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亲生父母对儿女还有两样区别对待的?

Spy衛形g


一是传统旧观念影响所至,感到女嫁出去了,不好再去添烦麻,二是有的女孩嫁得远,家境比儿好,三是有的女孩远嫁难以照顾老人,主动放弃


夕阳园梦507


我的妈妈就是,对我和我弟弟是明显的偏向于弟弟。

我现在结婚了,弟弟大学毕业刚工作两年,还没结婚,有一个在谈的女朋友,家里房子,车子,都给弟弟准备好了,可妈妈还不满足,整天在我面前说家里没钱,想给弟弟再买个房子,让我出一部分钱,可是我压力也很大,况且我结了婚一直在家看孩子根本就没有工作,她从来都没有问过我过的好不好,缺不缺钱,就连孩子满月礼的时候,她为了面子好看,当着大家的面给了孩子一万块钱,过后又找我要走了。

其实我小时候感觉妈妈对我挺好的,自从结了婚以后,感觉慢慢就变了,什么事情都偏向弟弟,可能在她的观念里面,女儿结了婚就是外人了吧!过的好坏跟她没多大关系!感觉真是好可悲!


潇湘红玉影


看到这个问题,我就问了正在做午饭的妈妈,妈妈说了很多,大概归纳起来就是下面三点:

1、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比如重男轻女

2、个体差异,总有一个更得父母的心,更乖巧懂事,让父母喜欢,或者学习工作更出众一点。

3、人无完人,没有人能做到完全公平公正,总会有一些偏爱,毕竟心也不是长在中间的。

说一下我的情况,我还有一个小我七岁的弟弟,弟弟14岁就已经非常高大了,学习成绩一般。我自以为父母应该是更喜欢我一点的。

从小到大我的成绩都很好,父母都以我为傲,高分考入重点高中,高考也考进了不错的重本,尤其是在我高三那年,在家基本是只手遮天的...父母事事都依着我,虽然家庭条件一般,但是爸爸妈妈尽自己所能给了我最好的生活条件。

父母很辛苦,所以我上了大学尽量不问父母要生活费,父母也支持我去旅行去开阔眼界,我总觉得很对不起弟弟,这个家里好像只有我一个人活的最轻松,可以到处游山玩水,作为西北内陆山区的孩子能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正是因为这样,我也会觉得对弟弟有所亏欠。

因为我比较瘦,而弟弟有200多斤...所以家里好吃的也都会留给我,消费习惯上,弟弟从小基本不会问父母要零花钱,物质欲望也比较小,而我相对就比较大手大脚,零花钱也会定时发放,也不知道父母是不是信了穷养儿子富养女的道理...

无论如何,父母对我的好我都记在心里,因为是家中长女,责任自然大一点,希望我可以尽快经济独立,给父母和弟弟更好的生活和条件。


发声青年


我的父母是各偏一个。

爸爸更疼姐姐,妈妈更喜欢我。我和姐姐、爸爸处的一般,但和妈妈关系融洽。用我妈妈的话说“你和他们犯相。”因为,爸爸、姐姐属虎的,我是属羊的,妈妈属牛的。

个性上,我姐能说会道,我比较沉默。但父母都知道我更实诚,和亲戚朋友我更能处的来。但是,我为人冷淡一些,我的原则是和人相处,吃点小亏可以,大亏不吃,但是绝不能占人便宜。姐姐比较计较,和我生活态度有很大出入。这也说不上谁好谁坏,各自立场不同,为人处世又怎能一样?

父母偏向也不是很明显,大方向不会出格太多,有些考量也会说到明处。可能就结果而言,我算是有点吃亏吧!父母也对我表达过自己内心的不安和亏欠。我其实内心没很计较,只要父母安享晚年就好,争什么呢?虽然我条件差姐姐一些,但是也不至于很差,父母能有多少东西?她想要就要吧。只要父母不生气,整个家庭不叫人看笑话就好。

人家说,家和万事兴,只要不大起大落,不至于为一些琐事争执。反正,谁也不傻,人人都有一本帐,父母在,就是一家人,父母不在,那就看合不合的来吧!

父母心里也有一本帐,人人都有私心,自然更偏向条件好、能力高的孩子,因为老人家可能觉的依赖好条件的孩子,自己晚年更有保障。只要不是啥大是大非,我们就不要怨父母了,怨就怨自己没本事,给不了父母安全感。

十根手指还长短不一呢,就算是手心手背都是肉,可因为长的位置不一样,待遇也会有差别,看清楚了,就啥也明了。


木鱼千生


有的人说是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造成的。我的观点是旧社会流下来的遗毒。我举例来说:我家里我是唯一男孩,上有三个姐,下有一个妹。父母亲对待家里小孩平等对待。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过生日!从小过生日,煮俩个鸡蛋,每个小孩都是俩个鸡蛋。所以,我从小喜欢过生日!别人家的小孩我就不知道了。


吴雷超


其实父母对哪个孩子都爱,只是爱的方式有不同,我家姐弟两个,父母表面看对我很好也温和,对弟弟表面冷一点,但实际是父母希望弟弟对父母表现更好一些,有点像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让弟弟不要忽视他们,有啥事不要忘记他们。


新新工作室135


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还挺多的,至于是什么原因呢?小面给大家分享个小故事吧。

A同学,家里有兄弟两个,他是哥哥。从小父母做生意,很少照顾他们生活起居,他们差不多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因为父母没有多少文化,也不知道怎么教育他们。稍有不对,就是一顿暴打。A作为哥哥,经常挨打,有时候打得特别惨,打的次数多了,也不敢回家了,经常逃学,越逃学越挨打,于是早早辍学了……弟弟看哥哥经常挨打,于是话都不敢多说,一门心思读书,父母也就不怎么打他。后来弟弟考上大学,参加工作了,哥哥也成家立业了。父母年纪也大了,心里却总觉得亏欠哥哥,小时候打得也确实有点离谱,于是什么都比较帮哥哥一点。还好兄弟两个感情比较好,哥哥反倒开导父母,有空时也要多去帮弟弟照看照看。

我觉得孩子眼里的父母区别对待,可能有时不是孩子们心里想的那样。相信做父母的,每个孩子都爱吧,只是方式不一样而已。


快乐奇瑞阳


题主你好!

新春快乐!

回答:教育孩子是个系统工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我认为是这样的,可怜天下父母心,生儿育女,望子成龙,是父母的心愿。

对儿女有两样区别,对待,生活中也普遍也不奇怪。谁都喜欢乖孩子,那个听话,勤快,好学,上进,脾气好的儿女一定受父母喜欢。反之不喜欢。

话又说回来了,作为父母,自己的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要一碗水端平。人都是慢慢成长的,对孩子教育要用引导的方法,而不是指责。

要用赞美的方法,而不是打骂。

父母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不要强加在孩子的身上。

给孩子说话要用恰如其分的词,比如,孩子想花钱,父母又没给他(她),恰好看到家里有钱,就顺便拿了,花了,父母知道了,肯定不开心,因为没有通过父母呀。有教育方法的父母一定会说:孩子拿钱要告诉父母,下次要注意哦,需要用钱,父母会给你的。

同样的事情,没有教育方法的父母会说:你干嘛偷父母的钱呀?打死你,看你下次敢不敢再偷了?用了一个偷字,在孩子心灵上一辈子种下了阴影。

所以说教育人方法很重要,父母教育孩子,要想给他一杯水,自己肚里必须要有一桶水。ok

我也浅知,简单写到这里。


红楼有梦321


有句俗话叫清官难断家务事,道出了家庭矛盾处理的不容易。

生活中我遇见过这样两种典型的例子。这两家都是旧城改造的拆迁户。但他们对拆迁分得的楼房的分配不同,导致了两个家庭的两种变化。一家是把分到了几栋楼房,一栋楼房分给了儿子,一栋楼房分给了女儿,剩余的楼房暂归父母管理,约好百年之后以遗产的方式分配给儿子和女儿。有这样开明父母的家庭当然是团结和睦,乐意融融。另家却正好相反,把分得的楼房全部归入儿子名下,女儿一套都没有,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弄得鸡飞狗跳!甚至闹到不相往来。

所以从这两件事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不是亲生的父母,他们的立场、观念不同,对待子女的方式方法不同,结果也就不同。

对于这个问题,就父母的角度而言,人是有情感的动物,也是有情绪的动物。自然对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情感。就是相同的情感,也会有表达方式的差异和不同情绪下表达的差别。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在父母高兴的时候,如果我们提出要求往往都能得到满足,而在父母不高兴的时候,我们提出的要求往往会遭到拒绝。这并不是父母厚此薄彼,而是时机不巧。 我们提出父母能力能够满足我们的条件的时候,往往我们能够得到满意的答复。而我们提出过分要求的时候,往往父母不能够答应,这也不是厚此薄彼,这是父母的能力所限。在一个家庭中,如果彼此不能理解和相互信任,不注重沟通交流的话,就会导致各种各样的误会,而影响家庭团结和睦。

对子女而言,虽然说都是亲骨肉,但由于我们的秉性和为人处事的方法不同,成长经历、现时的生活状况和经济状况不同。父母对待我们有所差异,也应该理解。恐怕父母都喜欢孝顺而心胸豁达的孩子。又比如对生活困难的子女父母会给予必要的经济帮助,这符合人伦常情,无可厚非,做子女的不能斤斤计较。

所以我认为要处理好这个问题,首先子女要做好。比如要孝顺父母,理解父母,把血浓于水的亲情放在第一位,心胸豁达,宽容礼让。必然就多了共识和理解,少了猜忌和患得患失。自然也就不会产生父母对待自己不公平的这种想法和感觉。

第二父母对自己的子女要做到一碗水端平,不要厚此薄彼。可以这样说,厚此薄彼,又不出于正当的理由。不能公平公正的处理与各个子女的关系的父母是糊涂的父母。因为这样会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家庭矛盾,导致家庭不团结,不和谐,甚至分裂。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这样的例子,尤其是对儿子和女儿的不平等对待,错误的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不再是这个家庭的成员。这种薄待女儿,厚待儿子的封建宗族观念对现在家庭的破坏力是相当巨大的。

同时,父母除了必须秉持一种公平公正的原则外,父母不要贪功取利,要做拿得起、放得下、打得开的父母。比如帮助经济困难的子女,要把这样做的原因说清楚、要努力挣的其他儿女的同意,形成共识,要把其他儿女的体谅、奉献、礼让讲明白,摆在桌面上,做到明理处,不要偷偷摸摸,不要把这种兄弟姐妹间的帮助,都揽在自己的身上,好人大家当,不然就会把好事做成贼事、坏事。

手心手背都是肉,只有一碗水端平的父母,才能得到子女真正的尊重,才有自己幸福的晚年。也只有孝顺明理的子女,才有幸福快乐和谐的大家庭。愿天下父母人人心慈而深明大义,天下儿女个个善良、宽容、孝顺!


榮姥爷看市


就我所观察到的大概有三种情况:

一是重男轻女,这种情况比较普遍,譬如我在家里就是一个被“边缘化”的角色(好在我不大在意),这是传统意识,没办法,需要历史的消磨。

二是其出生时使母亲受到了大痛苦,譬如《郑伯克段于鄢》里面的郑庄公窹生,窹生就是胎位不正导致难产,所以他的母亲就打心眼儿里讨厌他,转而溺爱他的弟弟,最终导致兄弟失和,庄公杀死了弟弟共叔段。“多行不义必自毙”,就是庄公对弟弟的狠心咒语。

三是生下来无暇顾及,寄养别处,及至长到一定年纪收回,便处处看他(她)不顺眼,因为不是照自己心思育成的。我一个学生,就是小时候被送到上海农村奶奶家,学龄时回北京,被父母种种看不惯,老是被打的鼻青脸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