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水还是点到为止?简评福州楼市最新扶持政策!

新冠肺炎疫情这只“黑天鹅”,让2020年的春节假期一再延长,复工之日不断推后。 眼看经济停滞,房地产市场也被按下“暂停键”:售楼处关闭、房产中介暂停营业、土地延迟或终止出让……面对这般严峻的情势,各地急了,纷纷出手“救市”。

01.

2月15日,福州也出台10条扶持政策: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发展”的决策部署,有效应对疫情,支持企业渡过难关,促进城市开发建设平稳发展,制定如下措施:

开篇已经说的很明白,促进城市开发建设平稳发展,这是根本目的。

一、顺延项目开竣工期限。受疫情影响的开发建设项目(含房地产项目,下同),按疫情一级响应时间顺延开竣工期限。已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的,交房期限相应顺延,免除企业违约责任。

解读:这一条主要是从法律上免除地产商违约责任,因为疫情工地停工,交房时间只能延期,对整个福州楼市谈不上利好。

二、顺延项目预售期限。受疫情影响的开发建设项目,土地出让合同明确约定商品房预售期限的,按疫情一级响应时间顺延预售期限。

解读:这一条与第一条类似,因为之前土拍有规定开工后一年必须开盘,否则属于违约。因此效果如上,影响不了市场基本面。

02.

三、调整土地出让金缴交期限。受疫情影响的开发建设项目,在疫情一级响应期间内应缴交的土地出让金,延缓至解除疫情一级响应后10日内缴交。

四、调整土地履约监管协议。签订土地履约监管协议的开发建设项目,受疫情影响造成项目产值、税收、投达产期限等监管指标不达标的,根据疫情一级响应时间按比例免除违约责任。

解读:以上两条都是从土地角度,缓解开发商资金压力,都属于短期过渡政策,对未来房价影响也不大。

五、调整商品房预售条件。疫情防控期间,经营性房地产项目达到总投资25%以上(项目建设形象进度达到±0.00以上),按规定予以办理商品房预售审批手续(安置型商品房仍按原规定执行)。经营性房地产项目缴纳50%土地出让金后,可以预办理不动产登记,待缴清全部土地出让金后正式登记。加快商品房合同网签备案,促进商品房销售,支持企业及时回笼资金。

解读:这一条主要是加快开发商回款进度,加快房产销售进度。降低开发商卖房子的预售标准,但时间是疫情期间,也是短期过渡政策。

六、拓展房地产销售模式。疫情防控期间,为减少人员聚集,开发建设项目除部分热点楼盘外暂不采取公证摇号方式销售。引导支持房地产企业建立互联网线上销售平台,推行网上公开认筹、公开选房销售模式。

解读:新政中效果最佳的一条,使得开发商保持销售计划和顺利开盘,进而回笼资金。但是关于热点楼盘定义并没有给出实质解释,目前是三环内需要公正摇号,那所谓热点楼盘到底是哪些?文件没有给出定义。

03.

第七条是保障安置商品房建设, 第八条是加大住房公积金支持力度。

解读:常规性支持

第九条的优化行政许可审批和第十条落实财税金融扶持政策。

解读:常规性支持,与其他行业差不多。

我们知道房地产市场主体主要是开发商、中介和购房者,上述所谓救市政策主要是针对开发商,通过一系列政策减轻他们的经营成本。实际只不过是疫情背景下,国内其他行业支持政策的翻版而已,本质是不痛不痒而已,并没有特别之处。房地产调控的限购、限价、限售、限签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动摇。

当前全国多数地区售楼处关闭、项目施工暂停,房企销售回款大幅减少,叠加行业面临债务到期高峰,房企现金流风险正在逐步累积。此时政策端在税费和土地款延期缴纳、信贷端支持等方面的倾斜,可有效缓解开发商的短期现金支付压力、提升其现金流安全性、缓释行业下行风险。而政府线上审批服务的推行和审批条件的适度放宽则有助于引导房企逐步恢复生产经营活动,促进楼市秩序回归。

因此为了稳经济、稳增长,抗疫情,各地相继出台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来恢复生产、稳定市场。而房地产行业作为国内重点行业,也深受疫情的影响,出台楼市相关政策,势在必行。

当然我们不能把政策解读成又在放水,楼市房价又要大涨了。楼市再暴涨,既不符合中央的政策,也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依然是各地主旋律!所谓扶持政策也是以这个目标来制定的!因此这次福州是精准调控,点到为止,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既有利于开发商也有利于购房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