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槓精”家人是種什麼樣的體驗?(結尾附溝通技巧)

生活中總有這麼一類人,不管你說什麼話題,總是喜歡給你挑點刺出來,特別愛抬槓,他們彷彿不管事情的對錯,專門為了挑刺而挑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稱呼叫"槓精"。

《如果,愛》裡的婆婆就是一個大"槓精",張怡的個性很強勢,她是做珠寶設計的並且很成功,就認為自己的審美能力很強,兒媳婦在她看來哪一點都比不上她,任何言語或行為她都不滿意。

如這位婆婆般,我們的有些家人也是同樣的情況,令我們哭笑不得,手足無措。因此瞭解槓精的常見套路、心理原因及與他們的溝通技巧,在與家人相處中很有必要。


有位“槓精”家人是種什麼樣的體驗?(結尾附溝通技巧)

"槓精"的5個常見套路

以偏概全型

藉著他人的一個原邏輯,以個例代替全部,強行混淆概念反駁他人。斷章取義的某個觀點,作為自己的口頭禪,任何機會能用到就隨時拿出來做論據,駁倒他人。

例如我說:"某某省真好,山清水秀,四季如春,什麼時候有機會一定去旅遊體驗一下"

槓精家人說:"某某省才不好,氣候就得四季分明,夏天像夏天,冬天有冬天的樣,最好的還是咱們這裡。"


個人經驗至上型

任何時刻強調個人經歷和經驗。他們認為自己所看見、聽見、經歷的一切,就是全世界的樣子。所以,時常用自己或是周遭人的例子來與人爭辯和反駁。

某週末,早餐時我跟家人們說,我新學了一道菜,中午給大家露一手,保證他們喜歡。

槓精家人說:"什麼菜?我看你能把肉做出個花,能把米燉成肉?"


家長權威型

不論雙方談論的是生活小事還是針對一件事的觀點,時不時拿出"家長"這支寶劍,抬高資格。這時 稱呼他們"聖父"和"聖母"不為過,他們站在權威的高地上,讓自己永遠處在不敗之地。

我說:"什麼什麼事件太惡劣了,這些人遲早得得到應有的懲罰"。

槓精家人說:"你是哪個部門的,你說話什麼語氣,什麼態度,什麼修養?你還是太年輕。"


非黑即白型

你說你的,我說我的,在這輪談話種非黑即白是唯一反駁人的言論。

我說:"某國的人真恐怖,估計沒什麼好人"

槓精家人說:"哪個國家全是好人,每個國家都有好人也有壞人。這個道理都不懂?"


事後諸葛亮型

事情發生之後才自稱有先見之明,並以此來貶低別人沒遠見,沒主見。或者某些當下看似正確的事情,都說自己曾經參與並給與了建議或指導。

我說:"幸虧當年我沒選計算機專業,不然每天對著電腦,太累了。"

槓精家人會說:"還不是當年我讓你報的師範,要不你哪有現在的美差。"

有位“槓精”家人是種什麼樣的體驗?(結尾附溝通技巧)

分析完槓精的常用抬槓邏輯後,我們再來看一下他們的心理歸因。心理學中把槓精稱為 "對抗型人格"。他們喜歡抬槓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種:

  • 內心自卑,怕被別人忽略,故意抬槓顯示自己的地位,刷存在感。
  • 內心自負,總認為別人什麼都不如自己,自己什麼都是對的。
  • 內心敏感,總覺得別人的言論都是在針對自己,所以得反抗。
  • 內心好強,把所有的事情都當成競爭,什麼事情都希望自己可以壓倒對方獲得勝利。


有位“槓精”家人是種什麼樣的體驗?(結尾附溝通技巧)

在家庭中,與槓精家人相處的難度明顯比任何情況都難,我們做晚輩的需要注意溝通方式。

首先,自己不抬扛,不認死理。和愛抬扛的家人溝通,自己的言談舉止要避免明顯漏洞,讓其無扛可抬。避免無意的爭執,有時候"沉默是金"。

其次,儘量減少和槓精老人直面抬槓的次數,溝通中發現有爭辯的苗頭,深呼吸改為平靜微笑,停止話題。如果是必須溝通的話題,提前把自己的觀點理順,直接把自己的意見表達出來。可以跟老人說一切都已經安排好了。老人嘮叨就讓他們嘮叨幾句,算是對晚輩的愛。

再次,改變思維模式,對老人不要要求太高,畢竟多年形成的思維模式或邏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需要時間和方法。你會發現年齡大的老人與孩子相似,做子女的要多體量和考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