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演化、产业迁移与世界政经体系转变——从病毒的传播理解创新的扩散

创新演化、产业迁移与世界政经体系转变——从病毒的传播理解创新的扩散

算力说

此次新冠肺炎的传播曲线和创新产品传播的曲线竟然是同一个模型?其中和康波周期有什么关系?算力大学第4课,邀请了东方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高级研究员、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陈达飞,从经济学角度解读《创新的扩散与产业结构变迁》。

陈达飞博士认为,从理论上来说,疫情的传播结构和创新产品传播是一致的,同时创新产品传播与技术发展曲线也是一致的,而主干技术的发展曲线正对应了康波周期。陈博士也从即将到来的第六次康波周期层面,解读了新技术的研究投入与未来50年全球领导者之间的联系。

我给大家分享的题目叫创新的扩散与产业结构的变迁:康波的视角

今天我将给大家讲5个部分。我们现在正好是特殊时期,每天关注的百分之八九十的内容可能都是新冠肺炎,正好对应今天讲的创新,跟病毒的传播是非常相似的。

先简单说一下病毒的传播,包括我们经常在自媒体上看到做预测的时候,是个什么样的形状,然后我们来理解一下创新的扩散跟病毒的传播,他们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1 病毒传播的模式:S型曲线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病毒的传播模式,他遵循这样一个路径,这两条线,一个就是2003年的SARS,左边是SARS的扩散,红色的线代表的是累计确诊的病例,就是SARS的患者总人数,它不断的往上累加。

创新演化、产业迁移与世界政经体系转变——从病毒的传播理解创新的扩散

蓝色的柱状图它代表的是每一个时期,以周为单位的,表示这一周里面又有多少新增的患者。

把每一周新增的患者一直往上累加的话,就会得到这样的一个红色曲线。然后右边这个是H7N9也就是禽流感在中国的扩散,也是2003年类似的扩散的路径,这是病毒扩散的基本模式。

针对这一次疫情我们有很多做预测的模型,这个是清华大学AI团队对湖北省内每日累计确诊病例和每日新增确诊病例的估计图。

创新演化、产业迁移与世界政经体系转变——从病毒的传播理解创新的扩散

红色的是每天的真实数据,蓝色是预测线,再加上还有一个置信区间,可以看到这两条线的拟合度非常高,除了昨天突然把疑似的临床病例直接改变了定义,变成确诊病例之外,能看到其实湖北的数据跟这两条线的拟合是非常高的。

我们在很多预测文章里面看到有一个参数叫R0,基本再生数。

针对最新的新冠病毒的基本再生数,是3.5,也有人说是2.3。

什么意思?就是每一个确诊病例,能够单个人传播的数量,例如是3,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每一个确诊病例都传播另外三个人的话,那么我们就知道所有患者相加得到的一个曲线就叫指数增长曲线。

如果R0大于1的话,它就是一个指数增长,一个发散的曲线。

但是R0是变化的,我们现在所实施的防控的措施,就是希望把R0降到1以下,降到1以下就使这个曲线不是一直往上走,而是到了某一个拐点,增加数量减缓最后把病毒消灭。

所以我们现在施加的外在政策干预的作用,就是希望改变病毒传播的R0。

我们就会看到所有的病毒传播基本上就遵循着这样的一个S型曲线。

创新演化、产业迁移与世界政经体系转变——从病毒的传播理解创新的扩散

那么对于这样的一个曲线,大家学过微积分的话就知道,它可以用左边的方程去模拟。这个A就代表的是最后可能会传播到多少人。

这是从线性的角度,或者说从图像的角度去理解病毒的传播,那么它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再看这个图,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上面是易感染者,就是潜在的易感染者,下边是感染者,中间是传播的两个途径:外部途径,或者是叫动物传人的途径和内部途径,就是人传人。

创新演化、产业迁移与世界政经体系转变——从病毒的传播理解创新的扩散

根据钟南山院士最新的研究结论,动物传人或者说这些患者与动物有直接接触的只有百分之一点几,也就是说左边的渠道其实非常有限。

这个病毒扩展这么快,他的原因主要还是人传人的渠道。这就是病毒传播的基本的原理,然后我们再看看创新是怎么传播的。

2 创新扩散的范式:微观视角

这是中国台湾二战后常见创新产品的传播曲线。纵轴代表的是渗透率或者叫普及率。以家庭为单位,100个家庭里面100都装了电话的话,渗透率就是百分百。

创新演化、产业迁移与世界政经体系转变——从病毒的传播理解创新的扩散

我们看到这些产品遵循的路径当中,其中有7个跟我们刚才的讲的S型曲线是一致的。

但是它们有区别。例如报纸,它的特征就是在1986年左右的时候达到了70%左右,然后往下走,到现在10个家庭里面可能只有一家订了报纸,所以说是一个慢慢被淘汰的过程。

我们看其他的像彩色电视还有电话机,在90年代的时候达到了将近100%。

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什么呢?任何一个新的产品,它扩散的路径整体上是S型,但是S型有很大区别。

有的比如像冷暖气机的扩散从7 4年到2018年,它的扩散的路径也是S型,但是扩散的很慢。

彩色电视机,它扩散到50%大概只花了10年不到的时间,而冷暖气机大概花了20年。

如果我们同学当中有做企业的创业的,你们要洞察到我今天讲的内容,可能对你们有什么作用?

就是你们在去推广一个新产品的时候,怎么去做预测,这个产品未来的市场渗透路径是什么?如果你有这样的一个路径预测,有一个事先评估的话,大概就能够预测到现金流的问题。S型路径基本上可以概括50%左右的产品扩散。

还是用这张图,我把它用到了创新扩散的框架里面,公式都是一样的,但是我换了几个名字,最上边是潜在的客户群。

创新演化、产业迁移与世界政经体系转变——从病毒的传播理解创新的扩散

我们做企业的人都想把潜在客户群变成真正的客户。变成真正客户有哪几个途径?一个叫个人力量,还有一个叫社会力量。

个人力量就是消费者主动去成为你公司的客户,主动去买你的产品,可能是看了你产品的广告,参与了你的市场营销活动。例如个人电脑,你把这类人想象成技术达人,他们对这一块的产品非常感兴趣,他们的主动性会非常高,一旦有新的产品,他们都是希望最早能拿到的一群客户。

右边是通过社会力量。社会力量是什么?是主流客户。

他们其实对创新的产品或者说对新潮的东西不感兴趣,他们是会看到身边的人都成为了这个产品的用户,他们可能会去模仿。

所以这个地方就有点像病毒的人传人。这一部分的主流客户,他们的消费心理,就是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客户在被动的做一个终端环境的变化,不得不去用这个产品。

比如手机,有一部分最路径依赖的客户,他们的特点是等到最老的比如诺基亚的手机真的是没有新的了,被迫去买智能手机,他们的路径依赖性是比较强的。

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个人力量和社会力量把潜在客户转化成客户的数量,用类似的方式把它写出来。同样的公式,换了一个表达而已。

如果我们通过个人力量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就迅速的爆发的话,那么它对社会力量是不是也有一个推动的作用?意思是比较狂热的消费者较多,对新产品的市场推广是非常有帮助的。

这对市场营销领域的人来说,用处比较大,营销到底要关注哪些参数,对应的营销的手段是不一样的。

创新演化、产业迁移与世界政经体系转变——从病毒的传播理解创新的扩散

那我们经济学研究这个干嘛?就是预测。

我们看一下这是两个现实的产品,其中一个叫包交换软件和协议,这个散点就是真实的销量,右边是互联网用户。我们用真实的数据或类似的参数稍作微调去做预测,大家就可以看得到预测的结果跟实际得到的结果拟合度非常高。

创新演化、产业迁移与世界政经体系转变——从病毒的传播理解创新的扩散

互联网跟这个软件协议其实有不一样的地方,互联网在前期的引入期非常长,从85年开始到95年10年时间,整个市场的渗透率不到10%,非常漫长。

但是从95年开始快速上升,到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那个时候才是互联网发展快速增长阶段。有一个概念叫网络的外部性,互联网的价值是随着用户数量呈指数增长,指数增长就是达到了一定的门槛,就会有快速增长时期。

以上讲的S型,其实是一种非常标准化理想化的形式

,实际上我们在现实当中可能会遇到这样的一个扩散路径,这个图代表的是个人电脑在美国的扩散。

创新演化、产业迁移与世界政经体系转变——从病毒的传播理解创新的扩散

我们可以看到从70年代末开始,有一个快速增长时期,到85年个人电脑快速增长,但是没有多长时间,个人电脑市场销路就变成鞍状,也就是说销量在往下,直到1990年代的时候,才开始慢慢进入新的增长阶段。

这背后又是什么原因?刚才在做模拟的时候,曲线非常的美,其实是做了很多假设的,我们把所有的客户都看成是一样的,所有的客户是同质的,只有一个群体,两个渠道,就是个人力量和社会力量。

但现实情况不是这样的。以个人电脑市场来讲,技术达人跟普通老百姓完全不一样,这个地方就出现了一个脱节。那么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就要在建模上区别对待。

我把刚才的公式拆分了两个群体,这两个群体分别叫做技术创新的激进派,另外一个群体叫技术创新的温和派,这两个群体的群体特征完全不一样。

技术创新的激进派的职业可能就是在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电脑此前是对机构用的超大型计算机,个人电脑是从80年代开始,超级计算机其实是50年代做的,那么在超级计算机通信行业工作的人,他们是很早就期待有一个个人电脑。

所以到80年代,个人电脑一问世,他们可能就迅速成为消费者,即使价格比较高。

但是温和派有什么样的特征?他们平时也不会关注这方面的信息,产品发布之后,他觉得看看再说。那个时候也比较贵,他也不知道怎么用,因为电脑对于80年代的人来说是一个完全新鲜的东西,他们其实是没有概念的,他们需要等到其他人用了之后,都觉得好,他们可能才慢慢地去习惯于这个创新的东西,他们更注重实用性。

所以温和派的创新传播速度就会非常慢,但是温和派占到了80~85%的市场。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创新的产品,包括新能源电车,特斯拉曾经一度要破产,要倒闭,但是我们会看到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未来代替传统汽车的趋势是不容改变的。但是这中间会经历几次挫折,挫折就下线的部分,那么下线的部分有多长? 那就取决于这两个不同群体之间的一些参数,如果我们把这些参数都估算出来,产品公司的经理人或者市场营销者,大概就能知道之后的产品路线,10年之后产品扩散要下降,如果我不想让它下降,我可以怎么做。

3 创新集聚、产业与康波

前面讲的是单个产品在市场推广过程中的扩散路径,其实在这之前,任何产品的扩散之前都要研究,开发。

创新演化、产业迁移与世界政经体系转变——从病毒的传播理解创新的扩散

刚才我们讲了扩散其实是图中的第3根线,左边这两个其实都是在实验室里面,这个地方就是要技术的研究和技术的发展阶段,如果没有这两个阶段,是没有第3阶段的。也就是说技术的发展,呈现出的是研究发展到扩散这样的传播路径。

技术也不是单独出现的,技术其实有母技术有子技术和孙技术。母技术我们一般把它叫技术的主干创新。

比如微处理器的技术集群,首先是技术的研究轨道,中间是技术的发展轨道,发展叫技术的再创新,再创新就会得到一些技术的产品,投入市场就成了技术的扩散。

创新演化、产业迁移与世界政经体系转变——从病毒的传播理解创新的扩散

你把它想象成一棵树,每一个阶段都有很基础性的主干创新。微处理器第一,到后面我们会看到有各种各样的电脑,包括它的软件开发,包括我们现在用的电脑、手机,都需要用到微处理器。

我们可以把手机想象成第3根线的主干,把微处理器第2根线的主干,第1根线代表的是各种各样的技术标准。

创新演化、产业迁移与世界政经体系转变——从病毒的传播理解创新的扩散

所以说技术是会扎堆的,但是在哪个地方扎堆?

这个是从二战之后我画的技术周期,在技术周期的上行阶段,技术创新非常少,而且这些创新对于我们用户来说都是感知不到的,

例如苏联发射的卫星,这个东西它在天上,它对信息的传递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件,但是我们不会关注它,同时它又是很基础性的东西。

创新演化、产业迁移与世界政经体系转变——从病毒的传播理解创新的扩散

反而我们感觉到的创新爆炸,是在这一轮技术创新的下降期。所以说技术集群,一般是出现在一轮技术周期的下降阶段。如果我们能感觉到我们生活在信息通信技术的大时代里面,那么也就说明技术周期其实已经临近节点。

那么技术周期跟我们讲经济周期有什么关系?

这是过去200多年时间全球GDP的波动。可以看到平均50年一个周期,这个波浪在我们经济学里面叫做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俗称康波周期。

创新演化、产业迁移与世界政经体系转变——从病毒的传播理解创新的扩散

康波和技术创新有什么关系?

我把康波的轨迹跟主干性的技术创新轨迹它叠加起来,这张图就特别有意思。

创新演化、产业迁移与世界政经体系转变——从病毒的传播理解创新的扩散

红色代表康波,黑色代表那一轮康波周期中最关键的技术创新、最关键的产业。

创新演化、产业迁移与世界政经体系转变——从病毒的传播理解创新的扩散

第1轮我们都知道,英国工业革命,纺纱机、织布机、蒸汽机的创新,带动了英国的工业革命。到1850年左右的时候,第二轮的关键技术变成了铁、铁路。再到1900年前后,这是第3个康波,对应的技术是炼铁技术跟炼油技术还有汽车制造技术。

每个技术背后其实都是一个产业,第3个康波周期对应的产业是钢铁、石油、电力、汽车。

到二战之后,我们看到有电视、飞机、石油化工、电脑,但这个地方二战之后出现了一个交错,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我们都知道西方两次石油危机,加上整个七八十年代出现滞涨,所以宏观经济的波动,其实对于技术创新有一定的干扰作用。

在这个地方,如果没有新一轮的信息通信技术,我们可能会遇到整个经济下行,但好在我们80年代时候开始个人电脑问世,使这一轮周期重新延续下去。

这一轮的周期的底部在哪?它对应的是2008年金融危机。我们很少看到有文章从技术周期的角度去解释2008年的金融危机,但是如果我们从长周期的角度来看,2008年的金融危机其实就是正好对应的是二战之后电视、石油、化工、汽车产业周期的结束。

如果把信息通信技术的起点看做1980的话,到2010年前后正好是30年时间。而30年正好是半个周期,也意味着这个周期已经进入拐点,意味着他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开始边际趋弱。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正好对应了第五轮康波的拐点。

我们现在正处在第六轮康波周期的起点。在每个领域里面它都有对应的技术或产业。工业革命之前,能源主要是烧木炭,动力主要水、车、马力,工业革命之后,我们就看到能源的变化是从木炭到核能到氢聚变,动力从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喷气式发动机到超导体。

那么康波带来的变化是什么?这张图是美国过去100年企业的变迁。

创新演化、产业迁移与世界政经体系转变——从病毒的传播理解创新的扩散

这都是美国最大的10家公司,1917年的时候有个特点,里面一家技术公司都没有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在那个时代是技术公司,但是现在已经淘汰出局不在前十大里了,主要是能源公司。而1917年各对应的是第3轮康波,第3轮康波的技术在哪里?电力、汽车、钢铁等,这些最核心的技术,它对应的就是头部的企业。 我们再看1967年,IBM开始成为美国最领先的公司,同时还有汽车、石油、电器。因为二战之后石油化工产业快速发展,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所以我们看到石油化工汽车产业的各种各样的一些公司。

如果看全球十大市值公司的变迁,又可以看到一些新的内容。除了产业的变迁,这里面把国家也放进去。

创新演化、产业迁移与世界政经体系转变——从病毒的传播理解创新的扩散

90年代的时候是日本的泡沫顶峰,所以我们看到前7家全是用日本的电信电话,因为这是二战之后五六十年代开始起来,80年代开始的信息技术革命,而美国只有两家。到2000年的时候,互联网这一代美国是领先的,美国公司数量增加。2010年之后,我们看到中国开始慢慢的崛起,但是中国都是什么?石油和银行。和美国的微软、苹果的结构是不一样的。

再到2019年的时候,这些红色代表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哪些公司能够成为世界最大公司,一定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而哪些公司会退出这个榜单,一定是没有跟上时代的公司。

每一轮康波对应新的技术革命,而技术革命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就是投机和泡沫的破裂。

创新演化、产业迁移与世界政经体系转变——从病毒的传播理解创新的扩散

这是1929年到1933年康波的拐点,对应的是资本市场泡沫的拐点。我们看到1929年美国股市大泡沫崩盘了,跟日本也是一样,日本在50年代的时候开始快速发展,但是我们看到日本在90年泡沫破裂。

我们会发现,日本在过去的互联网这一代的信息技术能力,并没有特别出色的公司。不像二战之后的丰田汽车、本田汽车,包括家电、电子产品,那一代还是有非常多的盈利企业。

4 比较优势与产业转移的雁阵模型

现在讲一讲创新在全球的转移。

我们刚刚讲的主干创新的领导者,其实对应的就是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

创新演化、产业迁移与世界政经体系转变——从病毒的传播理解创新的扩散

这张图代表的就是英国、美国、日本、中国对应的康波跟技术创新。英国是第1轮第2轮的引领者,同时也是世界的领导者。但是从第2轮科技革命开始,美国那个时候已经统一了,市场也统一了,所以他能迅速追赶英国,并且在世纪之交的时候,在综合国力上超过美国。

但是在第3轮科技革命也就是1900年时代的科技革命,英国其实只有在钢铁领域比较领先。但是美国除了钢铁,还有石油、汽车、能源等方面已经齐全了。也就是说美国在第3轮科技革命的时候,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绩。同时二战之后新一轮的信息技术美国也是领导者。

创新演化、产业迁移与世界政经体系转变——从病毒的传播理解创新的扩散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其实也在追赶,从棉花、铁路先开始,到二战之后,就在不断的向美国学习。

中国的前面是空白,其实到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才开始正式工业化、市场化的路径。中国在把过去没有学的这些课程都在一点一点补回来。从棉纺织业开始到汽车、电视、钢铁、电脑……第6轮康波正在来临,这背后其实就是技术竞争,为什么中美两国如此胶着,或者说美国在技术这块为何如此咬着中国不放,因为这代表了未来的四五十年。

就产业在全球的变迁,美国现在讲制造业外流,美国很多类似汽车这种产业,代表的是过去二战之后的新产品,他逐渐往其他国家转移。

转移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每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不一样。其中一个就是劳动力,对应的就是劳动的供求市场。 在2004年之前,中国的劳动力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叫刘易斯拐点,有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促进了城市化、工业化。但是这之后中国劳动力成本开始慢慢往上走,

所以我们也会看到很多产业首先是从沿海地区往中西部转,但是如果连中西部都转不过去的话,就只能往东南亚、印度、越南转,而产业的转移其实就是创新在全球的扩散。

我们过去这40多年的改革开放,其实是一直在向美国、英国、韩国等国家去学习,我们所说的技术转让,是因为我们在向别人学习。

别人在干什么呢? 别人在想着新一代的技术是什么?

所以过去将近两年中美之间的竞争,我们应该都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中国薄弱的地方在哪?高精尖技术领域。

高精尖技术领域它代表的是什么?如果未来10年是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关键时期,如果美国能够在这样的一些技术里面继续领先,那么至少在2050年之前还不是亚洲的世纪。

因为在上世纪80年代,也有人说下个世纪可能是日本的世纪,但是日本在信息通信技术这一块完全落后了。80年代美日在打贸易战的时候,刚开始日本的半导体企业是世界领先的,10家市值最高企业中有6家,但是到了现在只有一两家,比较强的全都是美国的企业。

日本的失落是创新技术革命的失落。中国要想跟美国实现弯道超车的话,必须在代表未来一代的技术领域,成为最基础性技术的领导者,才可能成为世界的领导者。

5 第六次浪潮与大国兴衰

任正非去年的经济学人杂志采访是提到,未来二三十年,人类社会必然走进智能时代。那么智能时代的技术有哪些?

创新演化、产业迁移与世界政经体系转变——从病毒的传播理解创新的扩散

电子技术、基因技术、分子技术、人工智能、量子计算。

我们讲未来50年是谁的世纪的时候,就要看这些技术谁最强?

我们现在引以为豪的5G,但5G其实只是其中的一个应用。这次疫情暴露出来了我们的弱点在哪?生物技术。而中美贸易战暴露出来的我们的弱点在哪?电子技术。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其实也都是美国遥遥领先。

如果代表最新一代技术的核心创新都是人家的,我们凭什么说未来是我们的?

那么新一代的技术政府如何在政策上去支持?我们刚刚讲技术的研究发展的扩散,你只有从基础性研究的阶段开始慢慢积累,才能够成为产品产业的引领者。

代表未来的新一代的产业在哪?

根据前面讲的技术扩散的三个轨道慢慢的演化过来,多媒体、纳米技术、超导基因工程、再生工程、精密聚合物、分子元器件、量子计算、区块链

,这些技术才代表的是未来。我们现在讲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手机,其实都是过去的技术。

创新演化、产业迁移与世界政经体系转变——从病毒的传播理解创新的扩散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技术的引领者?一个是研发投入。中国研发投入一直在涨,但是中国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在全球排第13位。

其中不平衡的地方在于我们的基础性研究是很弱的。基础研究的支出占研发支出的比重,中国才5%,而美国20%左右。中国所有的研发投入相当于美国60%。这60%里面,你再乘以5%,也就是说研发支出就非常少。

所以所谓的学得快,研发支出高,是因为我们都在想怎样把别人的研究用到中国来,中国的应用研究是比较强的,我们把互联网用到中国来搞淘宝,搞微信,但在国外其实也都有原型。我们的企业想做的事情肯定是这样,因为基础性研究要长时间去积累。

创新演化、产业迁移与世界政经体系转变——从病毒的传播理解创新的扩散

还有资本市场的问题,我们要扶持产生一个巨型的企业,或者说行业独角兽,要从种子、A轮B轮C轮慢慢一点一点投。

那么美国过去十几年时间投的是什么呢?最重要的是软件跟生物制药,中国过去十几年投的是什么呢?软件应用、IT服务、集成电路设计。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繁荣,其实都代表的是过去的时代。

过去10年,我们的全球经济处于一个停滞状态,为什么?因为新一轮创新还没有进入应用阶段。所以从长期的角度来看,我对未来全球经济的前景是不悲观的,等到这一轮创新真正落地形成产品,我们会看到新一轮的经济周期还是会起来。 谁是这个周期的领导者,我们就要看代表未来的技术谁更强。所以一个国家想要长盛不衰,在全球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永远成为领导者,你就一定要成为主干创新的拥有者。

没有这个,永远只能跟在人家后面学习。我们讲青出于蓝胜于蓝,但是在创新这个领域可能不太适用,因为周期太长,刚把人家的学好,可能已经出现了新的革命。

而且人家现在不让我们学了,美国把技术卡的死死的,我们怎么办?只能自己研究。所以未来一定要提高基础性研究在GDP中的比重,原因就在这。

前面讲的部分就是创新的扩散这一部分,其实对应的是市场营销和传播学管理。同时技术创新现在的研究范式,从演化经济学的角度,结合熊彼特康德拉基耶夫周期,把这几个概念结合在一起,可能还要从物种起源的角度去去理解,因为物种起源、生命的演化、生物的演化,也有关系。

以上就是我今天跟大家的分享,谢谢大家的收听。

创新的范式:康波、世界体系与大国兴衰——何为中美长期博弈的关键词

陈达飞 | 创新的范式:康波、世界体系与大国博弈(附PPT)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经济与金融冲击:全景扫描、特征事实及展望——系列之一

难以跨越的鸿沟:从分子和分母两个维度分析2019-nCoV确诊病例和病死率的空间差异——系列之四

新冠肺炎疫情跟踪:2月4日是重要节点,从新增床位需求看援鄂医护人员返程日期

一瓣公益

创新演化、产业迁移与世界政经体系转变——从病毒的传播理解创新的扩散

这是一瓣在2018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发起的一个公益活动。每篇文章获得的赞赏,全部捐献给“深圳市石门坎教育公益基金会”,为石门坎的孩子建一个“图书馆”。感谢各位读者的支持,目前已为小朋友们筹集5350元“图书基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