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最樸素的文字,最華美的真情

一:疫情之下彰顯文字的力量

2020,新冠病毒,舉國之力,共抗疫情。身為國人,我們說的、聽的最多的話是: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們的鄰國日本在捐贈給遼寧的物資上書寫:遼河水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

遼河的水,富士山的花……本是最平常的事物,卻讓眾多的國人看了眼眶一熱,感慨意境美好的同時,也為中國的文字而驕傲。


席慕蓉:最樸素的文字,最華美的真情

疫情讓我們不得不宅在家,讓時間有意義,最好的辦法就是讀書,而我看的最多的是席慕蓉的詩集。我甚至會想,如果是她,面對疫情,會寫下怎樣的文字呢?

每次拿起那一套白色的書籍,心裡總會想:啊,這是我老鄉的詩集。

二、席慕蓉的詩,美德不止意境

席慕蓉祖籍內蒙古,生於重慶,後遷居香港,定居臺灣。地域因素,讓我總是帶著一種“皇親國戚”的榮耀感提起她,她文字裡的內蒙古大草原就是我腳下的土地,念念不忘的西拉木倫河就在我家門前流淌。

這位本職是畫家的女子,在國內,她的詩歌和散文卻更為人們所熟悉。作為蒙古王族的後裔,天生的貴族血統,造就了她波瀾不驚的淡定與從容,耳濡目染過祖輩真實的繁華,精神富足更是她追求的世界。

我喜歡她的詩歌,無論是語言、情感還是意境都讓人慾罷不能。


席慕蓉:最樸素的文字,最華美的真情

席慕蓉的詩語言質樸,情感真摯,意境清幽,讓你在讀詩時能不知不覺沉澱下來,慢慢咀嚼詩中的浪漫。

在詩中,作者選取的物體都是平日裡常見的:花草樹木、山川河流、星辰日月,一切都是最質樸的事物,卻有最真的情感和最美的意境。

詩人可以讓具體的事物充滿意境,比如在《山月》中寫到:

我曾踏月而來

只因你在山中

你是否腦海中出現了那個為了赴男孩約會的女孩,穿著一襲白裙,在月光下款款而來,美目盼兮,巧笑倩兮?

這首詩也被一些歌手和作家化用,作為自己歌曲和小說的名字。

再比如《茉莉》中:

想你

好像也沒有什麼區別

在日裡在夜裡

在每一個 恍惚的瞬間

你是否看到了一個女子思念成疾,輾轉反覆。這要比瓊瑤阿姨的“書桓走的第一天,想他……書桓走的第二天,想他想他”要高明太多吧?

三、抽象的事物她可以讓你摸到

詩人也可以把抽象的情感具象化,比如《鄉愁》:

離別後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席慕蓉:最樸素的文字,最華美的真情

再比如《愛的名字》:

原來是沒有名字的

在相遇前

等待就是它的名字

一切看似簡單,卻讓離鄉的人或受愛情所苦的人看到了微亮的天光。

四、小兒女的家國情懷

這就是詩人塑造的迷人意境了,在愛情詩中尤為明顯,寥寥數字,能讓讀者的思緒奔流千里,自然,除了小兒女的情義,詩人也胸懷家國,在她寫給德德瑪的詩歌《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中寫到:


席慕蓉:最樸素的文字,最華美的真情

父親曾經形容草原的清香;

讓他在天涯海角也從不能相忘.

母親總愛描繪那大河浩蕩;

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遙遠的家鄉.

如今終於見到這遼闊大地;

站在芬芳的草原上我淚落如雨;

河水在傳唱著祖先的祝福;

保佑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

我們知道席慕蓉祖籍內蒙,卻從未親眼見過草原,直到她親自站上這片土地,故土的情誼撲面而來,讓人禁不住跟著淚盈於睫。

五、感謝讀者的厚愛和真情

她的詩語言凝練、快捷,讓人眼見了寥寥數字,就能在腦海中浮想聯翩。正如作者自己說:我的文字並沒有那麼好,是你們自身的感動給它增添了力量和光澤;我的世界原本與眾人無涉,是你們誠摯的共鳴,讓我進入如此寬廣遼闊的人間。


席慕蓉:最樸素的文字,最華美的真情

回到草原的席慕蓉

最後送上一首詩,給大家體會:

《悲歌》

今生將不再見你

只為 再見的

已不是你

心中的你已永不再現

再現的 只是些滄桑的

日月和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