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紫檀的重要性堪比黃金

明清皇家檔案記載,宮廷看重紫檀的程度遠遠貴於黃金。許多傳世的珍貴紫檀傢俱可謂極盡完美,令人較為寬慰的是,皇家貴族為顯赫地位所做的一切,畢竟使紫檀這一稀世美材物盡其用了。因為深知此材難以再獲得,而對紫檀採取了特殊的保護政策。

明清時期紫檀的重要性堪比黃金

  首先體現在價格計算上,當時紫檀的官定價格是楠木的二十倍以上(見《圓明園則例》中所列“物料輕重則例”冊三。)楠木已是眾所周知的珍貴木材,可見當時紫檀身價之高。


明清時期紫檀的重要性堪比黃金


  其次,對紫檀木材料的使用有著相當嚴格的控制,非內廷批准不得擅自動用。清代《養心殿造辦處各作成作活計清檔》中曾記載,“雍正六年十一月十一日,朗中海望為圓明園工程處監督保德交來戶部解送紫檀木數目冊一件啟怡親王,奉王諭:“著人去看。遵此。”“本月十五日朗中海望將圓明園工程處送來戶部諮行紫檀冊一本啟怡親王。奉王諭:“此係工程處奉旨之事,本造辦處又未經奏聞,如何私自留用?爾將此冊仍交工程處,著保德酌量。遵此。”“又啟怡親王,造辦處收貯紫檀木俱已用完,現今上交所做活計等件並無應用材料,欲將圓明園工程處檔子房收貯外省解來入宮紫檀木行取十數根備用等語。奉王諭:“準行取,遵此。”

明清時期紫檀的重要性堪比黃金

  這些都是雍正年有關的史料,說明當時製造所需的紫檀除向戶部領取之外,還將稟報親王,遇有采購的機會也不放過,可見當時紫檀木材的來源並不太充裕。

明清時期紫檀的重要性堪比黃金

  尤其到乾隆時期,清內務府檔案中可以查到更多關於慎重和節省使用紫檀的條文,顯然此時對紫檀的管理已更為嚴格。據載,乾隆晚年因工匠誤解旨意使用了紫檀而大動肝火,皇帝看中了“紫檀嵌柏木方亭”的式樣,想做出紫檀器物的效果,可又捨不得動用紫檀。其愛惜紫檀的心理可見一斑。

明清時期紫檀的重要性堪比黃金

  紫檀木料如此珍貴,製成精美傢俱後身價可想而知。那時一對紫檀櫃子的工料開銷竟等於十五間頭等官房,足見當時紫檀傢俱之昂貴。新器物的造價已如此之高,傳世古物的價值不言而喻。

明清時期紫檀的重要性堪比黃金

  宮中對紫檀尚且如此重視,更不用說民間對紫檀的愛惜了。由於皇室將紫檀原木儘可能地收入宮廷,所以民間所留甚少。民間工匠在製作紫檀傢俱的過程中,其精打細算的程度真讓人歎為觀止。紫檀木本身大材難覓,工匠們在本來就難以取料的紫檀上,材盡其用。一根紫檀製作到最後,幾乎沒有剩料,更不要說浪費。

明清時期紫檀的重要性堪比黃金

  據說當時不是能將紫檀加工至近乎完美的手藝頂極的師傅不敢對紫檀開罄。明末清初,就開始有人拆破傢俱零件,再改制翻新紫檀傢俱,那時就不再出現用料浪費的情況一些小料,還被技藝高超的人制成精緻的小件。工匠們巧妙地利用各種小料,精確計算,最後攢鬥成型。它們有的被製成欄杆和各種椅背及擺設,科學、美觀且經濟。可以說,工匠們有時在節約木料上所花的心血比製作上還多。

明清時期紫檀的重要性堪比黃金

  到了清末,宮中所存紫檀已用盡。宮外的能工巧匠們,更不忍廢棄稀有的紫檀,他們把紫檀做成薄板粘貼,其手藝天衣無縫,技術要求比用實料製作要高,也更費時。

明清時期紫檀的重要性堪比黃金


  千年成材的紫檀也越來越少,流傳至今的紫檀傢俱,已成為稀世罕物。所以今人對紫檀的鐘愛比先人有過之而無不及。視紫檀為珍寶,已是收藏界人士的共識。


明清時期紫檀的重要性堪比黃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