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上海的房價還會漲嗎?

李進的vlog


這個我是看不出來,就我自己買房的經歷來看,漲是不太可能了。2015年嘉定新城買房18800一平米,過年那段時間趕上房產市場大漲價,飈到了43000一平,到現在國家調控房價,又降到了37000左右,一年多基本沒怎麼變動了,所以房價大漲是不太可能了,畢竟國家已經明文規定房子不是用來炒的,但是買了也不會虧,畢竟一線城市有發展,有人口,在上海買,意味著更大的壓力,再不能想吃就吃,想買就買,但是也有安定下來的感覺。


我還能叫啥名233


短期看,上海房價較堅挺,長期看,上海房價一定漲。

雖然房地產宏觀調控依然收緊,上海房價依然較堅挺。2018年1月,上海二手房均價每平米58443元,環比上漲1.1%。


香港的今天就是上海房價的明天。隨著自貿區的日漸成熟,自貿港建設方案的穩步推進,上海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不斷提升。可以這麼說,上海早已不是上海人民的上海,而是全國的上海,也將成為全世界的上海。

看看香港的真實房價吧。


支撐上海房價的主要因素有兩個:

首先,上海經濟發展,決定了上海樓市長期健康的大方向。

2017年,上海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133.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9%,成為我國首個突破3萬億元大關的城市。


其次,供求失衡強烈。

上海人口2017年出現負增長。2017年,上海常住人口為2418.33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37萬人,這是從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第二次出現人口規模縮減,上一次是2015年。

但房屋供應下降的更快,供需關係失衡還是那麼強烈。上海的住宅供應量,目前幾年都保持在1000萬平方米每年,也就是10萬多套90平的房子,據說還包括了動遷安置房。你想想上海2400萬常住戶口,每年只要10萬多套新房,平均下來200人口vs1套新房,這個新房量是明顯偏緊張的。

因此,即便周圍城市再飛速發展,也無法對上海形成擠出效應。

長三角地區以上海為核心龍頭,杭州跟南京再怎樣努力都不能望其項背,畢竟上海城市資源在那裡。

相較於杭州南京目前的房價,上海目前的房價,你覺得高嗎?

………………………………………………………………

關注“財經大白史晨昱”,換個姿勢聊財經。


史晨昱


只要中國不出現動亂或者戰爭之類的事件,上海的房子應該還是比較抗跌的。近幾年由於經濟增速下降,而且國家出臺住房不抄的政策,所以導致2017年以後上海的房價基本上沒有出現暴漲的情況。

但長期來看,跟其他城市相比,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一線城市的房價抗跌性也是很好的。大家都知道國家限購政策越是嚴厲的東西,越是有吸引力,再加上一線城市不管從教育,醫療,工作資源等方面都是很有競爭力的。

最為關鍵的人口基數,雖然近幾年上海已經步入老齡化城市的行列。70,80年代上海在貫徹計劃生育政策比較徹底,本地年輕人也是越來越少,上海優勢就在於有好的學校,有復旦、交大、同濟等名牌大學。全國的精英學生都會選擇這裡。有相當一部分會留在上海繼續生活學習。這部分需要住房,在工作幾年後通常都有相當的購買力。另一方面,上海優勢就是醫療資源的集中,上海幾個大醫院,包括:瑞金醫院,華山醫院,中山醫院,紅房子婦產科,肺科醫院等,這些醫院附近房子從來不愁出租。

最後還是城市的競爭力,近年上海在長三角地區的競爭力受到了不小的衝擊,包括杭州,蘇州等周邊城市。但是上海體量還在,國家政策也是一直在扶持上海的發展,包括張江高科技科研中心,臨港自貿區等。臨港自貿區近期房子漲的還不錯。

上海目前的高房價逼走了不少年輕人,但是吸引的是更多有專業技能的人才。房價就是這些高端人才撐起來的,跟那些本來就買不起房的人無關。


大基情


上海商品房永遠不會跌價,上海商品房價格永久上升。2000年上海市中心商品房價格為~每平方3500元至6000元人民幣,中環內每平方2500元至4000元人民幣,上海中環外房價普遍為每平方2000元上下。2000年我購房13萬~當下為250萬為上,2012年購房每平方2萬元人民幣,當下為每平方5萬人民幣,驚天地。上海房價永遠不會下跌……


高盛26


最新數據顯示,無論同比還是環比,上海新房價格都降了,而且降了不少。


據同策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月25日,2018年至今,上海市商品住宅市場成交均價43021元/平方米,同比下滑8.28%,下降幅度較明顯。

上圖是一月新房,也跌了不少,這個數據和統計數據有誤,主要來源市場成交統計。

截至2月26日,上海商品住宅存量面積雖然僅僅有482萬平方米,但是,市場去化速度由2016年1月份-12月份的月均108萬平方米左右,降低到2017年下半年以來的月均42萬平方米。

一線城市基本都是這樣,進入樓市寒冬了。這對一些產業已經造成了影響,比如定位一二線的家電品牌,老闆電器。

老闆電器今天股價跌停,業績其實還是不錯的,淨利潤增長20%以上,但是由於業績增長低於預期,股價跌停。業績增長放緩的主要原因是一二線樓市調控。房地產市場影響:老闆電器目前80%收入來自新房裝修,20%來自更新,因此增速不可避免的會受到房地產市場的影響。16年四季度到17年上半年,受調控影響最大的還是一二線城市,例如北京上海成交量同比下滑30%+。而目前公司65%-70%的收入來自於一二線城市,因此直接影響了公司四季度的收入增速。

現實情況就是如此,加上2018年是地產商債務到期高峰期,所以降價銷售回籠資金將有望成為一線樓市的主基調,上漲很難了。2017年12月以來,已經有不少房企主動放棄心理價,開始降價跑量,導致新房價格下跌。

2018年是房企資金壓力最大的一年,再加上銀行收緊房企貸款,融資也更加困難,海外融資難度也在加大,資金鍊就是房企的命門,除了少數資金實力雄厚能堅守著不降價,今年主要趨勢就是一個下降市。

綜上所述,如果一線調控政策不變,今年房價大概率還是會跌。但是未來一旦政策放開,等待的將是反彈。關鍵是,這次調控會持續多久?如果堅持個五年十年,那就厲害了。


趙冰峰財經


中國目前房價的情況下,不能效仿日本91年主動刺破房地產泡沫,副作用代價太大,同時要保住匯率,不能像俄羅斯一樣盧布大幅度貶值,房價跟匯率同時保,鴨梨山大啊。政府目前就是維穩,然後帶動經濟發展,提高居民收入來適應房價,說白了就是在目前租售比相對較低的情況下,花時間來提高經濟,衝抵高房價。居民人均收入高了,高房價接受能力也會提高。個人認為近期應該是整體稍有回落,但是長期看起來,各項調控只是限制房價漲的慢而已。。所以剛需還是要上車,上海內環這些好地段的更抗跌,還有就是學區房,這倆應該能抗跌領漲。



Jugg15


上海房價已經跌了,二手房交易量是去年同期一半,新房是去年三分之二,二手房掛牌比去年跌百分之十五左右



小微木


雖然國家一再強調房住不炒,但是我認為有一些特定的房產還是會升值的。

一,學位房,學區房。

這類房源屬於稀缺資源,現在年輕一代已經步入主力消費階段。都希望給予孩子更好的教育條件,畢竟在大城市裡你不學習,別人在學習。不創造更好的條件就代表著落後。而學位,學區房這種帶有屬性的房產,必然會在家長的追捧之下繼續上漲。

2018年上海有248所高中學校參與中考招生錄取,其中市重點68所,區重點87所(含4所市特色普通高中),普通高中96所。

近幾年上海的中考人數一直都在7萬人之上,錄取率只有50%~65%。

您想想,如果在有能力的前提下,是否會給孩子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之上。名校重要嗎?重要的!

新開地鐵周邊房產

上海地鐵在2020年將會上線運營三條新的線路。分別是14號,15號,18號線。沿途的地鐵站周邊房價必然也有一些漲幅。

據統計,大型城市的地鐵物業的價格會高過周邊30%以上。而且大型城市的地鐵沿線商鋪出租率也是非常高的。地鐵建成通車,會吸引周邊生活、商務、娛樂等設施以及配套方案向地鐵站點去集中。那麼推高房價也是一種必然結果。

三、市內中心區,商業集中區

此類房產也屬於稀缺資源。我們都知道,城市的發展都是向外擴張,城市的發展都是由內向外進行發展,市內的土地可供發展的越來越少,要麼靠拆,要麼靠改變土地用途。所以越中心,越繁華地段的房產越稀缺。

以上為黃浦區太陽都市花園的房價走勢,即使在國家的調控下,還是從2016年12月到現在漲價約1萬元。未來這種市區中心房源,也是會穩中有漲。

綜上

房價只所以往下跌,那是均價的作用。現在的房價確實很高,動輒大幾百萬,要有這樣的資金儲備。我相信您也是成功人士了,應該有更好的投資方法了。

但是真正優質的房源,依舊是投資的好渠道。不僅僅是保值,還能穩中增值。尤其是可以想象國家開放二胎後,未來十餘年,又會有不少家庭為了孩子的上學去拼死拼活,所以我認為好的學校的學位房真的是投資的主力!

感謝您的閱讀⭐關注、⭐點贊、⭐轉發,將成為我的動力。

一入支付深似海


不能說會不會,應該說肯定會有漲有跌!

市中心且利多出盡的在史上最嚴調控政策下會跌!

上海的房價不得了,了不得。市區配套齊全,學區。此類房子已經漲無可漲,萬一學區調整給調沒了呢?萬一學校搬了呢?這類房子就算漲也最好不要碰。

已經到了頂點,最多樓市暴漲的時候,跟著漲漲。但風險實在太大。

新城區會漲

新城區隨著配套的完善、地鐵軌道交通、醫院學校的進駐。上漲空間會更大。和市中心的差價比率會越來越低!

所以上海以後肯定會有房子漲。新城區上漲的比率會更高。


仙東小管家


上海房價上漲的可能性不大。第一,上海老年人口數量逐年增加,房地產不斷向老年人方向積累,隨著年輕勞動力被高昂的生活成本和越來越難的就業形勢擠出上海,大量房子被接盤的機會越來越少;第二,國家經濟定向調控手段逐漸向疏遠房地產方向,購房成本增加,必然影響交易熱情;第三,租售同權的政策讓買房失去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