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上海的房价还会涨吗?

李进的vlog


这个我是看不出来,就我自己买房的经历来看,涨是不太可能了。2015年嘉定新城买房18800一平米,过年那段时间赶上房产市场大涨价,飚到了43000一平,到现在国家调控房价,又降到了37000左右,一年多基本没怎么变动了,所以房价大涨是不太可能了,毕竟国家已经明文规定房子不是用来炒的,但是买了也不会亏,毕竟一线城市有发展,有人口,在上海买,意味着更大的压力,再不能想吃就吃,想买就买,但是也有安定下来的感觉。


我还能叫啥名233


短期看,上海房价较坚挺,长期看,上海房价一定涨。

虽然房地产宏观调控依然收紧,上海房价依然较坚挺。2018年1月,上海二手房均价每平米58443元,环比上涨1.1%。


香港的今天就是上海房价的明天。随着自贸区的日渐成熟,自贸港建设方案的稳步推进,上海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升。可以这么说,上海早已不是上海人民的上海,而是全国的上海,也将成为全世界的上海。

看看香港的真实房价吧。


支撑上海房价的主要因素有两个:

首先,上海经济发展,决定了上海楼市长期健康的大方向。

2017年,上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133.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成为我国首个突破3万亿元大关的城市。


其次,供求失衡强烈。

上海人口2017年出现负增长。2017年,上海常住人口为2418.3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7万人,这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第二次出现人口规模缩减,上一次是2015年。

但房屋供应下降的更快,供需关系失衡还是那么强烈。上海的住宅供应量,目前几年都保持在1000万平方米每年,也就是10万多套90平的房子,据说还包括了动迁安置房。你想想上海2400万常住户口,每年只要10万多套新房,平均下来200人口vs1套新房,这个新房量是明显偏紧张的。

因此,即便周围城市再飞速发展,也无法对上海形成挤出效应。

长三角地区以上海为核心龙头,杭州跟南京再怎样努力都不能望其项背,毕竟上海城市资源在那里。

相较于杭州南京目前的房价,上海目前的房价,你觉得高吗?

………………………………………………………………

关注“财经大白史晨昱”,换个姿势聊财经。


史晨昱


只要中国不出现动乱或者战争之类的事件,上海的房子应该还是比较抗跌的。近几年由于经济增速下降,而且国家出台住房不抄的政策,所以导致2017年以后上海的房价基本上没有出现暴涨的情况。

但长期来看,跟其他城市相比,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一线城市的房价抗跌性也是很好的。大家都知道国家限购政策越是严厉的东西,越是有吸引力,再加上一线城市不管从教育,医疗,工作资源等方面都是很有竞争力的。

最为关键的人口基数,虽然近几年上海已经步入老龄化城市的行列。70,80年代上海在贯彻计划生育政策比较彻底,本地年轻人也是越来越少,上海优势就在于有好的学校,有复旦、交大、同济等名牌大学。全国的精英学生都会选择这里。有相当一部分会留在上海继续生活学习。这部分需要住房,在工作几年后通常都有相当的购买力。另一方面,上海优势就是医疗资源的集中,上海几个大医院,包括:瑞金医院,华山医院,中山医院,红房子妇产科,肺科医院等,这些医院附近房子从来不愁出租。

最后还是城市的竞争力,近年上海在长三角地区的竞争力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包括杭州,苏州等周边城市。但是上海体量还在,国家政策也是一直在扶持上海的发展,包括张江高科技科研中心,临港自贸区等。临港自贸区近期房子涨的还不错。

上海目前的高房价逼走了不少年轻人,但是吸引的是更多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房价就是这些高端人才撑起来的,跟那些本来就买不起房的人无关。


大基情


上海商品房永远不会跌价,上海商品房价格永久上升。2000年上海市中心商品房价格为~每平方3500元至6000元人民币,中环内每平方2500元至4000元人民币,上海中环外房价普遍为每平方2000元上下。2000年我购房13万~当下为250万为上,2012年购房每平方2万元人民币,当下为每平方5万人民币,惊天地。上海房价永远不会下跌……


高盛26


最新数据显示,无论同比还是环比,上海新房价格都降了,而且降了不少。


据同策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月25日,2018年至今,上海市商品住宅市场成交均价43021元/平方米,同比下滑8.28%,下降幅度较明显。

上图是一月新房,也跌了不少,这个数据和统计数据有误,主要来源市场成交统计。

截至2月26日,上海商品住宅存量面积虽然仅仅有482万平方米,但是,市场去化速度由2016年1月份-12月份的月均108万平方米左右,降低到2017年下半年以来的月均42万平方米。

一线城市基本都是这样,进入楼市寒冬了。这对一些产业已经造成了影响,比如定位一二线的家电品牌,老板电器。

老板电器今天股价跌停,业绩其实还是不错的,净利润增长20%以上,但是由于业绩增长低于预期,股价跌停。业绩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是一二线楼市调控。房地产市场影响:老板电器目前80%收入来自新房装修,20%来自更新,因此增速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房地产市场的影响。16年四季度到17年上半年,受调控影响最大的还是一二线城市,例如北京上海成交量同比下滑30%+。而目前公司65%-70%的收入来自于一二线城市,因此直接影响了公司四季度的收入增速。

现实情况就是如此,加上2018年是地产商债务到期高峰期,所以降价销售回笼资金将有望成为一线楼市的主基调,上涨很难了。2017年12月以来,已经有不少房企主动放弃心理价,开始降价跑量,导致新房价格下跌。

2018年是房企资金压力最大的一年,再加上银行收紧房企贷款,融资也更加困难,海外融资难度也在加大,资金链就是房企的命门,除了少数资金实力雄厚能坚守着不降价,今年主要趋势就是一个下降市。

综上所述,如果一线调控政策不变,今年房价大概率还是会跌。但是未来一旦政策放开,等待的将是反弹。关键是,这次调控会持续多久?如果坚持个五年十年,那就厉害了。


赵冰峰财经


中国目前房价的情况下,不能效仿日本91年主动刺破房地产泡沫,副作用代价太大,同时要保住汇率,不能像俄罗斯一样卢布大幅度贬值,房价跟汇率同时保,鸭梨山大啊。政府目前就是维稳,然后带动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来适应房价,说白了就是在目前租售比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花时间来提高经济,冲抵高房价。居民人均收入高了,高房价接受能力也会提高。个人认为近期应该是整体稍有回落,但是长期看起来,各项调控只是限制房价涨的慢而已。。所以刚需还是要上车,上海内环这些好地段的更抗跌,还有就是学区房,这俩应该能抗跌领涨。



Jugg15


上海房价已经跌了,二手房交易量是去年同期一半,新房是去年三分之二,二手房挂牌比去年跌百分之十五左右



小微木


虽然国家一再强调房住不炒,但是我认为有一些特定的房产还是会升值的。

一,学位房,学区房。

这类房源属于稀缺资源,现在年轻一代已经步入主力消费阶段。都希望给予孩子更好的教育条件,毕竟在大城市里你不学习,别人在学习。不创造更好的条件就代表着落后。而学位,学区房这种带有属性的房产,必然会在家长的追捧之下继续上涨。

2018年上海有248所高中学校参与中考招生录取,其中市重点68所,区重点87所(含4所市特色普通高中),普通高中96所。

近几年上海的中考人数一直都在7万人之上,录取率只有50%~65%。

您想想,如果在有能力的前提下,是否会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之上。名校重要吗?重要的!

新开地铁周边房产

上海地铁在2020年将会上线运营三条新的线路。分别是14号,15号,18号线。沿途的地铁站周边房价必然也有一些涨幅。

据统计,大型城市的地铁物业的价格会高过周边30%以上。而且大型城市的地铁沿线商铺出租率也是非常高的。地铁建成通车,会吸引周边生活、商务、娱乐等设施以及配套方案向地铁站点去集中。那么推高房价也是一种必然结果。

三、市内中心区,商业集中区

此类房产也属于稀缺资源。我们都知道,城市的发展都是向外扩张,城市的发展都是由内向外进行发展,市内的土地可供发展的越来越少,要么靠拆,要么靠改变土地用途。所以越中心,越繁华地段的房产越稀缺。

以上为黄浦区太阳都市花园的房价走势,即使在国家的调控下,还是从2016年12月到现在涨价约1万元。未来这种市区中心房源,也是会稳中有涨。

综上

房价只所以往下跌,那是均价的作用。现在的房价确实很高,动辄大几百万,要有这样的资金储备。我相信您也是成功人士了,应该有更好的投资方法了。

但是真正优质的房源,依旧是投资的好渠道。不仅仅是保值,还能稳中增值。尤其是可以想象国家开放二胎后,未来十余年,又会有不少家庭为了孩子的上学去拼死拼活,所以我认为好的学校的学位房真的是投资的主力!

感谢您的阅读⭐关注、⭐点赞、⭐转发,将成为我的动力。

一入支付深似海


不能说会不会,应该说肯定会有涨有跌!

市中心且利多出尽的在史上最严调控政策下会跌!

上海的房价不得了,了不得。市区配套齐全,学区。此类房子已经涨无可涨,万一学区调整给调没了呢?万一学校搬了呢?这类房子就算涨也最好不要碰。

已经到了顶点,最多楼市暴涨的时候,跟着涨涨。但风险实在太大。

新城区会涨

新城区随着配套的完善、地铁轨道交通、医院学校的进驻。上涨空间会更大。和市中心的差价比率会越来越低!

所以上海以后肯定会有房子涨。新城区上涨的比率会更高。


仙东小管家


上海房价上涨的可能性不大。第一,上海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加,房地产不断向老年人方向积累,随着年轻劳动力被高昂的生活成本和越来越难的就业形势挤出上海,大量房子被接盘的机会越来越少;第二,国家经济定向调控手段逐渐向疏远房地产方向,购房成本增加,必然影响交易热情;第三,租售同权的政策让买房失去优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