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水之戰龍且為什麼急於決戰?

shihanwei


龍且和項羽從小一起長大,情若兄弟。他從項梁起義時,就開始追隨項羽南征北戰,他曾聯合田榮大破秦軍於東阿,後來在英布反叛時,他又率軍大敗英布,一舉將英布趕出九江。從某種意義上說,龍且不僅是項羽最信任的將領,也是項羽帳下最拿得出手的戰將。

也正因為此,在韓信破趙滅齊後,項羽就讓龍且率軍前去進攻韓信。在當時的背景下,項羽對龍且,顯然是寄予了非常大的厚望。因為,當時項羽和劉邦在西線的滎陽成皋戰場打得勢均力敵,甚至項羽在某些方面還佔據著上風,但在東線戰場,劉邦卻是大獲全勝。

因為,魏、趙、代國都被韓信所滅,燕國投降,齊國的軍事主力也被韓信摧毀。在這種背景下,等到韓信徹底佔據齊國後,劉邦就可以對項羽進行兩面夾擊,到時項羽就危險了。

所以此番龍且前去進攻韓信,就顯得至關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說,接下來項羽和劉邦之間的勝負,就看誰能夠在東線戰場取得勝利。



據史書上記載,當時龍且帶去攻打韓信的軍隊,一共有20萬!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項羽幾乎把一半的軍事主力,都調到了東部戰場,由此也可見這場戰役對項羽的重要性。

等到龍且率軍來到齊國後,他就面臨兩個選擇:一是儘量不與韓信的軍事主力交鋒,而是和他慢慢耗、打持久戰,最終把韓信拖垮。二是直撲韓信的軍事主力,與韓信一戰定勝負。

從後來發生的濰水之戰來看,龍且顯然選擇第二種方案,與韓信快速展開決戰。那麼,龍且為什麼這麼急於與韓信決戰呢?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龍且如果想用持久戰來拖垮韓信,就必須藉助齊國的力量,需要對它們進行扶持,因為龍且和他的軍隊在齊國沒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問題是,這樣一來,齊國的舊勢力就會趁機滿血復活,那等到打敗韓信後,齊國也就相當於重新復國。而齊國復國後,第一個念頭,肯定就是想辦法把龍且和他的楚軍趕出齊國,如果是這樣,也就意味龍且前腳把韓信的危機解決,後腳又得面臨齊國的威脅。這樣一來,項羽的戰略被動局面,還是沒有扭轉。



第二個原因,是項羽讓龍且帶走一半的軍事主力到東部戰場攻打韓信,這肯定會讓項羽在西部戰場的兵力變得非常吃緊。這樣也就會導致項羽在西部戰場擁有的優勢漸漸喪失,所以,無論龍且還是項羽,都耽誤不起時間,他們必須速戰速決。否則,就算將來東部戰場取得勝利,也難以彌補西部戰場的損失。

第三個原因,是龍且對打敗韓信非常有信心。因為,韓信真正崛起的時間,還不到一年。雖然這一年期間他取得了很多勝利,但因為韓信故意放煙霧彈,讓人們錯誤以為韓信取得的勝利,主要是因為他的對手犯下各種幼稚的錯誤。而龍且呢,肯定認為自己不會犯這種幼稚的錯誤。

在這個過程中,韓信肯定也會通過各種假象,讓龍且的這種心理繼續放大,讓他覺得韓信以前之所以一再勝利,不過是因為走狗屎運。

在這種背景下,當龍且與韓信在濰水對陣時,他自然想著要速戰速決,因為他認為這是一舉殲滅韓信的大好機會,於是他就在缺乏瞭解附近地理的背景下,下令全力追擊韓信的軍隊,結果反而被韓信全殲。


我是趙帥鍋


龍且急於決戰的理由如下:

一、龍且素來瞧不起韓信。韓信也曾在楚軍中效力,當時他只是項羽帳下的一個執戟郎中,十分的卑微。而龍且是項羽手下頭號戰將,屬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從官職上來看,龍且瞧不上韓信。而且韓信有胯夫之名,這更讓龍且十分輕視他,認為這不是大丈夫所為。雖然韓信在此之前也打了一些勝仗,但是在龍且看來,那不過是韓信的對手太弱的緣故,如果換作他龍且打,以楚軍之精銳,也肯定會打勝仗。

二、楚軍精銳,漢軍弱小。龍且作為經歷殺場的成名戰將,也頗知兵法,懂得知己知彼的道理。當時韓信攻趙時的精銳軍隊,已經被漢王劉邦調走,留給他的只是一些老弱殘兵,戰鬥力遠遠不如龍且統領的楚軍精銳。而且漢軍遠來,兵力疲乏。而楚軍雖然也是遠道而來,但是,楚軍和以逸待勞的齊軍聯合,佔有極大的優勢。

三、項羽的戰略需要龍且速戰速決。當時劉邦統領的漢軍,與項羽統率的楚軍,已經相恃不下,勢力均衡。誰能夠爭取到齊軍,勝利的天平就會倒向誰。而龍且帶走的楚軍,屬於楚軍的精銳,戰鬥力非常強。項羽派龍且的意思,也是為了讓他速戰速決,打勝韓信後,火速回援,好緩解項羽的壓力。帶著這樣的戰略目的,龍且所帶的糧草必要有限。如果他不能在短時間內打敗韓信,糧草就會出現問題。而齊軍向來反覆,曾經是楚軍的死敵。項羽甚至親自攻打過齊軍。如果讓齊軍發現楚軍的糧草出現了問題,齊軍肯定會抓住機會,消滅楚軍。這樣齊軍的勢力就會大大增強。


枕史潤智


龍且的失敗有兩方面原因,第一是敗於輕敵,第二敗在貪功,第三敗在項羽的好大喜功。

在兩軍對峙時就有人給龍且出主意,讓他堅壁清野,消耗漢軍,最後漢軍自然不戰而退。

但龍且瞧不起韓信,龍且一直都是項羽帳下大將,而韓信當年在項羽軍中只是一個把守大帳的小兵,龍且心裡對韓信的優越感讓他輕敵。

同時龍且希望一戰擊潰漢軍,在他眼裡讓韓信不戰而退不能算戰功,他的想法中戰功是要按人頭來計算的,所以看見韓信後撤以後才會發起追擊,最後被韓信用大水沖垮。

龍且對戰功的看法也源自項羽,項羽氣拔山兮力蓋世,但勇猛有餘而謀略不足,打仗都是靠勇武,項羽打仗殘暴從來都是要震懾敵方,於是他活埋二十萬秦軍,項羽眼中對敵人只有殲滅,沒有收降,這一直以來的想法也深深影響了其手下的大將,包括龍且。

所以龍且才會急於決戰,最後中了韓信的計,兵敗身死,這一戰的失敗不僅讓項羽損失了最後的有生力量,也讓項羽的後方暴露在了漢軍的眼前,項羽腹背受敵,失敗在所難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