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疫情故事:外賣騎手:單量減少過半,“收入只夠吃飯住宿”

採取圍合式封閉管理的城中村和村口堆積如山的快遞箱,這張近日拍攝在深圳市福田沙嘴村村口的照片迅速在朋友圈、微信群裡走紅。

深圳疫情故事:外卖骑手:单量减少过半,“收入只够吃饭住宿”

很快,沙嘴社區予以了回應:快遞是村內的中轉站臨時堆放,已經清運,且村口設立有專用的無接觸快遞區。但外賣、快遞、投遞等一律實行無接觸配送,在小區出入口處中轉存取的要求實施以來,人們習以為常的接收快遞的習慣也多少發生了一些改變,快遞員的工作方式自然也受到了影響。

快遞小哥:打了更多電話

外賣騎手:單量減少一半以上

對於福保街道的京東站點工作人員王華(化名)來說,最大的不同就是與客戶的接觸更少了。過往都是要求送貨到家門口,而王華現在只能到小區門口或者公司門口,通過電話一個一個聯繫客戶下來取件或者是寄放在門口,“來得早就可以在門口找個空一點的位置放貨,沒有地方就只能放到保安亭。”

過去常用的智能快遞櫃因為多數安裝在小區裡面,而小區現在封閉不讓快遞人員進入,自然也就無法使用了。王華對此感到有些無奈,如果可以使用快遞櫃的話,他能節省不少時間,快遞當然也比放在門口更加安全。

深圳疫情故事:外卖骑手:单量减少过半,“收入只够吃饭住宿”

外賣員楊新(化名)從初五開始上班至今半月有餘,最大的感觸是單量的減少。因為很多商鋪現在都還沒有營業,也就不會產生訂單,從老騎手那兒得知,現在的單量減少了一半以上,“每天收入只夠吃飯住宿的開支”。

而另一個不同,就是外送形式的改變,過往大多數送貨上門的服務變成了“無接觸配送”。楊新回憶去過的絕大多數小區,門口都劃定了一定的區域用以存取快遞,而針對外賣,則大都會設置一張小桌子用來擺放,“吃的東西肯定不能擺在地上。”

這樣的變化,在他看來是可以理解的,特別是此前深圳公佈有一例外送員確診新冠肺炎後,無論是公司還是用戶都加強了這方面的注意。除了按照單位的要求定時檢測體溫、每日領取並佩戴口罩外,楊新也嚴格地遵守著“無接觸配送”的要求,雖然遇到過客戶的抱怨,但疫情之下,絕大多數客戶還是會表示理解。

深圳疫情故事:外卖骑手:单量减少过半,“收入只够吃饭住宿”

丟件與不允許進入:疫情防控之下的“兩難全”

然而,“無接觸配送”實施以來,在網上也的確引起了一些爭議。有網友認為,集中取件後,出入口反而成為了人群集聚的地方,這是否會增加接觸感染的風險?本來在家就可以實現的無接觸取件,現在卻要穿衣服下樓,麻煩不說,也消耗了非常珍貴的口罩。

對於王華、楊新和其他的從業人員來說,需要考慮的問題則是,大量堆放在一處的快件往往缺乏有效的看管,如果丟件的話,責任又要由誰來承擔?

近日,針對“社區、單位、寫字樓不允許快遞員進入“這一情況,國家郵政局相關負責人也專門做出過回應。他表示,病毒主要通過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通過郵件快件傳播的風險極低,不允許快遞員進入社區的舉措降低了投遞實效,也增加了快遞員的工作。因此,他呼籲設置有智能快件箱的社區,應該為快遞小哥大開方便之門。未設置智能快件箱的單位,可劃定特定區域,供快遞員收投快件。

誠然,防疫工作要求減少人員的聚集和接觸,禁止快遞、外賣人員進入社區確實能夠減少許多不可控的風險。但保證快遞、外賣的高效運行,為“宅家”人員提供更及時到位的生活保障,同樣也有利於整個社區層面防疫工作的開展。

從實際情況出發,深圳雖然有的小區物業可以為業主提供從小區門口到家門口的二次“送件”,也仍有一些面積大、人員多的社區,快遞目前只能集中存取,部分居民不得不外出取件也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接觸和麻煩。正如國家郵政局這位負責人所言,積極推廣定點收寄、定點投遞、預約投遞、快遞箱等措施,減少人員的集聚與接觸,結合實際情況,採用更加人性化的舉措或許比簡單的“禁止入內”要更加合適。

採寫:南都記者 程昆

攝影:南都記者 趙炎雄 (除署名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