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的员工最后是什么结局?

潜龙在渊隐于市


你好,我觉得劳务派遣的员工并不是一类单独的群体,他们最后什么样的结局是由自己决定的,正所谓我命由我不由天,说实话,我见过很多样的劳务派遣员工,按照我的经验来说,一般都有这些结局,供你参考:

一,积攒人脉,努力考证,跳槽到更好的单位去的

有很多员工刚毕业的时候,为了积累项目经验,去中字头的央企或者其他的国企工作,因为这样的单位都得需要211,985院校的,如果二本,三本或者专科这样的文凭,有的人会选择来这样的公司做劳务派遣员工,借助这个平台自己积累了很多的工作经验,尤其是重大工程项目经验。也是因为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形式,他们才有机会参与到央企或者国企的工程项目当中去。

有了这些经验,考取行业的注册证书,最后一举跳槽到更好的单位,直接就是正式工,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也是我见过的最有远见的劳务派遣员工了。虽然刚毕业的时候的学历不是很高,可能刚毕业无法进入那么好的单位,但是通过自己几年的努力,积攒了经验,人脉,考取了相应的证书,能进去更好的单位,工资有的都是现在工资的3倍之多,这就是一种提升自己,最后到达心仪公司的方式选择。

二,受不了现在的待遇,努力考研或者出国的

这种劳务派遣员工我也见过不少,现实的残酷更能激发一个人的斗志,在做劳务派遣员工的时候,看到那些有编制的人员都是211,985毕业,自己多多少少也受了点刺激吧。唤醒沉寂的上进心,一举考上研究生,成功实现由二本,三本院校到211,985硕士这样的逆袭。

我相信,这份工作经历也成为了日后他奋斗的源泉与动力之一。本来在职场中,在生活中,就没有绝对的公平,靠自己的努力,让自己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结局。

三,一直干劳务派遣直到退休的

也有因为家庭或者自身的因素,一直从事着劳务派遣的工作。因为在国企或者央企做劳务派遣工作,也是相对稳定一些的。除非效益不好,发生一些裁员的现象,所以说,很多人挤破脑袋去做劳务派遣员工,当然,其中大多数是家庭无负担,个人追求不是那么高的。

综上所述,每个人的结局,每个人的未来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无论是正式工,还是劳务派遣员工,如果自己不努力的话,当然就是很平庸的生活了。这一点在职场上尤甚,就算是劳务派遣员工也不必懊恼,通过自己的方式改变自己的生活吧。


HR杂谈


在国企,劳务派遣人员最终的结局一般是这几种。

第一种,表现很突出,迅速转为正式员工,我本人就是这类。十多年前,我进入一家国企工作,当时因为编制问题,我的身份是一名派遣人员,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因为我的大学专业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我已经完全熟悉业务,成为人力资源经理的得力助手,加上大学期间,我考了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所以,仅仅半年时间,就转为正式员工,并且很快就当上了主管。

第二种,表现一般般,业绩平平,刚刚公司也需要人,一般情况,不会退回派遣公司,会继续使用,若干年后,熬成了老员工,公司刚好有编制,也会考虑将你转为正式员工,这种情况在国企也经常发生。

第三种,由于多年想转为正式员工,却因为业绩一般,公司也没有编制,一直没法如愿,自己主动离职,这种情况确认可惜,说不定坚持一下,下一个转为正式员工的就是你!

第四种,多年没能转为正式员工,恰好公司业绩不好,需要裁员,派遣员工会首当其冲被裁掉,有的公司有良心的,会给赔偿金,有的没良心的,会想方设法让你主动离职,不提供赔偿金。

第五种,也是最惨的,在工作上出大错,被退回派遣公司,这种类型也就意味着完全失业。因为派遣公司一般不会再留这类员工。


趣谈职场


10年国企,7年劳务派遣制的国企员工对你这个问题深有体会。

根据我的经验可以和你分享几点:

一、我先给你举个例子:

今天中午外面下雨,所以你决定在办公室吃外卖,拿起手机点了一份外卖之后,一会外卖小哥就把外卖给你送了过来。

外卖小哥来的时候全身已经被雨水淋的湿透,看样子还摔了一跤,脸上都分不出是雨水还是汗水了。

当他把外卖送到你手上的时候,你除了说一句“谢谢”之外,还会干其他的吗?

我们就相当于是其余,外卖小哥就是被派遣过来帮我处理我们不想做的事情的派遣员工,你会去关心派遣员工的情况吗?他在路上遭遇了什么?会不会感冒?有没有受伤?对你可能想都没有想过。你摔倒了、受伤了、感冒了,管我什么事?我付了钱的好吗!

但是如果给你送外卖的不是外卖小哥,而是你女朋友呢?早就嘘寒问暖,各种感动呵护了吧!

所以派遣制的结局是什么样的,企业是不会去关心的。

二、派遣制的前途一片光明,可惜隔了一块玻璃

派遣制员工的结局在你签订派遣制合同的那一天就已经注定了。前途看似美好,实际却是被一块透明的玻璃把你阻挡在起点,外面的阳光你看得见、享受不到!

但是公司也不会一下把你的希望全部堵死,给你留一点点稀薄希望,每隔一两年,两三年挤出几个转正式的指标出来,吊着派遣员工,给你一点转正的可能,让派遣员工为了那一点点可能去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我自己曾经也多次想要辞职脱离派遣制,自身运气好抓住了最后一批转正名额,才得以继续留在现在的企业。

三、国家提倡同工同酬,能做到的也算是良心企业,更多还是同工不同待遇

这几年在国家的对派遣制的大力规范下,派遣制员工在薪酬上要比原来要好得多,但是在其他待遇上依然是被区别对待的。比如福利、津贴、培训机会、晋升通道。这些东西都是统统与派遣制无关的。

同工同酬,但是同工不同待遇!

这就是现实。对于稍微有点想法的人而言,在这样被区别对待的环境的下你能呆多久?

总结来说,除了极少部分转正的人之外,大部分派遣制的结局不是被现实压垮沉默到退休,就是被伤透之后黯然离职,蹉跎了岁月和青春。
如果不能尽早抽身的话,这就是派遣制的结局!

更多精彩好书解读,职场攻略、精彩品评请关注本头条号“经管励志书籍评级”!


经管励志书籍评级


劳务派遣的员工结局是什么?我这个曾经的劳务派遣工就说说我知道的几个结局吧!

1、劳务派遣工转正:我所在的福建三线城市前几年农业银行和移动公司的劳务派遣工,因国家政策原因全部都转为正式工!

2、通过考试成为正式干部和国企职工:我干了八年劳务派遣工,我通过考试成了执法者,我的另一个同事考上警察,现在忙碌在缉毒一线,还有一个考上新华书店,成了国企职工!



3、到期被单位解聘:原来我所在的单位规定劳务派遣工只能工作到45岁!45岁一到就通知劳务派遣公司跟你解聘,开始领失业金!我身边原来好几个同事,45岁就光荣下岗了!

4、另找工作或创业:我身边很多劳务派遣工同事,大多是过渡下,有好工作或创业机会就不干了!自己出去闯社会去了!


5、劳务派遣工干到退休:我邻居有个阿姨早先下岗,后到地税局搞保洁,真干到5O岁退休了!就是原先社保交的不高,退休工资二千左右!

以上就是我知道劳务派遣工的5个结局,至于自己要选择什么结局,人各有志吧!


河洛小导游


你好,我2年的中型国企航空公司的劳务工,没办法,做到最多最累最苦的事,拿的最少的工资,转正遥遥无期,不过好的一点五险一金都有,交的比例还很高。但是和正式工没办法比,不过今天下午刚刚和部门领导提了离职申请,成功脱坑,进入隔壁一家上市民营航司,工资翻一倍,给大家的建议能不做劳务工,绝对不要做劳务工,在企业里边说话都低人一等,不过,作为刚从学校毕业过渡的话,还是可以的,学点东西,攒点经验,多点履历,比去一些小公司学的多,。但是公司不会和劳务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为了回避法律风险,最多和你签八年,如果八年完了还想做的话,就只能回家休息一段时间,然后从新聘用你,工龄从0开始算。


寒紫炎


我就是在派遣公司打工的,我得帮公司说说话。没有派遣公司,多少人得失业?你们还骂派遣公司。那些国企,大型民营企业正式在编的职位就那么点,全部招进来当正式的绝对不可能,不搞派遣的正式工得累死,派遣工就得失业。还有,跟我们合作的单位大部分是后勤的,像厨房,保洁,保安,还有就是前台,咨询类的。这种就算招进来当正式的,他们能考的进来吗?他们有这能力吗?还有就是派遣工流动性大,因为工资确实不高,但是整个行业就是这样子,难道一个保安给工资5000,保洁的给6000?


桂K没脾气


说劳务派遣没有好结局的朋友,基本上可以说没有真正了解过劳务派遣。

且不说国外一些高层次人才的劳务派遣,因为那些离我们太远,没有太多的可比性,拿我们现在国内的派遣来说,劳务派遣只是一种用工形式,并没有我们一些朋友口诛笔伐的那么恶劣。

目前,大面积用工的国内劳务派遣工存在这么几种模式:体制内派遣用工、非体制企业正规派遣用工、非体制企业假派遣用工。

体制内的派遣用工,主要是由于编制限制。

我们都知道,体制的编制是有限的,但是工作又不能不做,对平时增加的任务怎么办?增加编制、外包、用派遣工、用临时工。

总的来说,体制单位的领导,最喜欢的是增加编制,这是最省事、一劳永逸的办法,我们有时候觉得,单位用派遣工是领导的意思,其实很多时候,领导不是特别喜欢用派遣工,说句老实话,他要的是出成绩、完成工作任务,只要上头给编制,他巴不得单位上全部都是正式工,好管理,反正钱又不用他出。

无奈,增加编制的权力不在单位手里,可是工作又要完成,怎么办?只好请临时工、把部分工作用派遣工,但是现在不少领导恐怕更愿意把某一些工作打包给外包公司,省事。

所以呢,体制内的派遣工,基本上不会涉及重要岗位,而且说实话,真的是可以随时裁撤那一种。

不过,在目前来看,虽然出台了相关的《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但是体制内的派遣行为属于例外,并不受该法规的约束,而是按照原来体制内的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非体制企业正规派遣工,是正常用工的一种补充。

一般的企业用正规的派遣工,更多的时候是为了完成紧急的工作任务,而企业人手不足,不得已向第三方派遣单位引进派遣工人,并支付相关的劳务费用。

正规劳务派遣受《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和《劳动合同法》的约束,派遣员工在本质上和正式的劳动者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不同的是,劳动者不隶属于企业(用工单位),而是隶属于派遣单位(用人单位),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在派遣单位。

派遣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依法享有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各项权力,并不因为自己的派遣身份区别对待。

当然,目前的派遣法规下,有一些限制,所以,批量派遣的员工层次并不高,一些高层次、重要岗位的派遣业务,目前在国内并没有大面积铺开。

非体制企业假派遣工,挂羊头卖狗肉,违规行为很多。

之所以现在很多劳动者对于劳务派遣的成见那么深,以至于劳务派遣快成了大家声讨的对象,主要的原因,在于假派遣行为造成的恶劣后果。

假派遣经营业务的前身,很多是中介业务、临时工等“升级”过来的,主要以“吃差价”的模式赚取非法利润,而且有一些不良商人不按照正常缴税、不给派遣员工正常交社会保险,更有甚者,克扣员工薪水、坑害用工单位。

当然,这一部分害群之马毕竟不是主流,也是有关单位重点打击的对象。

不管是哪一种派遣,都是以劳动合同为基准,没有特例。

说到底,只要是和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和普通劳动者享受的权益是一样的,都按照劳动合同执行,没有特例。

从入职、薪资、晋升、福利、社保到员工的日常管理、离职、解除劳动合同等,劳务派遣工依法享受和普通劳动者一样的权益。

如果要说不同,那就是普通的劳动者签订合同是和用人单位自己签订的,劳动关系在企业,派遣工人的劳动合同是和具备劳务经营资质的劳务派遣单位签订的,劳动关系在派遣单位。

假如派遣工人在就业的过程中遭到不公平对待,比如克扣薪资、福利、违法辞退等,可以向劳动管理部门投诉申请仲裁,流程和普通劳动者的流程一致,适用的法规也基本一样,所享受的违规补偿、经济补偿都一样的计算标准。

所以,我们不管是通过派遣还是没有通过派遣就业,平时一定要注意我们签订的劳动合同,至于其他的,好好工作就是了,只要能挣钱,是不是派遣其实不是那么关键,如果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协商没有结果,那也直接拿着证据去投诉就是了,没有那么复杂。

更多职场话题和故事,欢迎关注《三昧人间》详细了解,或者直接评论留言。

三昧人间


既然说到劳务派遣,那首先就得先弄明白什么是劳务派遣,劳务派遣指的是用人单位通过劳务派遣公司(第三方)进行用工的一种形式。


一般是由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公司签署一份劳务派遣委托合同,由劳务派遣公司提供用工单位的用工服务,一般包括招聘、代发工资、代缴社保和公积金,处理劳动纠纷等。

然后由劳务派遣公司向用工单位输送员工,但员工不与用工单位直接签署劳动合同,而是转而与派遣公司签署劳动合同,也就是说,员工的实际劳动关系在派遣公司(第三方),而产生的实际劳动却在用工单位。


普遍使用劳务派遣的企业,一般是一些大型的央企、国企、大型私企等单位,这些企业由于用人需求巨大,又无法提供足额的正式编制,所以使用派遣这种用工形式,对于企业而言,劳务派遣的好处有几方面。

一方面节约自身的运营成本,因为部分人力资源的工作被委托给派遣公司做了,所以企业可以缩减一部分直接的人员成本。

第二个方面,可以间接缩减工资预算,因为大部分企业,对给派遣员工的工资待遇、社保基数等方面的预算,要远远低于正式员工,同样的岗位,可能会出现有有编制的员工比派遣员工待遇高4-5倍的情况。

第三个方面,可以降低用工风险,因为员工实际的劳动关系在派遣公司,所以劳动纠纷出现,派遣公司负责处理相关事宜,对用工单位来说,用工风险大大降低。并且很多这方面的内容,会直接签订在用工单位与派遣公司的委托派遣合同中。


那么反过来说,派遣员工本身的权益有可能受到侵害,同工无法同酬这个问题普遍严重,但这并不违反劳动法。真正比较可怕的是,派遣员工很多无法得到应有的劳动保障,比如说,低额缴纳社保,以最低工资标准缴纳社保,恶意压榨员工,加班严重但不核算加班费用等,无故辞退员工等,屡见不鲜。


那么派遣员工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呢?就只能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了吗?

首先,在遇到劳动纠纷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非常明显的不合理问题,尤其是已经触犯劳动法的问题,派遣员工还是应该坚决举起法律的大旗,该仲裁仲裁,该起诉起诉。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把真正的用工单位和派遣公司一并告上法庭,因为员工和用工单位发生了实际的劳动关系,所以员工是可以把用工单位追为第二被告的,这样一来,其实是变相给派遣公司找了很大的麻烦。同时,一般那些真正用工的大企业被卷进来后,赔偿和过程也要顺利很多。


切记,出了事不要被派遣公司的人一套花言巧语就给糊弄了,哪怕说的再好听也不行。


未泯双瞳


就职于制造业,并在从事着管理工作,所以有资格来答这个问题。

劳务派遣工是指跟第三方签署劳动合同,由第三方派遣至用人单位工作,通常都是劳力型的基础岗位。

根据我们多年的经验,劳务派遣工最终只有三种结局:

第一种结局是最为普遍的,在这家单位干得不爽,回去找劳务公司,改派到其他单位继续。总之,就这么被派来派去的,直到辞职,然后或者是回家发展,或者是换个城市继续走老路。

这种结局基本上可以总结为:把青春和时间都派给劳务公司和用人单位了。

第二种结局就是在用人单位得到了提拔或培训,转岗至一些技术岗位、班组管理岗位、质量管理岗位等,于是由劳务派遣工变更为直接跟用人单位签约,福利待遇等都随之得以提高。

这是一种不错的结局,这意味着将与公司里面刚来的应届大学生享受着相同的起跑线。

第三种结局是当事人很快就意识到这样出卖劳力,被用人单位和劳务派遣扒皮两层,不妥,然后另谋生路去了。

这类结局的人一般都非常灵活,逃离了“派遣大军”之后,或选择了高度灵活的就业,例如地推销售,或去学习了一技之长凭此行走江湖,例如编程、数控机床操作这类。


大叔煮史问道


劳务派遣员工作为用工的一种补充形式,本来出发点是好的,但在操作的时候,被歪嘴和尚把经念坏了,已经被大家吐槽的体无完肤了。

和正式员工相比,劳务派遣员工的结局,可能是惨了一点。我们简单来聊一下,大多数劳务派遣工的结局:

一、年纪大了就回家了,没有五险,生活保障性不大。

这类员工之所以没有五险,一般是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自己知道没有养老保险。

他们或者是年龄已经大,买不了社保,因为有些地方,超过五十岁就不再给入社保了,或者是没有认识到社保的优越性,不愿意买。

一种是劳务派遣公司不给买。

很多劳务派遣公司,顶多给员工买一个雇主责任险或者人身意外险,其他险种,因为成本的问题,一概不考虑。想干就好好干,不想干有别人愿意干。派遣工迫于无奈,只好同意。

因为工作单位没有给他们交纳养老保险,自己顶多是有一个居民养老保险,退休后拿到手的钱非常少,影响生活质量。

二、按最低的基数交纳养老保险,养老金虽然不多,但聊有胜无。

我们单位就有几个保安和保洁,虽然也是劳务派遣,但单位是和劳务派遣公司讲好的,除了公积金,其他各项保险都是要买的。

虽然公司多出了一点,但给了员工一个保障,他们干起活来也特别用心。这几个人公司用了很多年,一直都很满意,没有换人。

再者,如果有个什么意外情愿,有保险兜底,单位没有太大的损失。我们一个劳务派遣工曾出过工伤事故,后来都是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给解决的,单位只是到医院进行了慰问。

他们作为派遣工,本身工资就不高,交纳基数都是按照最低标准,因此退休后拿到手的养老金并不多,但比起那些一毛钱都没有的,还是解决了很多问题。

三、在用单位表现的好,转为正式员工的。

我们集团在用人制度里有明确的一条:表现优秀的劳务派遣工,优先考虑转为正式员工。

不过,很多年过去了,我没有看到一员劳务派遣工转为正式员的。

因为是受到派遣员工的性质决定的:临时性、辅助性、可替代性。

这样的岗位不需要高深的知识和专业的技术,不是单位的不可或缺的,单位怎么可能主动考虑把你转为正式合同员工呢?

如果真的有能力有水平的人,是不会考虑以劳务派遣的身份来单位工作的。

当然也有人运气好,正好遇到工作需要,转为正式员工。还有一种就是事先设计好的,单位有关系,正常招录不容易,就曲线救国,先以劳务派遣的身份进来,再想办法、找机会转正。

能转正,有个稳定的工作单位,大概是劳务派遣员工们最理想的结局了,但是能达到这个理想状态的,少之甚少。

很多劳务派遣员工,在一个工作完成之后,都被用人单位退回到劳务派遣公司,再去哪里工作,自己也决定不了。

大部分的劳务派遣员工,都像被风挟裹着䓍籽,吹到哪里,就在哪里落脚,因为自身不够强大,所以他们很少能左右自己的命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