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層的房子正在被人們“拋棄”?160萬的房子降到98萬沒人買

高樓層的房子正在被人們“嫌棄”?160萬的房子降到98萬沒人買

01

這幾天宅在家裡,閒來無事,與一位少有聯繫的朋友通了一下電話。先說一下我這位朋友的情況。可能受家庭影響,他比較愛折騰,足跡遍佈世界各地,什麼熱門的生意都做,應該是一位見識和經歷都非常豐富的人。在賺錢之餘,有一個愛好就是買房子,10多年來,在歐美和國內都陸續買了一些房產。在他看來,買房也像做生意一樣,不能把所有的寶都壓在同一個地方。

由於我是做房產研究的,所以,這次通話在一陣寒暄後,無意中還是聊到了房子方面的話題。不過,這次他說出了一個遺憾,那就是他準備把早年在中國香港買的房產處理掉,但一直沒有人接手。據我所知,這些年中國香港的房價也漲了不少,為什麼他會遇到轉手難題呢?他說出了原因。

他買房是雷厲風行那種,當時房產中介機構給他看了幾處房產(未實地看),他選擇了性價比較高的一套,主要是價格相對較低,中介也說他有眼光。這套房子位於45層,總高好像是48層,房齡大概30多年吧。真正見到這套房子的時候,是在他買下後第二年出差時順便看了一下。總體感覺還不錯,唯一感覺不足的是,就是樓間距有點近,有一點壓抑感吧。

這套房子從去年初就開始掛在中介賣,期間還以3-4萬的幅度下調過幾次價格,但目前還掛在那裡。據中介講,倒是有兩次看房,其中有一人正好睏在電梯裡,電梯時好時壞小區業主皆知,一般買這裡房子的人都是中低收入水平群體,買不了好小區退而求其次,擔心電梯不能正常運轉是購房者對這類小區的共識,一旦電梯停擺,高層住戶出行是一大問題。

不過,在這位朋友看來,如果當時購買的樓層沒那麼高,比如就幾層或者十來層,應該就比較好轉手了,畢竟大家的顧慮要小很多,中介也說,樓層低的房源反而受歡迎。中介給了朋友一個認為能成交的價格,其實,這已經跟朋友當時買入價差不多,如果再算上手續費以及這些年的資金成本,實際上是虧錢了。朋友雖然心裡有所不甘,但想想往後可能更賣不上價,還是打算咬牙出掉了。

高樓層的房子正在被人們“拋棄”?160萬的房子降到98萬沒人買

02

說來也巧,這幾天很多房產中介還沒開門嘛,很多銷售經紀人在圈子裡賣起房來,無意中看到圈友發佈了一個售樓信息:一親戚急需現金週轉生意,市價160萬,直降72萬,3日內98萬現金直接過戶。這幅度確實夠猛的哈,一般來說急賣房讓價幾萬,十幾萬,或者5%或者10%幅度算是正常,我忍不住私聊了一下該圈友。幾個問題問過去後,圈友道出了實情。

這套房子確實是他一位遠方親戚的,但賣房的動機並不是做生意急需現金週轉。這套房子是親戚為了孩子上學,4年前花了97.5萬購買的,位於45層,總高48層。買這房時,人氣還比較旺,全款支付卻一點折扣都沒給。聽售樓的置業顧問講,這個樓層視野開闊,非常受歡迎,價格相對其他樓層還要貴些。親戚跟家人商量後就買了下來,精裝房散兩年味,差不多能趕上孩子上學時間。

不過,計劃不如變化。這個小區位於城郊的一個新城區,每天都是各種市政施工,停水停電那是常有的事,而且周邊連個菜市場都沒有,生活起來確實不便。眼看明年孩子就要上小學了,親戚很是焦急。在跟家人商量一番後,決定在縣城買最好的學區房給孩子上學,把這套房子掛中介賣。

房產中介給親戚報了一個價格,按小區成交均價算,房子價值150萬上下,建議稍掛高點,可掛160萬。

半年過去了,房子掛在那裡。中介也多次建議親戚調整報價,以便於成交。降價確實有一些效果,當調整到100萬時,終於有3、4人詢價瞭解情況,但買主大都認為樓層太高沒了下文。還有人報一口價60萬全款,差點沒把親戚氣暈倒。眼看著孩子要上學,而且還需要用賣這套房的資金來買學區房。情急之下,親戚才委託在異地的圈友幫助賣房子,在此前報價100萬的基礎上,再降2萬至98萬,就一個附加條件:全款。

實際上,這個價格也僅僅跟此前買入價持平,如果算上資金成本,親戚是虧錢的。可能直到目前,這位親戚還是沒弄明白:當初那麼多人買高樓層的房子,怎麼到她這裡就遭嫌棄了呢?如果再降些價,可能會賣掉,但親戚心有不甘。

高樓層的房子正在被人們“拋棄”?160萬的房子降到98萬沒人買

03

隨著城市化不斷髮展,很多農村人進入城市工作、生活。為了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城裡的高樓越蓋越多,不僅存在於大城市,很多中小城市也是如此。當開發商拿到土地後,必須在容積範圍內蓋房,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他們會盡可能蓋更高的房子,“水泥森林”由此而來。

短期來看,建造高層住宅確實解決了大量的住房需求。比如一個多層住房小區只能容納500個家庭,但同樣大小的土地上蓋高層住宅,則可以容納2000個家庭,甚至更多。但從一定程度上講,這些是以犧牲業主的居住環境為代價的。從長遠來看,也透支了住宅的“升值”潛力。

不難理解,很早以來,我們城市的房子主要以平房、多層或者小高層為主,房子到了一定年齡後,或者因規劃原因需要拆遷,由於戶數少,賠償成本還算得過來,即便如此,有時候的拆遷工作還會遇到阻力。然而,開發商要想在這樣的拆遷地上蓋房不虧本,按照1.5倍的建造成本,以及土地成本,仍舊要建造20、30層高樓才會有盈利。

20-30年後,現在新蓋的高層住宅自然“變老”了,當這些住宅同樣面臨拆改的時候,顯然需要蓋更高的住房,按照過去的做法是,現在20、30層的住宅,未來需要蓋60、80層,甚至更高。否則,不賺錢的生意,開發商做不起、也不願做。這讓人們想到一個問題,遍地高層住宅的未來是什麼?

高樓層的房子正在被人們“拋棄”?160萬的房子降到98萬沒人買

04

有人提議,高層住宅真變老變舊了,同樣可以重新拆建。從技術上講,問題應該不大,但最主要的還是賠付協調問題。從過去拆建低矮建築的經驗看,難度不小,往往因為幾戶人家有分歧,整個地塊動不了。而高層住宅的住戶更多,人員自然更復雜,所謂眾口難調,何況誰不想在拆建上多獲得一些支持呢,至少分給的房子不能縮水吧?如果給錢的話,總得買得起新房吧?

當然,有些人認為現在考慮20、30年後的事,是杞人憂天。何況房子老了就一定要拆建嗎?我們可以在原有基礎上進行維修,省時、省力,自然也少了很多麻煩。

不過,這裡需要提醒的是,高層住宅維修同樣會遇到問題。就拿現在來說,我們一些老舊樓需要加裝電梯,低層住戶和高一些樓層的住戶會為出錢不出錢而產生分歧,而且即使低層住戶可不出錢,也未必欣然接受,因為原來的房價優勢沒有了,甚至變低了。而高層住宅由於後期的大樓維護費用只多不少,當大樓維修基金使用完畢後,要每家每戶出錢維修談何容易呢?

拆建不容易,維修又困難重重,那麼,未來20、30年,高層住宅可能會出現什麼狀況呢?

東北財經大學周天勇曾直言不諱地指出,土地升值的同時高層住宅卻在貶值,未來拆改難度大,房子變舊維保難,長期居住在密密麻麻的高層住宅裡影響人的身心健康。而北大教授朱國鍾還對此做過模擬研究,結合購房者、開發商的動態行為,以及住房供給、房價、房齡和城市擴張等因素推導出,未來國內也可能出現貧困區,主要就分佈在樓齡高的高層住宅裡。

這比較容易理解,收入較高的群體自然會選擇遷居新建的住房,而留下搬不了的老住戶,加上一些流動租戶,要從他們身上收取維保費用難度就更大,那麼大樓的運行更會處於一種停擺狀態。如此往復,住在老舊高層住宅裡面的人可能就以中低收入者為主。

高樓層的房子正在被人們“拋棄”?160萬的房子降到98萬沒人買

此時,讓我想起百強開發商陽光城董事長朱榮斌曾說過的一段話:

“我在辦公室裡,每天看著外面的高樓,心想隨著樓齡增長,這些高樓一旦出現質量問題,維修起來難度該有多大?玻璃外牆鬆動掉落、建築結構老化、機電系統老化等,都是未來可能存在的問題。”

如果我們並未有想好未來高層住宅的命運,我們眼下能做的是把質量做做好,做一些更有前瞻性的設計和規劃,比如在大城市周圍進行小城鎮建設,因為那裡有廣闊的土地。如此,還可以舒緩大城市病,有利於各地平衡發展。對此,你有什麼好想法嗎?歡迎留言交流。

學習更多房產和購房知識,歡迎關注下方圈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