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古城小巷

漫步古城小巷

古城淮安的駙馬巷

漫步古城小巷

周恩來故居

漫步古城小巷

駙馬巷石板路


生活在小城,上班路程不過五里,步行也就二十多分鐘,漫步小城猶如翻閱史書,歲月更替的畫卷依次展開,古存遺蹟、風雲人物,流傳的故事,擋也擋不住地呈現在眼前,在腳下,在耳畔。

我喜步行上班,為的是漫步古城小巷,看小橋流水。行程自古樸的四合院沿無名的小巷出來,從兩株數十米高的百年核桃樹下通過,經駙馬巷、大聖橋,越雙刀劉巷、沿文渠,過高公橋、化民橋,經竇娥巷口至桃花垠。單從我沿途一線經過的這些地名,可見小城古風遺韻豐厚與凝重。

老家住的四合院,是建國前一位大地主家四進院子中的一個西院,房屋四梁八柱,據說地震牆體倒都會往外倒,屋樑不會倒,其中凝結了先人建築智慧。那矗立在巷口的兩株核桃樹,春來枝繁葉茂,秋至碩果累累,孩童們常以磚塊石子擊之,哄搶戲鬧爭食。相傳當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女作家賽珍珠也曾在這核桃樹下納涼讀書,從這巷口進進出出。

上班沿途最有名的是駙馬巷,駙馬巷長不過三百米,寬不過五米。明朝出了個駙馬,姓名黃琛。黃氏自幼習武,從朱元璋起義,驍勇善戰,屢立戰功,明朝建立,黃氏在淮安任官,朱元璋以侄女嫁之,後在巷內修駙馬祠,在巷口立駙馬巷牌樓。 小巷因110多年前涎生了開國總理周恩來而名揚天下。在兩條縱向石條嵌邊,中間石條橫鋪的巷道上,周恩來行走了十幾個春秋。如今,這裡人來人往,有來自海內外的遊人,來尋找名宅古巷的遺風,來尋覓一代偉人的童年足跡。還有我這樣隨時都可以暢遊匯入這人潮的本埠人,和遊人一起呼吸一起追尋這神奇小巷的歷史氣息。

小巷最美的是下雨時節。江淮的雨,淅淅瀝瀝,不急不慢,經常是沒完沒了,沒有停下的意思,倒是這個時候走進小巷,別有意趣。南北巷口兩座一石質一木質高矗的牌樓,似乎在享受著雨中前後呼應,在雨中沒有避退的樣子,人們也沒有躲藏,在雨中漫步暢爽。 小巷沿街兩側兩幅細長的雨簾,蜿蜒伸長。各式各樣多彩的雨傘,像水中漂移的浮萍,緩緩遊動,遊進小巷,遊進周恩來故居,游出小巷。輕盈的雨滴落在凹凸不平石板上,水珠四濺,人們的腳步和著雨滴的節拍,一路輕快。 青色的瓦,白色的牆,灰色的踢腳線,黃色的石板,都在雨中變得淡淡的濛濛的,煙嵐氤氳,確似一幅水墨寫意小品。如若是夜晚,LED燈的奶黃色充盈小巷,人流燈行,古屋剪影搖曳,又似一幅動漫沙畫,讓人流連。

佇立駙馬巷南巷口石質牌樓回望,東側高三層的古城中心建築鼓樓,自宋代以來一直在那裡俯視小巷。 在駙馬巷北巷口木質牌樓下,舉目環視。西側一座七層寶塔,已經從唐朝開始在那裡等候千年。塔下不遠處還有一座韓信釣魚臺,周恩來青年時代《詠淮陰侯釣魚臺》詩云:誰知一擲漁竿後,忽地淮陰有偉人。誰知後來他自己也成了從家鄉小巷走出的蜚聲世界的偉人。

正對駙馬巷北巷口的是南宋朝抗金英雄劉氏家族的居住地雙刀劉巷,清人儒商劉鶚,現代散文大家袁鷹曾在小巷研學。邊上是大聖橋,那是老鄉明朝大家吳承恩《西遊記》中孫悟空齊天大聖的自封號命名的。 東側有文渠,文渠從京杭運河引水,與城中小巷構成水陸兩路交通網。悠悠文渠水靜靜地流淌了千百年,哺育了一代一代小城人,也孕育了古城獨特的文化風情。周恩來小時候經常從小巷走出坐船從文渠出行。 沿文渠往北有高公橋、化民橋、竇娥巷,橋橋巷巷都有故事。

其中元朝雜劇大家關漢卿《竇娥冤》主人公原型竇娥就生活在竇娥巷裡,與小巷相距不遠的淮安府衙知府老爺大堂,至今常常為遊客上演竇娥蒙冤,六月飛雪的悲情故事片段,祈福人間悲劇不再重演。 走過竇娥巷口,眼前是一片寬闊湖面圍著的一座島,這就是桃花垠,是一個古風景區,舊有十八景之說。如今湖中島上建有一座雄偉的建築—周恩來紀念館,一座人民心中的豐碑,人們匯聚到這裡,緬懷這位世紀偉人,每年桃花盛開偉人涎辰的紀念日前後,桃花垠更是人似潮花似海,桃花有垠,思念無限。

從幾里外神秘幽邃的駙馬巷,到豁然開闊的桃花垠,我沿著小巷漫步,短短二十分鐘穿越了二千年,常常沉浸在歷史畫卷裡,忘了時間,我希望時間慢點流逝。

淮楚東月2014/9/3 淮安

漫步古城小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