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明與華夏文明有什麼不同?

越人之歌


良渚文明是中國浙江錢塘江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發現於浙江餘杭良渚鎮而得名,距今約5250~4150年,據戰國古籍《鶡冠子》記載說“成鳩氏之國……兵強,世不可奪”,實際上就是說良渚文化集團的武力強大,天下無敵。在1936年被發現,經半個多世紀的考古調查和發掘,初步查明遺址分佈於錢塘江流域。

良渚文明在晚期並沒有消亡的跡象,只是其政治中心已經從杭州向外轉移。良渚文明始終是一種強勢文化,扮演著不斷向外擴張、向周邊文化圈輻射的角色。

良渚文明的輻射範圍遍及大半個中國,西北及甘青,南至贛粵,莫不受其影響。更為重要的是,良渚文明對中原的夏文化有直接的影響,其文化內涵作為基因直接注入了夏商周三代的文明。

華夏也稱“夏”、“諸夏”,又稱為“諸華”。“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意思是說無論是中原地區的民族,還是邊遠地區的民族,都對周武王表示順從。其中的“華夏”是指中原地區的民族,即後來的漢族。

華夏文明以禮樂為制度、易經八卦、丹書朱文、上古漢語為源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歷史上一脈相傳。

良渚文明和華夏文明二者同宗同源,都屬於中華文明。


視界operator


華夏文明應早於良渚文化。黃帝、瞬、堯、禹就有在中原一帶生產活動。禹以後的九代帝王以華(中原)夏(朝)的統治時該有公元前500年左右。商朝有600年。良渚5000到4000年前。兩者交界。夏朝已有朝廷一套相對完整的行政制度,有農業、牧業、手工業也發展到相當發達。有舞蹈樂器文字等文化產品。華夏這稱呼其實包羅萬象。包括時間和空間。原始中國人到近現代...因為不好比較,隨便說說。


流芒流


此提法欠妥。

良渚文明與產生於陝西的半坡遺蹟、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丶大汶口文化等都屬於華夏文明。華夏文明狹義是僅指中原。廣義的範圍限定於黃河與長江流域之間。良渚文明距今約4700至530O年,它與中原的原生文明是一體的。也就是說良諸文明在前,黃河流域的文明與之有重要的傳承關係。1982年,考古隊在長江北岸浦口營盤山遺址出土了最早的龍形玉飾件,一件是抬首龍,脖子往上揚。另一件是俯首龍,龍頭往下低。良渚二件玉龍在當時的影響力和華夏龍文化完全是一種文明意識。

這裡,需要補充說明的是華夏文明五千年,甚至要更早,離不開長江與黃河滋潤。華夏文明所以成為公認的原生文明,是因為文字出現以後,誕生了思想,思想使生活在同一地域的人群形成凝聚力,從而產生了國家,所以才有以後的漢人之說。至於南方長江流域的越人是後來的商周以後士人命名的。良諸文明期間無所謂越人與漢人之分。良諸文明就是華夏文明,這一點勿庸置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