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古“大澎袖”再成新时尚流行 看看古人袖里藏的中华文化

每一年的流行服饰,无论是前卫风还是复古风都令人印象深刻。而2020年的流行时尚,早在2019年伦敦、米兰等各大时装周上,就让人眼睛为之一亮。2020年的流行穿搭,复古风再次成为设计师的心头好,大澎袖与垫肩成为2020年最鲜明的标志。花俏又夸张的袖子再次成为服饰焦点,回头看看中国古代传统服饰,也有各式各样充满美感的袖子。

复古“大澎袖”再成新时尚流行 看看古人袖里藏的中华文化

中国古代传统服饰的特色,民众多半会说出宽大而垂坠的衣袖、摇曳的长裙襬。那有没有好奇如此宽长的衣袖,究竟有多古老的历史?

其实在小篆,就有"袖"这个字了。不过当时写作 "褎"(音袖),是衣字与""字组合而成。是穗的古字(音同穗),在这个字是作为褎字的读音,此字后来演变成 "褏"。今天所写的袖,就是来自"褏"(音袖)的俗字,因由有经过的意思,代表穿衣时手会穿过衣服,而把由字提取出来与衣字结合,就成为我们平常写的袖了。汉代《说文解字》载:"褏,袂也,从衣,声。袖,俗褏从由。"讲的就是袖的两种写法。

由于古代的袖子长且宽大,一旦情绪激动,就会利用袖子做出挥动、甩动衣袖等动作,也就是我们在诗词成语中常看到的奋袖、拂袖、挥袖与振袖等形容词。那么古代服饰的袖子究竟有多长呢?

复古“大澎袖”再成新时尚流行 看看古人袖里藏的中华文化

学者据《礼记.深衣》所载,推测袖长约是手臂的1.5倍长。除了表现情绪外,袖子也可以比喻一个人的身分与神态,《诗经.唐风.羔裘》:"羔裘豹祛,自我人居居。岂无他人?维子之故。羔裘豹褎,自我人究究。岂无他人?维子之好",诗中所写的 "羔裘豹祛"指的是以昂贵的狐皮、豹皮为衣身,这在周代,只有卿大夫才有资格穿。仅透过书写袖子,就表现出穿着奢华衣服的贵族趾高气扬的神态。

不过古代服饰袖子可不只有一种,现代汉服考据古代袖子可分为七种:直袖、广袖、垂胡袖、箭袖、琵琶袖、方袖与短袖。这七类袖型还能再往下细分,相当多变。除了古代日常服饰的直袖外,民众对于传统服饰的强烈印象,就是来自于广袖与垂胡袖,这两种袖型都有宽大的特点,但差别在垂胡袖的袖口相当窄小,不过两者都是先秦至魏晋时期流行的样式。如《韩非子·五蠹》载:"鄙谚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文中的"长袖",即是舞者身上穿着由广袖改良而来,方便跳舞好看的袖子。收录西汉至南朝梁代作品的《玉台新咏.(汉时)童谣歌》载:"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大眉,四方眉半额。城中好广袖,四方用匹帛",道出广袖有多么受到当时人的喜爱。

箭袖则原自北方,古称为窄袖。因天候寒冷袖缘大多宽厚,以便于骑射劳作。这样保暖又方便的设计不只在清代旗服的马蹄袖上看到,早在明代时的北方地区也有类似的设计。琵琶袖则主要流行于明代,同样也是大袖小口,但袖体臂肘下方呈圆曲弧形。提到方袖,多数人会想到日本和服的方正袖子,不过这种袖型并非日本独有,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就有方正的袖型。

复古“大澎袖”再成新时尚流行 看看古人袖里藏的中华文化

袖体宽大、窄袖口的设计,也方便古人将随身小物放入袖中,如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西洲曲》写采莲女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袖子不仅能够放莲子,还可以放匕首,甚至能完美地偷偷塞钱,因此成语两袖清风,除了字面意思指衣袖内空无一物外,也代表官员正直清廉。

中西方服饰的袖子各有千秋,而今日透过汉服复兴,让不少年轻人投入研究中国古代传统服饰,将消失已久的服装在现代里还原,期待未来更多人透过汉服,来更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服饰所蕴藏的中华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