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古代中原統治者稱朝而不是國?而外夷卻稱國如金國遼國?

ALEX888


中原人沒有國的概念,只有天下。而且還以天下為己任,一人言堂。一邊統一天下,一邊修長城,這不自相矛盾嗎?有了長城,怎麼統治北海?


歷史醫生孔老大


“朝”要大於“國”,“朝”居高臨下,“國”只能仰視“朝”。這也是中原王朝的慣有姿態與追求:天朝上國,威加海內,四夷臣服,天下共主。即在中原王朝的思想意識中,天上只有一個太陽,天下只能有一個皇帝,陽光普照大地,皇威造化萬方。因此,只有中原王朝的君主對外可稱“皇帝”,而其他國家的君主只能在中國面前稱“國王”。

中原王朝的這種大國情懷貫穿了整個封建王朝。比如漢朝時,西域諸國以及西南各少數民族國家都必需奉漢朝為宗主國,他們雖然有自治權,但必須將自己納入漢朝的行政體系之中,而且從那時起就形成了一個“國王”必須由中原王朝冊封的規則。否則他們都是如“夜郎自大”一個下場。

到了隋唐時期,這種狀況更為普遍,除了諸如突厥、回鶻、吐蕃等強悍的少數民族政權可與中原短暫抗衡外,其餘如高句麗、日本及西南越族、東南亞諸島國等都心甘情願充當中國的藩屬。這既是一種榮耀,也是一份虛榮。所以到了弱不禁風的宋朝,依然想保持住這份殊榮,即便結局差強人意。

宋朝建立不久,以節度使起家的西夏就自立為國,上表要求冊封。按理說,西夏此舉很給宋朝面子,宋朝應該見好就收。但在宋朝眼中,西夏是僭越、謀反,不僅一口回絕,而且興兵討伐,結果屢戰屢敗。不得已,宋朝改向西夏進貢,西夏則承認宋朝宗主國的地位,只稱國王,不稱皇帝。於是事情爭執了一番,又回到了原點,顯然西夏得到了實惠,宋朝打腫臉充了胖子。

如果有人認為宋朝是不識時務,自導自演了一場笑話,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宋朝是站在維護國家領土及尊嚴的角度上做出的妥協,最終只能怪自己武力不濟罷了。宋朝雖柔弱,但不缺風骨。因此在宋朝眼中,自己才是正統,諸如遼、金、西夏、大理等國沒有稱“朝”的資格,即便是自己不能用武力降服對方。

但是,除偏安一隅的大理國總以一副與世無爭的面孔示人外,其餘幾個國家君主都自稱皇帝,特別是遼聖宗耶律德光總以全中國皇帝自居,而金國更是處處蔑視南宋,以中國正統自居。所以,縱觀宋朝歷史,整個王朝的存在感很“虛”,他把遼朝、金朝稱為“國”,是一種勉強的精神勝利法。如果我們站在客觀的歷史角度看待,遼、金、宋都可以稱作為“朝”。

到了清朝初期,國力強勝,地域遼闊,儼然就是亞洲的一個龐然大物,因此數不清的蕞爾小國都奉中國為宗主國,以獲得大國的照顧。就連曾以中國正統自居、內心極瞧不起滿清統治、在內以“大越帝國”自稱的安南(越南)也只能低頭,在清朝面前從不敢自稱“皇帝”。而諸如尼泊爾、琉球、緬甸、暹羅(泰國)、朝鮮等國更是清帝國亦步亦趨的小兄弟。而這些小國無一例外都在清朝身上得到了優渥的待遇。

縱觀歷史,中國曾數次出兵援助朝鮮,為了越南還血戰法國,而這些都是無私的,猶如父母對待孩子一樣。這就是中國天下共主的情懷與責任感。雖然中國被列強嘲笑為“為了一個宗主國的虛名,而接受實質的災難”,但他們永遠不會理解到,這正是中華文化中反抗強權,扶危濟困的精神所在。

感謝朋友的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國或朝是史學家後來命名的。為什麼這樣說,在我們中華五千年文明歷史長河中,從炎黃至今,歷史文明以華夏族為骨幹而延變進程的過程。所以史學家在編撰歷史史書,以炎黃華夏族為點心代表,以華夏朝代興亡更替年代,作為歷史年代的標本。在同一個時期,如宋朝,金,遼,蒙,把他們淪為國,是因為在編撰歷史史書是,對歷史一個很好排編記載,也是史學家對歷史,對後人一個很好的答卷。其實中華的文明歷史,說白了就是炎黃的歷史,是漢族漢人的歷史。只有元朝和清朝、這兩個時期炎黃族的統治政權完全滅亡了。再在那個時期炎黃政權沒有間斷過,所以這兩個少數民族的政權歷史寫進了史冊的主史朝代。


裝修魯木工


盟主稱天朝。

諸侯稱列國。

一個政權的存在。雖然年號變了。統治階級如果沒有變,那就是一個朝代。

一個政權的存在。政權變了,統治階級變了。那麼這個朝代就結束了。

在中國中原地區。像春秋五霸。五國十代。等特殊時期稱為國。

所謂的朝和國。都是後人對歷史的稱謂。


英皇騎士


朝代是一個時間概念,是按一個或幾個國家的存在時間劃分,而國是一個地理或物質概念,一般的國都屬於某個朝代。如果你是唐代人,你應該會說自己是大唐人,而不會說自己是唐朝人。

當然電視劇裡也有人稱我朝,其實主要也是強調自己國家所在的時間,當然在說我朝時,人很容易聯想到這個國家的具體版圖。這是因為相比於抽象的時間,國家版圖這樣的東西更容易被具體化,從而帶來認識上的模糊。

至於外夷稱為國,主要是從中原國家來說,朝代這個時間已經確定,在這個基礎上說某國。另外這裡的朝代是根據中原國家來的,外夷肯定也有自己的時代劃分。


太宗歷史


古代的“國”是個很小的概念。大概念是“天下”。

《王制》裡講:“凡四海之內九州島,州方千里。州,建百里之國三十,七十里之國六十,五十里之國百有二十,凡二百一十國;名山大澤不以封,其餘以為附庸間田。八州,州二百一十國。天子之縣內,方百里之國九,七十里之國二十有一,五十里之國六十有三,凡九十三國;名山大澤不以晳,其餘以祿士,以為間田。凡九州島,千七百七十三國。”

那時候,大把分封諸侯,所以有大把的諸侯國。


互聯網之老兵


中華文明歷史悠久,且一脈相承,從無斷代。因此歷史學家對中國是以一貫之。中國古代講24史,各個朝代涇渭分明,獨立成章,而又上下緊密相聯。這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古文明國,只有中國,既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華夏文明神州大國,中原九州;又有各自的朝代,各自的精采。

合久必分,各國有朝代。分久必合,歷朝歸中華。


夏雨風


問這個問題的人大多都是看電視觀察而來的,也是比較細心的。其實在歷史上他們還是互相稱國的。

比如秦國秦朝很多人以為是一個概念其實不是這樣的。秦國是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時的一個國家。而秦朝則是從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7年這一個時間段在當時在中原地域上唯一一個國家存在的時間段。

還有就是唐末出現很多個政權並存的國家,怎麼稱呼這個時間段呢,有梁國、唐國、漢國,晉國、周國,後來的歷史學家就稱他們為五代。

不同的時代卻有相同名稱的國家,為了方便我們記憶。歷史學家就給他們排名排輩。其實在當時並存的政權都是互相稱呼國的。



戰國時期,稱國。那時,現在的一個縣就可稱為一國。

當時的七國爭霸就是秦,楚,燕,韓,趙,魏,齊。今山東的郯城縣稱郯國,新疆的庫車稱龜茲國,這樣例子,很多很多。後來秦統一後稱秦朝。

可見,朝是由多個小國組成的。

但朝的周邊還有小國,就是金國,遼國在遼寧省,西夏國在寧夏。


沂蒙沙2019


朝比國大,封建社會是諸多諸侯國組成的,諸侯國要向朝廷貢稅,朝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