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两周,上海疫情救治“主战场”扩建工程成功送电

2月14日,正在建设中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扩建工程成功送电了。而此次送电过程,仅用了两周时间。

靠前、再靠前,在火线上高擎党旗

”我行!““我上!”“我可以!”接到单位的集结令,春节假期中的国网上海金山公司党员干部立即给出了有力答复。

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集中隔离治疗点,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了全市绝大多数的确诊病例。为应对日益复杂的疫情,上海决定在此处紧急扩建诊疗床位。按照计划,施工临时用电必须两天内接通,临时病区的正式用电要在两周内完成。

“严峻的疫情形势留给我们的时间极紧,在春节和疫情特殊时段组织施工的难度极大!”金山公司党委负责人说,要以党建为引领,第一时间让党员作用得到发挥。有人悄悄退掉旅游的机票地来了;有人驱车横跨半个上海,急匆匆赶来了;有人拔下腰上的针灸来了;还有两口子把孩子送到父母家后,一起来了。

接到任务当日,一支覆盖项目实施全过程,由42名骨干组成的“金鹰”党员突击队集结完毕。

接力、再接力,迎着困难奋勇冲锋

对于电缆专职姚明强来说,这可能是最辛苦的一个春节。早在一月中旬,他已作为“金鹰”先遣队投入了公卫中心保电工作,春节长假期间他一天都没休息。

扩建工程启动后,姚明强的责任更重了。每天早上,他都会和队员们一起前往施工现场,对点多面广的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督察,积极协调各类管网同步施工。在电缆沟道里爬上爬下,很快姚明强就成了一只湿漉漉的“泥猴”。

“今年别人春节宅在家,而我在工地玩泥巴。“姚明强笑着说,关键时刻,一点泥巴算什么,党员要拿出党员的样子,带头为抗击疫情做贡献。

正是依靠“金鹰”突击队挺在前作表率,150多名施工人员不分昼夜轮番奋战,39座电缆工井齐头并进,基建作业穿插进行……一个个挡在项目团队面前的堵点难点得到了破解。

现场施工启动后,有关部门为适应疫情新形势,紧急提出对客户侧配电站位置进行调整。于是,“金鹰”突击队连夜重新确定248米排管走向,最终实现了工程进度和抗疫新需求的“双确保”。

受春节假期和疫情双重影响,临时用电变压器的制造单位早已停工休息,设备运输线路上的部分道口则采取了临时管制措施,给物资供应造成一定困难。“金鹰”突击队通过党建联建平台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党组织,落实专人开库取运并畅通沿途路线,设备如期送达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在短短两天内顺利接通。

奉献、再奉献,危急时刻初心闪耀

“公卫中心的供电配套方案当年就是我设计的,论熟悉情况、论经验积累,谁比得上我?这既是我和它的缘分,也是我作为一名老党员义不容辞的职责!”周桂新是这"金鹰"突击队里的“老法师”。

2003年非典时,正是他为上海市新建的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设计了可靠的供电方案。面对新冠疫情的肆虐,这名老将主动请缨,仅用一天就拿出了扩建工程的初步方案。

为了进一步优化设备位置和线缆走向,春节假期里,他穿好防护用品多次走进医院实地勘察,成了大家眼中不惧危险的“逆行者”。

“我也害怕病毒!但比起病毒,我更想怕因为我的工作的缺失,而影响到患者的收治。”周桂新说。

蒋陈忠是"金鹰"突击队的“领头鹰”。作为金山公司项目管理中心负责人,抗疫指挥部任务下达后,他主动请战,上交军令状要求担本次电力配套工程的项目经理。从那天起,他的家就搬到了现场指挥部。

指挥部的角落里,行军床和被褥静静地叠放着。墙上的进度表清晰地规划着每天的作业人数、位置、任务、难点。他随身带着的施工图纸上,标注着各种颜色、不同风险等级的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

施工队伍进场后,蒋陈忠还成为了微信运动步行榜的“霸主”,因为他每天都要对各个施工点检查多次,并沿着十多公里的管线走廊走几个来回反复排摸。一旦发现进度偏差,无论多晚,蒋陈忠都会召集各方分析协调,确保问题不过夜。

“党员干部不松劲儿,大家伙才更有干劲!”蒋陈忠说。2月10日,为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供电的核心工程——10.3公里电缆如期贯通。这一天,蒋陈忠也在施工现场度过了他的37岁生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