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哪些年代社會治安最安定?

用戶7576789196937


西漢的文景之治時代,唐朝的,貞觀之治時代,這些年代的社會治安最安定


冬盡春始


應是:西周時期周成王、康王在位時社會治安最好,監獄空虛四十年。一一

在漢朝人所作的《尚書大傳》中,稱攝政的七年裡,周公“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戰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作樂,七年致政成王”。因此,周王朝己穩如磐石。

周公功高蓋主,要當個名副其實的周王應該是得心應手,水到渠成的事。然而,周公卻還政於成王一一這時成王己長大成人。還政後,周公再上朝就自覺改為面北坐臣位,把主要精力轉而制禮作樂,完善各種典章制度。

毫不誇張說,周公是“成康之治”的實際開創者。天下訟息是古代聖人的理想世界,"成康之治"將此變為現實。戰國時期國史官所著《竹書紀年》記載:天下安寧,刑措四十餘年不用。孔子學生仲弓提問:"至政無所用刑,成康之世是也。信乎?"孔子明確回答說:"聖人之治也,必刑政相參焉"。連孔子都不相信。不過,當時社會治安應該相對好些。中國歷史上記載最早的太平盛世:成康之治。

其次:唐朝貞觀年間治安也很好,每年全國死刑犯從幾百人降到幾十人,處決人犯要上奏皇帝三次;有一時期上奏皇帝五次才能執行死刑。如果犯罪率居高不下,不可能這樣慎刑。一一

貞觀"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他在位時期政治清明,經濟恢復並且發展比較快,社會秩序穩定,人民生活安定,史稱"貞觀之治"。唐太宗實行中央集權,君主專治制度。設置了"三省六部制",但在貞觀時期的三省職權劃分則體現了分權原則,中書省發佈命令,門下省審查命令,尚書省執行命令。而且唐太宗經常於大臣們討論歷代王朝興衰成敗的原因,經常以隋朝滅亡引以為戒,節制對人民的剝削壓迫。可見唐太宗的智慧和胸襟。整飭吏治,輕刑訂津佈德懷柔,民族關係密切。貞觀時期,唐太宗十分重視法制,他以身作則,帶頭守法,真正做到了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雖然執法鐵面無私,但是在量刑時唐太宗又反覆考慮,謹慎為之。他說:"人死了不能再活,執法務必寬大簡約"。在唐太宗的苦心經營下,貞觀年間社會治安情況非常好,犯罪的人少了很多,被判處死刑的就更少。據史書記載,貞觀三年,全國判死刑的才29人,可見達到了當時集權制度的最高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