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有些農村宴席的菜越來越敷衍?感覺隨便幾個菜就打發人?

老張談三農


額。題主是農村的麼。我們這沒有啊。以前家裡窮,很少改善生活。誰家一辦事,去吃席,高興的不得了。我們這以前吃席是八盤。八碗。盤是四涼四熱。碗是四葷四素。現在一般是十個盤,十個碗,盤是五涼五熱,碗全是葷的。先說盤,盤的質量好了,比以前硬菜多了。以前都是肉絲炒菜,現在是肥腸,肘子,硬菜多了。再說碗,以前四葷是,領頭碗,(大條肉)。紅丸,白丸,酥肉。四素一般是粉疙瘩(用粉條做的),炸豆腐,白菜或者海帶,還有一個滾蛋湯。😃😃😃以前領頭碗是大條肉,沒人吃,又肥又膩。現在成了腐乳肉,梨烘肉什麼的。肥而不膩。以前第二個是素菜,就是一個葷菜,一個素菜輪著上。現在清一色葷的,為了適應人的口味,做的菜好多了。千古不變的是最後一個,滾蛋湯。上了滾蛋湯就該離席了。滾蛋湯就是雞蛋湯啊。





農村來的兄弟


為什麼農村宴席越來越敷衍?感覺隨便幾個菜就打發人。我是農民的優雅,做為地道的農民,很不想認可這個問題,但是卻確實經常有這個感覺,這裡我給大家說說我三叔的故事。


村裡三叔,因為炒菜技術還不錯,經常有請客的就找他幫忙炒菜,所以三叔就打算走專門承辦農村酒席的路子。買了幾十套桌椅,還有各種廚房用具,一個破破爛爛的農用車就算開業了。

誰家裡有紅白喜事,提前預約,估計好大概多少桌,費用大概是一百到一百二十塊錢一桌。然後三叔就列出來一個菜單,主家按照單子提前一天把食材都買回來。

三叔的團隊其實也就三個人,一個切菜,一個打雜燒火,三叔主廚,基本上前一天的下午,準備工作也都做好了,第二天一大早已經開始炒菜,我們這裡都是下午兩點開餐,所以時間很充裕。

前幾年三叔的生意好的很,鄉里鄉親的都照顧著。慢慢的我發現三叔的生意越來越差,同一個村的辦酒席也都是請了外來的人,我也百思不得其解,這個疑惑一直到我老母親八十歲生日。

因為一家人嘛,我沒有任何猶豫,肯定得請自己三叔了,那天早晨三叔就來開菜單,給我只開了12個菜,都是非常簡單的菜,而且每個份量極少。舉個例子,一個涼拌皮蛋,我二十四張桌子給我開四十八個皮蛋!一張桌子那可是十個人啦。我跟三叔說保證十八個菜,單上每份菜量翻倍,想不到三叔竟然因為我一句話發脾氣了,說要買那麼多幹嘛?不用切不用炒?要這麼多那就得加錢!



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三叔的生意越來越差,也終於明白現在好多酒席感覺那麼敷衍!酒席被承包是一個很大的原因,承包者圖簡單,偷懶。你好不容易請一次客,對承包者來說不過是一單生意而已,有些主家也架不住承包者的勸說,選擇了妥協,畢竟也可以省下好多錢。


當然也不排除有個別人就是為了省錢。但是這個比例是非常少的,畢竟好不容易請個客,也不想給人寒酸的感覺,否則還不如不請是不是?這就是我的切身體會,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認可,可以留言一起探討探討。


農民也優雅


小時候最喜歡跟著爸爸媽媽參加酒席,這幾年卻對酒席有點牴觸心理,當然並不是因為參加酒席要隨禮,而是酒席上的菜越來越不好吃,有時候甚至能明顯感覺到主家的敷衍。今年五一參加我一個小學同學的婚禮,小學同學在大學畢業後留在了城市,但是因為雙方父母都在農村,所以在農村辦的婚宴,婚宴上的菜不僅菜量很小,味道也不是很好,同一個桌的人也一直在說菜很不好吃,參加酒席居然沒吃飽。那麼為什麼現在農村宴席上的菜很敷衍呢?

先說明一下,並不是所有的農村宴席上的菜很敷衍,只有少數的宴席上的菜很敷衍。

原因一,外包的宴席越來越多。記得以前農村誰家辦宴席,主家都會提前好久準備蔬菜、肉類,在辦酒席時就要找村子裡專門做宴席的師傅來做菜,但是近幾年在農村興起了承包宴席,主家只要按照每桌多少錢的標準給承包宴席的人說,承包宴席的會按照主家的標準來準備飯菜,當然是標準越高飯菜越豐盛,標準越低飯菜越敷衍。

原因二,辦宴席的目的不純。在以前農村除了結婚必須要辦宴席以外,那就是孩子的滿月會辦宴席,但是現在除了這兩者以外,什麼老人六十歲、八十歲壽宴,孩子的週歲宴、升學宴太多太多,其中很多人辦宴席時的目的很不純,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斂財,對於以斂財為目的的宴席,那飯菜豐盛了那就剩不下多少錢,所以飯菜肯定很敷衍。

原因三,參加宴席的人越來越少。近幾年農村外出打工的人越來越多,外出打工的人只有在逢年過節才會回到老家,平時村子裡只有留守的老人婦女和兒童,所以只要是在平時舉辦宴席,參加的人會很少很少,所以很多人就會準備很少的飯菜。

就像我剛才說的,在農村並不是所有人舉辦宴席時的飯菜都很敷衍,只是少數人才會這樣做,這樣很敷衍的宴席看似主家省下了一大筆錢,其實將參加宴席賓客的心傷的體無完膚,甚至還會失去大家對自己的信任,所以有些錢該省的時候省,不該省的時候千萬不能省。你們對農村很敷衍的宴席是如何看待的,歡迎回復討論。


悠悠鄉村路


這個我就感覺題主說的不正確了,什麼叫農村的宴席菜越來越敷衍,不知道你是不是真的吃過農村的酒宴。我感覺在城市裡面吃酒宴,真的是叫做一種敷衍的情況,完全也沒有任何的特色,對於我們這種從農村出來的人,真的還是感覺我們農村酒宴上的菜才是真的好吃,而且是地地道道的,幾十年的廚師做出來的味道。所以說農村的宴席,桌上的菜基本上都是主人經過精心的挑選,而且這些菜往往都是我們農村酒宴上經常出現的一些菜,是大家都非常喜歡吃的。

不過現在很多農村人可能為了省事,直接到城市裡面的一些酒店去辦酒席,當然那些酒店辦酒席做出來的菜,肯定是沒有我們農村當地請有這幾十年廚藝的師傅做出來的菜地道。城市裡面吃酒席其實並沒有什麼期待,因為在城市辦酒席,通常情況下,酒桌上的菜都是按照一桌多少錢來算的,所以在菜品上面沒有太多的講究,有時候為了省錢,確實有些酒席上的菜會比較敷衍。現在基本上在城市裡面吃酒席的話一桌菜下來,最多隻有兩個菜是比較好吃的,其他的菜都是非常普通,而且味道很平常的菜。


我現在真的是覺得我們農村自己辦酒席做出來的菜,才是最好吃的。在農村辦酒席,幾乎每個菜做的都是非常的用心,而且每個菜味道都特別的好。所以在農村吃酒席才會那麼熱鬧,而且大家吃的才會那麼開心,就是因為酒桌上的菜都是經過這些經驗老道的廚師做出來的。尤其是在以前,農村人去吃酒席,最期待的莫過於酒桌上的飯菜。而農村人在辦酒席的時候請來的基本上都是自家的親戚或者一些非常要好的朋友,況且農村人是非常好面子的,不說酒桌上的菜有多麼的奢侈,但是做出來的味道絕對要讓人滿意,這樣才能讓別人開心。


如果說題主去農村吃酒席,碰到酒桌上的菜特別的敷衍,我覺得這種情況在農村一般很少出現。因為我們當地農村辦酒席一般都會專門請4~5個我們當地比較有名的廚師過來做菜。即使是一道非常簡單的菜,他們也會做得非常的到位,味道會特別的好。而且這種味道你一吃就會讓人覺得就是我們常吃的酒席上熟悉的味道。特別是如果在一個村莊的人如果辦酒席,那麼基本上請的廚師都是那麼幾個人,所以味道會特別的熟悉。而大家如果吃習慣了,這些廚師做的菜,再到城市裡面去吃酒席的話,你就會很容易的發現他們的差距。


所以說農村人辦酒席很少有敷衍的,他們一般在辦酒席之前就會提前準備好材料,請好做飯的師傅。而且農村人做菜量都是比較多的,不像城市裡面辦酒席分量那麼少,一個人夾個兩筷子就沒了,味道還那麼普通。農村人吃酒席上的菜,如果剩下大多數都會被打包帶走,而在城市裡面吃酒席人們都不想去打包那個菜,因為味道太差了。不知道大家是喜歡吃城市裡面的酒席上的菜,還是在農村酒席上的菜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少三番


在農村長大的小孩子,小時候最喜歡的事,應該就是去吃酒席吧。記得小時候,每次讀書時,每次看到有人請假去吃酒席,就特別羨慕。小朋友們吃酒席回來後那幾天,總感覺像是有光環附體一樣,總是有不少小朋友圍著他們,聽那些吃酒席的故事,就彷彿自己也去了一樣。

我們是80後的,小時候的農村基本上都是比較窮的,大家很難得才可以吃上一次肉。一般來說,三天可以吃一次肉的,已經算是家庭很不錯了。大多數人,都是五天到一個星期才能吃一次肉。

以前,和堂哥聊天時,他說小時候試過4個月才吃一次肉的經歷。那些艱難的日子,使得他一直到現在都心理有陰影。每天吃飯,都必須有肉,只要哪天看到餐桌上沒肉,就心理堵得吃不下飯。有時候,不想吃肉時,桌上放一份肉在那裡看著,也是舒服的。

過去農村吃酒席,一般都是特別多肉,而比較少青菜的。主要是因為大家都是吃肉,很少會吃青菜。而現在農村酒席上,我們經常看到的,恰好相反了,現在肉類變少,而青菜變多。而且,不管菜品還是菜量都有所減少。

為什麼會這樣呢?

1:主要是現在物價貴了。

以前農村裡,辦一次酒席,需要花錢不多,我記得2000年,我家新房入夥時,辦的酒席有二十多桌,菜品花銷才一千多塊。

我堂哥在1998年結婚。辦一次酒席,客人們吃兩天,而自己人吃了四天。一次吃飯最多時二十多桌。我們自己人吃飯,有五六桌。整個結婚酒席4天下來的菜品消費不到5000塊。

在過去農村,雖然說有些菜品是自己種或者自己養的,但總體來說,一桌菜品的費用也就七八十塊。

再看看現在的農村酒席,因為物價高,哪怕菜品變少,菜的量變少,所要的費用依然不低。很普通的一桌飯菜,都要三百多塊。

在農村裡,辦理一次酒席,菜品的費用還不到總費用的一半。

很多來吃酒席的親朋好友,雖然都有隨禮,但是在農村普遍隨禮一兩百塊,來吃酒席的有幾個人。所以,不在菜方面減點成本,辦酒席的會虧本的,這不符合某些地方辦酒席的初衷。


2:現在的人,平時吃得比較好,對於酒席的菜不是很感冒。酒席上的菜品,大家吃好就可以了。太多了反而是一種浪費。

前面說了,過去農村人因為平時吃得不是很好,比較喜歡吃酒席,那麼酒席上,自然需要大魚大肉了,菜少了,大家會吃不飽,過後會說閒話的。

現在農村不一樣了,大家都比較提倡健康飲食,不再喜歡酒席上大魚大肉了。現在的人吃酒席反而更喜歡農村裡的農家蔬菜。而且,現在的人,為了減肥,一般吃得不多。酒席上的菜量合適就好,如果還像過去那樣大魚大肉地上菜,會被客人們說東家死板不懂轉變的。


總得來說,現在農村的酒席裡,菜品的確變少了,但是這是隨著社會的變化而減少的。大家吃不了那麼多,你還弄得像過去那樣大魚大肉,自己浪費,別人也會覺得你奇怪的。


村哥小凡


從小在農村長大,最喜歡吃的就是農村的酒席,尤其是在我小時候,如果哪個親戚家裡辦酒席的話,就會覺得特別的開心。因為在農村地區,以前經濟條件比較差,酒席上的那些菜,我們平時根本就不可能吃得到,所以每次吃酒席的時候都格外的開心,因為在那一天我們能夠吃到很多好吃的。不過現在長大之後,經常農村的人辦酒席都會跑到城市裡面的酒店去,所以總感覺在城裡面辦酒席的菜,真的很難吃而且沒有什麼特色。

雖然說現在農村辦酒席做的菜,可能相對來說我們會覺得沒有以前好吃,但是其實並不是辦酒席的菜變差了,而是我們的生活條件好了,平時可以吃到很多非常好吃的東西,所以才會覺得酒席上的菜沒有以前好吃。其實我們再看看現在農村辦酒席的菜,絕對不會比以前差,只會比以前好。我一直都覺得農村人辦酒席是非常講究的,菜品都非常的豐富,有特色而且都是經過精心的挑選得出來的菜單。

由於農村人比較愛面子,所以辦酒席一般都不會辦得太差,而且他們都是請的當地最有名的辦酒席的廚師,往往都是二三十年的做酒席的經驗,所以味道絕對是非常好的。而且在農村辦酒席,我們都可以直接看到這些廚師炒菜,看上去都是非常的專業,一點都不比城市裡面酒店的那些廚師差。雖然在農村做菜的環境沒有,城市裡面那麼好,但是卻是最接地氣的。由於農村地區辦酒席一般都人比較多,所以做的分量也往往比較多,因此炒菜的鍋都是非常大的。而且往往都是燒柴火做菜,所以做出來的菜會非常的香。



因此在農村地區吃酒席的話,你就會發現,吃完之後桌上的菜基本上都剩不下,即使有剩下都會被別人打包帶回去吃。以前最喜歡的就是在農村酒席上將剩餘的菜打包回家,似乎這些菜放在一起更加的好吃有味道。且現在農村人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所以在辦酒席這件事情上更不會馬虎,所以並不會像題主所說的敷衍了事。反正我是覺得現在農村人辦酒席做的菜絕對要比城市裡面做的好,而且精緻,更講究,大家覺得呢?


農村泉水有點甜


我感覺提問這人不行,你根本不懂農村 ,農村的菜哪裡會越來越敷衍,隨便打發幾個菜就走人了,我們老家是越做越好。因為我們老家人農村都需要面子,都要打腫臉充胖子。雖然很多以前的感覺都沒有了,但是你知道面子面子嗎?面子在我們農村有多重要。明年我母親就過80歲大壽了。我二哥,他說他跟我母親辦,不要我們出錢,他打腫臉充胖子,最少得虧5萬,反正他是木工小老闆等他出。大家親戚朋友難得聚在一起,吃過飯增進感情,母親希望早點給過生日宴,我們這裡的都外出打工了,一般都改在春節時間辦。我知道現在家裡宴席的菜都是走走過場,一桌吃的菜沒吃完,就倒掉很浪費,那是逼不得已的啊!人在江湖飄啊!哪有不挨刀呀!我這一個月最慘,5月6號我堂姐死,前天我堂嫂他弟弟死,老公表妹生小孩。下星期他大舅媽過七十生日,幸好我侄女還要過兩個月才生小孩。這些人情都是逼不得已的,禮尚往來。誰家都有事,如果不去的話真的不好意思。我只隨200塊錢的禮金,根據我自己的家庭條件。我不跟人家攀比。雖然我沒有請過客,但是我知道主人家都是虧本的。隨便哪一家做事請客都是虧本的。我父親死停在家八天,一共用了十二萬,收禮收了六萬,虧六萬元。要是我父親知道用了那麼多錢不生氣才怪。因為我們兄妹多,要根據每個人的生辰來定日子,這樣才不虧我們大家。全憑風水大師一句話。是我哥他們要打腫臉充胖子的。不關我事。我只負責隨禮,我是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


平淡一生趙姐


為什麼現在農村的宴席越來越敷衍?感覺隨便幾個菜就打發人?

凡事都不能一概而論,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才有意義。依我的經歷,總體而言,不能用越來越敷衍去質疑?畢竟農村人經濟條件也差別不小!常言道:“吃飯穿衣量家當”,過紅白喜事也是如此!曾記得我村上有一家人比較窮,他家老人去世時村上的鄉黨們幫忙都是各過各家吃飯,按習慣幫忙的都是在主家設席待客的。

現今人們的生活節奏快了些,尤其是農村也出現了紅白喜事包席的流動餐車,再加之平時農村又在家的年輕少,所以圖省事方便設宴待客要麼去飯店,要麼就在村道中搭棚擺席,這樣顯得有氣氛;至於每桌的菜品標準都是主人提前定好的,(其中也不排除個別主人的吝嗇習性),至於說誰家是故意敷衍客人我認為很少!畢竟農村人也都好愛面子,既然待客都依據自家的經濟條件去盡力而為的!這裡邊也不排除承包宴席者也有奸商的傢伙,為了利潤最大化而減質減量的作為!但畢竟農村是熟人圈的社會,這種人的生意會越做窄!

簡言之:眾口難調是永遠的真理,經濟基礎決定了農村宴席的檔次,每家每戶各有各的處世為人習慣也是客觀事實!








豆點札記


有這種農村宴席菜越來越少的現象出現,倒僅僅存在於極少數村子裡,是村風更是村裡規矩。

小姑子的妯娌孃家在距離我們村有二十里路遠的村子,今年小姑子妯娌的爹去世後,小姑子去弔唁了,當天中午,也就是我們當地說的殯上酒席,客人們圍坐在有五個大盆的桌子邊上,五個大盆裡裝了燉好的五樣菜,就用五個菜來招待客人。

小姑子妯娌的哥哥在吃飯時跟大夥道歉,首先感謝了大家能來參加喪事,其次抱歉招待不周,並且強調中午的飯只能這麼簡單,因為村裡有明文規定:不提倡諸事大辦,要學會勤儉節約,把鋪張浪費的錢節省出來。

周邊村沒幾個村是這種套數,如此規矩不多,比如我們村裡,村幹部提倡好多次,不準農民過分鋪張浪費,只不過農民們不好意思敷衍客人們,一直沒有村民開始執行村領導要求的新事新辦,沒想到小姑子妯娌孃家村竟然開了這個頭。


後來燒五七,我們村某領導也去了,五七是大七,客人比喪事當天還多,中午宴請賓客照舊老套數:五大盆菜,我們村領導用手機拍了不少照片,說要傳到村民微信群裡,讓大家學習,這樣一次辦酒宴,能夠為事主家節省不少花銷。

針對這事,農民們議論紛紛,有人說死了死了,一死百了,連七都不用燒更簡單,活著時好好照顧了,死了哪來這麼些囉嗦,也有人說:這是老祖宗們留下的規矩,人沒都沒了,再操辦幾樁酒席,也算對逝者緬懷,平日裡省吃儉用,這塊還是該怎樣還怎樣吧。

其實現在吃酒席,大家沒有以前那麼在乎吃的好不好了,一般以吃飽肚子為主,哪怕如同小姑子妯娌孃家那樣,只是簡單的五盆菜。但大家知道是村裡規矩,沒有人會覺得那是敷衍,相反,很多年輕人覺得這樣不錯,吃完飯收拾桌也比較簡單了。


將來農村無論白事還是喜事,發展方向一定是這種簡單擺酒宴的趨勢,因為現在很多人連吃酒席都不太願意去,有時候禮到人未到,大家不再渴望吃酒席改善生活。


悠然見東山


問:農村的宴席的飯菜為何感覺越來越敷衍人了?

本人在小縣城工作,每年都回農村老家參加多次婚宴和喪宴,並沒感覺農村宴席飯菜不好的情況。


我家在蘇魯豫皖四省交界的地方,這裡的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農民的收入較全國相比屬中等水平,但對農村禮節問題方面還是非常重視的,特別是對宴席飯菜上更加註重可口,注重質量,一定要讓親朋鄰居滿意。

從前誰家有紅白事,都是先讓當地知名的廚師開好買菜單子,仔細審查,然後按排幾個人去集市上採購,購買後支鍋做飯,有涼有炒有大菜有湯。有模有樣,有滋有味。

現在基本上變了,都是請大席下鄉,只要訂好每桌標準,讓事主和問事的大老支品嚐一下,不行的換菜,等滿意後即按此標準上菜了。

總起來說農村人對宴席的飯菜還是非常重視的。甚至有個別人要面子,還有攀比現象,都想讓親朋好友說好!


至於有人說感到有敷衍人的現象,我想主要原因有以下:

一是現在生活條件都好了,天天吃魚吃肉,對宴席上的飯菜感到索然無味,不如以前的飯菜香了。

二是以前飯菜採用的是大盤子,以飽為主,現在飯菜採用的是小盤子,以精為主。

三是有個別地區出臺勤儉辦席政策,可能菜品少了,但仍可以讓人吃飽。

四是從前宴席要吃一至二個小時,而現在農村人都忙著掙錢,因此宴席時間縮短了,吃飯時間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