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要关注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问题?你怎么看?

文鸟刚


要关注的。网上有段子,城封了,路封了,人也“疯”了。虽然是玩笑,但也说明了居家隔离期间心理疏导的重要性。我觉得刚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在家看看书,学做几个菜,做做简单的运动,和孩子们玩一些亲子游戏等让自己不至于那么无聊颓废。


冬日里的一米阳光


之前我有做过一个视频,用易经的方法预测这次疫情什么时候能够得到控制,什么时候会结束,因为当时我的预测是立春是个很关键的时间点,过了这个时间点疫情便能慢慢得到控制。

记得刚刚过立春的第二天,便有网友在评论时骂我了,而且还骂得好难听,说不是说好了得到控制了吗?怎么还没见好,还说了一些很难听的话,可见很多人的心理是多么的焦躁,这几天的数据已经出来了,正如预测中所说,新增确诊病例及除湖北外的全国新增病例数都从那个时间点开始逐步回落。

这次疫情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场灾难,正如我年前对庚子年的预测中所说的,这是庚子之灾中的一灾,但灾难始终都会过去的,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今年是遇到了大的灾祸,但我们不要纠结于目前的祸,更不能停留在祸的恐慌之中,你们要知道这同时又意味着福的到来。今年是子年,意味着中华民族新的开始,意味着很多新生的创造性的事物都会萌芽,新生就意味着痛苦,但痛苦过后便是福报的到来!

中国人的造字也很有意思,灾祸之时便会产生危机,那你看“危机”这两个字,有危就一定会有机,两个字是并列存在的,缺一不可的,所以危已经在这里我们无法改变,那我们能否把关注的重点放在“机”的方面,现在中国的经济到了一个转折关口,在这样一个关口,来这么一场疫情,整个中国的经济就像按了个暂停键,那我们正好趁这么一个机会好好反思一下,好好的梳理一下,我们自己的事业该如何进行创新,如何通过转型杀出一条新路,来迎接这样一个新时代?

     最后,我们带大家来看一下《易经》“否卦”: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意思是说:不好运势到达了极点,那好运就离我们不远了, 正所谓物极必反,所以我们现在身处疫情的逆境中,一定要心存希望,噩运终将会过去的,多撑一段时间,转机便自会出现。


童一笑


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关注心理健康,在疫情期间,我们更要关注。

首先我们要知道自己的是否健康,也是就是心理处理什么状态。

从心理健康程度角度来分析,一般心理学分为:健康心理、亚健康心理、病理心理。具体怎么划分,请大家看看心理学的标准,可以进行自我检测。

在这次疫情期间,可以分为三大群体,一个是未患疫者,一个是已患疫者,一个是疑似患者。

疫情对这三个群体的心理影响是不同的:

未患疫者,大多数的心理会处于健康状态,少数会处理亚健康状态。这个群体可以通过一些日常的安慰、劝说等,甚至不用,即可恢复健康。

已患疫者,大多数的心理会处理亚健康,需要对其进行心理咨询(在疫期、疫后都应该),最好是专业的,极少数会得病理心理,这需要在医院进行心理治疗。

疑似患者,比较复杂,健康状态可能亚健康状态偏多。

综上所述:关注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必需的,并且需要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关注。


南华诗剑


长时间待在家里,确实需要一些心理支持方面的工作来应对心理健康问题。

随着疫情的发展,大家或许会出现焦躁、烦闷、抱怨、愤怒的情绪,甚至有可能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影响家庭亲密关系的相处。当瘟疫退去,愿这段特殊时期带给你的回忆是充实而温暖,而不是孤寂与痛苦。

以积极的情绪提升战胜疫情的心理韧性

1.接纳情绪:<strong>人们对于突如其来的未知会感到焦虑、恐惧、愤怒、无助等,这些都是人们面对重大危机事件时的正常心理反应,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不必对此有过多的心理负担。学会接纳自己的各种情绪,而不是否认和排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疫情。当然,也不是说就可以对可能有的负面情绪听之任之,要对自己的心理状况有一定监控。2.稳定情绪:<strong>积极面对,保持理性的态度,获取权威来源的内外部信息,做好科学防护,戴好口罩,减少出门,减少风险,我们便是安全的,避免不必要的恐慌、焦虑。

3.愉悦情绪:

<strong>听音乐,聆听舒缓的音乐可以纾解压力,消除负面情绪,让身体放松,避免因神经紧张失调而导致慢性疾病的产生,还可以帮助入睡,提高免疫力,让身心都得到适度的发展和解放。

看影视,特别是喜剧影视,可以有效转移注意力,排除寂寞,带来欢乐,以维持积极的心理状态,避免思维聚焦在疫情上。

做美食,可口美味的食物也会促进大脑释放多巴胺,令人心情愉悦,特别是自己精心制作的美食,得到家人的夸赞,会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满意感。

多泡澡,泡澡过程中大脑内的β-内啡肽分泌明显增多,可以舒缓疲劳,放松身心,让人心情愉悦。

强爱好,可尝试做自己爱好的各种休闲活动,例如阅读、养花、养鱼、绘画、下棋以及书法等。爱好是身心快乐的调节剂,可以消解疲乏或焦虑,获得快乐与成就感。

以积极的行动激活战胜疫情的个人资源

运动可以促进大脑释放多巴胺,产生愉悦的心情,达到调节情绪的目的。

身动:<strong>在房间里来回走动几圈、瑜伽、哑铃、俯卧撑、太极、打扫卫生,洗洗手、搓搓脸、挠挠头等等。手动:<strong>写作、绘画、练书法、做手工、整理照片等等。嘴动:<strong>聊天、唱歌、品茶、朗读、大笑等等。眼动:<strong>看花、赏鱼、读书、浏览网上博物馆等等。耳鼻动:<strong>熏香、听音乐、听书等等。心动:<strong>禅思、冥想、表达感恩、憧憬等等。行动:<strong>慈善、公益、社区志愿者等等。

以积极的亲密关系构建战胜疫情的支持系统

积极的亲密关系是战胜疫情的宝贵资源,请将居家隔离时间当作一次重整与深化亲密关系的机会。专注地陪孩子玩耍,耐心地倾听老人说话,积极地与爱人沟通,温和地回应他人,与家庭成员多进行肢体接触,感受有意义的爱的联结。这种有意义的爱的联结,能够使个体获得安全感,形成一种抗压的缓冲带,降低身体中皮质醇(Cortisol)的压力荷尔蒙,进而增强个体的免疫力。

1.保持与家人、亲人或朋友的联络,获取鼓励和支持。<strong><strong>建议每天至少能与家人、亲人或朋友打1次电话或发1次微信,相互鼓励、沟通感情,加强心理上的相互支持,汲取温暖和力量,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寻求支持是非常有效的情绪调节办法,既能解决你面临的困境,也能让自己的情绪得以表达。

2.主动倾诉,放心谈论自己的感受。<strong><strong>与家庭成员一起讨论和分享自己对于疫情的感受与想法,说出来,会减缓自己的压力。

3.耐心倾听家人的诉求,保持亲切的交流态度。<strong><strong>不同年龄段的人在疫情压力下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人可能会默不作声,有的人可能会十分焦躁。家人不停唠叨,其实也是一种宣泄焦虑情绪的方式,因此要耐心听,不要嫌烦。倾听家人的感受,不要对其情绪反应进行太多判断或过度解释。

以适当的放松训练平和战胜疫情的心态

当我们感到紧张焦虑时,呼吸会变得浅而急促。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呼吸节奏,让呼吸变得深长缓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身体和情绪恢复平静。放松练习,包括音乐放松、腹式呼吸放松、正念冥想放松等,实际上是让全身逐渐放松的过程。

正念冥想被证实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力。手机里有关于冥想的APP,可以每天做几次放松训练,有助于我们降低压力,改善情绪。

具体的步骤:

(1)第一步:<strong><strong>合上双眼,用一个舒服的姿势平躺或者坐着,轻轻闭上嘴,用鼻子缓缓吸气,心里默念“吸”。吸气的时候不要让胸部感到过度的扩张和压力。

(2)第二步:<strong><strong>用鼻子缓缓的呼气,心里默念“呼”,呼气的过程不宜过快。

(3)第三步:<strong><strong>在反复的呼吸过程中,尝试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面,感受气流与鼻腔之间摩擦的感觉、鼻腔内温度的变化。

(4)第四步:<strong><strong>重复前三步,保持5~15分钟,如果这个过程中注意力无法一直集中到呼吸上,这是很正常的,不必为此勉强或自责。

呼吸时请冥想:“当疫情结束,你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憧憬未来,展望美好。寒冬之后,必有暖春希望在,心就安让我们团结一致、众志成城

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 !


alebang


由于疫情在局部地区非常严重,这引发了中国,甚至世界范围内的巨大关注。事关重大,由此引发的舆论热议更是众说纷纭,谈虎色变。事关大家小家的生死存亡,关注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的有关话题,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认为关于非常时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起。

一:灾难己经降临,我们应该沉着应对。所谓的置于死地而后生,便是最好的诠释。就像上了战场的士兵,当生命遇到危险时,如果像老鼠遇到猫咪,自己吓软了身架,那只能迎来更大的屈辱和失败。

二: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歹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花有四季轮回。灾难面前平安无事,那是万幸。有点风吹草动,也要闲庭信步,如此才能以一变迎万变。

三:疫情当前,人们的心理态势反映各异。干部,群众,医务工作者都各有各的辛酸和苦楚。但心理反映更复杂,更激烈的莫过于我们的医务工作者。他们面临党和人民的重托,又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我们宅在家里做贡献相比他们可以说是福莫大焉。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不可以承受的呢?

我想人生路上祸中有福,祸福相连。乌云总会有的,风雨也常相伴。但更多的是太阳常会光茫万丈。


薛江瑞


首先疫情期间我认为有必要关注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活动伴随我们一生,何时何地都会发生,平日里心理健康都是很重要的一环,如今身处疫情这一特殊时期,更应该要多关注并识别自身心理状态。


我们都知道外在信息在经过每个人自身不同的认知系统加工处理后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变化和心理活动变化,进而会部分影响每个人的行为或决定。


疫情当下,各种各样的压力困扰着每个人,有的因工作愁,有的因生存忧,有的因无聊烦躁,面对这些压力和紧张的氛围,每个人的应对方式肯定各有不同,有的顺势而为地做锻炼做美食,有的胸怀磊落地隔空对唱吐露内心,而有的人却莫名其妙地做着极端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可见正确的应对情绪,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同时具备正确的有效的适合自己的处理方法,必定有助于我们顺利度过疫情下出现的各种心理亚健康状态。

此后百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阳光心健心理发展


在这个非常时期,关注心理健康很重要,很多人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失眠、心慌、出汗、食欲下降、心情抑郁的症状,因此我们医院还投入了心理热线服务。在这个特殊的假期里,我们一起做个梦:停下以前匆忙的脚步,想想自己的来时路;宅在家好好地陪陪父母、儿女、妻子等家人;不去浪,泡杯茶,读一读放在案头的那几本书;收拾一下房间,翻看一下儿时的、曾经的旧照片;做几套室内运动,为了能穿上去年买的新裤子。这不是梦,很多事情,往回看的时候,才能品出其中滋味。幸许,现在的彷徨,焦虑,恐惧甚至绝望,在若干年后的你看来,也只是一场经历,而其中的滋味,肯定与现在的不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灾难会让人反省,反省会成就未来。



其实我也在关注这个问题,目前疫情严重,家家关门闭户,没有交往和户外释放,如果不加强自身修炼,心理疾病的几率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建议:第一,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同家人多交流和沟通,比如给孩子辅导作业,同孩子做游戏,一起看书,教孩子做人的道理。夫妻之间互相感恩,感谢对方为家庭的付出和努力,共同规划家庭的未来。陪老人多聊天,听听他们的人生经验,聊聊他们的退休生活,弥补他们心灵上的情感缺失。这一切都是在享受天伦之乐,请珍惜!第二,利用这段时间多学习自己领域内的专业知识,或者学英语,准备考驾照的看科目一,准备跳槽的浏览下招聘信息。。。为疫后进入职场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三,顺便思考下人生,我们活着到底为了什么?没有健康,没有生命一切都为零吧?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家人的健康,夫妻和睦,孩子优秀,职场顺利。。。幸福不过如此,幸福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要学会知足常乐,避免好高骛远,眼高于顶。希望大家都能利用这段特殊时期,加强自身修养,体悟人生真谛,调整好心态,暂时休整,轻装上阵,等待阳光明媚的疫后返岗。


来自星星的丈母娘


应该关注疫情期间心理健康问题。因为心理健康与否,决定疫情期间情绪稳定与否,苦乐与否。

一是疫情前线的参与者,心理必然充满自信,因为决胜新冠疫情的机制已经形成,决胜疫情的体制已经完善,决胜期指日可待。

二是被隔离者,心理不要恐慌,不要担忧,稳定情绪,积极配合,充满信心。

三是闭门独居者,这部分人的比例非常庞大。这部分人少一点烦燥,多一份生活的快乐;少一点焦虑,多一份心灵的阳光一一要把这份抗击疫情的寂寞视为一次人生的重要经历,把这份静守岁月,当作一次期待花开。要保持乐观心理,因为保护好自己,就是对社会的一份贡献!





短笛轻吹润家园


首先说答案:不是有必要,而是非常有必要!

先说日常情况:现在的社会发展的太快了,但是快速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只是物质方面的追求和享受。举个例子,现在的人们考虑的更多的是自己穿的好不好,吃的好不好,还能不能更好,而不是向内审视自己的内心,了解自己的情绪。

这样的情况造成的就是:大家越来越耐不住寂寞了,愿意往人堆里扎,不往人堆里扎的时候就往丰富但杂乱的网络世界里扎。不肯让自己闲下来。

那一个关注自己心理健康的人的表现是怎样的呢?应该是这样的:想发怒的时候了解自己马上要发怒,用“放松法”让自己放松下来,伤心的时候会意识到自己的情绪低沉,会调动自己的情绪,让它处于正常水平。会独处,会反思,会认真的体会自己的心理状态,在意自己的心情,愿意去了解心理学,并能在心理学的帮助下达到自己的心理健康的状态。

日常情况下,我们要想自己的心理健康,都应该学习了解心理学,更何况是脆弱的我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产生的恐慌,恐惧,焦虑,失眠等情绪,我们就更应该去了解。了解更多的心理学就是了解更多的我们自身。

希望能用心理学为你的生活加一点温暖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