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鉴别哪些自媒体大咖是贩卖焦虑?

阿凡买卖提


在经济学有个理论叫“套套理论”,大义就是讲,不管你说什么都是对的,但是对我们没有丝毫的作用,贩卖焦虑的人也是这样,理论空洞,没有办法落到实处,就是不落地,看似很高大上,其实没有任何帮助,我们学习知识是为了让它变成一种“工具”,可操作性工具,如果理论没有实操性,是没有价值的,只是一种假“精神”食量,这种知识学的越多,你越迷茫。希望可以帮助你。




陌路随行66


首先,焦虑是现在普遍的男性为主的心里现状,特别年纪30到35岁以后开始逐渐严重。可怕的是我们普遍不知道焦虑的源头是什么。

而媒体想贩卖焦虑给我们,那他也需要提前了解我们的焦虑点是什么。

既然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媒体就可以自己先设定一个焦虑点,然后我们解药。我们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购买了对方卖给我们的焦虑。

所以判定哪些媒体是在贩卖焦虑,那就看清他的模式

第一,焦虑点是提前设定好的,而且可以套用在多数人身上。

第二,解药很单一,特别是有些自媒体是用鸡汤当解药。

第三,只要我们焦虑,我们就很难在现实中辨别真伪。我们需要不停完善自己的认知,当他每一个例子抛出来的时候,我们有去伪存真的分辨能力。




华维说


实际上,作为在社交媒体兴盛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像Gavin一样将生活细节呈现在网络空间的儿童还有很多,且多数普通儿童的信息往往不是主动传出的。

弗罗里达大学莱文法学院的一份报告这样写道,“父母既是孩子个人信息的守门人,也是孩子个人故事最早的叙述者。”父母“晒娃”的片段实际上一点一滴地在社交网络上拼凑起了儿童的数字形象,根据互联网安全公司AVG的一项研究,92%的两岁以下幼儿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数字身份。

但是,温馨的背后其实是不可忽视的儿童数字隐私问题。

互联网的绝佳记忆可能让孩子在长大后经历一场自我身份认同的危机,互联网的隐秘性则孕育了看不见的危险,每一次观看的背后可能暗含着一场潜在的网络霸凌,也有可能屏幕的那头隐藏着一个心理扭曲的恋童癖,普通的生活细节可能成为“邪典”视频的绝佳素材。

为了保护儿童的数字隐私,国外一些学校开展数字扫盲运动。在法国,个人隐私保护法捍卫着孩子的权利,若父母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发布子女的私密信息,孩子们可以起诉自己的父母。然而在世界上更多的地方,儿童数字隐私的保护尚处于空白,建立儿童数字隐私的保护墙,才刚刚起步。






田也田


给你说个基本的甄别方法:一.开篇就告诉你,自己做自媒体是怎样年入百万的,基本就可以判定是贩卖焦虑。二.只讲故事不讲创作方法和逻辑的。三.只讲理论,没有具体应用场景的。这三条由浅入深,基本可以排除自媒体里的浑水摸鱼我假大师。


大飞Alvis


焦虑,大体可以理解为一种情绪,一种对未来的担忧,一种对现状不满但又不知道怎么办的状态,可是你知道吗,焦虑是一种心理病症,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引起心跳过速,颤抖等生理反应,恐惧症、现实解体和人格解体等精神的反应。

像《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北上广深的年轻人已经和你不一样了》、《工作多年真的没有友情了么》、《家庭压力的重担之下,年轻人该何去何从》等可以看做是焦虑型文章。它挖掘当下年轻人害怕的东西,并强化情绪的焦虑感。

因此,当你遇到自己害怕或恐惧的问题的时候,不妨客观的想想,其实每个人身处不同的年龄、空间,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烦恼,而这些东西原本就是生命的正常,重要的是面对并且解决它,而不是恐惧它。焦虑感可以成为自己引以为鉴的东西,但是切不可让这种情绪内化为负能量,从而处于患得患失的境地,反而自缚于此,无法前进。


小咖说吧


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何会产生焦虑?个人认为焦虑源于对不确定未来的恐惧,对当前的生活态度不够满意。

当然,也有可能是不小心进入了意识陷阱,进入了大咖的圈套。这或许与自我知识与能力的存量不够有关。

现在不少大咖以贩卖焦虑为手段进行营销。提问者既然知道了有这样的大咖,信息社会在要找出贩卖焦虑的大咖,搜索一下还是可以知道不少的,那就可以做到隔离。当然这属于他者鉴别或者说社会鉴别。

提问者可能更关心自我鉴别。前文所说,那就找到公认的贩卖焦虑的大咖,分析他们的言行,进行系统解剖,可以很好的提升鉴别能力。

我们都希望自己能有慧眼或者说“火眼金睛”,可自动识别各类妖魔鬼怪。关键还是在于自我能力的提升。要实现自我鉴别,几方面的能力才是应该具备的:一是持续学习能力。具有良好学习能力的人,知识储备丰富,误导的可能性就能减少。二是批判性能力。人云亦云就容易被带节奏。尽信书不如无书。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就是提醒我们要有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这方面的思维训练要加强。三系统解构能力。大咖的言与行,一定是有系统的,有内在的逻辑结构。能分析提炼与归纳总结出来,就可以透视其是否具有合理性。

此外,个人觉得看互动性的点评也很有帮助。因为当前水军大量存在,那些一些没营养的好评可以自动过滤。一些高质量的点评或者唱反调者,也可以多看看。


自然风


每一个新时代来临的时候,都会带来改变,有人在高速运转,有人无知无觉。

无知无觉的人是幸福的。

互联网给人类带来的深刻变革已经不可阻挡,这点应该没有人否认。

对于新时代,有人热烈迎接,有人摩拳擦掌,有人投机取巧,有人无所谓,有人在贩卖焦虑。

当贩卖焦虑成为一个生意的时候,就会形成分工明确,紧密合作的利益链。

看看微博、微信、自媒体、各种互联网平台上潮涌而来的信息喧嚣吧。

无数声音在你耳边高喊:快来看我,快把你的时间奉献给我,只有跟着我的脚步,你才能够跟上时代,才不会被社会淘汰。

除了恐吓绑架,还有的就是把自己包装运作成人生导师、精英大咖,通过潜移默化的洗脑,让你不自觉的入其彀中。

然后,这些人就形成了天然的同盟,并为其背书,然后如同病毒一样扩散,吸引更多人加入。

不是在指责谁,这些“大咖”不少也是真的对自己说的深信不疑,老方认为,这些贩卖焦虑的人有一点是对的,就是对“人”这一资源的重视和利用。

互联网时代,也是个体崛起的时代,只要你愿意,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发光发热,每一个人的价值都可以淋漓尽致的体现,比如现在的网红直播。

相比互联网早期的BBS论坛,聊天室,后来的博客,微博,再其后的微信,都不如全民直播这一落地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形式,对社会自媒体化,全民娱乐化的推动,门槛低、影响大。

是的,社会从来都是分阶层的,不管你喜不喜欢,对于客观存在的现实,任何情绪化都没有意义。同在一个地球上,有人纸醉金迷,就有人食不果腹;有人文治武功,就有人浑噩一生;有人敲了一夜代码,就有人在鱼水之欢;有人身处斗室,就有人华屋美舍;有人在长袖善舞,就有人在诗酒花茶;有人在为生存挤地铁,就有人在田园无聊度日;有人在计划去火星,就有人在勾心斗角;有人为梦想而奋斗,就有人在白日做梦。

知识可以让你知道火箭是如何造出来的,但智慧才会告诉你造出来的火箭如何用。

信息泛滥之后,只有提升自己的智慧,明确自己想要什么,拒绝不必要的干扰,懂得筛选,才不会被信息淹没,才不会陷入焦虑的沼泽。

先了解自己,才能了解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