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蔬菜的经营模式一般都有哪些?

农夫老岳


这个问题,我觉得我比较在行,这种大棚设施农业,我在09年开始接触,12年前后,开始接触无土栽培,目前大棚蔬菜经营,一般采用是自种自销模式,目前有合作社以公司为体现,从产学研,生产到销售均有公司科技人员参与的一种模式,未来我感觉应该在生态,健康,绿色方面发展新型大棚模式,在销售模式上,可以采取物联网加互联网的模式,多样化发展。满足城市对农业产品的个性化需求,以及健康需求,同时让城市群体了解,学习农业知识,用城市资金反补农村。靠新科技,新技术,新面貌让资金变得乐意去流动。



创业中的平常人


你好,欢迎回答这个问题。

我是一名农村长大的,90后在农村搞农业创业。目前已经搞大棚蔬菜有山年,我种植的是大棚温室反季节蔬菜。也就是冬暖式大棚,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我们这边是山西岚县地势高昂。昼夜温差比较大。我温室大棚一年种三茬菜,两茬生菜,一茬黄瓜,因为黄瓜周期是比较长,至少6个月,所以其他三六个月我就种生菜,生菜周期短。上市快。但是价格低。收入总的来说不如黄瓜。但是黄瓜是喜温作物。生菜是喜冷凉作物。所以我在秋天冬天的时候是种生菜,到夏天的时候是种黄瓜,这样就对开了这个冷凉季节。种植大棚蔬菜是需要有一定的技术。还要付出自己的一份辛苦。还有就是坚持。可以看看我的视频。希望我说的对你有帮助





农村棚哥


很多人玩手机都会被说你玩手机能发财啊还玩啊,但真有的人靠玩手机发财了,这是一对小夫妻,他们的手机成了他们种菜卖菜年赚50万的关键。昨日,记者在位于黄陂六指街甘棠刘湾村的武汉市可满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看到,处处充满着现代农业气息,在办公室的电视屏上就可以看到每个大棚蔬菜的管理、生长情况,公司总经理魏正辉说,这只是监控,关键活在我手机里,整地、施肥、播种等10道工序都可以看到,同时,市民通过手机扫二维码,可以查蔬菜的来龙去脉,这就是放心蔬菜。

1980年出生的魏正辉高中毕业,是武汉市黄陂区六指街甘棠土生土长的农民。1999年南下深圳从事电子行业,2000年从生产基层升职为SMT技术员,2003年担任SMT工程师,2007年成立“深圳市可满意电子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承接OEM和ODM订单,主营2.4G无线鼠标、摄像头及电脑相关附件产品。经过几年拼搏,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12年,魏正辉决定回乡创业,在六指街刘湾村留转土地350余亩,当起了职业菜农。两年时间,他先后种植山东黄瓜、豆角均告失败。

经历挫折后,魏正辉发现,只有生产安全放心的蔬菜才有市场。他结合本地市场及土壤环境改种本地土黄瓜、豇豆、红菜薹,在蔬菜生产种植的过程中,认真学习农业技术,积极应用滴灌、黑膜覆盖、防虫网、粘虫板、诱虫灯等生物防治新技术,让自己的蔬菜成为当地畅销产品。早春主要以黄瓜、豇豆、薯尖、红菜薹为主,面积达200亩以上,钢架大棚300个。晚秋主要以秋豇豆、茄子为主,面积达150亩以上。目前,主栽品种不仅面积成规模,且产量也可观。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变”的原则,巧打时间差,错峰上市。

有了一定的种植技术和固定的销售渠道,他于2013年带动当地30余户村民成立了黄陂昱丰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合作社主栽品种黄瓜、豇豆、薯尖、红菜薹,并和当地的腌制厂对接,签订了定向收购合同。2013年,他种植的燕白黄瓜在武汉地区最早上市,试验的“套袋黄瓜”开袋即食产品,获得区农业局和业界同行的一致好评。2014年,他参加了中央农广校、武汉现代农业教育中心举办的一系列农业技术培训课程,同时依托市、区蔬菜技术站指导农业种植,被评为“武汉市核心科技示范户”。


黄土汉子流浪记


大棚蔬菜的经营模式,提供以下三种吧,供参考:

一是个体户农户经营.一般种植户选择种植大棚蔬菜,然后去集市或者是蔬菜市场去销售。这种模式一般种植面积有限,种植产品单一,种植不成规模,影响力小。

二是合作社种植模式。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邀请更多农户参加,这种模式对合作社的要求比较高。

合作社作为一个种植组织,可以统一采购所需农资,能够降低种植成本。

合作社也可以根据要求,接受订单蔬菜生产,为合作社成员创造更大的收益。

合作社组织也可以采取蔬菜配送的方式,直接接受城市用户的订单,然后安排车辆配送到家,使城市人员吃到放心绿色蔬菜。

合作社还可以组织蔬菜采摘,春秋季节,可以邀请学校或者公司人员,到合作社基地,体验采摘的乐趣,同时也帮社员把蔬菜卖了出去。

合作社可以根据需要与社员采取不同的合作方式。可以合作社统一管理大棚,社员以大棚或土地等资源入股,享受分红,同时,还可以反聘为员工,拿到劳工收入。合作社与社员,也可以实行承包制,把不同的大棚,承包给不同的社员,然后再进行利益的分配。

三是家庭农场。我个人感觉家庭农场就是小型的种植合作社,模式没有太大区别。

供参考!


为农人阿昌


“农家乐”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为客人提供采摘果蔬或种植的体验,在此品尝农家宴的风味,主要针对短途的客人。“农家乐”模式的优点是投入少、经营成本小,但会由于季节的因素导致客流的减少。 二是,现代农场模式。这种模式提供的服务与农家乐相差不多,可以说是高级“农家乐”,区别是对农场的设施建设的要求高、果蔬品种多以“新、奇、特”为主。如蔬菜大棚内保证四季入春,果蔬不受季节影响,北方种植南方果蔬,可以让游人参观。这种模式需要投入资金多,且保证一定客流的情况下才能收回成本和维持日常经营。需要提供更多的服务项目,以增加游客的游玩时间。 三是,休闲山庄模式。涉及到山庄,自然对周边景观和设施要求较高,不仅可以提供新鲜蔬菜、采摘体验,供游人居住和参观的条件要求更高,这样才能主打“休闲”牌。可以说是以农场为基础的高级休闲场所。 四是,“开心农场”模式。这种模式的经营较单一,出租地块让客人自行耕种,农场会提供一些日常管理和生产资料供给的服务。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吸引客户舍得时间和金钱到农场去,并保持种地的热情。 五是,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农场,种植+配送。这种模式以果蔬的种植和出售为主,参观、体验等只是附加的服务项目。客户也多是会员形式,定期配送果蔬。涉及到配送,蔬菜贮藏是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季节性带来的品种、产量问题等。如进行此种经营模式,需要慎重考虑。以上是结合现有模式进行的总结,具体经营过程中需结合实际情况而调整变化。


逍遥叹1996


您好,我公司一直经营大棚种植蔬菜,经公司研究通过的有如下几种经营模式:

一、西葫芦——番茄——油菜

1月下旬进行西葫芦温室营养钵育苗,2月下旬定植,4月上旬采收,6月上旬拉秧后整地,6月下旬平作直播番茄,以旧塑料遮阴防雨,每亩留苗3300株,10月初封棚,在番茄淡季陆续上市,11月下旬拉秧,接茬直播油菜,春节前陆续采收。该模式亩产西葫芦1000千克、番茄4000千克、油菜900千克。

二、架豆角——冬瓜——芹菜

1月下旬在棚室内进行架豆角护根钵育苗,每盆播4-5粒种子。2月底在预留畦内开沟定植,沟距0.15米,株距0.1米。架豆角3月下旬采收,5月上旬拉秧。后茬冬瓜3月下旬在阳畦或温室内采用护根钵育苗。5月初定植,行株距0.6米×0.3米,6月下旬收获。下茬芹菜,于7月上旬育苗,9月中旬定植在棚室内,10月中旬扣膜封棚,可延至春节上市。每亩可产豆角1800千克、芹菜6000千克。

三、茄子——冬瓜——绿菜花——生菜

茄子(选用早熟品种快园茄)于11月下旬在棚室内育苗,12月底分苗,3月上旬定植,行株距为0.5米×0.4米,4月下旬采收,5月下旬拉秧。下茬冬瓜(一串铃)于4月中旬在阳畦内采用护根钵育苗,5月下旬定植,行株距为0.6米×0.3米,7月中旬采收,8月上旬拉秧。下茬绿菜花(里绿)于7月上旬露地育苗,8月上旬定植,行株距为0.45米×0.45米,10月初收获。下茬生菜,于10月中旬于温室内播种育苗,同时扣棚模,11月中旬定植,行株距为0.2米×0.15米,1月上旬采收。每亩棚室可产茄子4000千克、冬瓜4000千克、绿菜花700千克、生菜1000千克。


央企秘书宽宽


我们这是绿色蔬菜基地,模式有三种

一是农户几亩到十几亩,自产自销,村上有蔬菜批发市场,蔬菜经纪人用车拉到各大城市批发市场销售!

二种合作社,五十亩到几百亩,蔬菜基地

三种,旅游蔬菜观光园区

我们以前黄瓜,西红柿🍅种植为主,现在以甜瓜为主,羊角脆,白甜瓜,花甜瓜为主!口感好!





荣升智叟


1、设施农业主要是以智能温室为主,智能温室也称作自动化温室,是指配备了由计算机控制的可自动开启天窗、遮阳系统、保温系统、升温系统、湿窗帘/风扇降温系统、喷滴灌系统或滴灌系统、移动苗床等自动化设施,基于农业温室环境的高科技“智能”温室。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在温室内部提供一个最适宜作物生长的环境。智能温室不仅能够实现农业生产种植,还可以在实现农业观光、科学研究、医疗保健、以及广大群众最为熟悉的生态餐厅功能。

2、生产型温室主要以生产种植为主,可以在温室内种植蔬菜、花卉、水果以及育苗组培等功能 。

3、生态餐厅是综合运用建筑学、园林学、设施园艺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以设施调控技术、农艺栽培及管理技术来维护餐厅的优美环境,形成以绿色景观植物为主,蔬、果、花、草、药为辅的植物配置格局,结合假山、瀑布、小桥流水、竹木亭阁等园林景观,全方位立体展现绿色、优美、宜人的就餐环境。

4、农业观光温室是集观光游览、技术展示、科普教育于一体的高科技农业精品主题公园,它将园林艺术、园艺景观、栽培技术、地域文化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以现代温室为载体,按照景观规划设计和旅游规划原理,运用现代高新农业科学技术将自然景观(设施作物为主)要素、人文景观要素和景观工程要素进行合理融合和布局,使之成为具有完整景观体系和旅游功能的新型农业景观形态。





东北大酱缸


回答:大棚蔬菜的经营模式这个问题它是由其农业区域内政府扶持,企业加农户,合作社为主体经营的多种模式。

先说政府扶持这项,首先是政府牵头政策补帖,实行高科技术的现代化配套种植模式,以大型化,大面积单棚构造以塑料瓦为顶层,复层又塑料再封架的双层采光保温样式,为多创效益则采用棚内单层为托架多层的较好地利用空间使效益迖到最大化,同时政府在扶持补帖的情况下委派专业技术人员长期帮助顾主全力做好此技术培训与实际指导,而且政府又派专人进行产品的对外销售从而使大棚业主一心一意干好自己对大棚的经营管理,同时这也能以点带面,形成一村一品或一(乡)镇一品,充分以较好的经济效益来全面对广此政府直帮的模式。

另一种则是以合作社为主体,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主导作用,带领全体社员走一社一品之模式,在同样能得到国家政策性补帖的情况下提高其合作社的收入,同时投入规模,具体样构造多样化。

再一种就是政府或者村集体全频投资建成后又承包给本区域(或本村本乡镇)人员进行经营种植,大棚结构有形统一,适合当地之需要。剩下一种就是企业专资投入,自创自搞,政策也有补帖,并且随着企业的资金投入多少而具体采用相应的经营模式。无论棚内是单层种植、还是多层种植都是以高收入为目的,近年来国内大棚蔬菜除了山东寿光全面实行大面积一市或一县一品外,以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形势多样化,方式实际化,都获得了很好的收益。

随着人类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又创造出大棚无土栽培模式,从而也极大地发挥棚内现有立方空间,通过水加营养液使蔬菜在无土情况下生长更好,此模式在管理上更方便,产生的效益也就更高。

以上就关于大棚蔬菜当前经营的九钟模式之浅谈不知对否?望指正。


我带你飞翔


现在种植大棚蔬菜已经成为农村发展致富的重要方法,大棚蔬菜经济效益高,易于管理,既能增加蔬菜的产量,提供反季节蔬菜,可以让市民放心食用一年四季所有想吃的蔬菜,享受舌尖上的美味。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下大棚蔬菜的一般经营模式

自产自销经营模式:

自产自销经营模式适合小规模种植蔬菜大鹏的农户的,该模式比较自由,农户可以根据种植的实际情况,把自己成熟的蔬菜拿到市场,集市超市,自行销售。该模式缺点农户付出的劳动力成本比较高。

合作社经营模式

规模种植蔬菜大鹏的乡镇,可以组织成立蔬菜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安排种植销售等问题,也可以对农户在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由合作社统一收购蔬菜,解决农户的销售问题,提高生产经营的效率,实现农户的增产增收。

网络电商经营模式

21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农户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实现对蔬菜的线上销售。打造现代化的农业销售平台,把绿色优质新鲜的蔬菜卖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实现网联网+的农业先手模式。通过互联网让世界各地的消费者都能每时每刻的看到蔬菜种植全过程,放心食用绿色安全新鲜的蔬菜。

农户可以根据自身蔬菜种植规模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经营模式,在保证小路的情况下,让消费者吃上绿色有机新鲜的蔬菜。增产增效,增加收益。多渠道,多方式增加蔬菜产量和品质,走绿色发展道路。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环境,共创全面小康社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