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前的高中生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為什麼?

用戶7953621603067


既然是高中生學歷,那麼在過去,現在和未來都不會有什麼變化,高中學歷就是高中學歷,在1966年以前也是有初中,高中和大學的。

如果硬要將1966年以前的高中學歷和現在的高中學歷相比較的話,我認為現在的高中學歷所學的知識更多,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更勝一籌,另外從教學考試內容上來講,過去的考試大部分都是記憶性的內容,而現在的高中生的考試,記憶的內容相對較少,主要還透露在考察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1966年以前的高中學歷知識內容掌握程度和現在相比只會低一點,而不是高一點。

那為什麼有很多人認為過去的高中生比現在的高中生厲害很多呢?

我想更多的原因是因為過去的高中普及率較低,在過去能考上一個高中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甚至一個村子裡面都未必能考上一個,如果有人家孩子能考上一個高中,在當地反響都是很強烈的,即便最終考不了大學,也能很快進入當地的中學教書,這就會讓大家誤以為過去的高中生的知識和能力比現在強的多。實際上並非如此,現在的高中生優秀的也非常多,只不過現在上高中的孩子多了,層次也是高低不一,優秀的孩子都上了大學,成績不好的孩子就成了高中生不去過去的典型代表,實際上這是有失公允的說法。

所以,過去的高中教育和現在的高中教育知識內容深度和廣度上肯定是要差一點,過去之所以很多人讀完高中之後就能脫穎而出,完全是因為人才匱乏,而現在學歷化教育高度發達,高中生學歷不再是人們追求的目標,這是時代的進步,是教育質量的提升,並非是教育的退步。


美蛙英語


我可以比較客觀地回答你的問題。因為我是一九六五年的高中畢業生,並且參加了文化革命前的最後一屆高考,而且恰是落弟了,沒有考上大學,是一個名符其實的髙中生。應該說,當年考上高中並不容易的,因為初中畢業的時候,經過了進技校、中專的蒒選,又有一部分成了社會青年,進了工廠,能夠考入高中的學生巳經很少的了。這一屆學生,比較實在的講,是接受了完整的中學教育,基礎知識紮實,與現在的學生相比,也是個高中生,課程的廣度和深度上是略差一籌的。或許社會閱歷上是勝於現在的學生。應該說當年社會上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員佔的比例很低的,我們所在的5⃣️千人左右的工廠,一下子進入了近3⃣️佰名的高中畢業生,對於一個企業的內部人員結構的變化是具有深遠意義的。若干年後他們都成了企業的骨幹力量。





劉聲90883005


確切地說,那時的高中生數量相當少,都是學習上的佼佼者,雖稱不上百中選一,但確實也很不容易考上,畢業後即使考不上大學,很快就會被各級用人單位選用,可謂人才難得啊!至於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問題,這不好相比:因為隨著時代的進步,知識也在不斷更新,也許在文科的寫字,寫作,國學文化方面,他們比現在的高中生要學得好,但在數理化,外語,生物,信息技術等方面卻無法和現在的高中畢業生相比,有些甚至沒有學過。


zwhyxdh50502


很湊巧,我初中二年級時的數學老師就是上世紀1964年高中畢業的,現在他已經退休有些年頭了。因為我自己曾經做了他兩年的學生,所以對他們這些1966年這個特殊年份前畢業的老高中生,瞭解還是相對比較多的。

1966年前的高中畢業生,準確地說,其學歷是不會改變的,仍然是高中學歷。

只是,當時由於整個社會還相對比較封閉,教育水平、經濟發展水平還相當落後;因此,當時的高級中學數量雖然也不少,但總體招生人數真心不多。

由於當時新中國建國曆史還不到20年,整體上,當時的國民經濟還比較落後,很多農村的孩子其實是無法去高中學習的。當然,原因不外乎幾個:①高級中學的招生數量少、錄取比例低;②農村學生家庭經濟普遍不好,很難支撐兩年高中的各種費用;③就算讀了高中,也幾乎沒有多大可能考上當時的大學。在這種情況下,高中畢業生在整個村裡就已經是“秀才”、“文化人”了!

也正是因為他們的水平本身不低,所以改革開放前夕,這些老高中生就成為了當時我們村小學的主要骨幹代課老師。我就是在這種氛圍下,在村小學的附屬初中讀的書。直到中考,才以優異的成績考到我們省屬的重點高中就讀。

據瞭解,我這名1964年高中畢業的數學老師,後來由代課老師轉成了民辦教師,再到後來又通過考試,轉成了公辦老師;幾乎是一路暢通無阻地成為了正式的人民教師。

直到現在,幾十年都過去了,但這名數學老師講課的樣子我還歷歷在目!逢年過節我回到老家,都一定抽空去看望他一下。雖然現在他已經70多歲了,但仍然耳聰目明,記憶力不錯。

根據我的判斷,這些1966年以前高中畢業的學生,雖然文憑自然就是高中;但他們的基礎知識真的比較過硬,起碼和現在的許多“二本”大學生的基礎知識有得一拼啊!


感動時代


1966年前高中畢業生,相當現在什麼水平,說實話,那時學的書本知識比現在少很多,但畢業生很吃香。我就是66屆高中畢業生,是60年進的初中。我縣現有人口80多萬,當年不知具體數字。現在高中每屆約70個班3000多人。我66年畢業時,全縣共170人左右,縣一中、二中各兩個班,64屆、65屆人還少,共3個班。60年招初中時,也有“大躍進”因素,縣辦了9所中學,61年就撤了3所,師生併到他校。我先在縣試點中學(集中全縣尖子學生),6I年撤了,併入一中,我回到了離家近的六中。我剛進入初9班一個星期,因大批學生輟學,三個班合作一個班50多人,到63年畢業時還有44人。63年下半年考上高中的20人左右,其他同學,有的進了中師或其它技校或當兵,一部分回鄉當了農民或小學代課(民辦)教師。那時大學很少,國家大學招生數也很少,考大學當然難。但是我覺得比現在容易(那時的大學基本都是現在的雙一流),我知道就讀學校64屆升學率近50% ,65屆達到近70%(教學效果是縣最好的,書記校長受到縣委書記當面獎勵)。我們66屆因文革原因各奔東西了,有的從軍,有的離校後從教,71年前後招工招幹,極少數同學當了農民(或出生不好,或與當地領導關係處理不好)。說實話,當時能堅持讀到高中畢業的,並不容易,除了智力外,還要毅力,我是本村(當時的生產大隊),是笫一個高中生,當時一個公社,沒有高中生的,佔多數。我們的高中老師,都是大學本科畢業的,77年後他們陸續進了高校,評上了教授,我的同學,在軍隊、在黨政機關都風聲水起,混得不錯,只有我這個教書匠,平庸無作為。我感到,現在的應試教育,教師累,學生更累,但又無可奈何。可是,應試教育的弊端是嚴重的,我們那時沒有主科副科之分,各科是齊頭並進的,只到高考時,根據自己的志向和填報學校的專業要求,去考相應科目(也分文理,學生的能力方面比現在的高中生要強些。此一時,彼一時吧,時間跨度4一50年,時代變化了,教育、學生肯定也變化很大,所以,比較一下是可以的,但互相否定也是不妥的。


閒言碎語話多餘


我爸就是那個年代的高中生,那個年代的高中生很少,因為當時家裡都非常貧窮,吃大鍋飯,靠掙工分養家餬口,許多孩子上不起學,家裡讓早點去地幹活。

六十年代,人們的思想比較封建,重男輕女,讓兒子上幾年學,女兒的話就在家裡幹家務活。

我爸爸深受父母疼愛,也非常懂事,爺爺再苦再累也堅持讓爸爸上學,爸爸從小學到高中都是班裡的班長,學習特別優秀,是爺爺奶奶的驕傲。在村裡,能堅持上到高中的寥寥無幾。

那個時候,家離學校有五十多里,沒有交通工具,爸爸每週走路上下學,從家裡帶些鹹菜,窩窩頭,那個年代很少見到白麵,在學校啃著冷窩窩頭。我真佩服那個年代的人們,吃的苦受的罪,想就不敢想。


現在有幾個年輕人能忍受這樣的條件,我也很佩服爺爺當初的開明,能堅持供養爸爸上完高中。那可是當時稀缺的人才。

我爸爸高中畢業之後,在村裡任代課教師,在八十年代初,通過考試轉成正式教師。當時村裡人都非常羨慕,吃上了“皇糧”,國家工作人員,市民戶口。不過,像我爸爸那個年代的高中生,許多都是行政大領導,副縣長、局長級別,我爸爸作為一名普通的初中教師,工作穩定,現在也桃李滿天下,非常知足。

六十年代的高中生比較少,相當於現在的普通一本大學生,素質比較好,吃苦耐勞,學習踏實,能夠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為國家做貢獻。


教育採擷


66年差,65年以前的棒。65年冬開始大串連。66年是高潮,學校根本不上課。所以說66年畢業差一年學習。但一點得說明。我上六年級。現在數學3年級不董。61年,6年級課,正,歷史,農業常識,自然,珠算,算術,語文。與現在比,數學差。但時代不同,學知不同,不能比。


老侯


老穆認為,1966年前的高中生,相當於現在的大專生,甚至於三本!

老穆小學時的語文老師,他就是高中學歷,剛開始時,她是一名代課老師,經過幾十年的歷練,她終於轉正了。

目前,她一個月的退休金都三千多了……

老穆上學時,家裡有位同學,他爸爸是做生意的,但由於沒上過學,因而總是在帳目上出現問題……

那個時候,老師就告訴我的同學,好好學習,將來小學畢業了,就可以幫助家人做生意了……

在那個物質和知識都匱乏的年代,小學畢業生尚且如此有能耐,更何況高中畢業生呢?

1964年,高中畢業生人數:36.7萬人,高校招生數14.7萬人,錄取比例 40.1 (%)。報考人數:44.9萬人,錄取比例 34 (%)……

2016年:報考人數940萬,錄取772萬人,錄取率為82.15%。

2018年參加高考的總人數為975萬人,普通本科錄取422.16萬,全國本科錄取率為43.3%。

2019年參加高考的人數是1031萬,如果按照去年的錄取率,今年本科錄取人數是433.33萬人……

老穆認為,1966年之前的高中生好比現在的大專生,甚至於三本!

朋友們,你們覺得呢?


老穆說語文


我覺得,以前的學生是真的學進知識了,上一個冬學就能蕩村裡的會計,我們老師的丈夫66年以前的北京師範大學學生,教學都說講得深,沒見過現在的孩子已經是大學畢業了,寫得狗爬字,玩電腦手機玩的溜,有一次我買對聯,大學生創業賣對聯,想買一副隸體的,竟然說不懂,還有幾個高中生在我前面走,互相之間談話,我在後面笑,不知道建軍節和國慶節誰在前面,,還有一次在公交車上,遇一夥市衛校的,誇誇其談說老師管不了他,作業本還沒寫一個字,交什麼交,我已經逛街了。悲哀!當然我可不是一概而論,我是說那些考不上正經學院的不知怎混進去的所謂專科生。加入不看文憑看水平的話,以前的完小生比現在的高中生也厲害


liulin鐵素123


這個準確說了,我們讀書的時候主要是初中的時候教我們的英語、物理、化學老師,基本上都是高中畢業的老師,而沒有一個正規師範院校畢業的老師,整體感覺他們教學水平不比現在的本科生或者專科生的水平差。

那個時候農村有很多代課老師或者民辦教師,教的好的,都被我們當地的初中調到初中過來教初中,但是他們很多事中師生或者是高中生,因為我們所讀的初中可能就是鄉鎮一級的附屬中學,所以基本上沒有一個專科生,本科生不可能有的,即使有本科生也是進入縣城級的中學。


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我們初中化學老師,這是一箇中師生畢業就教我們的,也就是相當於說他只是初中三年學了一點化學,而從讀中師純粹跟化學一點關係都沒有,但是畢業後經過一個月兩個月的培訓,然後就來勝任初中的化學教學。現在回想起來,我們的初中化學老師其實教學能力還是挺強的,因為他自己知道自己在化學這方面可能所學知識完全不能應對初中的教學內容,所以他利用課餘時間或者業餘時間去進修或者查閱資料學習。

我初中物理學的還是相當好的,是一個男老師,代課老師,高中畢業,而且繪畫也畫的非常好,特別是在物理教學方面到現在我都覺得認為是我所有老師當中物理教學能力是比較強的,非常厲害的。據說後來一直沒有轉正的機會,後來就辭職了,去自己開辦企業,聽說是一個賣傢俱的公司。


我們的初中班主任也僅僅是一箇中師畢業的,語文方面教學能力,在我們那地區,甚至在我們那個縣城都是名列前茅的,最後也因為教學能突出被調到縣級中學,後來到某個學校去任校長。

可以這樣說吧,那個時候的高中生可能真的比現在的大專生甚至是二本院校或者是三本院校的本科生,可能這專業的知識能力主要是社會適應能力以及工作能力可能都強的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