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银行定存,要怎样防止被忽悠购买理财,存款变保单?

古情浓意


简净轩认为银行定期存款和银行理财,以及保单,在产品形态上还是有很大不同,稍加注意就可避免这个问题。

银行存款

银行定期存款,需要本人带身份证,办理时工作人员会询问你存多少,存多久,要不要设置密码,是不是要自动转存,最后会给你一张存单,这就是定期存款。当然,如果你有银行的手机银行,在手机银行也可以操作定期存款。

银行理财

银行理财,通常的购买渠道都是在手机银行,并且第一次购买理财产品先要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完毕以后,才能认购成功。银行理财一般是没有回单的,只有在网银或者手机银行中才能查到持有的份额。至于银行理财,有募集期,有赎回期,计算收益的方式是年化收益率,不是存款利息,并且持有期是固定的,如果不能随时取出来,那就不是存款。定期存款虽然存的是定期,但是可以随时作为活期取出来。

保险

如果买的是保险,最少你要提供两个人的名字吧。因为保单有投保人,有被保险人,还有受益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可以是同一人,但受益人必须是与自己有可保利益的第三人。比如夫妻,父母,或者子女。同时还要签订投保意向书,投保确认书,保险公司还要对新契约保单进行回执,回访,如果要经历着一套程序,需要签署多份文件,那肯定就是保单了。

总之,只要简单了解下各类产品的形态,就能分辨出买的是什么产品,防止上当受骗。


简净轩语


很多人都有类似经历,到银行存款,总是遇到各种推荐,不是保险公司,就是银行的理财经理,甚至还有券商的销售人员等等,其套路之多,防不胜防。

那怎样才能防止自己不别忽悠呢?

1、看收益

几乎所有被忽悠的金融业务,都逃不开高收益这一致命诱因。而金融从业人员、或者说银行职员也正是抓住了储户获取高收益的心里才成功的实施了忽悠术。谨记一点,银行目前定期存款1年期基准利率为1.75%,2年期为2.25%,3年和5年期2.75%,但各行会有一定的上浮,其幅度一般为30%到55%,超过上浮55%的收益推荐你可就要谨慎点了。

2、办理业务的程序

一般到银行办理定期存款,是不需要去理财经理办公室或者其他银行办公点,直接在各大行银行网点的柜台就可以直接办理,所以没有在柜台办理业务就请保持谨慎。通常银行职员为了推销理财产品,90%的概率是会将客户迎接忽悠到理财办公室。其次,办理银行存款基本上只需要在回执单上签字一次即可,不会有各种签字,同时定存的银行回执很小,就一般单证。如果出现A4纸大小的单据让其签字,大概率是理财产品。最后,看签字栏左边或者右边,一定相关业务的公章,看其公章是否属于银行。

3、多询问,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究竟办理的何种业务,一定要得到办理人员的肯定答复,不放心或者有疑惑的情况下,最好录音且保存。

如果业务办理完毕离开银行之后,才发现被忽悠购买了理财产品,这时第一时间返回银行网点,撤销之前的办理。基本上的理财产品都有一个反悔期。

总之,银行业务繁多,套路也较多,储户只有自己多留一个心眼,谨慎细心,多看多问,稍加思考是能大概率避开套路的。

我是溯源归一,极简投资践行者!

溯源归一


我是金融小白,很高兴与大家分享我的观点。

存款变保险的案例,我想很多朋友可能都在新闻媒体上看到过类似的报道,其实这样的情况对于在银行工作的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大概在2015年之前吧,类似的情况还比较多,经过近几年的整顿,存款变保险的情况大幅下降。如何避免存单变保险个人建议如下:


第一,态度坚决,很多打算存定期的,去银行柜台之后,听大堂经理和柜员介绍定期存款利息很低之后,内心是有很大变化的,期望着能有利息高一点的产品,银行工作人员顺水推舟,如果存款人态度坚决,银行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第二,加强学习,很多存单变保单的案例中,很多消费者文化程度不高或者对金融产品不够了解,加上银行专业人士的讲解(忽悠),在诱导之下购买保险的可能性大大提升。如果消费者对金融产品多一份了解,也许情况就大不一样。


就目前来看存单变保单,从地区来看主要集中在乡镇地区,乡镇地区老百姓储蓄率很高,对金融产品不了解,对于不用的闲钱很多老百姓要求存3年或者5年,这样于保险产品期限基本吻合,存单变保单的概率很高;从购买者年龄来看,基本以中老年为主,中老年人花钱的地方不多,乡镇的老年人存着养老,城市的老年人每月有固定的退休金。

为何存单变保单的情况屡禁不止?关键在于有钱可赚,在2010年左右很多保险公司给予银行代销保险产品的佣金非常高,每万元可达4-500元,而银行给予员工可达300元,如果一个柜员一天卖10000元保险,当天绩效就能拿到300块钱,以此类推,很多乡镇地区的银行员工,每年卖保险增收数万元,有些远远超过基本工资。笔者一位县级支行的同事,每年卖保险的金额高达1000万以上,在前几年奖励比较高的时候,每年卖保险收入可达30-40万,综合收入能超过50万,比支行行长收入还要高,在三线城市的县城,这样的收入令人羡慕。



当然,近年来随着监管整治市场乱象的开展,以及监管力度的加大,所有银行都在执行“双录”,所谓“双录”就是录音录像,特别是对于办理理财、保险类的产品,主要是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2015年以前,很多保险公司还安排专人在银行进行驻点,协助银行卖保险,后来监管禁止进行驻点。如果有消费者认为银行存在误导或者故意隐瞒产品信息的,千万不要忍气吞声,可以大胆向银保监局或者人民银行进行投诉。


金融小白


最关键的就是一点: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和风险提示书

去银行的时候,首先要坚定自己所购买的产品。简单的定期是没有风险的,是保本保息的,如果想最稳当的放置自己的资金,那就选择定期。现在银行定期的载体也比较多,可以是存单,可以是定期一本通(就是专门存定期的存折),也可以直接存在普通借记卡里,大家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现在去银行办理业务的时候,如果是普通的定期,直接在柜台办理就行,如果是理财、保险、基金等,一般都是在电脑上和自助机具上操作的,所以这也是判断你购买产品的一个直观的方面。

而且理财一般只可在借记卡或者有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可以买在存折内,其他载体都是不支持的,那保险就更加是了,一般只有借记卡作为载体。而且购买理财、保险等还需要双录:即银行工作人员会对你进行录音录像,说明产品种类、产品风险告知等等,还需要写风险阅读或承担的语句并签字。保险那要填写的资料就更多了,基础信息、家人信息、健康情况表等等。所以需要填写较多资料的一本不是定期存款,这是判断的又一依据。

3、如果你要存定期,而最终变成了理财、保险,那其实银行是有责任的,这是欺骗了客户,所以你是可以向人行、向金融协会去反映这个情况的,现在监管这么严,银行一般没有这么大的胆子,随意更改你的产品。当然,进银行门,有工作人员向你营销各类产品那是肯定的,毕竟这是人家的工作,人家是有指标的,是有营销任务的,所以希望大家进银行或者接到电话营销时,可以给工作人员一个机会,哪怕只是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的听听完她的产品介绍,现在的竞争激烈、经济环境不佳的情况下,银行的工作人员也是很不容易的。


欣奇理财师


朋友们好,这个问题相对简单,因为理财和银行定存,有本质的不同非常容易辨别。

而且存款和保单,操作的流程和地点也不同。

首先,来深入了解,存款与理财保单的主要区别:

张大姐拿了5万元去银行存定期,可是又怕忽悠成理财,于是拉着自己的舞伴,隔壁老王一起去。

刚进银行,有一位营销员热情地迎接了来,说:你好,大姐你真年轻啊,是存款吧?正好我们这有一个,新推出的,5年定期,5%的利,而且现在买定期还送一桶花生油。张大姐好开心。

这是老王,瞪了一眼张大姐,问营销员说:这个5年定期,能随时提前支取吗,有利息吗?营销员说能提前取。老王说:我问的是能随时提前取吗,取的时候按什么利息算?营销员默默无语。老王又问:是在柜台办理还是在那边的理财专区办理,享受存款保险保护吗?


营销员说这是新产品,在专区办理,没有存款保险保护但是很安全。

王大姐瞬间明白了,感动的拽着老王说谢谢。老王说这是我应该做的,理财我们还要多学习呀。

小结:存定期和理财保险,有诸多差异,很容易辨识。

其次,来了解定存,与理财保险的主要区别:

1,流动性。定存可以提前支取,而且享受利息(例如活期)。理财保险,中途退保,会被扣除现金价值。

2,期限,存款方式。定期存款最长5年,多周期可选,需要一次存入。理财保险周期不等,相对较长,从3~5年至终生,可以趸交也可以分期,以分期缴费为主。

3,安全性不同。存款保本保息,固定利率,刚性兑付享受存款保险保障。理财保险,现金价值安全性相对较高,大多为浮动收益,


同时附加分红和人身保障。

小结:定存和理财保险,有许多具体的区别容易辨别。

最后,来做总结分析:

了解一些定存和理财保险的基础知识,按照实际的需求来选购,购买前多咨询,特别是避免,短时间内,当场做决定,是有效避免买错产品的法宝。


理财迦


有关键词、公司印章和理财官网识别等方法,具体如下。

一、关键词识别真假理财:存折、存单、

让银行人员把产品的关键内容简单地写在一张纸上,比如产品名称、产品性质、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等等,然后让TA签名。待对方拿正式文件让你签名时,不管是纸质的还是电子的文件,让TA把文件中,同样的关键词找出来,然后一一对照,如果两者是一样的,且产品名称带存折或存单等关键字眼,产品性质是存款是储蓄,本金安全性是100%保证,利率也是银行单利,那是银行存款的可能性很大。否则你不签名就是了,很可能不是存款。

二、公司印章识别真假理财:

中国金融行业目前还不是混业经营,不同公司不能既经营银行产品,又经营保险产品,又经营信托产品。就算是平安金融集团拿了金融全部牌照,可以经营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产品,但也是以平安银行、平安保险、平安信托等公司名称去经营,它们的合同上盖的公司印章也是有“平安银行、平安保险、平巡信托”等关键字样的,以区别产品名称和产品性质。

所以你在签字之前,一定要仔细看看公司印章,如果印章是某某银行字样,而不是某某保险公司,那你签的文件就是银行的产品,不是保险。

三、官网识别真假理财:

2018年4月份,原来的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为银保监会,负责监管银行业和保险业。银保监会为了监管理财行业,授权了《中国理财网》为唯一的官方网站,在上面能够查到的理财产品很多详细信息:公司名称、公司性质、产品名称、产品性质等内容,让你一目了然,是不是理财产品? 是哪家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都一精二楚。你打开正确的#《中国理财网》官方网址#

https://www.chinawealth.com.cn/zzlc/jsp/lccp.jsp,

然后在理财产品中找到产品编码输入框,输入文件上带C字开头的产品编码,然后点查询,如果有内容出现,就是理财产品,然后也能知道是什么公司的理财产品。如果搜不出来,就不是理财产品或者不是正规的理财产品,这个时候你就要当心了,千万别签名。具体如图。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和你的朋友们有帮助,关注”爸爸妈妈的理财方案“持续收看理财干货


爸爸妈妈的理财方案


国内的银行都是有揽储任务的,一般大家经常做理财的时候,或者经常在某个银行定存的时候,都会有人推荐利率比较高的理财产品,现在的理财产品4个点左右的都是低风险的产品。

但是今年疫情蔓延,有很多的银行也是很困难的,尤其中小银行,最近的邮储都推出了5年5个多点的揽储定存,中小银行3年4个多点的定存更是很多。

这样一比较就能看出来,现在的经济真的很难,连大银行都出这种活动,可想而知小银行怎么过。

定存是比理财安全的,大家都知道,这种活动一出,理财基本上同等利息的都会歇菜。

大家去银行做定存,基本都是按年来算的,定存时间越长利息越高,而理财不同。

理财大部分都是3个月起的,只要利息不是很高,都是低风险的。

要想不买理财产品,首先要克制住高利息的诱惑,坚持做定存,谁也不敢让你做理财的。

大中银行还好说一些,小银行理财也是有任务的,经常会用高利息忽悠一些熟人,因为信任关系大家可能都会买一些。

小银行的理财产品有的利率很高,但是这里面的风险巨大。

前面经常有新闻报道,某银行的理财经理,用6个点的理财利息忽悠熟客购买,然后这些钱并没有进入银行的账户,而是进入了某P2P公司。

P2P公司给11点的利息,经理躺赚5个点,每年光利息赚几百万,但是国家严打,很多老客户血本无归。

我身边也有这样的人,大部分人都是贪图高利息,不清楚风险,而且被信任冲昏了头脑,国债,定存,4个点的理财都是可以购买的,但是不要把所有的资产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投资新势力


有钱存银行是对的,是个好习惯。小额一般都让你去机器上操作,不会也没关系,大厅里会有人帮助你的,保安都成行家了。

去银行柜台存定期时都会给你推荐个比你要存的高的理财产品或保险产品,此时你别贪小利直接拒绝。如果你的立场不坚定就有可能存成不保本的理财产品,我一般在去之前已经做好了功课,用再高的利息引诱我也是没用的。再说了现在银行的利率都不算高,大额存单也就给你4%多一点。

网上银行已经很方便了,不管是存定期还是买理财,现在我都在手机上操作,省去了去银行排队的烦恼,关键是随时随地都可操作,就没必要再跑银行了,不会的就好好学学吧。


学过无痕


必须确认理财产品的性质,所属的法律主体。要求向您推荐理财产品的业务经理讲解清楚。

现在的银行办理的业务已经不仅仅限于传统的存贷业务,还兼业保险业务,代销基金等业务。虽然存贷,保险,基金的业务都是在银行办理,但是保险产品属于保险公司,基金属于基金公司分属不同的法律主体,各自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是大家习惯上都认为只要在银行场所销售的理财产品都是属于银行的,从而产生误解,造成后期的纠纷。


范范谈保险与理财


定存被忽悠成理财,存单变成保单,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还是贪字作祟。

储户想获得高息收入,银行销售人员想获得高额营销提成,因为贪字,“各取所需”,储户的存单被转嫁成了理财或者保险。

实际上,定存产品、理财产品、保险产品还是差别很大的。

银行销售的定存产品,是具有”存款“字样的存单、存折或者卡内定存。存入之后可以随时支取,受存款保险保护,保本保息。同时由于银行存款利率受人行利率定价约束影响,有最高上浮比例。

只要是从银行柜台办理的正规存款产品,有存单凭证或者存款凭条回单,展示了详细的存入日,到期日,存款利率等要素信息,那就确认是定存产品无疑。

而理财也好,保险产品也罢,这些产品虽然宣传都是高收益率,但是收益率并不代表到期你就可以拿到相应收益,毕竟受资管新规影响,银行销售的产品,除定存产品,其他都是没法保本保收益的。

理财和保单产品都是以高息、高回报、低风险为噱头,来吸引储户购买的,同时如果储户购买了,还有可能会享受到丰厚的礼品。

只要储户不为了高额的回报率,忍住诱惑,不轻易相信营销人员的话术,就可以很容易避免存单变理财或者保单。

相应的,销售人员不应该为了贪图高额提成回报,昧着良心推荐储户购买所谓”保本、高收益“的理财或者保险产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