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疫情故事:外卖骑手:单量减少过半,“收入只够吃饭住宿”

采取围合式封闭管理的城中村和村口堆积如山的快递箱,这张近日拍摄在深圳市福田沙嘴村村口的照片迅速在朋友圈、微信群里走红。

深圳疫情故事:外卖骑手:单量减少过半,“收入只够吃饭住宿”

很快,沙嘴社区予以了回应:快递是村内的中转站临时堆放,已经清运,且村口设立有专用的无接触快递区。但外卖、快递、投递等一律实行无接触配送,在小区出入口处中转存取的要求实施以来,人们习以为常的接收快递的习惯也多少发生了一些改变,快递员的工作方式自然也受到了影响。

快递小哥:打了更多电话

外卖骑手:单量减少一半以上

对于福保街道的京东站点工作人员王华(化名)来说,最大的不同就是与客户的接触更少了。过往都是要求送货到家门口,而王华现在只能到小区门口或者公司门口,通过电话一个一个联系客户下来取件或者是寄放在门口,“来得早就可以在门口找个空一点的位置放货,没有地方就只能放到保安亭。”

过去常用的智能快递柜因为多数安装在小区里面,而小区现在封闭不让快递人员进入,自然也就无法使用了。王华对此感到有些无奈,如果可以使用快递柜的话,他能节省不少时间,快递当然也比放在门口更加安全。

深圳疫情故事:外卖骑手:单量减少过半,“收入只够吃饭住宿”

外卖员杨新(化名)从初五开始上班至今半月有余,最大的感触是单量的减少。因为很多商铺现在都还没有营业,也就不会产生订单,从老骑手那儿得知,现在的单量减少了一半以上,“每天收入只够吃饭住宿的开支”。

而另一个不同,就是外送形式的改变,过往大多数送货上门的服务变成了“无接触配送”。杨新回忆去过的绝大多数小区,门口都划定了一定的区域用以存取快递,而针对外卖,则大都会设置一张小桌子用来摆放,“吃的东西肯定不能摆在地上。”

这样的变化,在他看来是可以理解的,特别是此前深圳公布有一例外送员确诊新冠肺炎后,无论是公司还是用户都加强了这方面的注意。除了按照单位的要求定时检测体温、每日领取并佩戴口罩外,杨新也严格地遵守着“无接触配送”的要求,虽然遇到过客户的抱怨,但疫情之下,绝大多数客户还是会表示理解。

深圳疫情故事:外卖骑手:单量减少过半,“收入只够吃饭住宿”

丢件与不允许进入:疫情防控之下的“两难全”

然而,“无接触配送”实施以来,在网上也的确引起了一些争议。有网友认为,集中取件后,出入口反而成为了人群集聚的地方,这是否会增加接触感染的风险?本来在家就可以实现的无接触取件,现在却要穿衣服下楼,麻烦不说,也消耗了非常珍贵的口罩。

对于王华、杨新和其他的从业人员来说,需要考虑的问题则是,大量堆放在一处的快件往往缺乏有效的看管,如果丢件的话,责任又要由谁来承担?

近日,针对“社区、单位、写字楼不允许快递员进入“这一情况,国家邮政局相关负责人也专门做出过回应。他表示,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通过邮件快件传播的风险极低,不允许快递员进入社区的举措降低了投递实效,也增加了快递员的工作。因此,他呼吁设置有智能快件箱的社区,应该为快递小哥大开方便之门。未设置智能快件箱的单位,可划定特定区域,供快递员收投快件。

诚然,防疫工作要求减少人员的聚集和接触,禁止快递、外卖人员进入社区确实能够减少许多不可控的风险。但保证快递、外卖的高效运行,为“宅家”人员提供更及时到位的生活保障,同样也有利于整个社区层面防疫工作的开展。

从实际情况出发,深圳虽然有的小区物业可以为业主提供从小区门口到家门口的二次“送件”,也仍有一些面积大、人员多的社区,快递目前只能集中存取,部分居民不得不外出取件也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接触和麻烦。正如国家邮政局这位负责人所言,积极推广定点收寄、定点投递、预约投递、快递箱等措施,减少人员的集聚与接触,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更加人性化的举措或许比简单的“禁止入内”要更加合适。

采写:南都记者 程昆

摄影:南都记者 赵炎雄 (除署名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