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被一分为四,1928年,庞大的甘肃为何会大分家?

羅日新


说起现在的甘肃省,我们在地图上看就是从东到西一个面积呈狭长状的省份。



虽然看上去细细长长的,不过在我国各省面积排名中,甘肃依然以45.44万平方千米排名第七,妥妥的一个大省。

除了面积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甘肃省一直扮演着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它既是拱卫中原王朝的西部门户,在这里各种关隘遗址随处可见,比如嘉峪关、阳关;

又是中国向西交流的重要通道,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比如敦煌莫高窟,而且甘肃也并非我们想象中只有大漠孤烟和荒凉隔壁,这里有水草丰美的牧场,还有沃野千里的良田,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


在行政建制上,早在上古时期,当时甘肃和陕西就是当时的天下九州之一,被称为雍州。到了西汉时期,天下划分为十三州,甘肃的辖区面积进一步扩大,不仅包括了今天陕西大部、还有整个甘肃、宁夏等地。

但是过大的面积也让行政掌管可以拥兵自重,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例如东汉末年,董卓便是这一地区的军阀,后来他带兵进入洛阳,废掉弘农王,立了汉献帝。

鉴于此,到了曹魏时期,曹操将这里一分为二,大致以黄河的“几”字为界,靠近中原腹地的地区划为雍州,而西部地区则划分为凉州。之后经历了隋唐、宋元。


到了明朝时期,朱元璋击败了元朝之后将雍州、凉州合二为一,伴随着国力的强大,甘肃的统辖面积也进一步扩大,包括了陕西大部、整个甘肃、宁夏、青海大部和新疆大部,都归属甘肃布政司统管。

不过到了清朝,陕西和甘肃正式分离,甘肃省会也在此时第一次确定在了兰州,军政上主要归陕甘总督管辖。

在清朝后期,沙俄势力在中国西北地区蠢蠢欲动,1862年,受到太平天国运动影响,西北地区爆发回民起义,沙俄乘机扶持阿古柏和西北土匪白彦虎占据新疆,企图分裂我国,关键时机,清政府命令左宗棠挂帅西征,在经历了一系列军事斗争和外交谈判后,终于赶走了叛乱者。

但是鉴于此次危机,清政府又将新疆从甘肃分离出,成立了新疆省以巩固边防。

甘肃省正是划分成今天这个样子还要到了民国时期,1928年,冯玉祥将军开始统领西北军政,也对甘肃开始了新一轮的政区重建,甘肃省的西南大部地区被划分出来成立了青海省,同年,宁夏省也正式划出,从此之后,这样的版图基本没有变过。

除了建国初期,宁夏和甘肃经历了短暂的合并,不过终究还是再度分开,宁夏成立了宁夏回族自治区。

所以现在我们看到了甘肃,在几千年的历史中经历了多次的分分合合,特别是和陕西,可谓同出一脉,如今又共同引领西北地区发展,可谓是好兄弟、好伙伴。

单就甘肃今天的发展来看,也是蒸蒸日上,而融合了多民族多种文化的甘肃,也在张开双臂,笑迎八方来客。


策神历史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甘肃那些事儿。(约500字,阅读需2分)


甘肃在元代实行省制之时,就是一个规模比较大的省。

这样一直到清代,甘肃都是面积不小的一个西北省份。

包括现在的甘肃、宁夏、青海一部分、新疆一部分、内蒙古一部分。

为什么甘肃省面积这么大呢?

其实这和地方政区的设置目标有关,历史地理学讲政区三原则——边界、层级、治所。其实都是一个目标——便于管理人民。胡焕庸线以西的省份,人口少,因此就把省界划的比较大,就算是这么大的面积,人口也不一定有中原地区半个省的多。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新疆、西藏面积大,下面的县面积也大的原因。

民国初期的宁夏省

而甘肃近代政区最大的变动就是1928年,这一年冯玉祥主政西北,开始统筹考虑西北几省的治理。特设青海省,但是青海没有像样的大城市啊,于是就从甘肃借了西宁作为首府。而后又从甘肃省分出了宁夏省,周边的内蒙、新疆,同样从甘肃借人口较多点的地。

借来借去,就把甘肃剥削成了现在这个狭长的样子,中间的一条狭长地带,正如其名字——河西走廊一样,连接着甘肃的西北部和东南部。


两分钟走近历史现场,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甘肃省在1928年以前,不管是在满清治下,还是民国时代,都是中国内陆首屈一指的大省。

旧甘肃省幅员辽阔,民族关系复杂,管理难度很大。自从晚清开始,庙堂之上就有针对甘肃省分省而治的声音,例如广东官员岑春煊就在光绪年间提过建议,最后被决策层以时机不成熟而搁置。

1928年旧甘肃省能够被顺利划分为甘肃,青海和宁夏三省,主要推动力来自两个方面,或者说来自两个大人物:第一,是冯玉祥的积极鼓吹和运作;第二,是蒋介石顺水推舟的绿灯;而这二位枭雄推动旧甘肃分省而治,各自都打着自己的铁算盘。

接下来,铁锤将分三个板块介绍旧甘肃分省而治的前因后果:

第一部分:拆分甘肃,是冯玉祥巩固地盘,积蓄实力的重要步骤;

第二部分:拆分甘肃,符合蒋介石“缩小省区论”的政治诉求;

第三部分:拆分甘肃,冯玉祥用了这几招。

第一部分 拆分甘肃,是冯玉祥巩固地盘,积蓄实力的重要步骤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了北洋政府,北京临时执政府任命这位“倒戈将军”为西北边防督办,兼甘肃省督办。与此同时,冯玉祥的势力受到直系和奉系两大阵营的排挤,在京津地区根本无法立足,这个时候,把自己的西北军兵马调往西北自己的行政辖区,保存实力,伺机东山再起,是冯玉祥最符合逻辑的选项。

第二部分 拆分甘肃,符合蒋介石“缩小省区论”的政治诉求

蒋介石为什么愿意看见大甘肃被分化为三个省的局面呢?因为这个局面符合他的政治利益。在掌握南京国民政府大权之后,1928年蒋介石已经获得了形式上的一统中国的成果,但是实际上不管是冯玉祥,阎锡山还是桂系,奉系,乃至于各地大大小小的军阀,都处于事实上的割据状态。这些地方军阀,把持地方军政大权,无论是地方人事的任免还是财政税负的征缴,全部由他们自己说了算。

这对于蒋中正来说肯定是不能容忍的!

他要做的,除了军事征讨铲除异己之外,还需要相应的政治手段配合。缩小省区论,就是他抛出的妙计。缩小了省区,就可以削弱地方军政的实力,使得一个省无法对抗蒋家王朝的大军碾压。而蒋介石则可以利用不同省区之间的新旧矛盾,从容挑拨捭阖,戏弄与股掌之中。矛盾缓和的时候可以分而治之,如果有人想要硬扛中央军,那也可以各个击破。

果然是好算计!

所以,当冯玉祥提出甘肃分治,增加青海,宁夏两省的时候,对老蒋来说,想睡觉有人递枕头,正合寡人心意。焉有不批准之理?

第三部分 拆分甘肃,冯玉祥用了这几招

冯玉祥的西北军势力,要想在甘肃地区扎稳脚跟,必须首先对当地的军政力量进行必要的整合和清理,不拉出空椅子,屁股往哪里坐呢?

当时的甘肃,汉族和回族的军事力量势均力敌,刚好是五五开。甘肃当时分成八镇,分别有八大镇守使各霸一方。回族镇守使分别是:

宁夏镇守使马鸿宾,西宁镇守使马麒;甘州镇守使马麟;凉州镇守使马廷骧;

汉族镇守使分别是:

陇南镇守使孔繁锦; 陇东镇守使张兆钾, 肃州镇守使吴桐仁, 河州镇守使裴建准;

为了取得回族军阀的势力,冯玉祥提前布局,他先拉拢西北回族军阀马福祥,让他做自己的助手,并且把马福祥的长子马鸿逵从旅长提拔为师长。有了马福祥父子两人的人脉铺垫,甘肃回族军事势力纷纷给冯玉祥拍电报表示欢迎。冯玉祥一看时机成熟了,马上派遣自己的干将刘郁棻以西北军甘肃总指挥的身份进入兰州。刘郁棻这个人下手极为狠毒,在安抚好甘肃的回族军阀势力之后,他开始逐个对汉族军阀势力下手,首先是谋杀了甘肃第一师师长李长清和旅长包玉祥。随后又以武力驱逐了陇南镇守使孔繁锦、陇东镇守使张兆钾等地方实力派军人。在对付回族势力的时候,考虑到他们在甘肃根深蒂固,不能强攻只有智取,于是想到分而治之的策略。把甘肃分化成三个省份之后,每一个区域的势力就会减弱,有利于西北军逐个击破。再者,每建立一个新的省份,就要配置大批的行政官员,冯玉祥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大批封赏自己的派系部下。

最后,拆分甘肃,化整为零,冯玉祥还有一个保护自己军事实力不受侵蚀的打算。1928年9月,蒋介石召开了战后编遣会议,名义上是要精兵简政,发展经济,实际上是想要借此削弱冯玉祥,阎锡山,桂系军阀的地方军事存在。这个方案提出来要在全国保留50个师的国防军。按照这个方案,冯玉祥的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只能保留12个师,而当时冯玉祥的实际军力有34个师20多个旅,分别驻守在河南甘肃,山东,陕西四省。尽管表面上冯玉祥会支持蒋介石的精兵简政路线,但是大家都知道枪杆子就是军阀的命根子,谁也不愿意自断命根,削减部队。

所以冯玉祥以宁夏青海距离甘肃省城太远,交通不便,不易发展为理由,安排自己的派系干将,国民政府内政部部长蒋笃弼提建议,实现甘肃分治理。冯玉祥的算盘很清楚,老子当初四个省你让我保留12个师,平均下来一个省需要保留3个师,现在我凭空多出两个省的行政辖区,我就可以多保留6个师的军事力量,再加上多出来的两个省城,需要配置大量的警察等准军事部队,可以保留绝大部分原先西北局的军事实力。怎么算都是一个不亏本的买卖。

那么蒋介石呢,也乐意一个缩小省区论的真实样板出现在眼前。

1928年9月5日,甘肃省分治案在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第153次会议上通过提案。10月19日正式公布成立青海和宁夏两省,10月24日冯玉祥提出两省政府组成名单并且获得通过。1929年1月1日,青海省和宁夏省宣布成立,全体省委宣誓就职。

总结:1928年,内陆最大省份甘肃省被一裁三截,既有冯玉祥的野心驱动,也有蒋介石的私心成就,总而言之,是国民党新老军阀,为了各自利益,妥协勾兑的结果。


本文参考文献:

《青海建省记略》 魏明章 青海民族学院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一期

《宁夏建省溯源》 吴忠礼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二期


铁锤文史


众所周知,甘肃省是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省份,虽然受制于地广人稀等区位劣势,不过这些年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影响之下,甘肃省已经一步步朝着繁荣富强的方向发展。

当然甘肃省同样有着某些地理优势,就拿土地面积来说,甘肃省的土地总面积达到了4544.02万公顷,位列全国七位,除此之外它还有许多独特的旅游景点,每年都会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可你知道吗,其实在很多年前甘肃省的土地面积可远远不止这些尤其是它和陕西省,更是有着许多不解之缘,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事要从很久之前说起。早在大禹时期甘肃省就已经存在了,当时它和陕西等地被称为雍州;到了西汉时期,汉武帝又将领土划分为十三州,而包含陕西、甘肃宁夏、青海以及新疆的雍州也是其中一个,而后他又将雍州改为凉州;东汉沿用了西汉的制度,不过曾经的巡查制度逐渐演变成行政制度,这导致每一个州的州牧都能拥有极大的自主权,如此一来严重危害了中央的安全,所以在东汉末年出现了各诸侯割据一方的局面,此时的汉廷已经名存实亡。

再到后来曹操从这些诸侯中脱颖而出并且统一了北方,此时凉州也是属于他的地盘,他又将凉州改名成原来的雍州;不过这个雍州幅员辽阔实在难以管理,可它偏偏又是抗击蜀汉政权的关键点,所以曹丕在即位以后又将将雍州一分为二,左冯翊、右扶风、京兆、新平、陇西、南安、天水、安定、北地、广魏十郡为雍州;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西海、西平西郡八郡为凉州。

再把时间轴推到1368年,此时朱元璋彻底击败元朝建立了明朝,上位后他又将凉州、雍州合二为一,所以在明朝时期甘肃省的面积十分辽阔,几乎相当于现在西北四省的总面积。但是由于资源匮乏,土地贫瘠,当地人的日子过得十分艰苦,所以西北地区动不动就爆发农民起义。

到了清朝康熙时期,甘肃、陕西再度分家,而后甘肃省的省会被确立为兰州。其实在此时甘肃省的土地面积还是很大的,它包括了当今的甘肃、宁夏的全境青海东部、新疆东部以及内蒙古的西部等地区,不过或许是嫌弃它落后的原因,中央对于这个地方一直没有怎么管,直到清朝统治的后期,新疆等地才被建立行省。

到了1928年,冯玉祥成为西北地区的领袖,对于西北地区新的区域划分开始展开,青海省由此建立。可是由于当时青海境内并没有拿的出手的大城市,所以无奈之下只能退而求其次,将甘肃省的西宁地区划分给了青海省。

同一年,宁夏省建立,并且成为塞外四省之一,从此以后甘肃省就基本保持着现在的模样,虽然在建国初期宁夏与甘肃又重新合并,但是没过几年这一对欢喜冤家又再度被分开。如此一来一回宁夏省变成了宁夏自治区,它的省会也变成了银川,这也是从甘肃划分出来的。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甘肃省的命运多舛,经历了数次的分分合合,尤其是和它的老相好陕西省,两人可谓是基情满满。但是不管怎么说,现在的甘肃省也挺好的,至少是不用依附他人的独立存在,并且有望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超过西北其他省份,这也不失为一种幸运,诸位看客,你们说呢?


执笔灬写史


古代的甘肃地盘到底有多大?到了1928年的时候,被一分为四;

要说到甘肃省,大家应该都非常的熟悉它,可是在我国西北方向,也是我国提倡发展西北的一个地方,一般这种地方人员非常稀少,那里的经济相对比较落后,但是作为甘肃来讲,那是我国重要的省会之一。

不管是它的地理位置,还是矿产含量,都是相当厉害的一个地方,然而古代的时候甘肃省,比现在的要大很多,最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甘肃省一分为四,成为我们现在的这种板块格局。

大家都知道在我国古代,一直都有西域这种地方的说法,其实当时的甘肃也属于西域,不过他毕竟是我们国家的领土,要是说国外的机遇的话,就是以新疆西边为界,因为当年甘肃,是由4个地方组成的,就是现在的宁夏,新疆,青海,和现在的甘肃。

大家从这里就可以想象一下,古代的时候,一个省会是有多么的大,由现在的4个省会组成了一个地方。其实很多人会问了为什么在古代的时候,一个地盘要划分这么大,管理起来不会麻烦吗?

其实说白了当年对于这个地盘都属于,放养式的管理,整个古代的甘肃地盘,没有一个行政部门,全部都是当地的守军将领去管理的,他们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士兵,所以在当时,整个甘肃来讲是非常混乱的我们从影视剧应该知道一个事件,当年清政府,有一场惨案,就是发生在甘肃,因为当时的一个将军贪赃枉法,最后,被清朝的皇帝给杀掉了。

而且当时贪赃这个事情,如果不是有一个人跑到了京城去告御状,估计,内地的官员没有一个人知道。这就说明当年在甘肃,手边的大将军,可以说他就能够一手遮天。通俗一点讲,他就是甘肃王也不为过。

其实当年这个地方,也就是为了起到一个防御的作用,成为抵抗西域少数民族的一个天然屏障,不过在唐朝的时候,这一代可以说是经济最发达的贸易区,只是到了后来,商旅之间来往也少了,就把这个地方放弃了管理。

一直到了1928年的时候,当时的大军阀冯玉祥,这个大家肯定都知道,他这个人就是在西北起家的,他到了西北以后,因为他手里没有太多的人,也不可能去管理这么大的地盘。

最后把古时候,划分出来的甘肃版图,一分为四,把宁夏给划分出来,因为当时,他的驻军就在宁夏,并把宁夏改为了宁夏省,在这种情况下甘肃就成了四个不同的省,当时的这个版图,改了以后一直到了现在,也没再进行过修改,也就这样划分了。

对于我国版图的划分,只是一个历史变迁的问题而已,其实在古代的时候甘肃省之所以那么大,而且让你那些士兵去管理,通俗一点来讲,当时没有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去那么偏远的地方,进行政治管理,因为那个地方确实非常的穷。这次在我国古代,一个人想做官也是来到内地做官,也不可能跑到西北。

不过现在形势好了,国家大力发展大西北,作为我们现在有用的人,可以为大西北发展的事业,做出一番贡献,踊跃参与到西北的发展之中。以上就是给大家分享的,古代甘肃,到现在为什么一分为四?大家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可在下方留言。


猫眼观史


从元朝建立到清朝灭亡,国家只在西北设陕西、甘肃两省。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甘肃被设为行中书省。明代中央在西安设置布政使司,统辖陕甘地区。直到雍正三年(1725年),甘肃才开始脱离陕西,独立成省。中央在甘肃设布政使司,驻地兰州。


近代以前,甘肃省的辖境包括今天的整个甘肃、宁夏和青海,以及新疆的一部分地区,辖区范围前所未有的广阔,名列内地诸省首位。但由于西北各地区地理环境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又是众多少数民族聚集之地,所以统一管理颇为不易。到了清末,上至庙堂下到江湖,围绕着甘肃分省这一问题的议论增多了起来。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两广总督岑春煊在庙堂首提青海建省之议。光绪帝之前也有听闻甘肃分省的议论,遂命令袁世凯、徐世昌等有关大臣商议此事。是年12月16日,陕甘总督升允上奏说,甘肃财政库存捉紧,且少数民族聚集地风气未开,建议先在青海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开垦荒地,作为甘肃分省的基础。光绪听完后,又令政务处复议分省一事。



1908年,政务处上奏青海沙漠面积大,本属蛮荒之地,加上少数民族百姓多聚集于此地,现在还谈不上什么民风开化,他们的日常生活来源就是依赖游牧。如果在青海建省,不仅其风俗文化与内地不同,而且就怕设置了行政管理机构,因为游牧民族居无定所,也很难管理约束他们。另外,设省必然需要耗费巨额费用,而今正是国库空虚之时,发放官饷都已经不足。所以倒不如先采用陕甘总督升允的建议,等到各民族齐心了,经济发展起来了,再来商议建省之事。

光绪听完政务处的建议后,觉得挺有理,所以最后两广总督岑春煊关于青海建省的建议就被搁浅了。

民国建立后,青海建省的议题又被摆到台面上了。经过不同等级官员的建言献策,到民国四年(1915年)10月,中央决定将青海蒙藏地区划归甘肃省管辖,青海省雏形开始出现。



民国十四年(1925年),国民军首领冯玉祥督办甘肃军务,首次提出将甘肃、青海、新疆划为六省的构想。

冯玉祥的意图是,现在宁夏、青海都是由回族将领控制,如果在两地建省的话,省主席由中央委派,到时国民军就有机会渗透进去,此为其一。第二是因为中央规定每个省只能保留3个师的军事编制,如果宁夏、青海建省,国民军就能合法增加兵力了。


民国十五年(1926年),冯玉祥响应国民革命军,与蒋介石合作北伐。北伐胜利后,冯玉祥乘机向蒋介石“邀功”,于1928年正式提出将甘肃划分为3省。因为内政部长薛笃弼就是冯玉祥派系的人,所以甘肃分省的提案毫无悬念马上就通过了。

从民国十七年(1928年)开始筹备、搬迁,到第二年1月1日,宁夏省、青海省就正式成立了。


夏目历史君


我是甘肃人,以前的甘肃就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如今陇原大地日新月异,早已今非昔比,成为西北的重要省份之一。

甘肃版图在历史上几经变更。但是自打元朝建立行省制度以来,一直到民国时期,甘肃的辖区和跨度都比现在的甘肃要大很多。

几乎涵盖西北绝大部分的地区,包括现在的甘肃全境,宁夏全境,青海、新疆、内蒙古的部分地区。想想那会儿的甘肃有多大。


明朝时。甘肃地区是防御蒙古骑兵的重要阵地,为了方便指挥,把甘肃和陕西合到了一起。但是甘肃隶属于陕西,陕西省的版图空前辽阔。

等到清朝入主中原后,他们对疆域如此宽广的陕西十分不放心,因为西北民风向来彪悍,要说那些封疆大吏搞割据也是有可能的。所以康熙将陕西和甘肃又给分开了。

清朝统治时期,驻守甘肃的封疆大吏权力非常大,他们既管军事又管经济,因为当时没有设立地方行政官员。为了便于统治,在清后期,新疆建立行省。这对甘肃的版图有一些影响,但甘肃的辖区范围仍然非常广大。

都知道冯玉祥就是靠西北军起家的。1928年,冯玉祥主政西北后,对西北地区进行了新的区域划分,那他主政一个疆域大的省份不是更好,为何要把甘肃一分为四呢?


当时对蒋介石而言,只是形式上统一了中国。而各地的军阀割据势力仍然我行我素,尤其像阎锡山,桂系等军阀在地方根深叶茂,这让老蒋非常头疼。

所以他提出了缩省而治的办法,而且每个省只让驻军3万人,其目的就是为了限制军阀势力的快速扩大。

而当时的冯玉祥也有他自己的小九九,他主要就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冯玉祥当时受到直奉两系的排挤,在北京不可能立脚,来到西北后,他的兵力却分散在各处,他想把这些兵力都集中到西北。

可蒋介石以精兵简政的名义,要削减他的实力。谁都知道枪杆子里出政权,冯玉祥心里能不做盘算吗?

所以冯玉祥提出的甘肃分制,既符合老蒋提出的缩省而治的原则,又能保存冯玉祥的势力,你老蒋答应一个省可以驻军3万,现在我多划出几个省,不就可以多保留驻军吗?


这对他们两人来说,皆大欢喜。所以甘肃就被一分为四了,基本变成今天的这种格局。


说史听涛


甘肃省曾经的范围非常广,东边靠近陕西省,南方和四川接壤,西南和西北有着青海和新疆,北边有着内蒙古。

在巅峰时期,甘肃省光南北就相距2000多公里,东西有4000多公里,面积更是高达1300多万平方里。

他管辖的范围包括了如今的甘肃、整个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部分县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但是在1928年一分为四,中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有关于甘肃省的过往辉煌。

当年的中原王朝为了和西域开通商贸,曾经派遣大量的人打通了丝绸之路。汉武帝的铁骑也一直没有停下过,造就了酒泉、张掖等地的威名。

尽管后来中原王朝曾经衰落过,但是基本上都掌握着此地的主权位置。最差的时候,西夏曾经从宋朝手里夺过此地。而作为一个信奉佛教的国度,以敦煌为中心,再一次扩展到地域。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创建了蒙古帝国,也为元朝打下的基础。为了方便管理庞大的地区,元朝实行了特殊的行省制度。此时的甘肃就包括了如今的甘肃、宁夏、内蒙古、青海地区。


元朝时期虽然设立了卓有成效的行省制度,但是相对来说并不完善。一直到了明朝时期,为了和西北地区的蒙古残军抵抗,明朝把甘肃和陕西合并在一起。

此时的甘肃已达到了巅峰,管辖范围包括了整个西北。一直到清朝入关开始,由于陕西地区彪悍的民风,让清皇室坐立不安,于是又决定把两者分开。

虽然明朝时期遗留的蒙古问题已经解决,但是边界问题仍然不容小觑。尤其是后来的准噶尔作乱,清政府决定出重拳治理。在平定此地叛乱之后,又把准噶尔部的很多地方划到了甘肃治理。

有关于甘肃省的分家问题。

经过乾隆的平定之后,当时的甘肃已经包括了现在的甘肃、宁夏、新疆部分地区、内蒙古部分地区、青海部分地区。地理面积可谓是非常之大,所以在治理上面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再加上以后清朝国力下滑,对于甘肃边陲地区治理更加困难。很多地方甚至只留下了军事将领,缺乏合理的行政管理。到了清朝晚期的时候,还引起了列强的虎视眈眈。


虽然当初也采取了改进措施,比如说清政府设立了新疆行省,但是对于大环境来说,还是杯水车薪。就这样一直拖到了清政府解体,全国陷入了大混乱。

混乱的最大标志,就是全国各地军阀四起。民国时期控制西北地区的是大名鼎鼎的西北三马——马步芳、马鸿逵、马鸿宾三人。他们发家的资本来自于同治时期的回乱,后来渐渐的站稳了脚跟。

虽然无论是北洋政府时期或者是民国时期,他们都打着中央政府的旗号,但是实际上还是他们三个人做的土皇帝。再加上当时北伐战争爆发,也没时间管他们。

虽说是没人管,但是不代表没有人提出来管。

民国四年,民国政府裁撤了清政府时期设立的西宁办事大臣,把西宁镇总兵改成了甘边宁海镇守使。把之前原本直属于中央管理的青海、内蒙古、西藏地区,划给了甘肃省管理。

其中还有一个重要人物——马麒,被任命为青海蒙番宣慰使兼甘边青海镇守使。他可是马麟的胞弟,同时也是马步芳的亲叔叔。也为后来马氏家族占据西北,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持。

民国五年至六年,时任甘肃巡按使张广建曾经连续两次上书民国政府,希望能够学习绥远等地,把青海设立特别行政区。

民国十四年,冯玉祥担任督办甘肃军务,一开始打算把此地拆成六个省。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准备逐步在此地站稳跟脚。他派遣自己的第二师师长进驻兰州,一步步的去铲除在此地的军阀。

民国十七年,薛笃弼担任内政部长的时候,他认为青海和宁夏距离当时的省城太远,决定把两者分出,分别设立行省。

民国十七年也正是1928年,而且在同一年时间,也划分出了热河省。当时在划出青海省的时候,由于本身没有大城市,还把甘肃的西宁一起划了过去,此时也就有了甘肃省的雏形。可能有读者要问了,为什么只讲宁夏和青海两者,不是说好的一分为四吗?是因为它包含了内蒙古、新疆的一部分,所以才会说成一分为四。

主政分家的冯玉祥到底什么打算?

主要是因为冯玉祥想掺合一脚,因为当时的宁夏、青海都是被回族的将领把持,如果真的有建省的机会,中央肯定会派来相应的行政官员,自己人才能有合理的机会插手。

再者就是蒋介石在1928年召开一次会议,决定每个省只能保留三个师的兵力。如果拆出来宁夏和青海,西北一下子就可以增加6个师的兵力。

经过国民党中央议会的讨论,通过了下面的议案:

将青海改为行省,组织省政府,委员暂定五人,设民政、财政、建设、教育四厅,馀照省政府组织办理。

除此之外,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完善工作,比如决定甘肃西宁为甘肃省省会,新划分出来的宁夏县为宁夏省会。到了这里,冯玉祥的目的算是达到了。


随后他在一次会议当中提出了宁夏省政府组成人员的名单,里面大部分都是自己人。担任第一任宁夏省主席的是国民党第7军军长门致中。

随后又多次召开会议,划定了宁夏、甘肃、青海三省的省界线,在民国十八年的1月1日,宁夏、青海也正式成为独立省会


史之策


清朝时期的甘肃省比现在要大很多,诸如宁夏、青海省会西宁,新疆东部的一部分,都属于当时的甘肃省。


而说到宁夏和青海,很多人都知道,在清末民初时,那是马家军阀的地盘,分别由马海晏的儿子马麒,马千龄的儿子马福禄实际统治。这两派相互敌视,相互不服,所以甘肃分家,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当然,北洋政府成立后,也没有第一时间就给他们分家。由于北洋军阀懒得管,奉行只拉拢,不干预的政策。清朝当年是怎么处理的,北洋系也一样。所以甘肃分家这件事一直到1926年,冯玉祥主持西北军政事务之后才得到落实。



当时的冯玉祥,远不止是西北的大咖,他在称霸西北的同时,还是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部长,在南京相当有面子和话语权。所以1928年,他为了拉拢加控制西北诸马军阀提议将甘肃拆分时,南京国民政府直接就批准通过了——将西宁划入青海,由马麒的弟弟马麟统领;将宁夏划出甘肃,由马福禄的儿子马鸿逵统领。

当然,冯玉祥拆分甘肃,也不完全是为了拉拢马家军,他当时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1928年底,军事委员会讨论裁军。按照蒋介石的意思,每个省最多只能保有三个师的兵力,超出这个限额的,都得裁撤。冯玉祥当时的地盘虽然大,但省份太少,西北合共就三个省,一个绥远省,一个陕西省,一个甘肃省,若按照三个省的限额裁军,冯玉祥的军队那得裁撤多少人?

所以冯玉祥从一开始就盘算好了,尽量把甘肃拆散,这样一来,他手头上就多出了六个师的番号。



不过蒋介石也不是吃素的,他早看穿了冯玉祥在盘算这个事,所以他在1929年1月正式召开军事编遣会议后,就把南京政府的裁军方案改了。按照新方案:全国300个师,淘汰250个,留下50个,每个集团军留8-10个,中央另建10个宪兵师。

这个方案一出,在场各路大佬的脸色都绿了,纷纷大骂老蒋,裁军不裁自己。

所以不久后,冯、桂、阎三派就跟蒋介石翻脸了。尤其是冯玉祥,直接辞职不干了。

蒋介石一看,你辞职不干,那正好,直接下令通缉,免了冯玉祥的一切职务。并派人到西北拉拢诸马为自卖命。

当时的马鸿逵、马步青、马麟等人,本来就是墙头草,见冯玉祥被免职了,也就暗中投靠了蒋介石。而西北也就这么被蒋介石略施小计控制了。


Mer86


西宁市曾经是甘肃省的重要城市!


甘肃省在中国的西北地区,是中国戈壁滩上的一颗明珠。这里自古以来便是重要的交通要塞和军事重镇。一方面沟通着中原王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另外一方面则承担着中原王朝防御和抵挡来自北方游牧民族和西部少数民族的入侵的重任。

尽管中国历史上的地方行政划分历朝历代均有所不同。但是甘肃所在之地历来为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们所重视。甘肃地区的安宁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封建王朝的国运和统治是否稳定。

先秦时期中国分为九州。其中今天的甘肃大部分位于雍州和凉州的管辖范围内。除此以外还有部分地区位于一些少数民族聚集的方国境内。这些方国统称为戎狄地区!后来秦国将这一地区的西戎和义渠打败后设立了陇西郡和北地郡!



西汉建立之后,甘肃大部分地区位于凉州境内。少部分位于秦州和雍州境内。后来进入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行政划分较为混乱。各方诸侯“你方唱罢,我登场”轮番在中国大地上昙花一现。


到了唐朝时期,甘肃境内大部分属于陇右道、山南道和河西道。宋朝时期,甘肃曾经一度沦为西夏的管辖之所,元朝时期,统治者在甘肃境内设置甘肃行省。明朝建立之后,甘肃与陕西合并称为陕西布政司。

清朝建立之后,考虑到陕西布政司管辖的范围过大而不利于统治。于是将陕西布政司一分为二。将原陕西境内继续为陕西布政司管辖。而原甘肃境内则称之为甘肃布政司。当时的管辖范围包括今天的甘肃省、宁夏省、青海省大部和新疆部分地区。后来光绪十年间,清王朝设立新疆行政区划!



清朝灭亡之后中华民国成立,行政划分基本上延续了清朝末年的格局。到了1927年,全国范围内改道为省!1928年,北伐战争告一段落,民国政府开始根据各地的情况和西北的局势。决定将甘肃省划分为宁夏省、青海省和甘肃省还有内蒙古的小部分地区,而宁夏省的治所为银川市,青海省的治所为西宁市,甘肃省的治所则为兰州市。


至此甘肃再也无法达到历史上的辉煌水平。甘肃才形成了今天的轮廓形状,被老百姓称之为骨头状!今天的甘肃省仍然掌控着多达42.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常住人口达到了2600多万人,作为中国新时代下的路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沿线重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