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秦漢到明清,大家輪著出風頭。三國:不好意思我一直都很火

作為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的歷史就像一份取之不盡的寶藏,有著太多的瑰寶。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喻,我們的歷史就像是一個互聯網世界,在這中間上溯秦漢、下至明清這些大一統的朝代就是其中最耀眼的IP。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個IP因為一部暢銷小說或者是一部製作精良的影視劇而大火特火,佔據熱搜的榜首。

從秦漢到明清,大家輪著出風頭。三國:不好意思我一直都很火

隨便來扒一扒,秦朝有暢銷的長篇小說《大秦帝國》,還有根據小說改編的大秦三部曲電視劇;漢朝有火爆一時的《漢武大帝》、《大漢天子》;唐朝就更不用說了,《貞觀長歌》、《貞觀之治》還有去年大熱的《長安十二時辰》把大唐的風采展現的淋漓盡致;至於明清,《明朝那些事》、二月河的清朝三部曲等神作不知發展出了多少的明粉和清粉。

這裡面大概也就宋朝稍微沒有存在感一點,沒有拿得出手的大作,但是以宋朝為背景的各種文學創作可是火的一塌糊塗。《水滸傳》、《包青天》、《說岳全傳》那個都不是省油的燈。

從秦漢到明清,大家輪著出風頭。三國:不好意思我一直都很火

可是不知道大家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沒有,那就是三國,拿得出手的電視劇只有老版《三國演義》這一個,至於新版的質量實在一言難盡,就不提了。

但是就憑這一部老劇,三國相關的話題卻常年佔據熱搜榜,從來就沒有冷過,這其中的原因很值得我們思考下,下面生物君就帶各位來深入探討一下,為什麼三國可以一直這麼火。

從秦漢到明清,大家輪著出風頭。三國:不好意思我一直都很火

一、名士雲集、良將扎堆

三國只有短短六十年的歷史,跟那些動輒三四百年曆史的大一統朝代完全沒得比。但是時間短,人才可是一點也不少。舉個簡單的例子就可以看出三國時期人才的密度之大。

在中國史上,一家能出好幾個名人的情況並不多,比如漢朝的“三班”;北宋的“三蘇”。幾百年才會有這樣的一個明星家庭出現。然而在三國,這種情形卻比比皆是。魏國有曹操、曹丕、曹植;吳國有孫堅、孫策、孫權;就連蜀國也有關羽和關平、馬超和馬岱、張飛與張苞、就連諸葛丞相一家子也是有著諸葛瑾、諸葛誕這樣的英才。

如果說別的朝代是常規賽,那麼三國簡直就是全明星賽,而且上場還得排隊。見過不愛看常規賽的球迷,不過還真沒見過不喜歡全明星的,這樣的三國,怎麼能不火呢?

二、構架合理,主線清晰

問大家兩個問題,秦滅六國的順序誰知道?如果不知道請看下一題,五胡亂華是哪五胡,十六國分別叫什麼?

這兩個問題恐怕非歷史專業學生很少能答上來吧,但是假如我們問三國是哪三國,滅亡的順序是什麼,誰笑到了最後,估計小學生都能對答如流。

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三個女人一臺戲,多一個嫌亂,少一個無趣。

從秦漢到明清,大家輪著出風頭。三國:不好意思我一直都很火

三角形是最堅固的圖形,三足鼎立則是最穩定的政治形態。三個男人的相愛相殺放到任何年代都會是大家喜聞樂見的場面。

三家各居一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又有著一統天下這個共同的目標。你奈何不了我,我也奈何不了你。正是這樣微妙的政治形式,造就了互相之間長達幾十年的明爭暗鬥,陰謀陽謀,給後世留下了一個個精彩的故事和無盡的遐想。

分而不散、繁卻不亂,這就是對三國形勢的最好註解,也是這段歷史能夠如此膾炙人口的一大原因。

三、衝突不斷,戰爭頻繁

日本人將《三國演義》封為商界聖經不是沒有道理的,商場如戰場,而三國本身就是一個大戰場,從頭到尾充斥著一場又一場的戰鬥。今天哥倆好明天就死對頭,很好的詮釋了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這句話。

細細算來,從公元190年董卓討伐戰開始,60年間光叫得上名號的大戰役就有數百場,那些不載入史冊的小衝突就更是數不勝數。很多人糾結三國的戰役不知道怎麼記,其實很簡單,記住兩句話就行。

誰先動手誰輸,誰敢放火誰贏。

你還別不信,就是這麼簡單粗暴。就拿最出名的三大戰役來說吧。

官渡之戰,袁紹起十萬兵馬南下攻許都,許攸連夜獻計,曹操一把火燒了糧草大敗袁紹,奠定了曹魏的根基;

赤壁之戰,曹操號稱百萬大軍渡江擊孫劉,被半神諸葛借東風助火勢燒的鬍子都沒了,慘敗而歸,建好的銅雀樓都沒派上用場;

夷陵之戰,記吃不記打的劉皇叔更慘,八百里火燒連營,讓黃毛小兒陸遜一戰成名,數年積蓄毀於一旦,註定了後主此間樂,不思蜀的命運。

所以說三國的戰神是誰,一定記住,不是江東小霸王、也不是常山趙子龍,而是祝融

從秦漢到明清,大家輪著出風頭。三國:不好意思我一直都很火

四、奇幻結局、匪夷所思

試問,文學作品最怕什麼?

不用猶豫大聲回答吧,自然是最怕太監,虎頭蛇尾那是大忌。看看《權力的遊戲》,從神作到爛片,只用了一集。

然而三國好就好在,過程神,結局更神。

三國最不缺的是聰明人,然而這麼多看著聰明的聰明人卻輸給了一個看著傻的傻子。

從秦漢到明清,大家輪著出風頭。三國:不好意思我一直都很火

魏蜀吳,幾十年恩怨糾纏,機關算盡太聰明。最後卻讓一個裝瘋賣傻的司馬懿不費吹灰之力竊取了勞動果實。

劇情狗血吧,這是那些無良編劇想破腦袋恐怕都想不出的奇幻結局,如果不是正史中記載,我真的無法相信。

從秦漢到明清,大家輪著出風頭。三國:不好意思我一直都很火

本以為春秋的“三家分晉”

只代表著禮崩樂壞,沒想到還有隱藏含義沒發掘出來,歷史跟我們繞了一個大彎,原來在這裡等著,最終天下一統,“三家歸晉”。這是一個冥冥註定的輪迴還是上天給我們開的玩笑,沒有人知道,但是這樣的一個結局將三國的故事推向了一個巔峰,成為了一段不朽的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