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了之後,物價會否大漲?

一生無悔林


此次疫情過後,物價是否會增長?

2月15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佈會。會上,央行副行長範一飛在回應通脹問題時表示,現在由於經濟復工復產還需要一個過程,無論是在需求端還是在其他方面都給價格穩定帶來一定的壓力。但是我們保持穩健貨幣政策前提沒有改變。針對可能出現的問題會及時的採取措施來進行調整,相信中國絕對不會出現大規模的通貨膨脹。

確實,1月份的價格指數公佈以後,由於CPI達到了5.4%,加上疫情發生後,一些商品的市場供需矛盾也比此前有所加劇。因此,有人開始擔憂,會不會出現比較明顯的物價上漲,甚至規模比較大的通貨膨脹。

面對CPI突破5%,且伴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對價格因素表現出敏感心理,甚至出現擔憂,是很正常的,也是能夠理解的。但是,也不要過度擔憂會出現通貨膨脹、特別是大規模的通貨膨脹。要知道,1月份的CPI出現較大幅度上漲,主要是由春節、疫情、翹尾等多種因素疊加所致,而非貨幣貶值、商品價格大幅上漲形成。一旦這些因素消失,價格也就會趨於平穩。因此,1月份的價格波動,不具有可持續性,也不具有代表性。

疫情過後,價格會在短期內出現一些上漲,且可能上漲幅度較大,但不會持久保持,更不會發生大規模的通貨膨脹。


譚浩俊


我認為會持續通貨膨脹,並且伴隨通貨滯長!原因如下:

和2003年的非典時期,大環境不一樣,當時國內投資空間大,大量基礎設施需要投資,大量工廠需要興建,大量新鮮商品向人們招手,勞動力紅利優勢大,經濟很熱。

而今年呢?政府前些年舉債投資產生一些廢資產或產出效率低下緩慢,大量債務不得不轉移給民間,因此消費在2019年下半年開始極度萎縮,勞動力紅利消失,科技進步成績不好,大量工廠轉移至東南亞,國內消費和就業形式都非常嚴峻!

在這個時候,肺炎又來了,讓原本矛盾重重的經濟雪上加霜。因此,我打賭,商品價格會不斷上漲,漲弧不會低於09年那一波!就業形式遠不如09年。

事實上,瘟疫對經濟的影響並不大!還是先前帶來的債務危機和消費萎縮!

以上現實,政府不得不:

1、再投資基礎設施,以拉動就業,緩解消費萎縮。

2、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填債務黑洞,拉動消費。

供求能力不變,貨幣增多,你說商品會不會漲價?技術在國際沒有競爭力,紅利消失,人們付出勞動得不到期待的未來,生產積極性差,導致生產成本提高!因此,不但通貨,而且伴隨就業形式不好,消費仍然乏力的惡性循環!也就是,通貨滯長是政府未來很多年的最大敵人!




勇敢一點點點吧


我並不認為疫情之後,物價會出現大漲。

物價由供關係決定,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去年什麼漲得最多?當然是豬肉,豬肉價格一路上漲,從年初時的10元一斤左右上漲,高的時候,有些地方達到了50元一斤,漲幅是非常巨大的,也正是由於豬肉價格的一路上漲,帶來了物價的持續上漲,使得CPI不斷創出了數年來的新高。

那麼豬肉價格為什麼大漲?主要還是供需關係改變影響的,受到非洲豬瘟的影響,以及前幾年豬週期不景氣和環保督查的原因,大量小中養殖戶戶退出了生豬養殖,生豬出欄率大幅下降,最終造成巨大的供需缺口,使得豬肉價格一路上漲。

那麼此次疫情之後,供需關係如何影響物價呢?

實際上我認為並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從基本的生活需求來講,疫情期間都是保障的,超市裡油、鹽、米、菜,什麼都不缺,戴上口罩做好防護隨時都能買到,基本需求並沒有被壓制,既然需求沒有被壓制,即便在疫情結束之後,需求也不會出現大幅上升,現在用多少,到時候還是用多少。

重點看的就是供給方面,供給方面來說,影響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農業方面,現在農村很多地方暫時還是封村的,會有一定的影響,但實際上過年的這段時間,也不是農忙的時間,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各村解封,農耕活動可以正常開展,農業並不會受到多大的影響。

另一方面,就是生活消費品,這主要依賴於輕紡織等製造業,此次延長了春節假期,但假期結束時正好是抗疫的關鍵時期,各地都對復工時間進行了延後,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對製造業產生影響,但從2月10日起,各省企業都已經開始有序的分批覆工,很快生產就能正常恢復。

因此,供給方面的緊張只是暫時的,中國工程院鍾南山院士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會在二月出現峰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有望4月前結束。在5月份之後,各項生產工作能夠有序的恢復,供求關係也將會重新達到平衡,物價整體會保持平穩。

在整體平穩之下,不同類別的消費價格會有所分化,比如說醫療物資類物品需求依然會較大,即便是疫情平穩了,大家在相對較長一段時間內依然會做好嚴密的自我防控,包括口罩、消毒液、酒精等需求依然會很旺盛,價格會明顯高於平時。由於此次疫情會造成很多人收入減少,控制消費支撐,對於非必須的商品,比如娛樂服務業,以及電子消費產品以及高價值的房產等,價格則會承壓。


財經宋建文


物價的漲跌是有其背後原因的,簡單來說,就是依託兩大邏輯,供求和貨幣,我們可以來逐一分析:

一、供求關係,這個很好理解,市面上東西多了就跌價,東西少了就漲價,物以稀為貴嘛。那疫情過後會有哪些現象發生呢?我們來羅列一下可能影響供求的因素。

推升上漲的因素

1.生活恢復正常,前期被壓制的消費需求,得到集中釋放。你現在去問四川人,他們走出家門最大的願望是什麼?估計十有八九是:吃頓火鍋!

同樣的道理,春節本應是釋放心情的時間,而今年卻被雙重壓抑。這種補償心理,釋放出來的能量是難以想象的。由消費終端而帶動的各種材料的集中供應必然產生瓶頸,促使短期價格上漲。

2.由於疫情的影響,與很多國家的跨國貿易受到阻滯,原材料與商品的進口受到削減,勢必導致相應產品供應短缺,推升價格上漲。

3.各個工廠的生產已經逐步開始恢復,但這期間有個過程。很多工廠即使復產都面臨著人員、原材料等問題開工不足。使得產量需要逐步恢復,市場供應也有一個遞增過程。

4.春節期間該花的錢沒花出去,一切正常之後花起錢來應該會比以往大方很多。這是物質和心理因素的雙重疊加,價格會成為消費考慮的次要因素。

促使下跌的因素

1.中國作為製造大國,大多數產能都是超出需求的,生產的全面恢復,只是時間問題。

2.受到市場消費需求暴增的刺激,工廠一定會創造條件開足馬力,全力生產。

3.外貿的恢復一定遲於國內消費的恢復,

在此之前所有商品都會著力拓展內需市場。

4.春節期間有大量商家會事先囤積商品,以應對消費高峰,這個消費高峰在有些商品品類甚至佔到全年銷售額的1/4。春節檔計劃落空後,除了有保質期的商品,庫存產品會集中投放市場。

5.可以想象當生活恢復正常後,商家尤其是線下商家都會不遺餘力的投入促銷活動中,以期望把損失補回來。

綜上所述,從供求關係的角度來分析,物價應該是一個短期上漲長期向下的走勢。

二、貨幣增量,錢多了,東西的價格也會被推著上漲。

春節期間的這場疫情,對於經濟的影響一定是非常深重。按2019年的統計,春節消費金額首超1萬億,而今年集合餐飲娛樂旅遊住宿等線下商業損失,起碼在5000億以上。

同時還有外貿、製造、物流這些方面的損失疊加,數字一定驚人。目前已經開始實施"防疫+復工"的雙重點模式,相信疫情之後,會有一系列促進經濟消費快速恢復的措施出臺。

為了促進疫情後的經濟恢復,金融端加大投放,通過投資拉動是比較快捷有效的方法。可以預見市場的流動性不會短缺,這會讓通脹率溫和放大,物價會有一定程度的上漲。

非典時期的參照

非典時期的食品價格走勢,顯示出短期先快速上漲而後緩慢下降的趨勢。

非典時期的CPI也顯示出溫和上漲的曲線。

價格的漲跌有諸多複雜的因素左右,從上述的分析,我們大可以吃個定心丸。我們身處一個藍星最牛的製造大國,又有從困難中快速恢復的無與倫比的能力,這早已被無數次證明過了。

疫情之所以後,即便物價會有些波動反覆,但從長期看,不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多大的衝擊和影響。

我是 ,商業地產20年運營,頭部金融企業合夥人。

嚴肅財經,有趣分享


玄同商道


疫情這段時間物價有一定程度的上漲,最近公佈的一月份CPI更是到5.4%,看著這麼高的物價上漲,很多人都在說去超市感覺比5.4%更高,所以也在擔心接下來的物價會何去何從。

小墨在疫情期間過了兩趟超市,一趟是在春節期間,一趟是在昨天。

春節期間北京人已經很少了,物流快遞都沒完全上班,超市的場景嚇我一跳,調料不全,奶製品很少,麵包架子基本空的,菜都是歪瓜裂棗還貴。

昨天再去超市,發現貨架上已經擺滿了商品,上次沒有買到的這次都買齊了,雖然平時習慣打折的奶製品不再打折也賣的快,但我相信隨著貨物進貨通暢、工人復工,物價很快能恢復到春節前的狀態。

所以,小墨認為,疫情過後,物價可能在一段時間持續相對高價以後還會迴歸到正常價位,畢竟現在是市場經濟。

市場經濟的好處,價格取決於供需關係,這段特殊時期工廠、物流大面積休息,供貨量跟不上需求,價格自然水漲船高;過了特殊時期,工廠、物流大面積復工,供貨量大於需求,價格自然就下來了。

不過,這次疫情也的確給不少人敲醒了警鐘,帶來了更多的思考,普通人還是得做好資產配置,留夠足夠的資金,才能在遇到突發狀況以後,從容應對物價上漲。


墨非鳴


首先疫情不是那種戛然而止的結束,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這個過程是伴隨人的小心翼翼,例如:

哪怕有一天武漢解封了,我相信不少人還是會保留戴口罩的習慣,

而醫院對於發熱咳嗽的患者仍然會小心翼翼。

一些旅遊行業帶來影響更大,例如郵輪這種。

甚至於2021年春節,外出旅遊串門的人數也會少於2019年,因為大家在記憶上並沒有忘記。

直到最後一例過去1年的時間,人們才會慢慢從陰影中走出來。

本次疫情帶給人的影響遠遠大於2003年,

要知道2003年下半年,基本上一切都恢復正常了,而本次影響的範圍,巔峰延續的時間,都已經超越2003年,加上媒體的傳播,及停工停課的時間,可以說我國已經30多年沒出現這種情況了。

而湖北想從悲痛中走出來,需要花費的時間會更長。

疫情結束後,需要社會穩定,秩序恢復正常,之後國家會出臺一些刺激經濟的政策,

之後商業的恢復,自然會刺激人們消費慾望。

另外,疫情時間越長,物價會越貴,而老百姓因為停工帶來錢包縮水,相信可能出去大吃一頓或聚會的人有一些,但是爆發性持續性消費的人並不會太多。

所以只能說疫情結束後,消費會緩慢回升,你說要吧春節耽誤的聚會給還回來,這個可能性不大。


小二郎4080


疫情過後物價大漲應該不會出現,但物價普遍會上漲,因為在當前的物價中,部分物品價格固定之外,還有一部分物品的價格有浮動的空間。

這就好比你在銀行貸款買房或者在銀行存款,由於你需求的資金量大或者你存的資金量大可以和銀行進行一個協商,這中間就存在著移動的浮動空間,疫情過後相信很多商家都會將物價調至上限。

疫情過後物價為什麼會漲

疫情過後物價上漲其實和商家有沒有良知並沒有太大的關係,主要原因是物以稀為貴,我們可以看到當前很多小區出入已經受到控制,導致很多人在家自行隔離14天。

也許很多人覺得自行隔離14天並沒有感覺,但是你知道一個月只有兩個14天,也就是說你的房貸、車貸、信用卡、網商貸等等所有消費性貸款每個月都必須按時償還,只要隔離你就中斷了償還的能力。

其次長時間待在家裡,外面流動性降低,很多物資運輸並不能及時送達,導致大部分和人們日常生活有關係的意識住行開始短缺。

而隨著不生產,持續的消耗會導致快消品庫存降低,從而引發價格上漲,這主要是由於我國人口數量較多,而大眾更加容易產生恐慌情緒。

就目前所供應的物資來看並不非常短缺,足以讓我們每一個人生活很長一段時間,尤其是前段時間湖北公佈的糧食儲備,非常充足夠很多人生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疫情過後什麼價格會下跌<strong>

疫情過後最先下跌的應該是房地產行業的房子,4s店的汽車,換句話來說就是高消費或者首付貸款的所有消費產品基本上都會呈現出一個下降的態勢。

主要是由於人們在疫情期間所有儲蓄資金基本呈現為月光,消費能力降低導致的,由於這次疫情的影響,相信包括信用卡,在內網商貸等消費性貸款數量將會激增。

雖然人們提前消費了,但還款能力一定程度上來說很有欠缺。

綜合來看:疫情過後,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所有物品都將會呈現出漲價的態勢,基本上商家都會將物價調質可浮動範圍的頂線,但在這裡社長還是呼籲所有商家不要做違背道德的事情,在大是大非面前我們一定要做一個大度的人,要做一個聰明的商人。


社長財經


疫情過後,物價的漲跌會是結構性的。總體上來看,肯定是有漲有跌。


什麼產品的價格會漲?

我覺得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食品以及生活用品肯定會有一定的價格漲幅。


以蔬菜瓜果為例,很多人都因疫情被困家中,蔬菜種植跟不上,肯定影響今後一段時間的供應。已成熟的蔬菜又因為到處封路,交通不暢而影響了銷售。蔬菜易腐爛,不能長期保存,賣不出去就只能壞掉了。

疫情解除後,蔬菜種植和貨運流通還需要一定時間,本地蔬菜供應有限的大城市肯定會面臨供應減少,價格上漲的問題。


其他加工食品和生活用品則因為這段時間全國大面積停工會造成供應不如之前充足,也可能出現價格上漲。


什麼產品的價格會下跌?

經此一疫之後,積蓄不多的人應該用了一些老本。有收入的又可能因為所在行業受影響巨大而面臨收入減少的問題,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消費。


收入縮緊讓更多人在支出上變的相對謹慎,對非必需品如娛樂、旅遊、車等的支出需求會減少。

加上消除疫情對人的心理影響還需要一段時間,所以旅遊產品短期內可能會價格下跌,甚至出現大幅降價促銷的現象。


受疫情影響,很多企業沒有復工,即便已經開展遠程辦公的企業,工作效率肯定不如正常運轉的時候。等到各路企業恢復正常運轉,肯定都要全力以赴趕工,把耽誤的時間追回來,這會佔用員工的休息時間,也間接降低了他們在休閒娛樂上的需求。


物價的漲跌是多方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實際情況如何有待時間檢驗,也要看政府部門的調控和引導效果。

奮鬥的咖啡豆


還是實實在在發展第一,第=產業吧。用發展第三產來給基配套股務!原始積累甚至都沒完成(還有N千萬以上貧困人口)就‘’玩‘’什么資本運作,虛擬經濟,網終金融。。。甚至加‘‘‘槓桿’’等等不斷創出的‘‘新概念’’?今日投資明日就想暴富的浮燥心態怎么投資實業?又怎麼可能強國?不過某些‘‘經濟學家’’的噓頭而已,其實就在害國害民!!!


用戶87804304388


我覺得不會增長,會有小幅度反彈

咱們從「2003年的消費復甦曲線」、「2020年疫情時間節點」、「消費賽道行業分佈」、

首先,2003年非典後的消費市場,只是反彈,並沒有報復性爆發。

2003年的非典,從2002年12月份的第一個廣東病例,到2003年3月北京第一個輸入型病例,總共持續了8個月的時間。期間,4-5月最為嚴重。因為非典死亡率高(致死率11%)的特點,對生活日常用品,也就是快速消費品的打擊是非常大的。4、5兩個月的快消品消費總額幾乎腰斬。但從6月份開始,消費反彈之後的數字,也就是將將把前兩個月的坑填上。從全年拉平來看,還是一條比較平穩的曲線。基本符合消費市場的數字趨勢,並沒有在大跌之後出現報復性增長

而2003年是什麼時間點?

是國內電商還完全沒有發展的狀態,大家只能去線下超市、倉買、商場去購物,還沒有形成網上消費的習慣。徹頭徹尾被憋了兩個月之後,也就反彈了那麼一點。

在電商已經這麼發達的2020年,啥東西在網上買不到?當然,口罩、酒精、84消毒液和防毒面具除外。因此,消費壓抑並不如2003年強烈。現在,不是不能下單,不是不能買,只是買了之後拿不到(物流通路受限)。

補充一個變量:和2003年相比,消費人群變了、消費習慣和消費心理也變了,所以也有朋友在評論區提示說,2020年不會重複2003年的的曲線。但能否引起「消費狂潮」,我們可以認為這是一個變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