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没于历史600年的蒙山大佛是怎样被发现的?

雲绯


蒙山大佛是一尊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寺底村西北的摩崖大佛,为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蒙山大佛开凿于北齐天保年间,原是蒙山开化寺后的摩崖佛像。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后唐武皇帝李克用、后汉高祖刘知远都曾来此礼佛。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毁。1980年的太原市地名普查中,蒙山大佛被重新发现,发现时佛头已不知去向,佛身埋在土石之中,风化严重。

山西省公路局退休职工李晋祥是当地闻名的“护佛使者”,他告诉记者,他自己也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来到蒙山寻找大佛了。李晋祥之所以会下如此大的决心寻找大佛,这还是源于一位名为王剑霓老人的意外发现。王剑霓的祖父王建屏曾任抗战时期山西佛教会会长,是山西佛协会创始人。王剑霓从小就从祖父那里听过很多蒙山大佛的故事。1980年10月,55岁的王剑霓当时在市政部门工作,被抽调参加全国地名普查。在一次太原市地名普查中,“大肚岩”这一地名让王剑霓感到十分奇怪。他再次上了蒙山。这一次,通过在当地百姓中寻访,王剑霓了解到,附近不少地名中都包含“寺”字。这一发现让王剑霓更加坚信,自己离大佛已经不远。

这之后,王剑霓在当地村民陪同下,开始在附近山中寻找高大石崖———他意识到,要凿200尺高的坐像,必须有至少同样高度的山岩。当他们来到“大肚”崖前,王剑霓眼前一亮,山崖中央,出现一个巨大的佛胸。于是王剑霓立刻请有关部门进行实地勘测,勘测后发现大佛头部失去踪迹,胸以下部分埋于山石碎瓦斜坡中,因为当时的勘测条件落后,这个发现也就不了了之。

王剑霓的意外发现引起了李晋祥的极大兴趣。1997年的一天,李晋祥来到蒙山,找到那块奇怪的岩体后,组织村民将周围的沙砾进行清理,并在沙砾中发现一个长度约为成年男子身高一般的手指形状的雕刻。2005年8月,李晋祥写给中国国家文物局的信件被转至山西省文物部门和太原市市长办公室,省文物局随即责成市文物局督促当地政府,加大对大佛的保护和开发力度,于是,蒙山大佛始被“发掘”出来。


掌中太阳品历史


蒙山大佛生于北齐551年,至今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比四川乐山大佛早162年,它高66米比已炸毁的西方公认“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扬大佛高,时间还要久远100多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露天摩崖石刻大佛。就这么一尊大佛却从人们的视野中神秘消失600年。

关于蒙山大佛,其实还有一段神乎其神的传说,当年北齐文宣帝高洋出宫巡游,到了一个名为白龙洞的地方,遇见此地一位仙人,说晋阳有龙脉,得了晋阳的人,便可以稳坐江山,修一佛像能震住乾坤,进而保几代皇帝。高阳返回晋阳宫以后,召集大臣商议此事,古人迷信鬼神之说,在高阳命令下,由高僧主持的凿佛事宜开始了,蒙山大佛经过几任北齐皇帝凿建,最终在公元551年,也就是北齐后主高玮执政时,蒙山大佛才正式完工。

蒙山大佛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区西南二十多公里的蒙山。公元620年,唐高祖李渊曾来此礼佛,并将寺名改回开化寺。公元657年唐高宗李治巡幸并州,与皇后武则天同游童子寺、开化寺,武则天曾专门为大佛制作了硕大的袈裟。因此蒙山大佛在历史上的影响很大,吸引了很多善男信女。

但是从公元844年起,唐武宗灭佛,开化寺佛阁被废毁,蒙山大佛遂暴露在风雨中。然而随着朝代的更替,饱受战火摧毁和自然侵蚀的大佛在元末时佛头崩落,腹部以下掩埋于土石间。

1983年,一位叫“王剑霓”的太原人在调查地名时,发现这里有很多带寺字的地名,还有一处地名叫做大肚崖,觉得非常奇怪。经过调查,发现大肚崖其实是蒙山大佛的胸部,大佛的头部已经遗失,露出的胸部高度为15.75米,其余部分都被掩埋在数十米的土堆下面。依照当时的技术条件,无法对其复原,于是这个发现便不了了之。

图为未修复的大佛

不过王剑霓的发现,引起另一个人的注意,此人名为李晋祥,1997年,李晋祥来到蒙山,并找到了当初王剑霓发现的地方,他组织当地村民进行清理,李晋祥发现埋在沙砾中,有一个长度惊人的手指形状雕刻。2005年,李晋祥写信给文物局,将蒙山的情况告知文物局,随着当地政府的介入,蒙山大门的真面目的暴露出来,只不过佛像头部已经消失不见了,对此有专家推断,蒙山大佛的头部,应该是自己滚落的,以人力的话,很难摧毁那么重的石头,只是人们不知道,那个失踪的佛头,究竟是去哪儿了?当然了,即便有着千年历史的佛像,没有头还是不完整的,于是在2006年,政府决定重新修佛头,主要参照北齐佛像的风格,正因为如此,后人才能看见蒙山大佛的昔日风采,如今的大佛,头部高达十二米,重量达140吨,是世界上少有的壮观景象之一。

虽然蒙山大佛重被发现,但是佛头却彻底遗失了。经过多方寻找和探究,都没有找到佛头。不过好在,现在蒙山大佛佛头早已修复完好,能够供人礼佛参观。2006年9月,新修佛头工程开工,太原市对蒙山大佛进行了保护和开发,加固了佛身,并参考太原出土的北齐佛头新修了高12米的佛头。2008年1月,佛头安放完毕,10月7日,完成修复的蒙山大佛景区向公众开放。


街坊贰佰


说起佛教,其实佛教并不是我们中国本土的,而是从印度传播而来的,关于佛教的历史距离现在已经有2500年之久了,而佛教又是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后来传入中国后,佛教成为了我们中国的主流教会之一。而佛教之所以可以如此的经久不衰,它所存在的文化也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

蒙山大佛

佛像是人们用来祈福许愿,敬拜的地方,可是在现在更多的佛像或者寺庙已经成为了人们旅游和观赏的地方,那么曾经高66米的蒙山大佛为何会消失六百年后才重见天日呢?也许大家对蒙山大佛并不是太过于了解,可是我相信大家都是听过乐山大佛的,蒙山大佛虽然没有乐山大佛那么高的名声,但是在历史悠久上,蒙山大佛也是先于乐山大佛一百年的。

蒙山大佛为什么会消失呢?

其实蒙山大佛并没有消失,只是这尊大佛早年在唐朝的时候,由于唐朝的一些政治的偏见,是的这尊大佛不得不消失于这个世界,于是当时唐朝的统治者便将蒙山大佛的身体部位全部毁坏,只是剩下了大佛的头部。

蒙山大佛怎么现世的呢?

突然有一天,有一个叫王剑霓的人,他在山石泥土上发现了这个被破坏了的蒙山大佛,虽然这尊大佛已经是面目全非,可是依然掩盖不住这尊大佛的霸气,当国家的技术人员知道这尊大佛之后也是惊叹古人的做工,于是花了很多的时间和财力来将这尊大佛给修补好,这也使蒙山大佛可是现于世。

虽然说佛教并非是我们的本土教会,可是佛教在中国也已经有了两千年之久,他融入到了中国的本土文化之中,而蒙山大佛也是具体的象征。


司徒历史


1980年至1983年间,参加地名普查的市政工作人员王剑霓重新发现了蒙山大佛。王剑霓1980年10月被抽调参加地名普查,其祖父王建屏是山西佛协会创始人,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担任山西佛教会会长。王剑霓幼时曾听祖父讲过太原西山大佛的故事。调查地名时,王剑霓发现太原蒙山一带有很多带“寺”字的地名,还有一处地名叫做“大肚崖”,觉得非常奇怪。实地调查时,他发现“大肚崖”其实是蒙山大佛的胸部,大佛的头部已经遗失,露出的胸部高度为15.75米,胸部以下埋在土石之中,土石厚达数十米。佛像背后的山崖顶上的平地还有绵延大约五百米的古建筑遗迹。1983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的“简讯”中报道了这一消息。


历史在记录


蒙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像,书中记载它高二百尺,换算成今天的尺寸大约是63米,我们现在住的房子一层四米左右,这蒙山大佛就相当于16层高的大楼,多么宏伟,多么气派!


蒙山大佛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境内,雕刻在开化寺后的摩崖上,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我们对它充满了好奇,它是什么时候建造的,期间又经历了什么,为何辉煌一时后又湮没了600多年,直到现代才重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要知道发现蒙山大佛时,佛像已经长期风化而变得残破不堪,连头都丢了,估计是经历了一场大磨难,下面我给大家稍微介绍下蒙山大佛前世今生。

北齐天宝初年,文宣帝高洋在宫里待烦了,想要出去溜达一圈,走到白龙洞时忽然遇一个仙人,文宣帝见他仙风道骨,心中暗想这老头必定不是普通人,立刻上前搭讪到:“哇,这里山清水秀,仙长也是过来游玩的么?”老仙人仿佛自言自语:“此处有一道灵气冲天而起,贯穿九霄,所谓气即脉也,脉即晋阳龙脉也,得晋阳者得天下,如能佛震乾坤,可保几代千秋基业。”说完就消失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文宣帝返回晋阳宫后,召集群臣商议此事,于是决定在蒙山开化寺附近开凿佛像,并由得道高僧主持、开光。一项庞大的工程浩浩荡荡地开始了,先选风水、再画佛像、然后实地勘察测量、最后选择工匠和材料,历经二十余载,终于在北齐后主高玮时竣工面世。

隋朝仁寿年初,开化寺中新建佛阁以保护大佛,并改名为净明寺。到了唐代,唐高祖李渊也曾来此礼佛,并将寺名改回开化,显然是针对隋朝,后来唐高宗李治携皇后武则天巡游晋阳故地,瞻礼蒙山大佛,武则天还为大佛举行了披戴袈裟的仪式,因此蒙山大佛名声大噪,影响力迅速提升,一时间香火旺盛,道俗瞻者数千万众,轰动并州,可谓壮观。但是到了公元844年,唐武宗反对佛教,发起了一场灭佛运动,开化寺首当其冲,众多佛塔阁楼被毁,蒙山大佛就此暴露在风雨之中,无人打理。幸好,后来的晋王李克用重新到此拜佛,并修建了开化寺,修缮了佛像,蒙山大佛得以完好无缺。此后几百年间,蒙山大佛倒也平安无事,直到元朝末年,各地起义四起,社会动荡不安,战乱不断,蒙山大佛也在这个时期遭到了破坏,佛头崩落,腹部以下掩埋于土石之间。显赫了800年的蒙山大佛就此消失。

1983年,参加太原地名普查的一名工作人员王剑霓来到了蒙山,调查时他发现这里一带有很多于佛教有关的地名,还有一处地名叫做大肚崖,心里觉得很奇怪,于是就上报给了国家。这引起了国家重视,重新派专家深入探查,发现大肚崖其实是蒙山大佛的胸部,大佛的头部已经遗失,露出的胸部高度为15.75米,胸部以下埋在土石之中,土石厚达数十米,佛像背后的山崖顶上的平地还有绵延大约五百米的古建筑遗迹,这一发现令人兴奋,蒙山大佛再次重见天日并轰动了全世界,2008年1月,佛像整修加固完毕,佛头也参照历史重新做了一个,蒙山大佛被列入太原市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蒙山大佛已经开发成一个景区了,向公众开放,游客和香客可以到此参观礼佛。


文化百说


蒙山大佛坐落于山西太原,大佛开凿于北齐天保年间,原是蒙山开化寺后的摩崖佛像。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后唐武皇帝李克用、后汉高祖刘知远都曾来此礼佛。元朝末年,蒙山大佛突然不见了去向,这一失踪就将近600年,蒙山大火彻底消失在历史的记忆和视线中。



1983年,有一名叫王剑霓的勘探人员,发现当地很多地名与寺庙有关,其中有一处叫大肚崖,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勘探,王剑霓发现所谓的大肚崖其实是一尊大佛的胸部,而这个大肚崖经过测量,有15.75米之高,胸部以下的位置,全部埋下黄土之下,厚度近十米。因为黄土太深,由于当时的技术有限,根本完不成这项工作,所以只好不了了之。


不过王剑霓的发现引起了另外一个人的注意,这个人叫李晋祥,他置身来到蒙山,并很快找到了王剑霓发现大佛的地方,于是自己出钱雇了一些村民进行清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废墟瓦砾中,发现了一个长度惊人的手指状雕刻,2005年,李晋祥写信给当地文物局,并告知蒙山大佛的情况,随着当地政府和文物局的介入,很快蒙山大佛便呈现在世人的眼前,只不过佛像的头部已经不见了踪迹,据专家推断,佛像的头部很可能是自己陨落的,如果是人为的话,恐怕这谁也办不到的事情,因为这个佛像的头部太重。


没有头部的佛像是不完整的,不管这个佛圣的头部去了哪里,反正现在是不见了踪迹,于是2006年当地政府决定重修佛像头部,修建主要参照当初北齐的风格,后人才能看见蒙山大佛的昔日风采,如今的大佛,头部高达十二米,重量达140吨,是世界上少有的壮观景象之一。


总结:蒙山大佛虽然不如四川乐山大佛有名,但是它却比乐山大佛早了100多年,由于它的失踪,才造成它的默默无闻,现在蒙山大佛重建了天日,重现了它600多年以前的风采,我们要感叹我们的先辈的聪明才智,才能造就出如此大的一尊佛像。


佳宁姐姐说历史


众所周知,世界上最早的大型的石刻佛像是中国的蒙山大佛,蒙山大佛成于北齐551年,比大佛比乐山大佛还要早162年,它高66米 ,比世界公认的“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扬大佛要高。因为它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区西南二十多公里的蒙山上,所以叫蒙山大佛。

关于蒙山大佛的修建,据《北齐书》“幼主恒纪”中记载着“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燃油万盆,光照宫内。

同时,据史书记载,公元620年唐高祖李渊曾来到此处游玩,见到这样宏伟的建筑一时兴起,便给这里的寺庙赐名开化寺。

后业,李治和武则天也曾到过这个地方,而推崇于佛教的武则天为了表示自己虔诚的信仰,她还专门下令为这座大佛制作一件独特的巨大袈裟,引起天下百姓的骚动,也吸引了更多的信仰佛教的人前来蒙山大佛处礼拜祈福。

公元844年,唐武宗灭佛,开化寺佛阁被废毁,蒙山大佛也遭殃了,差点被毁。遂后业虽然得到修补,但显然已受到了创伤。

之后,随着朝代的交替,这尊大佛 逐渐的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再加上受到战火的摧残和风雨的侵蚀,大佛在元末的时候竟然神奇地消失了。

这尊巍峨庄严的大佛,为何会突然失踪了呢,里面又隐藏了什么秘密和故事呢。

直到1983,太原市一个叫王剑霓的老人惊人发现。

王剑霓的祖父王建屏是山西佛协会创始人,曾担任山西佛教会会长。王剑霓幼时就曾听祖父讲过太原西山大佛的故事。这也为后来王剑霓发现蒙山大佛埋下了伏笔。

王剑霓在调查地名之时发现这里有很多的地名都与寺庙相关,更令他称奇的是,他还在这里发现一门奇特的地方——“大肚崖”。

随后他对“大肚崖”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调查,结合相关的记载,经过不懈努力,他向天下人公布了一个石破天惊的秘密:大肚崖就是蒙山大佛的胸部,佛像的头部已然消失,而胸部以下的部位被埋在了数十米的土石之中,也正是因为这样,看大佛和寻常的石头山没什么区别,一般人根本没人会多想,甚至在旁边山崖的遮掩下,很多人压根就看不到它。因此,近千年来,蒙山大佛消失在世人眼里,一直无处妥芳踪。

消失了近年的蒙山大佛再次被发现引起轩然大波。尽管头部不知去向,其他部位也有或大或小的磨损,但只有佛像的身体依然是难得的宗教文化遗迹。

2007年,太原市政府对现存的蒙山大佛佛身进行了保护开发,他们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仿照太原出土的北齐佛头,重新修建了一个12米高的佛头。

在历史学家、媒体等的帮助下,2008年10月,蒙山大佛向公众开放。现如今,蒙山大佛已经成为一处著名景点,而蒙山大佛附近的8座大佛也在考虑修复之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沉寂了近千年的地方又要被打造成一个佛教圣地了。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蒙山大佛,位于山西太原晋源区寺底村西北,古时被称为“晋阳西山大佛”。大佛始建于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1年),历时24年建成。大佛在元朝末年被毁,整个身子埋于山中,湮没于历史至少有650年之久。

蒙山大佛的建造及消失

蒙山大佛本是开化寺后的石刻佛像,北齐天宝二年,文宣帝高洋下旨修建开化寺。在寺后一里处依山凿刻佛像,是为蒙山大佛。由晋阳古城西北进入开化沟,沿沟底西行至寺底村,村后的山坡上即为开化寺遗址。

在寺底村西北有一条冲沟,沟尽头的山上就是蒙山大佛所在的“大肚崖”。蒙山大佛属摩崖敞口式大龛,居蒙山近山顶处,是利用陡直崖面开凿而成,建有木构大佛阁。隋朝文帝杨坚初年,开化寺改名为净明寺。

唐武德三年,高祖李渊曾来此礼佛,将寺名改回开化寺。唐显庆二年,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巡幸并州,游览了童子寺和开化寺,开化寺大佛(蒙山大佛)高二百尺,次年李治派专使赐大佛袈裟,一时轰动并州地区。

之后,后唐皇帝李克用、后汉高祖刘知远都到此礼过佛。在隋唐时期,蒙山大佛是“燃洵万盏,光照官府”的景象。蒙山大佛比云冈石窟大佛和已毁的巴米扬大佛都高,是世界第二大石佛,它乐山大佛早162年。

唐会昌四年,开化寺佛阁在唐武宗李炎灭佛运动中废毁,从此蒙山大佛便暴露在日晒雨淋之中。唐乾宁二年,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后追封为武皇帝)参拜蒙山大佛后,便命人重建开化寺佛阁,历时五年终建成。

后晋开运二年(公元945年),镇守太原的北平王刘知远(后汉高祖)到开化寺礼佛之后,决定重修佛像和佛阁。北宋淳化元年,开化寺连理塔修建。元朝末年,开化寺和蒙山大佛被毁,只有僧房舍利塔尚在。

蒙山大佛佛身被碎石掩埋,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晋恭王朱棡重建开化寺,开化寺改名为法华寺。蒙山大佛最详细的记载,是刘知远所立的蒙山重修石碑碑文。碑文记载详实,与现存的遗迹基本吻合。

蒙山大佛的重现与整修

1983年,蒙山大佛在太原地名普查时被发现,当时的工作人员王剑霓发现蒙山一带有很多带寺的地名,有个叫大肚崖的地名吸引了他。经过实地调查,王先生发现大肚崖其实是一座大佛的胸部,佛头已经遗失。

大佛露出的胸部高度约为16米,胸部以下则埋在土石之中,土石厚度有几十米。在佛像背后的山崖顶上,还有数百米的古建筑遗迹。十一年后,大佛所在的寺底村计划开发蒙山旅游,但因资金挪作他用而作罢。

2004年,太原市有意开发蒙山大佛。第二年,寺底村再次将开发计划提上日程。先是清理了佛身前方的土石,随后准备筹集资金为大佛补上佛头。2007年,文物部门因水泥不符合文物保护为由叫停了佛头工程。

之后太原晋源区请来地质专家现场勘测蒙山大佛的山体,并制订了大佛的保护和重修计划。北齐的佛像具有承前启后的时代特征,设计中遵循大佛时代风格这一原则,经综合筛选,选出了典型的北齐风格造型。

大佛头像是以晋源区花塔村出土的北齐石佛头像作为修复依据,同时参考了国内其它地方的北齐石佛头像,对头像略做风化和仿旧处理,使其与佛身和谐统一。恢复后的蒙山大佛头像约有12米高,重达80吨。

2015年,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佛教考古组对蒙山开化寺佛阁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基本上还原了佛阁的全貌。大佛风化严重,佛座为石条砌筑,宝装覆莲部分保存稍好。大佛的腹部以下都掩覆于山坡的泥石里。

蒙山大佛及佛阁是北朝时体量最大的摩崖大佛和佛阁,是研究大佛的雕造和早期佛阁形制的重要实物资料。从遗址可推知,李克用是在原有建筑基础加于营造。考古人员推测出,佛阁在北齐时期就建有建造。


野史也是史


蒙山大佛是一尊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寺底村西北的摩崖大佛,为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蒙山大佛开凿于【北齐天保年间】,原是蒙山开化寺后的摩崖佛像。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后唐武皇帝李克用、后汉高祖刘知远都曾来此礼佛。
关于蒙山大佛还有一段传说:
北齐天宝初年文宣帝高洋移出宫门,行至白龙洞前遇一仙人。气即脉也,脉即晋阳龙脉,得晋阳者得天下。如能佛震乾坤,可保几代皇。高洋返回晋阳宫后,召集群臣商议此事。于是由高僧主持的蒙山并州大岩寺附近凿佛事宜就此开始。
他们开始选风水、定规制、拟草图、择工匠。一项物象与心灵的创造就此开始。历经五代帝王、二十余载,曾有“一日燃油万盆”之盛景。终于在北齐后主高玮时(551年左右),大佛就此面世。
唐高祖李渊曾来此礼佛,并将寺名改回开化寺。
后来唐高宗李治携皇后武则天巡幸晋阳故地,瞻礼蒙山大佛,武则天为大佛举行了披戴袈裟的仪式,因此蒙山大佛在历史上影响很大。一时间五色之光洞烛山川、道俗瞻者数千万众,轰动并州,可谓壮观。

【大佛重见天日】

公元844年唐武宗灭佛,开化寺佛阁被毁。蒙山大佛就此暴露在风雨之中。后来李克用参拜蒙山大佛后,重建开化寺佛阁。元朝末年随着朝代的更替,饱受战火和自然侵蚀的大佛只有僧房舍利塔尚在,佛头崩落,腹部以下掩埋于土石之间。显赫了800年的蒙山大佛就此湮没于历史600多年。
1983年,一位名叫王剑霓的太原人在调查地名的时候发现这里有很多带寺的地名还有一处地名叫大肚崖。经过调查他发现大肚崖是蒙山大佛的胸部,大佛头像已经遗失。就此蒙山大佛重见天日并轰动世界。
尽管多方探究和寻找,佛头始终未能找到。
未修复前的蒙山大佛
修缮中
2007年起,太原市对蒙山大佛进行了保护和开发,加固了佛身,并参考太原出土的北齐佛头新修了高12米的佛头。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
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
欢迎点赞和评论

小方说历史1990


提起蒙山大佛,恐怕还有很多人不知道,它没有乐山大佛那么有名,蒙山大佛坐落于山西省省会太原市晋源区寺底村西北的摩崖大佛,为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

蒙古大佛开凿于北齐天保年间,由于女皇武则天是山西人,而且她又与佛家有很深的渊源,所以武则天曾派人做了件衣服,给蒙山大佛穿上,唐高宗李治也曾来此参拜,可见蒙山大佛在唐朝是相当的辉煌和出名。



但是就是这么一尊大佛在元末的时候,却意外的不见了踪迹,彻底消失的无影无踪,人们更是无从寻找,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一个叫王剑霓的地质勘探人员,在做勘探的时候,他发现有一个叫大肚崖的地方,非常的奇怪,至于怎么奇怪,他也说不上来,他带人开始勘探这个地方,渐渐的他就发现这个地方是一尊大佛的胸部,而大佛的头部,已经遗失,露出的胸部高度为15.75米,胸部以下埋在土石之中,土石厚达数十米。佛像背后的山崖顶上的平地还有绵延大约五百米的古建筑遗迹。



虽然大佛的胸部被挖掘了出来,但是没有头部还是不完整,于是当地的有关人员,又重修了大佛的头部,重修之后,大佛这才完美的呈现在人们的面前,现在这尊大佛,做为山西省的文物保护单位,每天前去参观参拜的人络绎不绝,经过人文的重修和整理,这均消失了600年的大佛终于重建了天日,并完美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