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東警民聯調升級“智變”超快

過去達成調解協議,要先去司法所蓋章,再去法院司法確認,得跑上個兩三天;而如今,通過全程網上流轉,只要大約半小時就能辦完。

這是警民聯調智能升級後帶來的“智變”。近年來,安徽省肥東縣深入踐行新時期“楓橋經驗”,針對一般民事糾紛領域,創新建立警民聯調工作機制,開發運行“警民聯調+司法確認”一體化平臺,讓法院、公安、司法行政部門等在線協同開展調解案件審核、推送、確認等業務,探索出一條為群眾解難、為民警減壓、為法院減負、為政府分憂的基層矛盾糾紛化解新路徑。

2019年,肥東縣12個警民聯調室共調處各類糾紛7867起,調處成功率99%;在線司法確認605起,是上一年度司法確認總量的2.05倍,全縣未發生一起民轉刑案件,轄區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

變單打獨鬥為多方聯動

走進肥東縣撮鎮派出所警民聯調室,只見一張長方形的調解桌擺放在正中央。桌子的三面設置的是調解員和當事人的席位,而另一面對著的是一臺帶攝像頭的屏幕。

屏幕雖不大,但它連接的“警民聯調+司法確認”一體化軟件平臺,功能強大。

肥東縣公安局治安大隊大隊長劉國斌告訴《法制日報》記者,以前對一般的民間糾紛調解雖然形式多樣,但調解職能較為分散、保障效力也不夠強。“當事人如果路上來回奔波,火氣大,可能會出現矛盾升級或是糾紛反覆的情況。”

為此,肥東縣公安局聯合縣委政法委、縣人民法院、縣司法局共同出臺警民聯調工作實施意見,在轄區12個派出所設立警民聯調工作室,派出所負責調解,基層法院負責司法確認,司法所負責業務指導,黨委政府負責政策資金保障,整合分散在多個職能部門的資源力量,構建起協同聯動的大調解格局。

如何讓各部門打破時間空間限制真正聯動起來,肥東縣公安局主動向科技借力,開發建設全省首個“警民聯調+司法確認”一體化平臺,集合調解、遠程法律援助、遠程司法確認等諸多功能。政法單位之間通過一體化平臺開展法律文書、電子卷宗推送、簽收、流轉等協同業務;根據法律規定的具體權限,製作、審批、簽發法律文書和相關材料,經身份識別認證後,在電子版本的法律文書和相關資料中加載電子印章、電子簽名,不僅實現矛盾糾紛調解在線提交、在線審核、在線確認,還實現信息公開、處處留痕、實時提醒,形成有力監督。

“原來處理輕微的打架鬥毆事件,要調解形成口頭或者書面的民事賠償協議,但約束力不夠強。現在,調解成功的案件直接由縣法院進行司法確認,調解的權威更高了。”撮鎮派出所所長王國兵說。

變群眾跑腿為數據跑路

“我們父女倆為這事鬧得互相都不得安生,沒想到來到你們派出所,這麼快就給解決了,調解協議還給蓋了法院的章,不用再跑法院了。”劉大爺拿到經過司法確認的調解協議書,雖然感情上有些難過,但也算了了件心事。

原來,劉大爺家拆遷安置,養女小如也享受政策。但因為劉大爺再婚,父女倆生了嫌隙,劉大爺不願將房產給她,導致雙方多次發生衝突。後在警民聯調室調解員的溝通協調下,雙方達成了調解協議,避免親情繼續撕裂。只用了短短10分鐘,調解員通過“警民聯調+司法確認”一體化平臺,通知肥東縣人民法院,對該起糾紛案件進行遠程視頻司法確認,並打印文書現場送達雙方當事人。

運用該平臺後,給矛盾糾紛當事人帶來最大的感受就是“省事”。劉國斌介紹,在一體化平臺,雙方當事人提出司法確認申請,法官通過遠程視頻系統對當事人身份信息、案件事實、調解協議、待司法確認的內容等進行核實,符合司法確認的,法官經過製作、審批、簽發法律文書並推送至警民聯調室客戶端,加載電子印章的裁定文書被現場打印,當場送達。遠程視頻司法確認的整個過程會被實時攝錄,作為電子證據自動存檔,這麼一來,調解成果被當場固定,有效避免糾紛反覆。

通過信息化應用,從案件調解受理到司法確認,均在平臺內流轉;從協議達成到加蓋司法所公章,辦理時間從原來1天縮短至10分鐘;從協議達成到拿到司法確認的裁定文書,辦理用時由3天縮短為20分鐘,讓“最多跑一次”覆蓋調解流程的每個環節,去除當事人往返派出所警民聯調室、司法所、法院之累。同時,肥東縣公安局還建立一整套受案取證、甄別受理、部門聯動、限時辦結、司法審核、司法確認、反饋回訪、結案歸檔環節流程,實行一案一卷及電子卷宗管理,銜接了人民調解法、民事訴訟法等法律法規,使得調解結果具有強制執行效力。

截至目前,肥東警民聯調案實現在線司法確認605起,受到當事雙方一致好評。

變事後參與為提前介入

一邊是“錢不退,大不了魚死網破”,一邊是“誰怕誰,就是一毛不退”。在警民聯調室裡,輔警王業忠、茆寧面對的就是這一對離婚夫妻“針尖對麥芒”的局面。

經耐心詢問,他們瞭解到問題癥結在於彩禮退還問題。瞅著男方情緒異常激動,王業忠和茆寧將雙方分開,把男方拉到一旁,讓他的情緒宣洩出來,進行“冷卻降溫”,再分別對雙方進行情感感化,引導雙方理性對待問題,最終促成矛盾化解。

這兩名很懂“心理戰術”的輔警,也是調解隊伍中的骨幹成員。據介紹,肥東縣創新調解員選聘方式,從退休的政法系統幹部中選用一批專職警民調解員,從派出所輔警中選聘—批兼職調解員,從老黨員、社區幹部中聘用—批臨時調解員,形成一支19人的調解員隊伍。調解過程中,擔任兼職調解員的輔警在出警時就介入部分案件的調解,專職聯調員根據需要提前參與到有苗頭性、疑難複雜的糾紛案件中,臨時調解員發現家庭、鄰里之間的小矛盾不等不靠立馬調解,從而在源頭上有效控制矛盾升級,避免了小事鬧成大事、無事鬧成有事的情況發生。

“調解員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優秀的現場處置能力等優良素質,所以縣裡經常組織培訓,請來優秀調解員、公安職業院校老師、法官、律師等,教調解員如何解決矛盾糾紛的難點焦點弱點,還組織法院旁聽庭審活動,讓他們提高對糾紛案件的事實調查、程序規範等認識,增強調解工作能力。”劉國斌說。

對於奮戰在一線的基層民警,每天都要面臨接警、出警、調解、訊問、巡邏等各種繁重工作,節奏快、強度高、壓力大。近年來,肥東縣每年糾紛調解處理案件超過5000起,牽扯了大量的基層警力。實施警民聯調以來,將聯調員對各類矛盾糾紛的調解擺在正式民警調解、審訊以前,使得正式民警得以從“拔不出腿”的糾紛調解中解脫出來,把更多的精力聚焦在警務類警情的處理上,同時更是減少了矛盾糾紛上升為治安案件、刑事案件,有效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為基層派出所減負減壓。

“實行警民聯調後,民警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治安類、刑事類案件上,工作的重點、主業更突出了。”店埠派出所所長徐慶玉深有體會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