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中超俱乐部收购大学女足队,而不是直接收购女超职业队?

绿茵如风


这个主要原因就是钱啊!你以为养一支女足俱乐部省钱吗?一点都不省。网络上总有人说中国女足队员赚的少,可事实上,女足国脚级别的是哪一个身价不超过百万?尤其是中国女足俱乐部的翘楚江苏苏宁女足,以及权健时代的大连女足,她们赚得比中甲顶级俱乐部都多。此外,还有王霜效力的武汉江大女足。这些球队在女足界的收入堪比,男足的广州恒大、上海上港和北京国安。中国足协对于男足俱乐部的要求的是2020年需要配备女足球队。可这个并不是一个绝对的必然选项。这个和俱乐部名称中性化一样,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足协还不敢做强制要求。以申花为例,他们尽管前身是曾经的上海市足球队,但职业化多年,上海市体育局已管不了他们,他们也不可能和上海体育局旗下的上海女足进行合并。另外上海女足名将很多,他们的工资也不低。因此,申花选择直接收购学生女足。还有大连人看着大连女足解散也不收购,其实就是因为钱。

其实如果严格要求,类似欧洲那些大牌俱乐部一样,做到无缝连接,就是有男足也有女足,他们是一个俱乐部系统的。中国只有江苏苏宁一家。苏宁入主江苏足球后,分别拿下了原来的江苏省男足和江苏省女足。至于其他的俱乐部都是纯粹的男足俱乐部。那么,为什么不能男女足合并呢?问题在哪里?那就是人家女足俱乐部能够存在,不仅是省市的球队,更多的是私营老板投资的球队。例如,如果长春亚泰需要女足,长春大众卓越女足能同意被收购?现在大众卓越女足是女超,且是三甲俱乐部。亚泰并不是啊,亚泰现在只是中甲俱乐部。


球哄哄


很多足球迷可能都知道,根据中国足协的规定,从2020赛季起,所有的中超俱乐部必须拥有一支女足球队,否则将会被取消参加中超的资格。足协的这个新规是为了支持中国女足事业,是一个值得大大点赞的决策。

可是要知道运营一支女超球队的成本甚至早已经超出3000万的上限。据了解,即便是待遇相对在女超中等水平的球队,同城中超球队想要提出收购,开价都高达1个亿。女超球队的身价已经远远超出了目前职业化的水平,而中超已经逐渐告别金元时代,各个俱乐部的投入也在缩减,这个时候让他们花费3000万甚至更多去运营一个女足球队显然是不现实的。

中超说到底始终是一个商业联盟!女超球员的身价就摆在那,大老板们不可能会花超过她们以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价格去收购她们的,而大学女足队的价格就便宜很多了,所以目前来说直接收购大学女超是划算的多的多。


老金推球


根据中国足协相关规定,2020赛季中超俱乐部必须配备女足队伍,这是硬性的准入标准,那为什么很多中超俱乐部都选择和大学女足合作呢?相信很多人都会说跟钱有关系,事实上来说,真的如此吗?

<strong>

当然,要说和钱没关系,那是绝不可能的,但也不是绝对的。

一、中超俱乐部本就需要极大成本来运营球队,增加女足队伍,无疑是加重负担。

本赛季中甲联赛已经结束,对于石家庄永昌的冲超,很多人都说是被贵州恒丰和长春亚泰“抬”上中超。虽然话难听,但是话糙理不糙。中超联赛动辄十亿八亿的投入,真不是一般中小企业能够承担得起,关键还不一定能够立足中超。

那本就是大投资的中超球队,再增加一支女足队伍,这会极大加重俱乐部的负担。虽然中国足协也有相关规定,投入幅度在1500-3000万之间,看似不大,不过是中超男足的零头,但男足本就基本是亏本投入,这无疑就是加大俱乐部的财政赤字而已。

二、至于中超俱乐部选择和大学女足合作,前提就是资金的问题。去收购现成的女超职业队,有心无力。

本就资金有限,还何来多余的资金去收购女超职业队?天津泰达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女足的合作,都不是一帆风顺,也是经过多次沟通和交流,这才达成合作的意向。如果选择收购女超职业队,那更加多困难需要解决。

既然是女超职业队,那俱乐部本身资产就不低。想要收购,投入的资金也会增加不少倍数,而且都是职业球员,相关的主体变更、工作人员和球员合同、福利、薪酬待遇等等方面也需要进行调整,这工作量实在太大了,还不一定能够顺利解决。

相反对于大学女足来说,这些工作就简单多了,只是业余球员向职业队的转变而已,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没有这么复杂繁琐。更加关键的是女足的关注度实在太低了,女超联赛都基本没什么关注度,没有关注度就没有赞助商愿意投资,也没什么球迷花钱观赛。

对于中超男足来说,女足完全就是入不敷出,连基本的广告效应都很难实现。广州恒大这个大金主,在男足方面的发展足够成熟,也同样选择从恒大足校组建女足队伍,一步步去发展,不会再像投资男足那样大张旗鼓。那对于中超其它中小俱乐部来说,更加不能盲目更从。

中超俱乐部组建女足队伍,除了必需的资金之外,还有其它方面需要仔细考量。

三、女超职业队基本定型,有其固有的发展模式,但缺乏大学女足的上升空间。

目前中国女足联赛,女超和女甲都基本定型了,想要实现质的飞跃,就必须加大投入,这又是笔极大的开支,职业球员的身价和薪酬都不低。

反观大学女足,很多都是大学的体育专业生,从无到有,球员们都会珍惜这个得来不易的机会,也有源源不断的学生球员可以补充进来。俱乐部只要稍加调整,其发展速度都会非常惊人。

上海女足熊熙就是这样的球员,从广东女足退下来,转而到上海体育学院求学,现在又摇身一变,再次成为职业球员。对于这难得的机会,熊熙也非常珍惜,毕竟对于心爱的足球,还是非常难割舍的。成为职业球员后,也丰富了熊熙的工作经验,对其以后的发展也会受益匪浅。

四、目前中国足协也是处于摸索阶段,以后难免有其它变化,这种未知因素也会影响俱乐部的发展。

对于中国女足的发展,中国足协出台政策要求中超球队必须配备女足队伍,这也是情急之下的决策。随着模式的深入发展,必然要不断地适时调整,以适应这个发展趋势。

那对于中超俱乐部来说,增加女足队伍,本就是个“累赘”,还无法预知未来,何苦还去花大成本收购职业女超队呢?和大学女足合作,那才是最佳选择。

其实中国女足的发展并非只靠这条道路就能成功,关键在于中国足协对于整体基础工作的发展。

中国足协的这种决策很可能会变成形式主义,要想真正发展中国女足,必须从运动员人口基数、青训质量、联赛水平和市场开发等方面去发展,这才是根本之道。


常梦长乐


之所以很多中超俱乐部收购大学女足,而不是收购女超球队,据我了解,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当然是省钱,二个就是省心。

先说省钱。虽然说现在但凡养得起中超球队的,应该都不差钱,而且,足协还制定了政策,就是每年不低于1500万人民币,不高于3000万人民币。但是,能省一分是一分,而且,女超俱乐部现在数量也没那么多,中超是16支队,而女超明年扩军,也只有10支队,某种程度上,如果都盯着女超俱乐部,势必造成哄抢,女超俱乐部老板就待价而沽,收购成本势必增加。

据我了解,南方某女超俱乐部,在去年获悉足协的政策后,今年转入了数名国脚,希望打出好成绩,还想进行俱乐部相关建设,搞的规模大一些,等着同省的几支中超球队来收购,好卖个好价钱,在该队老板看来,既然老板们玩中超可以1年投入十几亿甚至几十亿,那么,多花点钱买个女足球队,应该是“很轻松”的事。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初步接触,询问报价后,几家中超俱乐部就放弃了购买的念头,自己搞起了球队,女足职业化远远不够,基本弄个队,就可以打女乙,而且,足协也没规定收购的女足球队级别,甚至连地域都没有限定,所以,很大程度上,这支女超俱乐部,该老板可能砸手里。

再说省心。目前的女超球队,有的所有权比较复杂,还有的欠薪,加上基本每个队都有国脚,在某种程度上,势必要花大力气进行管理,以前曾有过大牌国脚在俱乐部不服从管理的消息。而如果是大学生队,基本都是小姑娘,比较好管理。

不过,收购大学生女足,不收购女超球队,多少给人一种“应付”的感觉,毕竟,现在的大学生队,谈不上是女足体系中的一环。而足协的本意,是希望像英超那样,以男足俱乐部带动女足,重塑辉煌,但现在看来,效果肯定是要打折扣的。


刘量包体育


足协关于中超俱乐部必须拥有女足的硬性要求并不高,大多数俱乐部都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准备。这个阶段收购大学女足队实际上比收购女超职业队性价比要高的多。

首先,女超职业队框架已经成型,中超俱乐部想要直接买下来,成本肯定很高。像武汉车都江大、上海农商银行、梅州辉骏女足这些球队都拥有大量的国脚,没有几千万人民币根本拿不下来。

其次,有些女超俱乐部关系比较复杂,即使花了钱也未必能够将手续弄齐整。比如大连权健女足,在权健集团倒台以后,现在由大连体育局接管。这里面有权健的股份,也有大连体育局的股份,关系非常复杂。如果无法理清脉络,到最后钱花了,事没办成,只会给自己添堵。这也是为什么大连一方选择直接并购大连U18女足,放弃大连权健女足的原因。

最后,女超职业队已经成型,即便是买下来重新改造,花费的时间和金钱并不比组建一支新球队小。与其这样,不如按照自己的思路重新打造一支新的球队。即便是新球队的实力不如女超队,后期也可以适当的引进有实力的国脚进来。毕竟换一、两个核心球员的代价远比换掉一整支球队要小的多。


流星看球


搭车收费,钱呗


野球场老鬼


很多足球迷可能都知道,根据中国足协的规定,从2020赛季起,所有的中超俱乐部必须拥有一支女足球队,否则将会被取消参加中超的资格。足协的这个新规是为了支持中国女足事业发展,是一个值得大大点赞的决策。


截止目前,大多数的中超俱乐部都已经完成了这个指标。

有些中超俱乐部是本身就配备有女足,比如江苏苏宁,其女足球队还是上赛季女超联赛的冠军。有些俱乐部是拥有自己的女足青训球队,也能轻松解决,比如广州恒大。而其他此前没有女足的俱乐部,都是采用合作的方式直接“收购”一支现成的女足球队。

但是,绝大多数的中超俱乐部都选择了和大学球队合作,把大学校队升级为自己的女足球队,如上海申花、天津泰达、大连一方等。


这有点让人想不通:为什么中超俱乐部要选择水平相对低的大学校队呢?女超联赛里那么多的职业球队为什么不能合作呢?

这主要和足协的两条规定有关。

足协规定,中超俱乐部对女足的投入每年最低为1500万元,最高为3000万元。同时足协还有一项规定,中超俱乐部如果收购女超联赛的球队,必须保证每年的投入不能比收购前少。

问题就出在了足协的这两条规定在大多数女超联赛球队身上会出现了矛盾。目前女超联赛大多数球队每年的投入已经超过了3000万元,也就是超过了足协规定的中超俱乐部投入女足的上限。这就断了女超俱乐部被中超俱乐部收购的可能。


足协为什么会对中超俱乐部对女足的投入设置这么低的上限呢?

我觉得这可能是故意不想让中超俱乐部直接买女超球队,而是引导他们买更年轻更基层的球队,让更多半职业女足球员走上职业化道路,扩大中国女足的人才规模。


绿茵如风


肯定的啊,大学女足省钱,职业女足需要开工资,学生给点补助就行了,留出钱给男足的废物们发高薪啊。


羊羊得亿96


很多?你说几个……


逍遥25745


大学女足投资少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