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师的你会在家长会上向学生家长传达哪些教育思想?

醉心创作


作为老师在家长会上向学生家长应传达那些教育思想?这个问题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我所在的是一所偏僻的农村小学,学生的情况很复杂。(1)学生属于留守儿童,爸妈长期在外,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2)家长不识字,本身不会教孩子,孩子的作业辅导不了,把希望全都寄托在老师身上,时间一长,孩子成了学困生。(3)家长不知道关心孩子的学习,上班的时候是忙,顾不上,不上班了就聊天、打麻将、玩手机,对孩子的学习只关注在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上,平时则不管不问。

所以针对不同的情况,作为老师在家长会上就会传达不同的教育思想。

一:尽量多陪伴,多沟通

留守儿童普遍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家长根据自己的情况应尽量多陪伴孩子,即使不能陪在孩子身边,也与孩子多沟通,多聊天,了解孩子的生活与学习,分享孩子的快乐,分担孩子的烦恼。不能因为距离而割断孩子与爸妈的爱的纽带,这样孩子才会感觉到,虽然爸妈不在身边,但爸妈仍然是爱他的,这样他才有安全感,才有自信,才能勇敢面对困难。

二:高质量的陪伴

有的家长虽然一直自己带孩子,但对自己的孩子仍然知之甚少。针对这样的家长,应多了解孩子,从关注孩子的穿衣吃饭,但他的写作业情况,时不时翻翻孩子的书本,看看到底学到哪里了,翻翻孩子的作业,看看到底写的怎么样。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而学习习惯的养成,尤其是家庭作业习惯的养成,还是靠家长来培养,所以作为家长先要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打好基础,以后才能放手,以后才能轻松。

三:多沟通,多交流

多与老师沟通、交流。一次有个家长来质问老师,“老师,我孩子的成绩为什么这么差,我的其他两个孩子都挺好的,就这一个为什么这么差啊?”

“我们学到哪里了你知道吗,他的作业写不写你知道吗?他家庭作业写的情况你知道吗?”老师一连串问。

“开两次家长会,你们来一次,还没有等到老师讲,孩子爸就走了,而且还把孩子也带走了。”老师无奈地说,“好像你们家长怕与老师见面一样。”

家长愕然,“我的其他两个孩子也没怎么管过,她们都还挺好的。”

“那孩子与孩子一样吗?一样的老师教,班里四十多个学生不照样不同吗?”

这样的沟通,作为老师面对家长的质问是心里有气,态度不好,作为家长听到如此地批评心里肯定也不舒服。发生这样的问题,不正是彼此缺少交流的原因吗?

只有多交流,家长才能真正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不要等到孩子问题严重了,才来学校问责。当老师反馈孩子的信息时,也正是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作为家长要重视,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共同努力教育好孩子。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希望,作为老师要与家长一起努力,把孩子培养成才。


尊重生命sun


作为小学三年级班主任,我会在家长会上向学生传达以下教育思想:

一、陪伴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要抽时间陪伴孩子。

我班里有个小男孩儿,极聪明,字也写得好,但是期末考试很差。他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后半学期男孩儿 的爸爸去外地打工,爷爷奶奶在家照看。但是爷爷奶奶陪伴不到位,比如男孩儿写作业时候他们刷视频,看电视,要求家长听写,也做不到。孩子一个人完成作业,完成听写,效果不好。久而久之就产生厌学心理,从刚开始的特优生变成了后进生,不写作业,不跟同学们玩,一个人坐在那,眼睛盯着课本,却神游天外。甚至在期末拉练考试时借口头疼不参加拉练考试。

家长的陪伴,会给孩子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也有极大的作用。比如陪孩子读书,给孩子检查作业,提醒孩子阅读、预习……

二、理解和鼓励

如今的教育,无论家长还是学校或者说最重要的高考,看重的都是分数,但是这样是不对的。作为家长,需要理解孩子,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好的习惯也不可或缺。

有一次考试,班里的小女孩儿考了99分,回家被家长大肆训斥,重新抄写一遍卷子不说,还要写保证书。我听说之后很心疼,就找家长谈话,但是家长的态度依旧是分数是天。这个小女孩儿就越发的小心翼翼,作业检查又检查,写字写了又擦,甚至在一次题比较难的测试中,一看不是100分就哭了。这个孩子不敢大声说话,上课举手都是看别人,如果有人举手她就举,没人举手她就不动。长此以往,她会变成什么样子?想想都不寒而栗。

所以家长要理解孩子,不要仅仅以分数去评判孩子的进步与否。上一次考试这道题错了,给他鼓励,下次再考类似的题,作对了,就要进行夸奖。而不是以分数的增减来奖惩。

三、习惯培养

班里有一部分同学,很聪明,次次考试都是前几名,家长喜欢,同学崇拜,但是他们有一些习惯问题。


比如一个男孩儿,他的数学老是有错,并且错的都是读题不认真,答非所问。如果认真读题的习惯不培养,这个问题只会越来越大。

还有一个女孩儿,永远丢三落四,忘记带书,忘记带作业,课桌里面堆满了书,乱七八糟。跟她的家长谈过了,但是家长不以为然,觉得成绩好就行了。他没有想过,孩子丢三落四的习惯,以后会表现在学习中。

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比如做完作业检查,每晚预习第二天要学的知识,阅读课外书的习惯,语言表达能力的习惯等等,这些习惯养成了,对当时的成绩影响不大,但是以后会慢慢的现实出来优势,孩子会慢慢的自主自发的学习,成绩不差,家长也不用那么费心了。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有不当之处,请见谅。


小小小夫子


首先,我要说明的是,我不是一名老师,但我一名不错的家长。我家两个孩子都考上985大学。

如果我是一个老师,我会告诉家长:

1,家长和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影响远远高于学校和社会。

因为家长和家庭在孩子成长的早期就施加影响,而这些影响对一个人一生都是极其深远的。孩子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孩子的为人处世能力,孩子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很大程度上都跟家庭的影响有直接关系。但遗憾的是,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对于孩子如此重要。

2,要求孩子做的事情,自己先做到。要相信“身教胜过言传”的道理。你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还要求孩子这样那样,孩子心里不服气,就不会真正理解你这样要求的意义。

3,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课本太难”。我听过无数的父母亲当孩子面说课程太难了,我自己都搞不懂。要知道,你是一个成年人,可能也受过教育,在孩子心目中你就是最厉害的人了。而你说连自己都不会,那就意味着孩子学不会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爸爸妈妈都不会,他们是成年人,也读过书,我一个孩子怎么可能学懂呢。

正确的做法是和孩子一起学习,做家长的同时也算重新上了一次学。不要担心以后的知识你不懂,孩子只要在开始阶段跟上了,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喜欢学习,以后就不要你跟了的。

4,不要抱怨学校、老师或同学。家长对学校、老师和同学有反感或者抵触情绪,立刻就会传染给孩子的。孩子不喜欢学校,就不会好好学习,要知道孩子学习好的科目一般都是孩子喜欢的老师任教的。家长不能更换任课老师,能够做的就是跟老师搞好关系,让孩子也喜欢上老师。孩子喜欢老师,就喜欢学习,加上老师也会对等地喜欢孩子,成绩自然不会差的。另外,孩子和同学关系也需要关注,远离坏孩子并注意保护孩子不受侵犯,也需要有气度容忍不同兴趣爱好的同学,和大家打成一片才能够更好地学习。


欢迎大家补充。


周末快乐!

刘舜才

2020-01-10


管理与销售智慧


1、家长是孩子的榜样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家长的影子,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家长就首先要做怎样的人。要孩子诚信,家长就不要两面三刀,满口谎言;要孩子守时,家长就要有时间观念,做事有计划,有清单;要孩子孝顺,家长对长辈就有和风细雨,嘘寒问暖;要孩子爱学习,家长就不要离不开电视和手机;要孩子爱阅读,家长就要坐得住,就要不看书就浑身不自在的习惯……

2、最长情的告白就是陪伴

生孩子是自己决定的,带孩子也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父母生,姥姥养,爷爷奶奶赏一赏”虽是戏言,却成了时下不争的普遍现象。隔辈亲,隔辈溺爱,加之体力不济,教育观念不同,指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教育好你的孩子,就是“痴人说梦”,祖辈能在父母忙工作忙生意忙应酬时搭把手,让孩子回家有灯等候,有饭吃饱已经是理应感恩戴德的了。文化层次高一些的祖辈,在孩子文化学习上也能有所引导,但很多祖辈是做不好的。陪伴孩子成长,应该是父母最大的事业。母亲陪伴的孩子情绪温顺,而父亲陪伴的孩子有规则意识,勇敢,有韧劲。所以,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理应陪伴孩子做“真实的游戏”,绝不是玩电子游戏;陪伴孩子体验和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秘密和大自然的秘密;陪伴阅读,引领孩子穿越时空的对话;陪伴锻炼,爱锻炼的男孩不易沉迷于男子游戏的虚幻世界,爱锻炼的女生,不易小女子气,叽叽喳喳,搬是弄非;陪伴旅行,拓展视野,活跃思维;陪伴学习,获得努力上进的成就感。

3、做路边鼓掌的人

孩子的人生是他们自己的人生,每一个孩子都是即将绽放的花朵,花期不同,不管你如何焦虑,你除了关注他的背影,静待花开,别无选择。拔苗助长的结果只能是禾苗枯萎,一无所获!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孩子个性和爱好,给他适当的点拨和引领,对他努力而取得的一点“成就”就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舞,让孩子昂起头挺起胸自信开始人生每一天!

4、面对现实,学会接纳和总结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不是来替代你成就梦想的人。孩子的每一天都有成功,但肯定也有失败,胜不骄 败不馁,说着容易,做着难,对孩子的问题尤其难。有的家长,在孩子第一次考试后,孩子都没哭,自己却眼泪婆娑。有的家长,当老师要与他交流孩子的问题,他就紧张得不得了。有的家长,到了孩子中高年级,眼里只有“别人家的孩子”,对自己孩子一千个一万个不满意。其实,孩子的路很长,一次考试并不代表什么,只要认真总结,有问题纠正问题即可;同样,孩子的错误,并不是家长造成的,家长只要帮助他、督促他、约束他、引导他即可改变;“别人家的孩子”也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成的,也是日积月累的付出换来的,自己的孩子暂时滞后,说明家长和孩子付出的还不够,我们一起努力一定能更优秀!而且,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说不定还比“别人家的孩子”优秀呢,只是我们的评判标准仅仅局限在了“别人家孩子”优秀的一面,而忽视了自己孩子优秀的那一面罢了。在孩子有问题的时候,家长都不能勇敢面对,叫孩子怎么办?所以,接纳现实,总结问题,寻找策略,才是改变的最好路径。

5、健全人格比学习更重要

阳光、上进、宽容他人,严于律己,无私,奉献,责任,担当……世界上只所以有那么多“熊孩子”,有那么多厌世轻生的人,有那么多“未成人”做出了连成年人都不敢做的凶残事情,原因就在于教育观点上的偏差。有的家长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或者连学习也不管,美其名曰“顺其自然”。一棵树你已经任由它长成了歪脖子树,不要他拧过来,除了砍掉,绝无他法。从小教育孩子学习“做人”,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比什么都重要!

在我们学校的六年级篮球联赛前,全年级有几条铁的纪律:

(1)不迟到,迟到就当弃权;

(2)不喊不文明口号,为对手的精彩鼓掌。

(3)尊重裁判,一切以裁判裁定为准。

(4)不指责对手球队、球员和啦啦队员,不骂人,不打架。

(5)老师管理本班学生,不指责、不训斥对手学生。

我们班的学生小组第一,淘汰赛第一场胜,第二场与同组的另一班对阵,初赛40:8胜了,但这一场,上半场平,下半场平,加时赛因为马上上课,裁判说谁先进谁胜,对手果然先进,我们班学生哭得昏天黑地,但不到10分钟,球员们说:不服输,但接受结果!因为他们知道,初赛后,对手请了专业教练,天天摸爬滚打,真的也打得很好了!

森林不是一个人的森林,教育也不是一个人的教育。教育,家校配合永远在路上!





开心老师


现在许多老师习惯于自我为中心,希望学生和家长都听自己的话,实际上这是老师地位的错位。老师在学校教的知识在学生个人学习成长当中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而老师也没有精力和能力包揽学生全部的成长需要,因此家校应当是非常重要的配合关系,家庭教育对于学校教育同样重要。老师应当告诉家长,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更为关键。因为它是一切社会化教育的基础,老师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进行好的学校教育。而家长不应把责任和希望都只寄托在老师身上,这样会害掉自己的孩子,家长应该自己更用一份心,更尽一份力。

不过面对现代家庭的独立化和小型化,不但每个家庭的教育能力非常不同,而且大多家庭的教育能力都是不足的。虽然现在社会上涌现出许多私教机构,像什么亲子班.补习班,私立学校之类,但实际上他们的功能与作用与真正有用的家庭教育需求南辕北辙,甚至助纣为虐。以我看来,建立起真正有用的家庭教育社交网络,形成广泛的社会家庭教育协同机制,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


开环教育


刷朋友圈的时候,偶然看到一位老师这样讲:


这句话是否道出了很多老师的心声。

想教好孩子,绝不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家长也承担了很重要的任务。

下面是一位老师在家长会上的肺腑之言:

1

我不会像每次家长会的开场白一样,感谢在座的各位在百忙之中来参加家长会。

因为你虽然忙,但并不是忙到日理万机;而你的孩子在这里读书,你屈尊来一次也是应该的。

来参加一次家长会,到底有多少效果我不敢保证,但如果不来,你可能永远不知道跟别的家长在对教育认识上的差距有多大。

2

对孩子的教育,不是我们老师在这儿呼吁你甚至恳求你,而是你做父母的义务。

当父母的,总是得想方设法把孩子今后的道路铺得好一些,这点没错吧。

但每次我去儿子的学校开家长会,我都会有一种错觉,好像这些孩子都是老师的。老师在讲台上讲孩子的各种问题,讲家长做得还不够,讲家校要怎么配合,讲得恨铁不成钢,而家长们呢,一般只是被动地听听就算了。

我知道总是批评这个夸赞那个,或者总是指着你们家长说应该怎么管好孩子,你们心里难过,我心里也不好受。所以我不会去指责你们,我今天只是撕开一层温情的面纱,给各位家长把真实情况摆出来。


3

先从这次考试说起吧。

如果孩子成绩好,你不用感谢我;成绩差,你也不要埋怨我。

成绩好,自然有好的原因,一般情况下,最主要的是靠孩子自己,还有部分家长的功劳;成绩差的,总是离不开基础不好、态度不端正、习惯不好以及家长老师没管理好这些因素。

对于我们老师来说,一个班四十几个人,都是自己的学生,总会有好的、有差的,都是班里的一部分,这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对你们家长来说,这个好的或者差的就是你家庭的全部。

4

教师只是一种职业,一个谋生的手段。

我同在座的各位家长一样,都是为了生活甚至生存而找的这份工作。其实你想想自己工作时的情景,或许也就对我们多了点宽容,当然了,你也可能会对我提更高的要求。这都没问题的,就是需要互相交流才能把这个教育搞好。

今天讲的一些话,只是代表个人的一些想法,有些话可能不太好听,但值得各位家长认真思考下。


5

一些家长可能不愿意跑来开家长会。毕竟开一场家长会,可能就占用了你休息的时间,甚至你还需要请假、调班,扰乱了一些正常的生活程序。

其实,家长会这个东西老师也不太喜欢开。如果没有家长会,这个时候我同样可以安逸自如地躺在家里看看电视,或者出去跟家里人散散步,也不用花费精力准备什么讲话了。家长会开多了,自己也觉得没多少东西可说的。老师说得好,你们听听就过去了;说得不好,你就会觉得这个老师真没水平。当老师压力也大,也是不容易的。

所以大家都别抱怨这件事了。

6

家长对孩子成长教育的认识,决定了孩子的高度。

这是我特别想对在座的各位说的一句话。

对于有些家长来说,你可能潜意识里觉得现在学习没什么用,或者认为孩子的学习就是学校老师的事情,不关自己的事情,那你的孩子估计也不会对学习太重视。

相反,如果你愿意去花一些精力去关注孩子的细节,那估计你的孩子想养成很多坏习惯也难。


你天天一回家就是玩手机,看电视,玩电脑,孩子在家里写作业估计也没多少心思,或者他心里也会不平衡,为什么大人就可以,偏偏我不可以?

而如果你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下班还喜欢学习充实自己的人,孩子或许对阅读也会比较感兴趣,也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很正常很不错的事情。

要知道,孩子有时候是需要你来做一个参照物的。

7

我是教语文的,语文的学习,绝对不是仅仅在课堂上。

语文课一周只有七节,这七节给老师们安排的任务太多了,我需要把精力花在课文讲解、习题讲解、阅读写作的指导上。

就这点时间怎么可能包办一个孩子的一切,更别说四十几个人了。

我常常自己觉得,我很多时间可能都在做无用功,我要花大量的精力去管成绩差的同学,催缴作业,改作业,订正,再错再订正再改。而不是花大量的时间指导他们如何阅读,如何写作。

就比如国庆的试卷,绝大多数孩子是应付完成的,根本不用心去做,那节后我要讲评的话,又能有多少效果呢?我非常无奈。

如果一个学生在家里的时间没有去阅读,没有去思考。只依靠在校的那点内容,那他永远别指望能有多高的语文素养。

8

语文的地位越来越高,而某些家长的重视却是越来越低。

我们知道中考、高考都在改革,尤其是语文,分数比重会越来越大。甚至你不好好阅读,考场上题都做不完。这一切都显示着,今后的学校教育更侧重于实际应用了,更符合当今的国情了。

形式这么严峻,你还不去督促孩子重视语文素养的积累和提高,难道你真的寄希望于靠老师在学校的这么几节课里的强调么。


9

我刚才说的这些都是心里话,不一定都是对的。你可以对我有意见,你还可以有空找我交流交流,我非常欢迎。

我一年当中跟你们也讲不了几句话,甚至电话也很少有人打过来。大家把孩子送到学校,好像一切都交给老师了,你们心里就放心了。

说真的,我却一点都不放心。

因为我打心底里知道我的能力是有限的,我无法做到给予您孩子更多的关注,也无法给每个同学同等的辅导,更无法让每个孩子都取得好的成绩,这是真心话。

10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一点:

其实讲这么多,我一点埋怨大家的意思也没有,有的只是心里的一点想法而已。我就把这点想法直率地说了出来。如果让你觉得了反感,那都是我的不对;但如果能够引起你的一点思索,那我的目的也算是达到了。


教师苑


说实话我有好为人师毛病,因为思想太跳跃,很难得到家长的认可!

第一条:我认为家长和孩子低位是平等,不要认为你花钱供孩子生活,上学,消费就高孩子一等,因为这是你的义务,千万不要以为就此可以与孩子不需要沟通了,说啥是啥了!更不要以为自己是家长,比孩子大二三十岁就把自己当天王老子看,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一个学习的小环境。

第二条:不要压抑孩子的天性!不要替孩子做过多的选择!要不事情的发展可能性罗列出来让孩子自己选择。

第三条:孩子的选择往往出于天性,允许孩子失败,家长不要打击孩子,应给与一定的引导和安慰,接受一定挫折教育。

第四条:不要让孩子与社会脱节,每周与孩子讨论一个当下社会与孩子年龄相关的问题。

第五条:与孩子应该是朋友关系。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不要舍得为孩子花钱,而舍不得用心与孩子交流!

第六条:鼓励孩子参加一些体力劳动和社会活动,适当的年龄出去打打工。只有看到了社会感受到了社会某种刺激,才会让孩子思考为啥学习,学什么?

第七条:让孩子学会感恩!

第八条:不要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带到家里,展现在孩子面前!



懒神影视故事会


虽然我不是老师,但如果在家长会上我会传递给家长以下思想:一,人自打出生以来,是感受这个世界的,这就是人对整个世界的认识,就必须从小热爱学习,从小历练,做到知行合一。而不是一生下来让小孩倍受关爱,像众星捧月一般呵护,甚至让小孩与周边的人与事隔离。二:让小孩从小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尊师重教,尊老爱幼,心常怀感恩,一个重感情知感恩的人,才配得上真正的人。这就是做为人何为正确的话题。三:要培养小孩良好的价值观,如何实现自已的人生最大价值,不管小孩在哪方面感兴趣,做父母的一定要正确引导,努力学习,学以致用,去实现自已人生的价值,勇于担当,走向社会一定是一个有才的人!只有做到这几点,才算勉强合格。


熊文文熊建平348


作为教师,在家长会上,不应该只谈学习成绩,而应传达以下教育思想;

1.引导孩子学会做人,现在的很多家长,眼睛里只有学习成绩,不教导孩子怎样做人,这属于舍本逐末,无论成绩优劣,学会做人都是第一位的。如果不教会孩子做人的基本原则 ,既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对国家社会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2.关注孩子的心理,很多家长只看孩子的成绩单,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很多孩子心理压抑,甚至阴暗,就如定时炸弹一样,不知什么时候爆发,这方面的例子,触目惊心。

3.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可能在其他方面有优异表现,教师在家长会上,要对孩子全面客观评价,这也是在向家长传达这样一种思想:学习成绩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成绩不好的孩子也能有大出息。

教师在家长会只谈学习成绩,是片面狭隘的,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不利于培养面向未来的有用之才。




天天向上的顽童


首先,我不是老师,但是作为老师在家长会上传达精神,我以为:

1孩子的学习成长需要父母家人一起陪伴成长。2陪伴孩子成长的经历是父母的责任义务也是亲情交流和人生阶段过程的体验享受。

3老师从学习专业的教育引导开发,从励志三观的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从德育教育给予正确引导。

4老师有责任从德智体美劳全方位教育好学生,家长有义务陪伴教育好培养好子女,为祖国建设发展培育人才,教育好培养好下一代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义务、共同的美好愿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