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了之后,物价会否大涨?

一生无悔林


此次疫情过后,物价是否会增长?

2月15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在回应通胀问题时表示,现在由于经济复工复产还需要一个过程,无论是在需求端还是在其他方面都给价格稳定带来一定的压力。但是我们保持稳健货币政策前提没有改变。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会及时的采取措施来进行调整,相信中国绝对不会出现大规模的通货膨胀。

确实,1月份的价格指数公布以后,由于CPI达到了5.4%,加上疫情发生后,一些商品的市场供需矛盾也比此前有所加剧。因此,有人开始担忧,会不会出现比较明显的物价上涨,甚至规模比较大的通货膨胀。

面对CPI突破5%,且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对价格因素表现出敏感心理,甚至出现担忧,是很正常的,也是能够理解的。但是,也不要过度担忧会出现通货膨胀、特别是大规模的通货膨胀。要知道,1月份的CPI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主要是由春节、疫情、翘尾等多种因素叠加所致,而非货币贬值、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形成。一旦这些因素消失,价格也就会趋于平稳。因此,1月份的价格波动,不具有可持续性,也不具有代表性。

疫情过后,价格会在短期内出现一些上涨,且可能上涨幅度较大,但不会持久保持,更不会发生大规模的通货膨胀。


谭浩俊


我认为会持续通货膨胀,并且伴随通货滞长!原因如下:

和2003年的非典时期,大环境不一样,当时国内投资空间大,大量基础设施需要投资,大量工厂需要兴建,大量新鲜商品向人们招手,劳动力红利优势大,经济很热。

而今年呢?政府前些年举债投资产生一些废资产或产出效率低下缓慢,大量债务不得不转移给民间,因此消费在2019年下半年开始极度萎缩,劳动力红利消失,科技进步成绩不好,大量工厂转移至东南亚,国内消费和就业形式都非常严峻!

在这个时候,肺炎又来了,让原本矛盾重重的经济雪上加霜。因此,我打赌,商品价格会不断上涨,涨弧不会低于09年那一波!就业形式远不如09年。

事实上,瘟疫对经济的影响并不大!还是先前带来的债务危机和消费萎缩!

以上现实,政府不得不:

1、再投资基础设施,以拉动就业,缓解消费萎缩。

2、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填债务黑洞,拉动消费。

供求能力不变,货币增多,你说商品会不会涨价?技术在国际没有竞争力,红利消失,人们付出劳动得不到期待的未来,生产积极性差,导致生产成本提高!因此,不但通货,而且伴随就业形式不好,消费仍然乏力的恶性循环!也就是,通货滞长是政府未来很多年的最大敌人!




勇敢一点点点吧


我并不认为疫情之后,物价会出现大涨。

物价由供关系决定,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去年什么涨得最多?当然是猪肉,猪肉价格一路上涨,从年初时的10元一斤左右上涨,高的时候,有些地方达到了50元一斤,涨幅是非常巨大的,也正是由于猪肉价格的一路上涨,带来了物价的持续上涨,使得CPI不断创出了数年来的新高。

那么猪肉价格为什么大涨?主要还是供需关系改变影响的,受到非洲猪瘟的影响,以及前几年猪周期不景气和环保督查的原因,大量小中养殖户户退出了生猪养殖,生猪出栏率大幅下降,最终造成巨大的供需缺口,使得猪肉价格一路上涨。

那么此次疫情之后,供需关系如何影响物价呢?

实际上我认为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从基本的生活需求来讲,疫情期间都是保障的,超市里油、盐、米、菜,什么都不缺,戴上口罩做好防护随时都能买到,基本需求并没有被压制,既然需求没有被压制,即便在疫情结束之后,需求也不会出现大幅上升,现在用多少,到时候还是用多少。

重点看的就是供给方面,供给方面来说,影响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农业方面,现在农村很多地方暂时还是封村的,会有一定的影响,但实际上过年的这段时间,也不是农忙的时间,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各村解封,农耕活动可以正常开展,农业并不会受到多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就是生活消费品,这主要依赖于轻纺织等制造业,此次延长了春节假期,但假期结束时正好是抗疫的关键时期,各地都对复工时间进行了延后,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制造业产生影响,但从2月10日起,各省企业都已经开始有序的分批复工,很快生产就能正常恢复。

因此,供给方面的紧张只是暂时的,中国工程院钟南山院士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会在二月出现峰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有望4月前结束。在5月份之后,各项生产工作能够有序的恢复,供求关系也将会重新达到平衡,物价整体会保持平稳。

在整体平稳之下,不同类别的消费价格会有所分化,比如说医疗物资类物品需求依然会较大,即便是疫情平稳了,大家在相对较长一段时间内依然会做好严密的自我防控,包括口罩、消毒液、酒精等需求依然会很旺盛,价格会明显高于平时。由于此次疫情会造成很多人收入减少,控制消费支撑,对于非必须的商品,比如娱乐服务业,以及电子消费产品以及高价值的房产等,价格则会承压。


财经宋建文


物价的涨跌是有其背后原因的,简单来说,就是依托两大逻辑,供求和货币,我们可以来逐一分析:

一、供求关系,这个很好理解,市面上东西多了就跌价,东西少了就涨价,物以稀为贵嘛。那疫情过后会有哪些现象发生呢?我们来罗列一下可能影响供求的因素。

推升上涨的因素

1.生活恢复正常,前期被压制的消费需求,得到集中释放。你现在去问四川人,他们走出家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估计十有八九是:吃顿火锅!

同样的道理,春节本应是释放心情的时间,而今年却被双重压抑。这种补偿心理,释放出来的能量是难以想象的。由消费终端而带动的各种材料的集中供应必然产生瓶颈,促使短期价格上涨。

2.由于疫情的影响,与很多国家的跨国贸易受到阻滞,原材料与商品的进口受到削减,势必导致相应产品供应短缺,推升价格上涨。

3.各个工厂的生产已经逐步开始恢复,但这期间有个过程。很多工厂即使复产都面临着人员、原材料等问题开工不足。使得产量需要逐步恢复,市场供应也有一个递增过程。

4.春节期间该花的钱没花出去,一切正常之后花起钱来应该会比以往大方很多。这是物质和心理因素的双重叠加,价格会成为消费考虑的次要因素。

促使下跌的因素

1.中国作为制造大国,大多数产能都是超出需求的,生产的全面恢复,只是时间问题。

2.受到市场消费需求暴增的刺激,工厂一定会创造条件开足马力,全力生产。

3.外贸的恢复一定迟于国内消费的恢复,

在此之前所有商品都会着力拓展内需市场。

4.春节期间有大量商家会事先囤积商品,以应对消费高峰,这个消费高峰在有些商品品类甚至占到全年销售额的1/4。春节档计划落空后,除了有保质期的商品,库存产品会集中投放市场。

5.可以想象当生活恢复正常后,商家尤其是线下商家都会不遗余力的投入促销活动中,以期望把损失补回来。

综上所述,从供求关系的角度来分析,物价应该是一个短期上涨长期向下的走势。

二、货币增量,钱多了,东西的价格也会被推着上涨。

春节期间的这场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一定是非常深重。按2019年的统计,春节消费金额首超1万亿,而今年集合餐饮娱乐旅游住宿等线下商业损失,起码在5000亿以上。

同时还有外贸、制造、物流这些方面的损失叠加,数字一定惊人。目前已经开始实施"防疫+复工"的双重点模式,相信疫情之后,会有一系列促进经济消费快速恢复的措施出台。

为了促进疫情后的经济恢复,金融端加大投放,通过投资拉动是比较快捷有效的方法。可以预见市场的流动性不会短缺,这会让通胀率温和放大,物价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涨。

非典时期的参照

非典时期的食品价格走势,显示出短期先快速上涨而后缓慢下降的趋势。

非典时期的CPI也显示出温和上涨的曲线。

价格的涨跌有诸多复杂的因素左右,从上述的分析,我们大可以吃个定心丸。我们身处一个蓝星最牛的制造大国,又有从困难中快速恢复的无与伦比的能力,这早已被无数次证明过了。

疫情之所以后,即便物价会有些波动反复,但从长期看,不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多大的冲击和影响。

我是 ,商业地产20年运营,头部金融企业合伙人。

严肃财经,有趣分享


玄同商道


疫情这段时间物价有一定程度的上涨,最近公布的一月份CPI更是到5.4%,看着这么高的物价上涨,很多人都在说去超市感觉比5.4%更高,所以也在担心接下来的物价会何去何从。

小墨在疫情期间过了两趟超市,一趟是在春节期间,一趟是在昨天。

春节期间北京人已经很少了,物流快递都没完全上班,超市的场景吓我一跳,调料不全,奶制品很少,面包架子基本空的,菜都是歪瓜裂枣还贵。

昨天再去超市,发现货架上已经摆满了商品,上次没有买到的这次都买齐了,虽然平时习惯打折的奶制品不再打折也卖的快,但我相信随着货物进货通畅、工人复工,物价很快能恢复到春节前的状态。

所以,小墨认为,疫情过后,物价可能在一段时间持续相对高价以后还会回归到正常价位,毕竟现在是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好处,价格取决于供需关系,这段特殊时期工厂、物流大面积休息,供货量跟不上需求,价格自然水涨船高;过了特殊时期,工厂、物流大面积复工,供货量大于需求,价格自然就下来了。

不过,这次疫情也的确给不少人敲醒了警钟,带来了更多的思考,普通人还是得做好资产配置,留够足够的资金,才能在遇到突发状况以后,从容应对物价上涨。


墨非鸣


首先疫情不是那种戛然而止的结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伴随人的小心翼翼,例如:

哪怕有一天武汉解封了,我相信不少人还是会保留戴口罩的习惯,

而医院对于发热咳嗽的患者仍然会小心翼翼。

一些旅游行业带来影响更大,例如邮轮这种。

甚至于2021年春节,外出旅游串门的人数也会少于2019年,因为大家在记忆上并没有忘记。

直到最后一例过去1年的时间,人们才会慢慢从阴影中走出来。

本次疫情带给人的影响远远大于2003年,

要知道2003年下半年,基本上一切都恢复正常了,而本次影响的范围,巅峰延续的时间,都已经超越2003年,加上媒体的传播,及停工停课的时间,可以说我国已经30多年没出现这种情况了。

而湖北想从悲痛中走出来,需要花费的时间会更长。

疫情结束后,需要社会稳定,秩序恢复正常,之后国家会出台一些刺激经济的政策,

之后商业的恢复,自然会刺激人们消费欲望。

另外,疫情时间越长,物价会越贵,而老百姓因为停工带来钱包缩水,相信可能出去大吃一顿或聚会的人有一些,但是爆发性持续性消费的人并不会太多。

所以只能说疫情结束后,消费会缓慢回升,你说要吧春节耽误的聚会给还回来,这个可能性不大。


小二郎4080


疫情过后物价大涨应该不会出现,但物价普遍会上涨,因为在当前的物价中,部分物品价格固定之外,还有一部分物品的价格有浮动的空间。

这就好比你在银行贷款买房或者在银行存款,由于你需求的资金量大或者你存的资金量大可以和银行进行一个协商,这中间就存在着移动的浮动空间,疫情过后相信很多商家都会将物价调至上限。

疫情过后物价为什么会涨

疫情过后物价上涨其实和商家有没有良知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主要原因是物以稀为贵,我们可以看到当前很多小区出入已经受到控制,导致很多人在家自行隔离14天。

也许很多人觉得自行隔离14天并没有感觉,但是你知道一个月只有两个14天,也就是说你的房贷、车贷、信用卡、网商贷等等所有消费性贷款每个月都必须按时偿还,只要隔离你就中断了偿还的能力。

其次长时间待在家里,外面流动性降低,很多物资运输并不能及时送达,导致大部分和人们日常生活有关系的意识住行开始短缺。

而随着不生产,持续的消耗会导致快消品库存降低,从而引发价格上涨,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人口数量较多,而大众更加容易产生恐慌情绪。

就目前所供应的物资来看并不非常短缺,足以让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很长一段时间,尤其是前段时间湖北公布的粮食储备,非常充足够很多人生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疫情过后什么价格会下跌<strong>

疫情过后最先下跌的应该是房地产行业的房子,4s店的汽车,换句话来说就是高消费或者首付贷款的所有消费产品基本上都会呈现出一个下降的态势。

主要是由于人们在疫情期间所有储蓄资金基本呈现为月光,消费能力降低导致的,由于这次疫情的影响,相信包括信用卡,在内网商贷等消费性贷款数量将会激增。

虽然人们提前消费了,但还款能力一定程度上来说很有欠缺。

综合来看:疫情过后,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所有物品都将会呈现出涨价的态势,基本上商家都会将物价调质可浮动范围的顶线,但在这里社长还是呼吁所有商家不要做违背道德的事情,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一定要做一个大度的人,要做一个聪明的商人。


社长财经


疫情过后,物价的涨跌会是结构性的。总体上来看,肯定是有涨有跌。


什么产品的价格会涨?

我觉得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以及生活用品肯定会有一定的价格涨幅。


以蔬菜瓜果为例,很多人都因疫情被困家中,蔬菜种植跟不上,肯定影响今后一段时间的供应。已成熟的蔬菜又因为到处封路,交通不畅而影响了销售。蔬菜易腐烂,不能长期保存,卖不出去就只能坏掉了。

疫情解除后,蔬菜种植和货运流通还需要一定时间,本地蔬菜供应有限的大城市肯定会面临供应减少,价格上涨的问题。


其他加工食品和生活用品则因为这段时间全国大面积停工会造成供应不如之前充足,也可能出现价格上涨。


什么产品的价格会下跌?

经此一疫之后,积蓄不多的人应该用了一些老本。有收入的又可能因为所在行业受影响巨大而面临收入减少的问题,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消费。


收入缩紧让更多人在支出上变的相对谨慎,对非必需品如娱乐、旅游、车等的支出需求会减少。

加上消除疫情对人的心理影响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旅游产品短期内可能会价格下跌,甚至出现大幅降价促销的现象。


受疫情影响,很多企业没有复工,即便已经开展远程办公的企业,工作效率肯定不如正常运转的时候。等到各路企业恢复正常运转,肯定都要全力以赴赶工,把耽误的时间追回来,这会占用员工的休息时间,也间接降低了他们在休闲娱乐上的需求。


物价的涨跌是多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实际情况如何有待时间检验,也要看政府部门的调控和引导效果。

奋斗的咖啡豆


还是实实在在发展第一,第=产业吧。用发展第三产来给基配套股务!原始积累甚至都没完成(还有N千万以上贫困人口)就‘’玩‘’什幺资本运作,虚拟经济,网终金融。。。甚至加‘‘‘杠杆’’等等不断创出的‘‘新概念’’?今日投资明日就想暴富的浮燥心态怎幺投资实业?又怎么可能强国?不过某些‘‘经济学家’’的嘘头而已,其实就在害国害民!!!


用户87804304388


我觉得不会增长,会有小幅度反弹

咱们从「2003年的消费复苏曲线」、「2020年疫情时间节点」、「消费赛道行业分布」、

首先,2003年非典后的消费市场,只是反弹,并没有报复性爆发。

2003年的非典,从2002年12月份的第一个广东病例,到2003年3月北京第一个输入型病例,总共持续了8个月的时间。期间,4-5月最为严重。因为非典死亡率高(致死率11%)的特点,对生活日常用品,也就是快速消费品的打击是非常大的。4、5两个月的快消品消费总额几乎腰斩。但从6月份开始,消费反弹之后的数字,也就是将将把前两个月的坑填上。从全年拉平来看,还是一条比较平稳的曲线。基本符合消费市场的数字趋势,并没有在大跌之后出现报复性增长

而2003年是什么时间点?

是国内电商还完全没有发展的状态,大家只能去线下超市、仓买、商场去购物,还没有形成网上消费的习惯。彻头彻尾被憋了两个月之后,也就反弹了那么一点。

在电商已经这么发达的2020年,啥东西在网上买不到?当然,口罩、酒精、84消毒液和防毒面具除外。因此,消费压抑并不如2003年强烈。现在,不是不能下单,不是不能买,只是买了之后拿不到(物流通路受限)。

补充一个变量:和2003年相比,消费人群变了、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也变了,所以也有朋友在评论区提示说,2020年不会重复2003年的的曲线。但能否引起「消费狂潮」,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个变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