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世”时代已经来临:世界为何如此自顾不暇?

网罗全球思想资源,预测解读热点问题


一、让世界自顾不暇的2020年头一个月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流浪地球》


2020年的头一个月,全中国的目光都聚焦在武汉,但并非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中国。因为,世界已经自顾不暇。让我们带着《流浪地球》的这段话,来回顾一下,刚刚过去的2020年的头一个月:


澳大利亚火灾:2019年9月以来,澳大利亚大火已导致至少33人死亡。当地时间1月31日,超大山火逼近首都堪培拉,这是自2003年山火危机之后17年以来,首都堪培拉首次进入紧急状态。


南北极冰川加速融化:南北极冰川加剧融化,高温和干旱这样的极端气候变得不再罕见。同时,沿海陆地渐渐被淹没。


美国爆发40年来最致命的乙型流感: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最新数据,截至2020年1月11日,美国2019至2020流感季预计已致1300万人感染,其中有6600人死亡,12万人住院。目前流感季还处于初期,无法断言患病人数会继续增加还是已经达到顶峰。


中国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爆发蔓延:2019年12月以来,湖北武汉市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2020年1月7日实验室检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美伊紧张关系再度升级:

2020年1月3日,伊朗少将苏莱曼尼被美国特朗普暗杀,1月8日伊朗轰炸美军驻伊拉克基地,10日伊朗导弹误击乌克兰客机,特朗普打算对伊朗实施新制裁,15日俄罗斯政府全体辞职……


菲律宾火山喷发,数万居民撤离:当地时间12日,菲律宾旅游胜地塔尔火山(Taal)突然喷发。45万人恐需撤离,或引发火山海啸。


东非遭遇25年最严重蝗灾:约3600亿只蝗虫引起的蝗灾。单个蝗虫约手指长,每平方公里1.5亿只。肯尼亚政府文件报告蝗虫“极其危险地增加”,在肯尼亚国东北部,仅仅一个蝗虫群就长60公里,宽40公里。而有的沙漠蝗群遮天蔽日。


加拿大雪风暴和西班牙风暴爆发:1月18日加拿大的大雪风暴和1月21日西班牙的风暴“格洛丽亚”,堪比灾难片。


全球各地爆发地震:

1月25日,土耳其发生6.8级地震;

1月28日,古巴7.7级地震;

2月1日,日本东京附近5.2级地震;

2月3日,中国四川成都5.1级地震;

二、进入“人类世”时代


一位知名学者说过,科学的首要目的是解释这个世界。

2002年,荷兰大气化学家保罗·克鲁岑和美国生态学家尤金·史多麦在《自然》杂志发表题为《人类地理学》(Geology of mankind)的文章,正式提出了的“人类世”的概念,正好可以解释人类面临的各种生态灾难及其衍生的人道灾难。

这个词由希腊语中“人类”(anthropos)和表示地质年代“世”的词根(-cene)组成。他们认为,人类的主宰和驱动自然系统的变迁,已经足以开辟出一个新的地质年代。

他们详细阐述了人类在土地使用、河流改道、土壤成份、水资源使用上对于这个赖以生存的行星带来的改变。更为重要的是,人类活动改变了大气成份,工业化让温室气体排放加剧,造成了全球的气候变暖。

目前,科学家们依然在寻找具有代表性的地质标记物作为人类世的开端,但可以确定的是,关于大众讨论中“人类的行为难以撼动自然规律”这样的论断,已经在地质学意义上被否认。

近80万年以来,大气中的CO2 在170~300ppm之间波动,高值从未超过300ppm。工业革命前(约1750-1850年),全球平均的CO2浓度仅为约280ppm;在这之后,大量化石燃料和有机质的燃烧造成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不断上升。2019年5月,大气中的CO2浓度超过415ppm,比工业革命前增加了约48%。

这种增加的幅度和速率,至少在地球近80万年的历史中是前所未有的。以化石燃料为代表的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快速的发展阶段,但也不可逆转地改变了大气成分。以CO2为代表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使得地球系统“保温”能力越来越强,地球系统的能量平衡被打破,结果就是地球的平均温度正变得越来越高。

基于对气候系统内部规律和反馈的理解,科学家们建立起了以CO2为代表的温室气体与地表温度上升的因果关系。与此同时,科学家们也排除了其余因素的影响:太阳辐射变化、火山爆发、地球系统自然波动、人类活动排放的大气气溶胶等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调节地表温度,但都不足以解释百年来的全球不断变暖现象。

基于大量研究,2013年联合国发布的《国际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1951年来,至少一半以上的地表气温上升可以归因于人类影响。

三、“人类世”时代的临界点已经来临

全球变暖不仅仅是“变暖”,而且是全球多圈层的系统性气候变异,是可波及地球每一个生命体、每一个角落的快速环境变化。而人类行为给地球带来的变迁,也不出意外地正在进一步地威胁着人类自己。

目前科学家们已识别出的9个全球气候变化临界点:亚马孙热带雨林经常性干旱;北极海冰面积减少;大西洋环流自1950年以来放缓;北美的北方森林火灾和虫害;全球珊瑚礁大规模死亡;格陵兰冰盖加速消融;永久冻土层解冻;南极西部冰盖加速消融、失冰;南极洲东部正在加速消融。

这些变化的速度非常快,远远超过人类和很多生命的适应速度。以海平面上升为例,如果温室气体排放持续,全球海平面将在20世纪已上升15厘米的基础上继续上升60-110厘米。海平面迅速上升将使低洼地区失去大片土地,迫使沿海社区离开家园,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一些岛屿国家可能会完全消失。

受海平面上升威胁的全球主要城市包括孟买、上海、纽约、迈阿密、曼谷和东京。在受威胁最严重的20个全球港口城市中,海平面上升50厘米就会使价值26.9万亿美元的资产遭受洪灾。

中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公里,有约1.44亿人口生活在沿海的低洼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受海平面上升威胁尤为巨大。研究表明,如果全球海平面上升50厘米,中国15个港口城市将有3020万人受到沿海洪灾的影响,受洪水影响的资产价值约为10.8万亿美元。其中六个城市——广州, 宁波,青岛,上海,天津和香港——位列全球资产最多的20个港口城市之内,遭受海平面上升和风暴潮影响的后果严峻。

同时,海水将由于溶解更多二氧化碳而变得更温暖、酸性更强,到世纪末海洋生物将减少17%,珊瑚礁受到的威胁特别严重。珊瑚礁恰似海底的“热带雨林”,为鱼类和众多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这些鱼类和海洋生物直接养活着全球5亿人口。

而越是边缘人群受到的影响越大,在海洋快速酸化、生物多样性迅速减少的过程中,依赖近海捕捞的渔民生计将受到严重影响,而工业化的远洋捕捞业则受冲击较小。

贫困社区掌握的信息最少、基础设施最差、抵御风险的能力最弱。这意味着,如果人类不大幅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就是在宣判无数最贫穷的社区,让他们去面对最不确定的未来。

四、气候警钟已经全面拉响

沉重的生态代价,再次为我们敲响气候变化危机的警钟。

刚刚过去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20年年会公布了《全球风险报告》,该报告警告称,2020年是国内及国际分化加剧、经济放缓的一年,地缘政治动荡正在将我们推入超级大国彼此敌对的单边主义盛行的动荡世界。

该报告访问了全球的重量级经济政治学者,受访者将“经济对抗”及“国内政治极化”视为显著的短期风险,而对气候的各种严重威胁则是主要的长期风险。如果不立即关注社会分化的修复及可持续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问题,气候或生物多样性危机等问题将无法得到系统性的解决。

21世纪的前两个十年记录了气候变化极端事件的影响正在以几何级数扩大。相较20世纪,“极端性”已经成为气候变化影响的突出特征。

澳大利亚气象局在2018年发布的《气候状况》报告称,澳大利亚的平均气温自1910年来升高了1摄氏度,导致极端热浪事件的增多;同时,澳大利亚北部的降水增多,但人口密集的西南部降水却明显减少,加重了干旱也增加火灾的风险。

科学家们预期,不断变暖的气候将给澳大利亚带来更多的极端山火事件。因此,今年前所未有的山火可能仅仅是一个开端。

全球来看,2019年是人类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年份之一。在毁林和高温干燥天气的双重作用下,雄雄烈火连续数月肆虐全球多处原始森林。亚马孙、刚果盆地、西伯利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的森林和灌丛火灾接连发生。

森林大火之外,冰川退缩、致命热浪、珊瑚白化、物种加速灭绝,这些表面上看来孤立的事件背后,都有气候变化作为共同推手,也将人类自己一次次推至气候变化影响的最前沿。

五、困顿之后去努力探索,人类才有希望

面对如此严峻的气候风险,2015年,包括中国在内的170多个国家政府共同审议通过了《巴黎协定》:目标是努力把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为全球平均温升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付出努力。

工业革命至今,地球平均气温已经上升了约1摄氏度,如果要实现2摄氏度控温目标,未来我们仅有1摄氏度的变暖额度。1摄氏度的变暖额度对应于只能再排放约1170 Gt的碳。

所以,《巴黎协定》事实上已经限定了在目前未对温室气体进行处理的发展方式下,未来人类能够用掉多少化石燃料,排放多少碳,限定了未来人类基于化石燃料的经济发展量。正因为此,全球气候变暖已不是单纯的科学问题,而是成为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所关心的政治问题——各个国家有各自的政治立场以及经济发展需要。

尽管人类对地球系统的影响事实上已经不可逆转,但“减排越多,变化越小,影响越低”的原则依然适用。在减缓方面,要积极进行经济转型和政策调整,加强对温室气体的再利用、吸收和封存,加强对化石燃料更加精细的生产加工。

而在适应方面,则要遵循“趋利避害”的原则,例如,在农业上充分利用气候变暖带来的热量资源和无霜期延长等有利条件,提高作物产量;而针对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水资源利用、生态系统、海岸带环境、重大工程运行、区域发展等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则需要更多的投入,更多的资金。

时至今日,恰恰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发展给人类自身的未来带来威胁。气候危机意味着普通人的被裹挟,也意味着个人努力事实上难以撼动大局,难以争取到更多的选择权。

但不论如何,全球变暖已不可逆转,其影响和风险仍将持续至少数千年的时间,人类已经处于需要不断适应气候变化的“人类世”,地球各个圈层的生命也将在急速变异的“人类世”环境下寻求生存。

站在2020年代的开端,这样的“人类世”听起来充满了焦虑。但是,困顿、探索,才会有希望。


正经参考04 |“人类世”时代已经来临:世界为何如此自顾不暇?


正经参考04 |“人类世”时代已经来临:世界为何如此自顾不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