝府上已經三年,表現一直平平,趙勝對他的能力表示懷疑,毛遂很淡定地說:“吾乃囊中之錐,未曾露鋒芒,今日得出囊中,方能脫穎而出。”

這就是“囊中之錐”的出處。

趙勝大概是想著姑且信之,便帶他前往。這是個非常正確的決定,因為到了楚國後,趙勝及其他門客久久未能說服楚王出兵,毛遂神態自若的走到楚王面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說得楚王連連點頭,歃血定盟,合縱事成。

最終楚國出兵十萬,再加上魏國的援兵,邯鄲之危遂解。

(毛遂雕塑)

要是這一次不能說服楚國出兵,趙國說不定就亡了。所以毛遂立下大功,受到趙人敬仰,趙勝對他更是極其尊敬,稱讚他“以三寸之舌,而強於百萬之師”。

總之,毛遂極有能力,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局勢的問題,或者是史料記載不全,後來他在史書上沒有其它亮眼的表現。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毛遂算不算縱橫家?他的能力比起張儀蘇秦如何?——論如何才能算一個合格的縱橫家。

毛遂當然當然算不上是一個縱橫家!

我們首先來看看唐代哲史學家趙蕤對毛遂的評價:"毛遂自薦的故事盡人皆知,一般都讚許毛遂的勇氣和智慧。他使楚王出兵救趙,實質上是威逼、脅迫,近於無賴:不答應聯盟嗎?你的性命可掌握在我的手裡!這是毛遂式的談判手段......"

接著趙蕤的觀點,我接著往下說說如何才算是一個合格的縱橫家。

縱橫家是戰國時以縱橫捭闔之策遊說諸侯,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的謀士。列為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蘇秦、張儀等。戰國時南與北合為縱,西與東連為橫,蘇秦力主燕、趙、韓、魏、齊、楚合縱以拒秦,張儀則力破合縱,連橫六國分別事秦,縱橫家由此得名。

一個真正的縱橫家有幾下幾個特點:

一、師從鬼谷子或其後人

縱橫家,因蘇秦、張儀而出名。那時,孫臏、龐涓因為軍事而聞名於世。結果大夥順藤摸瓜,發現他們四個人都有一個共同的老師,那就是傳說中的鬼谷子。

於是,鬼谷子就成為了縱橫家的鼻祖。一般來說,並不是所有通過語言獲得些許成功的都能稱為縱橫家。如果你師從鬼谷子,即使你從來沒有業績,也算是縱橫家。

毛遂,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他是鬼谷子的弟子。從這點來說,他不能算是縱橫家。

但有人說,這種以師門劃分的標準過於偏頗。就如李斯,歷史公認他是法家,但事實上他是師出荀子,從師門來看,李斯應該是儒家。

那我們就接著分析吧。

二、官居高位

師出鬼谷子而又留名青史的那些縱橫家,無一不是官居高位。

蘇秦,出道後先在燕國任相,然後出使趙國,提出“合縱”六國以抗秦的戰略思想,並最終組建合縱聯盟,任“從約長”,兼佩六國相印。

張儀,遊說六國不成功後進入秦國,得到秦惠王賞識,封為相國。然後奉命出使遊說各國,以“橫”破“縱”,促使各國親善秦國,受封為武信君。

龐涓,學藝下山後,出仕魏國,擔任了魏惠王的將軍。

孫臏,被龐涓陷害後逃到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

而毛遂,只是趙國平原君趙勝的門客而已。

他的能力比起張儀蘇秦如何?看看職位就知道了。而且他在平原君那裡做門客,從來沒有提出過什麼有建樹的謀略,以至於好幾年了,平原君根本就不認識他。

從這點上,他根本算不上“家”,只能算是一個普通的“士”而已。

三、代表國家,直面國君

無論蘇秦、張儀,他們出去進行外交的時候,本身就是國家代表,而且直面對方國君。

蘇秦,首先見到的是秦國國君贏駟。可是嬴駟才殺完商鞅,正厭惡外國人,所以就沒有留他。接下去,蘇秦到了燕國,見了國君燕文公,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在趙國直接面見了趙語(肅侯)、在韓國見到了韓威侯、在魏國見到了魏惠王魏罃、到齊國後見了齊威王田因齊、最後到了楚國,直接面見了楚威王羋商。在整個過程中,無論最初只是一介平民還是後來做了燕國的使者,趙國的相,他從始至終都直接見國君。

張儀也是一樣,見的都是國君,或者是國君的代表,宰相一級的人物。

反觀毛遂,出場只是一個門客,自己這邊的國君都沒有見過。有記載的也就是隨著平原君趙勝出使楚國見到過楚考烈王這一個國君。

就從這點上來說,他完全不能跟蘇秦、張儀去比。根本就不是一個層次上的人。

他的格局實在太小了,根本不是縱橫家的派頭。怎麼能說他是縱橫家?

四、以理服人

縱橫家,因辯才成名。他們憑智慧去遊說,遊說時“開合有度、縱橫自如”,也就是沒有不可以去的地方,也沒有什麼不會成功的事情。

為什麼他們看可以做到呢?因為他們有六個特點:善揣摩、通辯辭、會機變、全智勇、長謀略、能決斷。他們的遊說靠的都是智慧,完全是以理服人。

蘇秦,都是從對方國家的地理位置、資源情況等現實情況開始說起,再闡述國際形勢,以及秦與各國的複雜關係,最後跟對方一起衡量利弊,以此說服對方國君加入合縱一起抵抗秦國的蠶食。

張儀,則是通過展示秦國強大的實力,告誡對方秦國有能力進攻任何一個反抗的國家,再用各種計謀離間合縱各國,迫使他們加入到與秦國的連橫隊伍中來。

雖然蘇秦、張儀的手段未必都是光明正大的,但至少他們是靠講道理讓各國國君心悅誠服。

而毛遂,趙蕤已經說了,他的手段是威逼、脅迫,近於無賴。楚考烈王如果不講信用,離開談判桌後反悔不答應出兵,再來幾個毛遂也是無能為力的。

在平原君出使楚國這件事情上,毛遂是勇敢地衝到前面去了,但並不能說楚國出兵這件事是完全因為毛遂的無賴舉動。否則,也太不把楚考烈王當人看了。

善揣摩、通辯辭、會機變、全智勇、長謀略、能決斷,這六點,毛遂沒有一點符合的。他怎麼能算一個縱橫家?

就他這點微末水平,怎麼能跟蘇秦、張儀這種國際視野、戰略佈局的大智慧去比?

以上個人意見,不喜請噴。感謝朋友閱讀!


知行史話


毛遂算是縱橫家。

縱橫家是指在戰國時期以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的那一類人。縱即合縱,合縱的目的為聯合多個弱國抵抗一個強國,用來防止各個強國之間的聯盟。橫即連橫,連橫和合縱的目的則正好相反,它是以一個強國為靠山,然後再去進攻另外的一些弱國,從而達到擴展土地的目的。



那為什麼說毛遂勉強算作縱橫家呢?筆者簡單的介紹一下毛遂此人。

我們初識毛遂應該都在“毛遂自薦”這個成語裡吧,毛遂一開始是戰國四君子平原君的門客,後來在公元前257年時秦國攻打趙國邯鄲,趙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國求援。

平原君在出發之前想挑選二十個厲害的門客一起前往,十九人已經挑選完成,只差最後一人名額未定,這個時候毛遂便自告奮勇,說他可以擔任此認,於是平原君一行人便前往楚國。



到了楚國之後,毛遂在朝堂上便以他那三寸不爛之舌敲定了合縱之事,自此毛遂也從普通門客變成了上客。

以上便是毛遂遊說的事蹟,那他的能力和張儀蘇秦相比又是如何呢?

個人感覺毛遂比之上一代的縱橫家張儀蘇秦這些人也不遑多讓,他們的目的都是聯合弱國抵抗強國,並且都成功了。



就光憑這些就可以說毛遂就是一個成功的縱橫家,毛遂的事蹟雖說沒有張儀蘇秦等人精彩,但是他們的遊說結果是一樣的。

如果硬要比什麼能力的話,還是不怎麼好比的,畢竟所處的環境不一樣,時代不一樣。


鬱黎話史


毛遂 ( 公元前285年- 公元前228年),戰國時期(有爭議,一說山東滕州、一說河北雞澤)人,身為趙公子平原君趙勝的門客,戰國時期著名說客。居平原君處三年未得展露鋒芒。公元前257年,他自薦出使楚國,促成楚、趙合縱,聲威大振,並獲得了“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的美譽。毛遂猝後葬於距雞澤縣城西北15公里的永年區境內,毛遂墓墓冢高大,被永年列為“平幹八景”之一,稱之為“毛遂高峰”。 由政府撥款重新修砌了墓冢,豎起“毛遂之墓”的新墓碑。

蘇秦(?—前284年),己姓,蘇氏,名秦,字季子,雒陽(今河南洛陽市)人。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1] 

早年投入鬼谷子門下,學習縱橫之術。學成遊歷多年,潦倒而歸。隨後,刻苦攻讀《陰符》,遊說列國,得到燕文公賞識,出使趙國,提出“合縱”六國以抗秦的戰略思想,並最終組建合縱聯盟,任“從約長”,兼佩六國相印,使秦國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關。聯盟解散後,齊國攻打燕國,蘇秦說齊歸還燕國城池。後自燕至齊,從事反間活動,被齊國任為客卿,齊國眾大夫因爭寵派人刺殺,蘇秦死前獻策誅殺了刺客。 

著作有《蘇子》31篇,收於《漢書·藝文志》,早佚。書《戰國縱橫家書》存有其遊說辭及書信十六篇,其中十一篇不見於現存傳世古籍。

張儀(?-前309年),姬姓,張氏,名儀,魏國安邑(今山西萬榮縣王顯鄉張儀村)人。魏國貴族後裔,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早年入於鬼谷子門下,學習縱橫之術。出山之後,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遊說六國入秦。得到秦惠王賞識,封為相國,奉命出使遊說各國,以“橫”破“縱”,促使各國親善秦國,受封為武信君。

公元前310年,秦惠王死後,秦武王繼位。張儀失去寵信,出逃魏國,擔任相國,次年去世。 從三人生平事蹟來看可謂旗鼓相當,單從成就來看蘇秦略強一些



只剩一個角落的繁華


毛遂 ,趙公子平原君趙勝的門客,戰國時期著名說客。居平原君處三年未得展露鋒芒。

公元前257年,他自薦出使楚國,促成楚、趙合縱,聲威大振,並獲得了“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的美譽。

毛遂依靠三寸不爛之舌,促成趙楚合縱,起作用如同張儀,但其功績遠不及張儀。


潮哥1495582530712


鬼谷子神一般的任務,作為智慧的傑出代表,其有六大高徒,孫臏,龐涓,蘇秦,張儀,毛遂,李斯活躍在春秋戰國時代,孫臏,龐涓算是軍事領域的佼佼者,蘇秦、張儀、毛遂都是那個時代的傑出縱橫家,李斯這傢伙屬於法家學派的傑出人才,一生兩個大汙點,一是陷害韓非子致死,二是和趙高合謀,矯詔殺死扶蘇,扶胡亥上位,最後自己也被趙高陷害滿門抄斬。



汗伍第


毛遂在他25歲時遠赴邯鄲(時為趙國國都),躋身於平原君趙勝門客之列。三年隱忍,悟成大道。直面危難,挺身而出。面對趙勝的質疑,毛遂出語鏗鏘,於是一“薦”成行。遠赴楚國後,面對楚王的首鼠兩端,毛遂慷慨陳詞直言利害。“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不僅眾人歎服,楚王也發兵救趙。於是,趙楚合縱,秦兵告退。

而蘇秦和張儀都是戰國時期非常著名的謀士,蘇秦的主張,東方六國聯合一起對抗西邊的秦國,他的策略,最早被說服的國家是燕國,然後才說服了趙國,一一說服了其他國家,最後才聯合伐秦,而張儀跟蘇秦師出同門,都是鬼谷子的徒弟,謀略的路子完全不一樣,張儀首創連橫的外交政策,遊說入秦,秦惠王封張儀為宰相。

我覺得毛遂是在危難之時挺身而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毛遂更厲害。


腎為先


毛遂算得上縱橫家,但比張儀舒秦差一些!


漳河南一身正氣


毛遂只能算是一時的自我表現者。等候發功。張儀蘇秦是有大局觀之人


用戶沙海獨步


不算,不如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