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神話”仍需遵從規律

行業周觀

VIEWS

本報記者 王鵬傑

在熱錢和風口追逐的行業裡,容易催生出不少“神話”而忽視客觀的商業規律——比如樂視網、暴風影音、ofo小黃車乃至各種幣圈空氣幣。如今,資本的眼光落在了汽車產業上,工業之王歷經百年打造的門檻比之前的所有風口似乎都要來得高,撞破頭也沒有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因此,特斯拉這棵在汽車行業中異軍突起的“秀木”,就顯得尤為矚目,它也成為了新的“神話”,外界給特斯拉CEO馬斯克安上了許許多多的頭銜,似乎他就能憑藉自身光環超越一切——當然,這都是人們的一廂情願罷了。

“造车神话”仍需遵从规律

《硅谷鋼鐵俠》這本馬斯克傳記的作者阿什利·萬斯指出,馬斯克儘管在處理很多事情上有著浪漫主義色彩,但是歸根結底,他還是一個成功的發明家和企業家。因此,透過媒體紛繁複雜的報道中,其實可以看到馬斯克行為的“底層邏輯”:達成目標。

就比如美國時間2月13日特斯拉宣佈增發265萬股特斯拉股票用以籌措20億美元左右資金(其中馬斯克將購買價值至多1000萬美元的股票,而甲骨文聯合創始人、董事會成員拉里•埃裡森將購買價值至多100萬美元的特斯拉股票),讓人瞬間聯想到2周前,馬斯克還在對股東信誓旦旦表示特斯拉不需要更多融資,自有業務完全足夠覆蓋支出,“籌集資金沒有意義,稀釋公司股權以償還債務聽起來不像是一個明智的舉動。”半個月時間的“光速打臉”,可以說很像馬斯克的作風——碰到釘子及時服軟,與之前宣佈放棄私有化如出一轍。

此次融資被外界普遍解讀為將用於加快擴張規模,尤其是工廠建設方面。目前為止,特斯拉已經在美國、中國和德國佈局了三座超級工廠,其中中國工廠的二三期建設和德國超級工廠的建設均需要一筆巨大的資金需求,而馬斯克日前還在推特上發表了一項名為“德州超級工廠(Giga Texsa)?”的投票,參與者以絕對多數支持德州工廠的建設,因此,20億美元的資金對於目前的馬斯克來說完全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造车神话”仍需遵从规律

增發股票用以企業發展,在上市公司的運營中,完全屬於一項“基本操作”,而且上市公司對所籌資金不需還本可長期使用,有利於企業的經營和擴大再生產。一般而言,增發股票對股價的影響有兩方面:上市公司增發時,如果該股是上市公司並沒有成長性,股價就將會明顯遭到拋壓而走跌;而如果該公司具有較好的成長性,股價就將會因為引起更多的關注而上漲。這項融資對於當下熱火澆油的特斯拉股價而言,無疑又是一頓猛料。消息公佈之後,特斯拉股價當日上漲5%,收於每股804.00美元。

S3 Partners預測分析部門主管表示,儘管增發稀釋股份會讓股價在短期內有一定程度的下挫,但是對於特斯拉而言,能夠有錢擴張產能就是利好。

“造车神话”仍需遵从规律

今年1月,特斯拉公佈的財報顯示,其連續第二個季度實現盈利,並表示今年的產能將輕鬆達到50萬輛以上的規模。目前特斯拉的產能與盈利增量主要來自於中國:2019年5月,特斯拉籌集了約23億美元,用於在中國投產,並投入資金開發新車型,包括Model Y和一款商用卡車。此外,據特斯拉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一份2019年報文件(10-K)顯示,特斯拉2019年在華營收達到29.79億美元,同比增長69.55%,成為特斯拉第二大消費市場。

擁抱中國市場,更是馬斯克務實一面的展現,在碰到產能問題的時候,把視線放到世界工廠的中國,無疑是一招妙棋——事實證明,中國也非常熱情地擁抱了特斯拉的到來。

所以,當造車成為被資本熱捧的行業、甚至有人喊出了並不貼合實際的目標時,若許多人被特斯拉這隻“頭雁”華麗的外在給迷惑,以為可以戰勝造車的客觀規律,或許更應該仔細思考特斯拉的進步究竟是跳出商業規則的“魔法”,還是踏實遵守規律的必然體現。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