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有哪些?

meng237811


大家好,我是一名文化領域的創作者,很高興為大家回答這個問題,讓我給大家解決一下!下面我說一下我的個人觀點,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同時也希望得到大家的認可!

在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之前,我們首先依次要弄清楚幾個問題:學習傳統文化的目的是什麼?中國傳統文化都包含哪些內容?最後是如何學習傳統文化。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留下的珍寶無法窮盡,面對這座大山,我們即要正視它廣博,以一人之力量總是有限的,同時根據自已的專業有所側重,有所選擇地進行學習,吸收古化文化之精華與學以致用相結合,象我從事書畫的,多側重文史類的書籍閱讀,以拓展自己的境界,加強自已的理論深度,比如我寫《宋畫哲學》,便圍繞它選擇性地閱讀相關文史資料,並有所引用,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希望以上為大家分享這一個問題對大家有所幫助,我希望我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能夠幫助到大家,也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歡迎你們來互相討論


茶味兒


文化與知識和科學不能混而為一,文化的全部意義是要驅除人的野性,使人類過上文明的生活,因此,脫離這一原則的思想和行為都不能稱之為文化,只能被稱之為科學或者知識。

中華傳統文化根植在先秦諸子的思想當中,但根根文化的定義,只有儒、墨、道三家能夠稱得上是文化,後世的詩詞歌賦,書法繪畫也都是這三種文化的延伸。

道家文化注重個人的內心,認為只有去除人類對萬物和價值上的分辨,就可以回到無知無慾的嬰兒狀態,人類就會回到與世無爭的和平狀態,道家所提倡的文明是自然的文明,不需要藉助外在力量來實現。

儒家文化則要通過建立道德規律和價值標準來去除人的野蠻性,從而實現文明的生活,因此它的文化是帶有強制成分的,在道家看來也是不符合自然的,因而儒家文化只能實現有限的文明。

墨家講求節用,節葬,尚同,明確反對戰爭,既便是磨頂放踵,也要以利天下,因此扶危濟困,行俠仗義成為了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它為國人建立了最基本的信仰,使國人對天有了敬畏之心,所以我們要對天發誓,我們相信舉頭三尺有神靈,人在做,天在看。

有一種國人非常熟悉,且影響至今的思想,常常也被當做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那就是法家思想,我認為法家思想不但不具備文化的基本特徵,而且還是反文化,反文明,反人類的一種思想,它與文化的作用完全相反,我把它稱之為奴化,因為法家思想的全部內容,都不是讓人類過上文明的生活,而是要破壞文明,是要把人改造為奴隸,讓人類重歸叢林。

自從法家出世以來,歷史上所有的災難與戰爭都與其有關,從秦的暴亡,再到五胡亂華,再到蒙古入侵,滿人入關,庚子事件,從焚書坑儒,到獨尊儒術,再到科舉制度和文字獄,無一不與法家有關。


沉醉的文人




諸子百家

1.道家(老子、莊子、列子;思想:道德,無為、逍遙;《南華經》《道德經》 《管子》

2.儒家(孔子、《論語》、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義、禮、智、信;四書:《中庸》《大學》《孟子》《論語》)

3.法家(李悝,韓非、李斯、《韓非子》思想:君主集權,以法治國)

4.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愛、非攻、舉賢、節儉)

5.名家(鄧析、惠施、公孫龍、桓團《公孫龍子》)

6.陰陽家(鄒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7.縱橫家(鬼谷子、蘇秦、張儀、《戰國策》)

8.雜家(呂不韋《呂氏春秋》)

9.小說家(虞初《虞初周說》)

10.兵家(孫臏《孫臏兵法》孫武《孫子兵法》、吳起、尉繚、魏無忌、白起思想:【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軍事格言,就出自此書。強調作戰前一定要做好準備)

11.醫家(扁鵲、淳于意、張仲景、華佗、孫思邈、王冰、張從正、朱震亨、李時珍、張景嶽)



琴棋書畫

笛子、二胡、古箏、蕭、鼓、古琴、琵琶。《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廣陵散》、《平 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陽簫鼓》、《胡笳十八拍》、《漢宮秋月》、《陽春白雪》、《 漁樵問答》);中國象棋、中國圍棋,對弈、棋子、棋盤;中國書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寶(毛筆、墨、硯臺、宣紙)、木版水印、甲骨文、鐘鼎文、漢代竹簡、豎排線裝書;國畫、山水畫、寫意畫;敦煌壁畫;八駿圖、太極圖(太極)。



傳統文學

主要是指詩詞曲賦。

《詩經》、《漢樂府》、《孫子兵法》、《先秦詩歌》、《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小說》、四大名著(《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聊齋志異》等。

傳統節日

中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很多事情有各種禮儀和習俗。漢民族傳統節日近50個。如下是15個主要節日:春節、上元節(元宵節)、花朝節(百花生日)、上巳節(三月三)、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鬼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臘八節、祭灶日(小年)、除夕。每個地方還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中國戲劇

京劇、越劇、秦腔、潮劇、崑曲、湘劇、豫劇、曲劇、二人轉、河北梆子、皮影戲、川劇、黃梅戲、粵劇、花鼓戲、巴陵戲、木偶戲、臉譜、梨園戲、歌仔戲等。

中國建築

長城、牌坊、園林、寺院、鍾、塔、廟宇、亭臺樓閣、井、石獅、民宅、秦磚漢瓦、兵馬俑 、故宮

漢字漢語

傳統中醫

中醫、中藥、《黃帝內經》、《針灸甲乙經》、《脈經》、《本草綱目》、《千金方》《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

民間工藝

潮繡、剪紙、風箏、中國織繡(刺繡等)、中國結、泥人、麵人、麵塑、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圖案、鳳眼、千層底、簷、鷲。

中華武術

太極拳、詠春拳、少林、武當、峨嵋、崆峒、崑崙、點蒼、華山、青城、嵩山。


老衲侃春秋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226, "group_id": 6476716287706792462, "media_id": 3692287766, "vname": "1014\\u5e7f\\u544a\\u7248\\u7ed3\\u5c3e.mp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